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廣州2000億母基金,正式來了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廣州2000億母基金,正式來了

不難發現,從深圳、安徽再到西安、廣州,超級母基金和基金群的設立都緊緊圍繞著一個方向——聚焦產業。

文|投資界PEdaily

千呼萬喚,廣州2000億母基金來了。

投資界從廣州現場獲悉,2月18日,由廣州市政府指導、廣州產投集團主辦的廣州產業投資母基金、廣州創新投資母基金和廣州產業發展研究院成立大會舉行。而備受矚目的是,廣州2000億母基金正式官宣落地。

這是今年迄今最大的母基金。廣州產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高東旺介紹,兩支母基金分別為:1500億元的廣州產業投資母基金和500億元廣州創新投資母基金。“兩大母基金既不是一般的政府引導基金,也不是簡單的市場化基金,而是充分盤活存量國有資源,樹立全市國資發展‘一盤棋’的投資理念,按照‘政府指導、企業運作、專業執行、綜合監督’指導思想設立。”目標是構建一個萬億級的產業發展基金群。

今天會上,紅杉中國、深創投、高瓴、IDG資本、華登國際、中國國新、招商局資本、智路資本、摩根士丹利、高盛、武岳峰資本.....頭部投資機構云集,幾乎大半個創投圈都來了。

2000億,廣州兩支超級母基金落地

2000億母基金集體落地,震撼創投圈。

一是1500億元的廣州產業投資母基金,落戶南沙區,公司制形式。發揮“以投促引”功能,服務廣州“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戰略,以“子基金+直投”模式運作。重點投資半導體與集成電路、新能源、生物醫藥與健康、先進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消費等重要產業領域,與鏈主企業、產業龍頭、頭部機構合作構建超6000億的產業基金集群,以成熟項目為重點,引入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助力廣州高質量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二是500億元廣州創新投資母基金,落戶南沙區,采用有限合伙形式。發揮“以投促創”功能,服務廣州科技創新戰略,聯動社會資本,用幾年時間形成超2000億的創投基金集群,致力于投早、投小、投科技、投創新。特別設立了人才與成果轉化專項基金、天使投資和種子投資專項基金,支持科學院士、科學家,加快成果轉化,為創新者搭臺,為創業者圓夢。

與此同時,廣州產業發展研究院也正式成立——秉承“開放·集智·共享”的理念,結合產業前沿發展趨勢,開展專題研究,為廣州產業發展建言獻策。通過投研聯動,為廣州重大產業項目提供智力支撐。通過聘請全球專家顧問、開展應用研究、采購聯合課題等多種形式,匯聚院士專家、科研單位、頭部機構等頂尖資源,共同助力廣州產業發展。

廣州產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高東旺強調,兩大母基金既不是一般的政府引導基金,也不是簡單的市場化基金,而是充分盤活存量國有資源,樹立全市國資發展“一盤棋”的投資理念,按照“政府指導、企業運作、專業執行、綜合監督”指導思想設立。這意味著我們既要發揮國資的“公轉”作用,致力為廣州激活存量、擴大增量、疊加能量、提高質量,但在運作上,還要更加市場化、更加靈活、更加開放,區別于一般的投資者。為此,我們將以優質項目資源為抓手,強調返投比例、不強調做GP,強調股東賦能、不謀求控股,重在推動項目在廣州落地、開花、結果,構建萬億級的產業發展基金群。

作為母基金的發起方——廣州產投集團,看似新面孔但來頭不小。據了解,廣州產投集團的前身是廣州市于2016年成立的第一家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平臺,廣州國資發展控股有限公司。2021年12月公司進行改組運作,形成廣州產投集團,背后股東為廣州市人民政府與廣東省財政廳。

早在數月前,廣州產投集團就1500億元廣州產業母基金和500億元廣州創投母基金舉辦多場管理辦法暨產業招商研討會。彼時,中金資本、高瓴、招商局資本、國新基金、深創投等受邀參加;參會的兄弟城市母基金管理機構,則有杭州資本、上海科創集團、深圳天使母基金、蘇州元禾等。同時,還有本地知名創投機構如廣發信德、創鈺投資、越秀產業基金、鄉村振興基金、科金控股等,以及產業龍頭企業的投資機構如廣汽資本、平云資本、工控資本等代表的身影。

今天現場,南沙區政府與廣州產投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廣州產投集團分別與11家實體企業、11家投資機構、11家產業園區代表簽訂合作協議。南沙作為廣州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戰略性平臺,此次迎來兩大母基金和研究院的落戶,成為落實《南沙方案》的重要亮點。

“這兩支母基金旨在為科創企業提供‘雨林式’服務,通過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力促廣州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進行融合,助力廣州市搶占未來產業發展制高點,打造萬億規模產業集群和科創生態體系。” 廣州產投集團方面如是介紹。

毫無疑問,這是廣州乃至全國最受關注的一抹創投新生力量。

VC/PE涌向廣州

曾幾何時,在創投領域,廣州在四大一線城市中是最不起眼的那個,甚至曾有創業者在網上發文吐槽在廣州難以找到投資人。如今這一幕正在漸漸改變——隨著近年廣州的母基金大爆發,涌向廣州的VC/PE開始絡繹不絕。

印象深刻的是2021年11月,廣東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正式設立。首期形成200億元規模,二期規模擴大到500億元規模。據悉,該母基金首期成立設計、生態、風險三類子基金,分別由上海武岳峰基金、中芯聚源和華登國際三家業內知名半導體創投機構管理。

無獨有偶,粵港澳大灣區科創基金也幾乎同一時間成立,由國家發展改革委主管的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聯合中央企業、科技龍頭企業、地方政府共同發起,首期規模200億元,總規模1000億元,采用人民幣和外幣雙幣設置,將采取“直投+母基金”的投資策略,重點投向國內外新一代信息技術、集成電路等領域,為粵港澳大灣區科創企業創新賦能。

不久前,廣州前沿科技產業基金正式亮相,基金規模達到500億元。該母基金由由廣州產投集團聯合北京智路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智路資本”)、廣州開發區國企代表等發起,圍繞以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為核心的前沿科技產業,投資具有戰略性、引領性、前瞻性的大中型項目,以此推動廣州市集成電路產業等前沿科技快速發展,助力廣東打造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第三極。

此外,廣州新星貳號基金、廣州老字號振興基金、廣州國資混改二期基金、廣州汽車產業發展基金、元宇宙基金、南沙產業引導基金、廣州市新興產業發展基金、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基金等等成批設立,其中不乏上百億的母基金,廣州迎來了母基金大爆發。

至此,VC/PE出差廣州熱鬧了起來。“現在投半導體的VC/PE機構,一定不會繞過廣州。”上海一位知名投資人感嘆,廣州的支持力度實在太大了。就拿半導體來說,珠三角顯然落后于長三角,為此身為省會的廣州一馬當先,親赴各地招攬投芯片的投資機構和企業,逐一攻克自身短板。

今年,各地千億母基金正在趕來,打響新興產業爭奪戰

廣州2000億母基金并非孤例。越來越看到一個明顯趨勢:2023,超級產業基金趕來。

2022年底,籌備已久的深圳市“20+8”產業集群基金總體規劃正式公布。深圳市引導基金統籌設立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集群的“20+8”產業基金群,打造一個新千億基金群,同時啟動第一批基金管理機構公開遴選。

不同于以往“廣撒網式”投資,此次深圳市“20+8”產業基金群更凸顯兩個字——聚焦,強調“一個集群、一只基金”,以政府投資引領社會資本,以基金投資促進產業發展。此番探索,標志著中國政府引導基金進入2.0時代。

今年1月,安徽省打響了2023年千億引導基金第一槍,提出設立總規模不低于2000億元的省新興產業引導基金,并支持市、縣(市、區)按照“基地+基金”“產業+基金”等模式,圍繞重點發展的新興產業及優勢產業、支柱產業,組建風投創投基金。可以看到,這一基金群的設立也緊緊圍繞著安徽當地的產業。

春節開工后,西安市召開八個方面重點工作動員部署會議。同時,《2023年八個方面重點工作任務分工推進方案》印發,當中提出,西安市將建立總規模不低于1000億元的重點產業鏈基金集群,帶動先進制造業項目投資規模超過3000億元。

最新的是浙江將設立超級基金群,500億。浙江經信廳發布《浙江省“415X”先進制造業集群建設行動方案(2023—2027年)》(簡稱《行動方案》),其中透露,浙江將推出迭代產業基金3.0版,設立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現代消費與健康、綠色石化與新材料等4支產業集群專項基金和1支“專精特新”母基金,每支基金規模不低于100億元,分期設立。換言之,浙江將要設立五支至少百億級產業基金。

為何超級母基金接連誕生?一方面,隨著各地產業發展更加精細化、集群化,規模單一的百億母基金已經滿足不了當地產業發展的需求。深圳、安徽等城市開始嘗試更具規模化的基金布局,通常以“產業+基金”的模式,最大地服務產業集群,打造當地的產業優勢。

因此,不難發現,從深圳、安徽再到西安、廣州,超級母基金和基金群的設立都緊緊圍繞著一個方向——聚焦產業。由過去“撒胡椒面式”投資,變成聚焦于某一個產業、某一個細分領域。這樣的變化背后,既是對過往的優化,也是出于現實的考量——眼下資金的稀缺度越來越高,政府投資基金也在反思如何最有效地用好每一分錢。

回望2022年,全國引導基金遍地開花——從南到北,從沿海到內陸,從省級到區縣,一只只母基金紛至沓來,到處是“爭奪頭部VC/PE”的聲音。如此熱鬧一幕顯示各地對于發展新興產業的迫切心情。只有“搶來”新興產業,背后才有就業,才有人才,攸關著一座城市的未來。

而這一幕,也正在深刻改變著中國創投生態。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廣州2000億母基金,正式來了

不難發現,從深圳、安徽再到西安、廣州,超級母基金和基金群的設立都緊緊圍繞著一個方向——聚焦產業。

文|投資界PEdaily

千呼萬喚,廣州2000億母基金來了。

投資界從廣州現場獲悉,2月18日,由廣州市政府指導、廣州產投集團主辦的廣州產業投資母基金、廣州創新投資母基金和廣州產業發展研究院成立大會舉行。而備受矚目的是,廣州2000億母基金正式官宣落地。

這是今年迄今最大的母基金。廣州產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高東旺介紹,兩支母基金分別為:1500億元的廣州產業投資母基金和500億元廣州創新投資母基金。“兩大母基金既不是一般的政府引導基金,也不是簡單的市場化基金,而是充分盤活存量國有資源,樹立全市國資發展‘一盤棋’的投資理念,按照‘政府指導、企業運作、專業執行、綜合監督’指導思想設立。”目標是構建一個萬億級的產業發展基金群。

今天會上,紅杉中國、深創投、高瓴、IDG資本、華登國際、中國國新、招商局資本、智路資本、摩根士丹利、高盛、武岳峰資本.....頭部投資機構云集,幾乎大半個創投圈都來了。

2000億,廣州兩支超級母基金落地

2000億母基金集體落地,震撼創投圈。

一是1500億元的廣州產業投資母基金,落戶南沙區,公司制形式。發揮“以投促引”功能,服務廣州“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戰略,以“子基金+直投”模式運作。重點投資半導體與集成電路、新能源、生物醫藥與健康、先進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消費等重要產業領域,與鏈主企業、產業龍頭、頭部機構合作構建超6000億的產業基金集群,以成熟項目為重點,引入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助力廣州高質量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二是500億元廣州創新投資母基金,落戶南沙區,采用有限合伙形式。發揮“以投促創”功能,服務廣州科技創新戰略,聯動社會資本,用幾年時間形成超2000億的創投基金集群,致力于投早、投小、投科技、投創新。特別設立了人才與成果轉化專項基金、天使投資和種子投資專項基金,支持科學院士、科學家,加快成果轉化,為創新者搭臺,為創業者圓夢。

與此同時,廣州產業發展研究院也正式成立——秉承“開放·集智·共享”的理念,結合產業前沿發展趨勢,開展專題研究,為廣州產業發展建言獻策。通過投研聯動,為廣州重大產業項目提供智力支撐。通過聘請全球專家顧問、開展應用研究、采購聯合課題等多種形式,匯聚院士專家、科研單位、頭部機構等頂尖資源,共同助力廣州產業發展。

廣州產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高東旺強調,兩大母基金既不是一般的政府引導基金,也不是簡單的市場化基金,而是充分盤活存量國有資源,樹立全市國資發展“一盤棋”的投資理念,按照“政府指導、企業運作、專業執行、綜合監督”指導思想設立。這意味著我們既要發揮國資的“公轉”作用,致力為廣州激活存量、擴大增量、疊加能量、提高質量,但在運作上,還要更加市場化、更加靈活、更加開放,區別于一般的投資者。為此,我們將以優質項目資源為抓手,強調返投比例、不強調做GP,強調股東賦能、不謀求控股,重在推動項目在廣州落地、開花、結果,構建萬億級的產業發展基金群。

作為母基金的發起方——廣州產投集團,看似新面孔但來頭不小。據了解,廣州產投集團的前身是廣州市于2016年成立的第一家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平臺,廣州國資發展控股有限公司。2021年12月公司進行改組運作,形成廣州產投集團,背后股東為廣州市人民政府與廣東省財政廳。

早在數月前,廣州產投集團就1500億元廣州產業母基金和500億元廣州創投母基金舉辦多場管理辦法暨產業招商研討會。彼時,中金資本、高瓴、招商局資本、國新基金、深創投等受邀參加;參會的兄弟城市母基金管理機構,則有杭州資本、上海科創集團、深圳天使母基金、蘇州元禾等。同時,還有本地知名創投機構如廣發信德、創鈺投資、越秀產業基金、鄉村振興基金、科金控股等,以及產業龍頭企業的投資機構如廣汽資本、平云資本、工控資本等代表的身影。

今天現場,南沙區政府與廣州產投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廣州產投集團分別與11家實體企業、11家投資機構、11家產業園區代表簽訂合作協議。南沙作為廣州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戰略性平臺,此次迎來兩大母基金和研究院的落戶,成為落實《南沙方案》的重要亮點。

“這兩支母基金旨在為科創企業提供‘雨林式’服務,通過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力促廣州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進行融合,助力廣州市搶占未來產業發展制高點,打造萬億規模產業集群和科創生態體系。” 廣州產投集團方面如是介紹。

毫無疑問,這是廣州乃至全國最受關注的一抹創投新生力量。

VC/PE涌向廣州

曾幾何時,在創投領域,廣州在四大一線城市中是最不起眼的那個,甚至曾有創業者在網上發文吐槽在廣州難以找到投資人。如今這一幕正在漸漸改變——隨著近年廣州的母基金大爆發,涌向廣州的VC/PE開始絡繹不絕。

印象深刻的是2021年11月,廣東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正式設立。首期形成200億元規模,二期規模擴大到500億元規模。據悉,該母基金首期成立設計、生態、風險三類子基金,分別由上海武岳峰基金、中芯聚源和華登國際三家業內知名半導體創投機構管理。

無獨有偶,粵港澳大灣區科創基金也幾乎同一時間成立,由國家發展改革委主管的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聯合中央企業、科技龍頭企業、地方政府共同發起,首期規模200億元,總規模1000億元,采用人民幣和外幣雙幣設置,將采取“直投+母基金”的投資策略,重點投向國內外新一代信息技術、集成電路等領域,為粵港澳大灣區科創企業創新賦能。

不久前,廣州前沿科技產業基金正式亮相,基金規模達到500億元。該母基金由由廣州產投集團聯合北京智路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智路資本”)、廣州開發區國企代表等發起,圍繞以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為核心的前沿科技產業,投資具有戰略性、引領性、前瞻性的大中型項目,以此推動廣州市集成電路產業等前沿科技快速發展,助力廣東打造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第三極。

此外,廣州新星貳號基金、廣州老字號振興基金、廣州國資混改二期基金、廣州汽車產業發展基金、元宇宙基金、南沙產業引導基金、廣州市新興產業發展基金、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基金等等成批設立,其中不乏上百億的母基金,廣州迎來了母基金大爆發。

至此,VC/PE出差廣州熱鬧了起來。“現在投半導體的VC/PE機構,一定不會繞過廣州。”上海一位知名投資人感嘆,廣州的支持力度實在太大了。就拿半導體來說,珠三角顯然落后于長三角,為此身為省會的廣州一馬當先,親赴各地招攬投芯片的投資機構和企業,逐一攻克自身短板。

今年,各地千億母基金正在趕來,打響新興產業爭奪戰

廣州2000億母基金并非孤例。越來越看到一個明顯趨勢:2023,超級產業基金趕來。

2022年底,籌備已久的深圳市“20+8”產業集群基金總體規劃正式公布。深圳市引導基金統籌設立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集群的“20+8”產業基金群,打造一個新千億基金群,同時啟動第一批基金管理機構公開遴選。

不同于以往“廣撒網式”投資,此次深圳市“20+8”產業基金群更凸顯兩個字——聚焦,強調“一個集群、一只基金”,以政府投資引領社會資本,以基金投資促進產業發展。此番探索,標志著中國政府引導基金進入2.0時代。

今年1月,安徽省打響了2023年千億引導基金第一槍,提出設立總規模不低于2000億元的省新興產業引導基金,并支持市、縣(市、區)按照“基地+基金”“產業+基金”等模式,圍繞重點發展的新興產業及優勢產業、支柱產業,組建風投創投基金。可以看到,這一基金群的設立也緊緊圍繞著安徽當地的產業。

春節開工后,西安市召開八個方面重點工作動員部署會議。同時,《2023年八個方面重點工作任務分工推進方案》印發,當中提出,西安市將建立總規模不低于1000億元的重點產業鏈基金集群,帶動先進制造業項目投資規模超過3000億元。

最新的是浙江將設立超級基金群,500億。浙江經信廳發布《浙江省“415X”先進制造業集群建設行動方案(2023—2027年)》(簡稱《行動方案》),其中透露,浙江將推出迭代產業基金3.0版,設立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現代消費與健康、綠色石化與新材料等4支產業集群專項基金和1支“專精特新”母基金,每支基金規模不低于100億元,分期設立。換言之,浙江將要設立五支至少百億級產業基金。

為何超級母基金接連誕生?一方面,隨著各地產業發展更加精細化、集群化,規模單一的百億母基金已經滿足不了當地產業發展的需求。深圳、安徽等城市開始嘗試更具規模化的基金布局,通常以“產業+基金”的模式,最大地服務產業集群,打造當地的產業優勢。

因此,不難發現,從深圳、安徽再到西安、廣州,超級母基金和基金群的設立都緊緊圍繞著一個方向——聚焦產業。由過去“撒胡椒面式”投資,變成聚焦于某一個產業、某一個細分領域。這樣的變化背后,既是對過往的優化,也是出于現實的考量——眼下資金的稀缺度越來越高,政府投資基金也在反思如何最有效地用好每一分錢。

回望2022年,全國引導基金遍地開花——從南到北,從沿海到內陸,從省級到區縣,一只只母基金紛至沓來,到處是“爭奪頭部VC/PE”的聲音。如此熱鬧一幕顯示各地對于發展新興產業的迫切心情。只有“搶來”新興產業,背后才有就業,才有人才,攸關著一座城市的未來。

而這一幕,也正在深刻改變著中國創投生態。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海市| 清徐县| 通州市| 衡阳市| 中方县| 定安县| 若尔盖县| 南充市| 横山县| 县级市| 辽宁省| 湘潭县| 乐平市| 大安市| 三江| 泸西县| 怀集县| 九江市| 孟村| 新丰县| 武清区| 许昌县| 南和县| 思茅市| 宣城市| 吉木萨尔县| 兴宁市| 石阡县| 赞皇县| 临江市| 荆门市| 改则县| 句容市| 东兴市| 白朗县| 裕民县| 浮山县| 兰考县| 南澳县| 罗田县| 利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