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讀娛 零壹
如果僅從分賬票房總量、單片票房天花板的角度來看,我們或許很難發現網絡電影近幾年的快速發展和進步。早在2018年時,網絡電影市場就有分賬票房超5000萬的作品出現,而最近兩年卻沒有一部能達到這一級別,同時據《2022網絡電影年度報告》統計,網絡電影正片有效播放為97億,同比縮減了13%。
但另一邊,網絡電影市場的“高質量發展”趨勢卻十分明顯——2020-2022年的網絡電影上新量分別為769部、551部、388部,2022年同比有30%的下降,但上新網絡電影的部均有效播放呈現了遞增趨勢,有效播放破千萬占比已從2020年的19%上升至了46%,提質減量的幅度非常大。與此同時,單片付費模式的網絡電影也逐漸走上正軌,吸引了更多知名電影人加入市場,而具體到每一部作品而言,近三年的網絡電影題材創新也有許多可圈可點之處。
隨著春節檔取得預期之上的成績、院線電影市場重新火爆,網絡電影這個不再“新奇”的存在又將如何定義自己的下階段?在2023年萬物復蘇的時下,網絡電影行業萌生了哪些“新芽”呢?
01 新銳影人發力,網絡電影內容持續進階
當下的網絡電影市場由兩大塊組成:一部分是純分賬片,也就是過去常規的網絡電影分賬模式;另一部分是PVOD模式,也就是以單片付費模式上線,后續進入分賬期的電影,通常影片陣容級別更高。
分賬片方面,近日《狙擊之王:暗殺》分賬票房突破2000萬元,成為2023年以來第一部2000萬+網絡電影,2023年以來分賬破千萬的網絡電影還有《紙人回魂》《抬頭見喜》《狙擊手:逆戰》《東北告別天團2》等四部。此外,《搬山道人之落天荒》《東北猛獸》目前分賬票房已達到700萬+,從上線時間來看也有破千萬門檻的可能。
2023年以來頭部分賬片的題材類型以民俗恐怖片、喜劇片、動作槍戰片為主流類型,并且平均口碑、影迷群體熱度表現可圈可點。與過去網絡電影常見的3、4分甚至不開分現象不同,《東北告別天團2》《抬頭見喜》《紙人回魂》豆瓣評分均在6分以上,其中《紙人回魂》有17000人參與打分,《抬頭見喜》有13000人參與打分,這已基本與一些腰部院線電影的打分人數接近。
這相較于2018年至2020年的網絡電影市場有著比較明顯的變化。彼時比重更大的類型有兩種:其一是制作缺乏新意的“IP改編”,如狄仁杰、鬼吹燈、西游、封神、老港片等具有一定市場基礎的題材,其二是怪獸片,這是當年《大蛇》創造分賬5000萬神話之后帶動的網大優勢題材。2022、2023年這兩類影片雖然仍有可觀的市場份額,《大蛇》仍有3000萬+分賬表現,但同類型在頭部市場的占比相較于過去有大幅減少。
如果不關注近兩年網絡電影的內容細節,就比較難發現這種潛移默化的市場改變。早期觀眾乃至行業對于網絡電影的標簽往往集中于“獵奇”和“情懷”,集中于感官刺激以及鬼怪、怪獸、港片文化而產出,內容帶有較為明顯的“草臺班子”氣質;而在近年來的《硬漢槍神》《陰陽鎮怪談》《惡到必除》《特級英雄黃繼光》中,我們都能顯著看到一種扎根于故事、制作、視效本身的電影內容精細度提升,質量即使放到院線市場中也不會有什么違和感。
質量提升的數據支撐是制作成本:2020年成本在600萬以上的網絡電影只占34%,2022年這一數字則來到了74%。
并非所有的網絡電影都在比拼拍攝質量,但至少這代表了網絡電影發展的一個旗幟鮮明的方向。例如《紙人回魂》就一改觀眾對國產網絡恐怖片粗制濫造的印象,反而是在故事、視聽語言、演員表現等種種層面都趨向于成熟和完整——環形的敘事結構,以詩詞聯系情節并暗藏隱喻,頗為考究的驚悚片影像色彩、鏡頭語言技巧將情緒渲染地十分到位,以同類型標準而言,確實不失為一部“可看”的驚悚片佳作。
導演成思毅在豆瓣撰文表示想要“打破觀眾對國產恐怖片的看法”。他寫道:“恐怖片比其他劇情片難在光影和鏡頭需要的設計,太過粗暴的嚇人設計,觀眾已經早已厭倦,在我看來現在的恐怖片更多是藏,小的細節,人物微表情,道具光影的暗喻等方式來告訴觀眾,這里面其實就有很多的美術,鏡頭語言,光影的設計,我們前期做了很多的分鏡和畫面設計,在電影成片中基本上還算實現完成。”
成思毅1996年出生,是非常年輕的新銳導演。這其實又是網絡電影發展的另一大特征——逐漸成為年輕商業電影導演最重要的起步地。迄今為止內容質量令人耳目一新的網絡電影項目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由新銳年輕導演完成的,比如1993年出生的胡國瀚(《硬漢槍神》)、 1989年出生的崔志佳(《東北告別天團》)、1992年出生的楊秉佳(《目中無人》)、1991年出生的姜曉通(《惡到必除》)、周潤澤(《特級英雄黃繼光》)等等。
因為近年來院線電影市場的頭部化越發顯著,高昂的投資很難給新人導演太多機會。所以在當下,年輕導演往往試圖從兩個路線登上臺面,一條是偏向獨立片、文藝片市場的青年創投電影節路線,而對希望發展商業電影的導演來說,當下最重要的起點可能就是網絡電影市場了。
新銳導演為網絡電影行業帶來的審美、技巧的年輕化升級,從長期看來很可能產生“質變”效應,只要有持續的內容革新動力,總有拍出能夠打破天花板的跨時代作品的可能。
02 行業定位變化,從風口策略到穩扎穩打?
另一邊,以PVOD模式上線網絡市場的電影也已經站穩了市場。愛奇藝“云影院”作為這一模式的主要推動者率先公開了付費票房數據及構成。以PVOD模式上線的國產電影中,頭部陣容基本能在點播期收獲1000萬+,再在分賬期收獲2000萬+票房,因為目前“云影院”給了片方極高的分賬額度,片方分賬總金額也相當可觀:
比如《盲戰》收獲了點播期1714萬、會員期2222萬,總票房3900萬,片方分賬達到3302萬;《目中無人》總票房2976.4萬,片方分賬達到2619.9萬;今年的《天龍八部之喬峰傳》還在點播期中,總票房已經達到1450萬。像《盲戰》這樣收獲3000萬+分賬票房的,以院線市場中制片方+發行方共43%的比例來看,《盲戰》的制片方收入基本相當于在院線市場收獲了約一億元票房級別。
讀娛君此前也曾分析過,國內網絡電影市場面臨最為難解的問題在于市場總量不夠大。因為在純分賬模式下,網絡電影市場總盤由視頻平臺會員總收入決定上限,并不像院線市場那樣有著較高的天花板。這就導致當前的網絡電影在投資量級上很難“再上一個臺階”,因為從收回成本的預期上來看,數千萬以上成本的電影項目很難將寶全部壓在網絡電影市場上。
從這一角度出發,仍在起步上升階段單片付費市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單片付費模式下網絡電影和院線電影一樣,沒有事先封死的天花板,而是交由觀眾購票買單而定,這就為電影投資方加大制作預算提供了更多空間。并且隨著一些片方積極進行多元發行模式嘗試,網絡電影回收收入的渠道也不再單一化,例如《天龍八部之喬峰傳》就選擇了在大陸市場春節檔網絡發行,海外市場院線發行的策略。
總的來說,《狙擊之王:暗殺》《紙人回魂》《抬頭見喜》《狙擊手:逆戰》《東北告別天團2》等新片體現了網絡電影市場趨勢的延續。市場總量數據并不狂熱,但網絡電影內容的確有了實打實的進階升級,現象背后是行業從早期的“風口”思維轉向常規化市場的趨勢,網絡電影不再是“圈錢”的快路子,而是和整個影視市場一起步入了內容為王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