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侯瑞寧
中國原油和天然氣對外依存度歷史首次出現雙下降。
2月16日,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下稱石化聯合會)在“2022年中國石油和化工行業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上稱,去年中國原油和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均出現下滑,為歷史首次。
去年,國內進口原油5.08億噸,同比降1%,進口對外依存度為71.2%,同比回落0.8個百分點;進口天然氣1520.7億立方米,同比下降10.4%,進口對外依存度40.2%,同比回落4.4個百分點。
同期,國內原油加工量和天然氣消費量也出現下降。石化聯合會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原油加工量為6.76億噸,首次同比降低3.4%;天然氣消費量同比下降1.3%,歷史首次下降。
油氣對外依存度、原油加工量和天然氣消費量等同步下降,這是國內石化產業快速發展以來首次出現。
石化聯合會副會長傅向升表示,這與國際市場原油天然氣價格高位、國內綠色低碳轉型以及宏觀政策的調整有關,也與國內油氣產量增速較快有關。
去年,國內原油產量2.05億噸,同比增長2.9%,原油產量實現”四連增”,這是時隔六年重回2億噸。
同期,國內天然氣產量2177.9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31億立方米,增幅為6.4%,連續六年年增量超過100億立方米。
據石化聯合會統計,截至2022年底,石油和化工行業規模以上企業28760家,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6.56萬億元,同比增長14.4%,創歷史新高;實現利潤總額1.13萬億元,同比下降2.8%。
受原油價格高位等因素影響,去年石化行業的盈利能力下降。全行業營收利潤率為6.8%,同比下降1.2個百分點;虧損企業虧損額同比上升71.8%;全行業虧損面19.4%,同比上升3.9個百分點。
分板塊看,油氣開采業的利潤大幅增長,煉油業和化工業凈虧損,三大板塊的盈利情況分化明顯加劇。
石化聯合會數據顯示,去年國內油氣開采業利潤3552.5億元,同比增114.7%;煉油業利潤229.2億元,同比下降87.6%;化工行業利潤7289.2億元,同比下降8.1%;煤化工扭虧為盈,化學礦采選利潤增超1倍。
分企業來看,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中國中化等四家企業的營業收入之和高于8.3萬億元、利潤之和高于5300億元,均占到全行業總量的五成。
分省份看,山東、廣東、浙江和江蘇的石化產業收入總和約7.8萬億元,占到全行業收入總量的47%。
去年,山東省石化產業營業收入2.76萬億元、廣東省超過2萬億元、浙江1.61萬億元、江蘇1.38萬億元。
石化聯合會預測,2023年宏觀經濟方面總體將呈現“內升外降”態勢。全球經濟疲軟影響石油需求增速放緩,但在化石能源投資長期不足、西方國家對俄制裁實施等因素推動下,石油供應增長有限,2023年布倫特均價預計為80-90美元/桶。
今年,成本端對化工品價格的影響將減弱,需求有望回暖,但供應仍處于產能投放周期。加之外部環境不容樂觀,供需矛盾壓力仍較大,預計需求復蘇不足以支撐價格持續上漲,但成本壓力的緩解,化工開工率和效益有望邊際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