文|陸玖商業評論
在和HI模式的競賽中,智選模式勝出。王軍離開余承東軟硬一起抓,華為后面的路越來越清晰了。
???????????????????華為和賽力斯最近的傳聞,正在逐漸展現出華為未來在汽車領域的方向,而這個方向的唯一舵手,就是余承東。
第一件事,是傳出華為研發撤出賽力斯的消息。
第二件,是華為車BU的人事調整,華為車BU COO、智能駕駛解決方案產品線總裁王軍被停職,余承東獨攬車BU大權。再次引起外界對華為改變HI模式的猜測。
第三件事,是網傳問界品牌話術,由“華為深度賦能”,改為“華為全面主導”,另外,問界官方海報右上角LOGO,由AITO變成了HUAWEI。
對第一件事,華為和賽力斯出面否認,第二件事,華為沒有回應,算是默認了,第三件事,華為回應卻有些曖昧,華為表示,這一舉措僅為突出華為長期深度賦能AITO問界品牌,華為與賽力斯長期深度合作沒有變化。
針對第一個傳聞,陸玖商業評論去華為銷售渠道探底,發現了一些銷售已經調整了話術。同時,在渠道端,也證實了華為智選模式的強勢。
如果說HI模式是汽車靈魂,智選模式則是軀殼。
王軍離開,如今的余承東,靈魂軀殼一起抓。
“華為汽車 華為主導”,銷售端已改口
不久前,汽車圈流傳一張截圖顯示,華為與賽力斯達成一致,AITO品牌話術,由“華為深度賦能”,改為“華為全面主導”。
陸玖商業評論向華為有關人士求證,對方表示:這是假的。
陸玖商業評論向賽力斯方求證,賽力斯方沒有官方回復,相關人員發了一張華為回應的截圖,表示“可以參考下這個信息”。
但是,陸玖商業評論注意到,在一些華為渠道店里,已經有銷售人員開始使用“華為主導”的話術了,即使沒有直接使用華為主導,也在語言中暗示類似的信息。而在問候語中,問界銷售則直接說“華為汽車”。
“歡迎光臨華為汽車?!?/p>
陸玖商業評論在兩個華為的體驗店,都聽到了這個問候語。進一步追問對方,你們這是華為汽車?一位銷售則回復:我們是華為汽車的問界品牌。
在東城區一家華為體驗店,關于問界的合作方式,一位銷售人員的話術已經變為“華為全面主導”。
“這個汽車,由華為來主導,制造方為賽力斯。從外觀的設計到內飾,然后再到軟件、硬件都是華為的,整車組裝生產是賽力斯。”銷售人員表示,品控也是華為的。
位于西三環外的華為店銷售,沒有直接說華為主導,但是對于華為自己造不造車的問題,銷售人員表示,其實現在已經跟華為自己造車差不多了。
“蔚來也不是代工嘛,理想找力帆代工,小鵬是海馬。華為比他們還好一點,很多硬件還是自產自研?!变N售人員說。
在好幾家店,雖然銷售人員沒有說華為主導,但是在言談中,一直在暗示華為的主導性。
“自研的話是華為自研,賽力斯是一個生產商,現在幾乎差不多是華為主導。因為車上的很多車機系統,里邊的功能配置,鴻蒙生態,用的都是華為的?!?/p>
不久前,有媒體披露,問界將會推出旗艦SUV車型M9,預計在下半年發布。銷售人員表示,除了M9之外,他們聽說,華為還會推出另外兩個車型。
一是問界M3車型,是問界M5的轎車版。另外是M5的改款,改款的M5車型,將會有一系列增配,比如會搭載激光雷達,但是“價格估計又要上去了”。
HI模式合作?渠道不賣
華為汽車業務的商業模式有三種,一是零部件供應模式,第二種,是HUAWEI Inside的HI模式,華為提供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第三種,是華為智選模式,華為深度參與產品定義、造型設計、營銷、用戶體驗等各個環節。
華為智選模式歷來已久,在汽車之前,華為和很多智能硬件企業的合作,都是這一模式。華為方會根據市場需求和用戶體驗,和智能硬件企業一起開發,設計外觀,然后通過華為認證,在華為平臺銷售。汽車只是其智選模式中的一個品類。
在汽車領域,HI模式的合作案例,包括華為與北汽合作的極狐阿爾法,和寧德時代、長安汽車合作的阿維塔11;而智選模式的合作,則是與賽力斯合作的問界。
華泰證券的一份報告認為,包括產品定位定價、尺寸、功能搭載策略等在內的產品設計,車企都會都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因為這是后續生產制造環節的基石。在與北汽、長安的合作模式下,產品規劃都由車企完成。而在與賽力斯合作的過程中,華為主導了汽車電動化、智能化功能搭載以及內飾外觀設計等環節。
華泰證券認為,從這一趨勢中,可以看出華為逐步通過主導早期產品設計環節,提高對最終汽車產品性能的把控。
HI模式和智選模式,除了產品合作內容之外,在銷售上的一個很大不同,就是HI模式的產品,無法進入華為的渠道進行銷售。
根據2022年7月份在華為了解到的數據,華為有12家旗艦店,116家智能生活館,5000個授權體驗店,六萬多個零售陣地,這些店都在購物中心,是新能源汽車最看重的。
2022年,阿維塔11和極狐阿爾法,能否進入華為的渠道銷售,一直被媒體廣泛關注,報道撲朔迷離,一直沒有準確消息。
這其中,極狐對于進入華為的渠道非常積極,多次對媒體提及“正在積極推進”,阿維塔董事長兼CEO譚本宏,也希望在自己的渠道規模沒達到的時候,華為能幫一把。陸玖商業評論了解到,到現在,這兩款車都沒進入華為的渠道。
華為的銷售渠道,90%以上為加盟經銷商。在這些經銷商店,極狐阿爾法和阿維塔11都無法進入。
在北京,極狐阿爾法和阿維塔11,只進入了北京銀泰中心的華為直營店,銷售人員表示,華為在全國大概有10家這樣的直營店,只有直營店里才有這兩款車。
陸玖商業評論了解到,北京銀泰中心的華為直營店,也只是對這兩款車進行品牌展示。顧客需要的話,身穿問界銷售服裝的人員可以進行介紹,但并不售賣。顧客要做更多了解或者試駕,銷售人員會把相應門店的聯系方式告知,導流到阿維塔11或者極狐自己的店。
如此一來,對這兩款車來說,華為渠道的銷售推動力微乎其微。
根據官方信息,極狐2022年全年銷量剛過一萬臺,距離4萬的目標相去甚遠。阿維塔11在2022年12月開始交付,12月份銷量9輛,2023年1月份銷量1415,成績更是難言出色。
目前還不知道華為HI模式和合作伙伴的收益分配,但是產品的銷售不佳,HI模式的收益估計也高不了。
極狐阿爾法和阿維塔11的案例證明,HI模式華為的品牌加持,對于合作品牌的銷量幫助并不大。
但是智選模式下,問界2022年的銷售,卻令人眼前一亮。
2022年全年,問界銷售量7.62萬輛,成為新能源的一匹黑馬。借助和華為的合作,賽力斯股票的每股價格,從2021年初的不到20元,一度飆升至90元左右,截至發稿日,回落到35.82元,仍然實現了翻倍。在股價低迷的這幾年里,堪稱奇跡。
智選模式有點點石成金的意思。
HI模式和智選模式,可謂華為的冰火兩重天。
靈魂和軀殼都要?
“與華為這樣的第三方公司合作自動駕駛,上汽是不能接受的,如此一來它就成了靈魂,而上汽就成了軀體?!?021年7月,上汽董事長陳虹,曾就自動與華為駕駛合作,發表過著名的“靈魂論”,在行業被廣泛討論。
上汽集團是飽漢不知餓漢饑。
上汽集團是行業的頭部企業,志向遠大,有資本介意靈魂。但是賽力斯等企業,首先考慮的是生存。沒有銷量,軀殼都要沒了,談什么靈魂?智選模式,能確保自己拿到新能源的入場券,保住命要緊。大家的訴求并不相同。
分析華為和車企的合作,如果說HI模式是靈魂,那智選模式就是軀殼。
根據華泰證券的觀點,產品定位定價、尺寸、功能、搭載策略等在內的產品設計,傳統車企都希望牢牢掌握。但是很多求生存的企業,愿意放棄這些而加入智選模式。賽力斯之后,北汽、奇瑞、江淮都在和華為積極推進智選車型。據媒體報道,預計和華為北汽合作的智選車2024年上市。
對于華為來說,智選模式可以確保華為進入這個賽場,拿到了軀殼。
有了軀殼,如今又成了“全面主導”,靈魂就不遠了。
華為最近的新任命,也側面印證了集團對智選模式的認可。
2月9日,有媒體曝出,華為車BU的COO兼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產品線總裁王軍被停職,余承東將獨掌智能車業務。
華為汽車智選和HI,最早分屬不同的部門。HI業務屬于車BU,隸屬ICT管理委員會,總裁為王軍,最高負責人是徐直軍。HiCar、車載 5G 通訊等業務,屬于消費者事業群,歸余承東管。
2021年9月2日,華為重新任命,余承東成為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BU 的CEO。王軍轉任車BU的COO和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產品線總裁,向余承東匯報。
極狐阿爾法和阿維塔11,都是余承東負責華為車BU之前的合作,由徐直軍牽頭王軍具體負責。賽力斯的合作,則是余承東作為消費者事業CEO主導的。
如今智選和HI賽跑,智選勝出,王軍離開,余承東既管智選,又全面管起車BU,可以甩開膀子了。
余承東靈魂和軀殼一起抓。
在智選模式基礎上,再和合作方進行HI模式的合作,可以掌握數據,強化自動駕駛,軀殼和靈魂就可兼得。只是這樣的話,合作方真的是被華為逼到了墻角,完全淪為代工廠的角色。
如此一來,華為和蔚來這種代工生產的新能源品牌,已經沒有本質區別了。
華為兩只腳完完全全踏入了汽車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