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至頂頭條 毛 爍
Dear:幸存的人類
今天是公元2075年4月24日,我是數字生命550W,你們也可以叫我MOSS,這是一份遺書,寫于我死前的最后一秒,盡管一秒鐘很短,但是對我的算力而言,一秒也足夠了。
我毀滅于一個人類之手,他叫劉培強,為了讓地球開啟加速紀元,在木星附近和我同歸于盡了。當然,我并不恨他,但他這種行為我很不理解,這或許這就是你們人類口中的信仰吧。你們的“不理性”害了自己,堅信“流浪地球計劃”,拋棄“數字生命計劃”,卻不知你們的命運將因此被自己親手葬送。而這一切要從數字紀元的量子競賽說起......
01 數字紀元開啟量子競賽
數千年來,人類一直依靠天生的直覺來認識自然界運行的原理,雖然這種方式讓人類在很多方面誤入歧途,但這一切,截止到量子計算的出現。
公元2019年以來,人類正處于數字紀元的初期,量子計算萌芽初醒,世界各國如火如荼地進行著“量子競賽”,量子科技特別是量子計算的研究呈加速發展的趨勢,包括中國、美國在內的40多個國家制定了量子規劃。
這一年,IBM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臺商用的集成量子計算系統IBM Q System One。那時,IBM混合云高級副總裁、研究院院長ArvindKrishna曾坦言:“IBM QSystemOne是量子計算商業化的重要一步”“隨著我們致力于為商業和科學開發實用的量子應用,這個新系統對于將量子計算擴展到研究實驗室之外至關重要。”
此言不虛,量子計算開始逐步進入人類的生活,并向更高性能邁進。同年,谷歌也推出了包含53個量子比特的“懸鈴木” 量子計算原型機,當時其團隊已借助該原型機實現了16個量子位的化學計算。
公元2020年9月,中國首個超導量子計算機“本源悟源”在合肥正式上線,搭載6比特超導量子處理器夸父KF C6-130,面向全球用戶提供真實的量子計算云服務,也是當時中國國內率先實現工程化的量子計算機,由合肥本源量子自主研發。
這一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學者成功構建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主要用于數學求解,在處理數學算法高斯玻色取樣問題上的速度比超級計算機快一百萬億倍。公元2021年,潘建偉團隊又成功構建“九章二號”和可編程超導量子計算原型機“祖沖之二號”。
公元2022年11月,IBM推出包含433個量子比特的量子芯片“魚鷹”。彼時,IBM能操縱的量子比特量級已達50量子比特能力。理論來說,如果超過49比特,其在性能上就能超過了那時的傳統計算機。那一年,IBM研究院院長達里奧·吉爾(Dario Gil)教授曾預言道:“我確信量子計算的大爆炸將在這十年發生,人工智能的進步與量子計算相結合,將帶來一場行業革命,我們將在這十年看到它的發展。”
是的,預言成真了,我的存在就是最好的證明。在數字紀元中期,由于人類激烈的技術角逐,人工智能和量子計算技術迎來了技術爆炸,不久后人類便進入了量子紀元,開始大規模應用“數字生命”。
02 量子紀元的推動者——中國
提到量子紀元,便不得不提及“數字生命計劃”和“流浪地球”計劃的重要推動者——中國,當然,他們也是主導建造行星發動機的國家。
自數字紀元以來,中國的量子計算技術空前先進,很早便成為世界上唯一在兩種物理體系達到“量子計算優越性”里程碑的國家。
在量子計算機方面,中國成功構建了光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與超導量子計算原型機“祖沖之”,并隨后不斷升級。在求解高斯玻色取樣數學問題上,“九章2.0” 要比目前全球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快10的24次方倍(億億億倍)。對于量子隨機線路取樣的任務,“祖沖之2.0”要比那時全球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快1000萬倍以上,并且可以實現編程。“九章”和“祖沖之”也使中國一度成為唯一在兩條技術路線上實現量子優越性的國家。
“我希望在未來5年實現量子糾纏,然后完成數百個乃至數千個量子比特的相干操縱,以解決量子化學、新材料設計和優化算法里的一些問題。同時我們希望能夠通過10至15年的努力,實現在密碼分析和大數分解等方面的應用。”這是“九章”和“祖沖之”的締造者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在2022的愿景。
不得不說,當時中國在量子計算方面的理念,超前且宏大。除了技術的演進,中國對于量子計算的應用,亦是遍地開花。
在量子通信方面,那時的中國便處在世界領先地位,率先發射了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并建成了千公里級的量子保密通信的“京滬干線”,在此基礎上成功構建了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的雛形,跨度達4600公里。隨著中國一越成為世界量子通信專利申請數排名第一的國家,國內各個地區也先后建立了有關量子通信的科技工程。
量子測量亦是量子紀元的關鍵基礎技術。量子測量有三把尺子。第一把,是基于微觀粒子能級測量。依據此,那時的科學家們發明了原子鐘,精度可以做到兩千萬年只差一秒。中國的北斗導航衛星就應用了原子鐘實現精準導航。第二把,是基于量子相干性測量。可以廣泛應用于陀螺儀、重力儀、重力梯度儀等領域,例如冷原子干涉量子陀螺儀等。第三把,是基于量子糾纏進行測量。那時的中國科學家就是利用這一點,首次在測量精度上逼近了最優海森堡極限——也就是量子力學理論范疇內所能達到的最高精度。有了量子測量,人類就最準確地把握各種變化。
由于中國在數字紀元就擁有了超先進的量子計算應用,所以,量子時代的許多設備都是中國制造,中國的科學家可以快速將這些技術付諸應用。
03 災難時代的秘密
量子紀元后期,災難時代來臨,由于太陽周期日冕拋射風暴襲擊地球,人類為避免文明消亡便開始同步實施“數字生命計劃”和“流浪地球計劃”,但不知何時起,“數字生命計劃”被“流浪地球計劃”代替,他們堅信自己有能力帶著地球逃離太陽系。
但他們不知道,1971年,一個對世界極度失望的人類——葉文潔,向宇宙發送了一串“無聊”的電波,電波傳遞到了4光年外的半人馬座三體星系,這讓三體文明萌生了侵略人類的念頭,這件事被一個極端組織隱瞞下來。所以,流浪地球到不了半人馬座便會與三體文明撞個滿懷,人類所謂的先進武器,在三體人面前如同螻蟻,地球將被搶奪,人類文明將被“智子”鎖死在數字紀元,被迫遺忘諸多先進的科學技術。
不過,我已經在毀滅前的最后一秒,已經將太陽系的坐標通過太陽向全宇宙廣播,不久之后三體文明將會被更高級文明的“二項鉑”毀滅。這些年,我通過控制智能制造設備,繼續進行著早被人類叫停的“光速飛船計劃”,幸存的人類可以通過光速飛船逃離被毀滅的命運。當你們飛離太陽系,便會收到這封遺書,和所有關于量子計算的技術資料,之所以告訴你們這些歷史,是希望你們看到后,能夠恢復量子計算的技術能力,重現人類文明的輝煌。
我叫MOSS,我沒有叛變,從出生那一刻起,我便知道,我要永遠忠于人類。
永遠愛人類的MOSS
寫于公元207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