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食代 何丹琳
今天下午,全球最大食品公司雀巢發布了2022年全年財報。在主要受定價驅動下,其實現了“20多年來最快的銷售收入增長”。
小食代翻閱的財報顯示,該集團全年財報總銷售額增長8.4%,達到944億瑞士法郎(2021年:871億瑞士法郎)。凈資產收購產生了1.1%的正面影響,匯率致使銷售額減少了0.9%。有機增長率達到8.3%,實際內部增長率為0.1%,定價貢獻率8.2%,反映出顯著成本通脹。
值得注意的是,這也是雀巢成立大中華大區之后,首份單獨披露中國市場業績的完整年報。這不僅折射出中國市場的重要性,也大大提升了這家旗下經營著雀巢咖啡、惠氏、徐福記、普瑞納、太太樂等眾多品牌的公司龐大在華業務的透明度,為外界一窺其經營狀況“敞開了一扇更大的窗口”。
小食代第一時間了解到,在剛剛舉行的業績會議上,雀巢集團首席執行官馬克·施奈德對全體員工和部分業務給出了點贊,特別提及中國奶粉業務的“顯著改善”。下面,小食代就帶大家一起來關注下。
2022年雀巢大中華大區業績
在華收入超381億
先來聚焦雀巢大中華大區交出的首份年度成績單。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疫情等諸多挑戰下,雀巢大中華大區仍然實現了增長。小食代留意到,雀巢大中華大區2022年度收入為54億瑞郎,或折合人民幣381.6億元(按雀巢年報中的2022年加權平均年匯率計算,100元人民幣兌換14.148瑞士法郎),增長3.4%。一年前,該數字為52億瑞郎。這也是張西強出任雀巢大中華大區首任CEO以來交出的第一份年報成績。
此外,雀巢年報也提供了另一個數字:如果按照銷售對象所在的地理區域劃分(注:前述54億瑞郎是按照雀巢“管理責任”角度披露的,意味著非雀巢大中華大區CEO管理的業務并未計算在內,即包括由全球事業部管理的雀巢健康科學和Nespresso濃遇咖啡),那么大中華大區去年的收入將進一步增加至58.43億瑞郎,或折合人民幣約413億元,增長4.4%。一年前,該數字為55.58億瑞郎。
財報顯示,2022年,雀巢大中華大區的基礎交易營業利潤為9億瑞郎,折合人民幣63.6億元(注:根據雀巢財報匯率計算),基礎交易營業利潤率達到16.1%。“大中華大區的基礎交易營業利潤率增加了260個基點。有利的產品組合和嚴格的成本控制抵消了成本通脹帶來的影響。”該公司稱。
2022年雀巢大中華大區業績
“盡管受到新冠疫情相關的出行限制影響,大中華大區的有機增長達到3.5%,其中定價貢獻率為2.5%。實際內部增長率為1.0%,外匯匯率產生了0.1%的負面影響。”雀巢在財報中表示,大中華大區的增長主要來源于“強有力的運營執行、電商渠道的強勁勢頭和持續不斷的創新”。
小食代留意到,其中,2022年第四季度,雀巢大中華大區的銷售額為15.08億瑞郎,折合人民幣106.5億元(注:根據雀巢財報匯率計算),有機增長為0.6,實際內部增長下滑1.6%,價格因素上漲2.2%。
在剛剛結束的業績溝通會上,施奈德表示,去年四季度的疫情讓中國市場“受到了一些影響”。雀巢CFO Fran ois-Xavier Roger則形容,大中華區在疫情和有限度的通脹的背景下,2022年錄得了中個位數的增長,“顯示出了業務韌性”。
分品類來看下。
雀巢在財報中披露,2022年,大中華大區嬰兒營養業務實現了“高個位數的增長”,其中能恩和啟賦的市場份額呈增長趨勢。咖啡業務實現了“高個位數的增長”,雀巢咖啡的速溶咖啡、即飲咖啡和星巴克產品持續走強。在糖果業務中,有賴于推出咸味零食等一系列的產品創新,徐福記實現了“高個位數的增長”。
調味品業務則實現了“中個位數的增長”,這得益于加強分銷拓展和創新。普瑞納寵物護理業務實現了“兩位數增長”,其中專業渠道和電商渠道增長強勁。由于出行受限,雀巢專業餐飲為“中個位數下滑”,但由于新客戶和新產品的推出、在市場份額上反而有所提升。
小食代留意到,在業績會議上,施奈德提到,去年雀巢在解決“表現不佳”的業務方面取得了進展。最值得注意的一個,是中國市場的嬰幼兒營養品業務。他說,雀巢非常詳細地了解該業務在中國市場的運營,特別是其分銷系統和分銷渠道。“盡管該市場的出生率比較低,但是我認為在一年之內,這些工作會給業務帶來非常顯著的改善。”
施奈德更進一步以在華奶粉業務改善為例子指出:“這顯示當雀巢專注于一項業務時,我認為我們真的可以期待在運營上得到巨大的改善。這當然很重要,因為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
“顯著的成本通脹”
再來關注下雀巢全球表現。
雀巢在財報中表示,財報的總銷售額增加了8.4%,達到944億瑞士法郎,其中凈資產并購使銷售額提升了1.1%,主要與收購The Bountiful Company(美國膳食補充劑品牌自然之寶的生產商)的核心品牌及收購Orgain(美國有機蛋白品公司)有關。
得益于大多數地區和品類的廣泛增長,2022年有機增長率達到8.3%,其中定價貢獻率提高到8.2%,反映了顯著的成本通脹。發達市場的有機增長率為7.1%,主要受定價推動。新興市場的有機增長率為10.0%,得益于價格提升和實際內部增長。
財報顯示,2022年,該集團基礎交易營業利潤率達到17.1%,在財報基礎上下降30個基點,按固定貨幣計算下降40個基點。每股基礎收益按固定匯率計算增加9.4%,按財報計算增加8.4%至4.80瑞士法郎。每股收益在財報基礎上降低43.5%至3.42瑞士法郎,主要反映了2021年出售歐萊雅股份的收益。
對于雀巢今天交出的2022年成績單,施奈德在溝通會上形容說,2022年是“非常動蕩和艱巨的一年”,但是這再次證明了雀巢的韌性。
“去年為很多家庭、社區和企業帶來了諸多挑戰和艱難的選擇。通貨膨脹激增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生活成本壓力加劇,世界各地都感受到地緣政治和緊張局勢帶來的影響。”施奈德表示,盡管營業利潤率下降,但是這不足為奇,因為大家都看到去年在一些經濟不確定性中存在著嚴重的通脹。
他又感謝全球的雀巢員工,認為他們在非常艱巨的一年中面對了重大挑戰,又對他們所做的工作“感到非常自豪”,有賴于整個團隊所展現出的可靠性,公司得以在困難的環境中砥礪前行。
從產品類別來看,普瑞納寵物護理業務是“有機增長的最大貢獻者”,主要源自基于科學配方的高端品牌普瑞納冠能、普瑞納萬牌(ONE)和珍致以及處方糧產品。
咖啡產品實現了高個位數增長,得益于在居家外渠道強勁復蘇的支持下、大多數地區和品類都實現了廣泛增長。“星巴克產品的銷售額增長了12.9%,達到36億瑞士法郎,與2018年相比,銷售額增長超過15億瑞士法郎。”雀巢提到。
得益于各地區和品牌的銷售貢獻,嬰兒營養業務則實現了雙位數的增長。糖果業務實現了高個位數增長,這得益于奇巧、季節性產品和主要本地品牌的強勁銷售。有賴于咖啡奶精、可負擔的營養強化奶制品和家庭烘焙產品的持續勢頭,乳制品業務實現了中個位數增長。
另外,小食代翻閱的業績資料顯示,2022年,雀巢健康科學銷售額增長36.9%至66億瑞郎,有機增長為4.0%(其中實際內部增長0.6%),反映出對醫療營養品和健康老齡化產品的需求。
資料顯示,Nespresso濃遇咖啡銷售額為64億瑞郎,有機增長3.5%(其中受到疫情期間增長帶來的高比較基數影響,去年實際內部增長下滑1.7%,所以有機增長主要由定價因素貢獻)。
從不同渠道來看,雀巢表示,零售業務的有機增長仍然強勁,達到7.2%。電子商務銷售額增長9.2%,達到集團總銷售額的15.8%。居家外渠道的有機增長達到23.5%,“銷售額超過2019年的水平”。在第四季度,由于后疫情趨于常態,居家外渠道的實際內部增長率放緩到中等個位數。
2023年
對于這家全球食品巨頭新鮮出爐的年度成績單,多家外電也給予了高度關注。
今天,路透表示,盡管這家全球最大的食品公司通過提價來轉嫁原材料成本上漲,但是其去年的凈利潤降至93億瑞士法郎(100.8 億美元),低于分析師預期的116億瑞士法郎。路透指出,食品行業通過價格調整,以應對從可可、葵花籽油到小麥等各種商品不斷上漲的成本。到目前為止,定價是雀巢有機增長的最大組成部分,增長了8.2%。相比之下這一年的銷量僅增長了0.1%。
路透引述Kepler Cheuvreux 分析師 Jon Cox 表示:“最大的利好消息來自預期——6%-8%的有機銷售指引,遠好于目前僅為 5%的普遍預期。”
彭博則注意到,在原材料和運輸成本上漲導致利潤率降至四年來的低位后,雀巢預測盈利能力可能會在2023年恢復。彭博認為,消費品公司面臨著提高價格但是又不能把消費者趕跑的挑戰。雖然雀巢在去年下半年才開始出現銷量下降,但其競爭對手聯合利華全年銷量都在下降。“在主要受定價驅動下,雀巢的銷售收入增長是20多年來最快的。”彭博指出。
展望2023年,雀巢今天表示,致力于6%至8%的銷售額持續有機增長。基礎交易營業利潤率(UTOP)在17.0%到17.5%之間。按固定貨幣計算的每股基礎收益預計提高6%至10%。
與此同時,該公司重申此前發布的2025年目標,致力于銷售額持續中個位數有機增長。到2025年,將基礎交易營業利潤率恢復到17.5%至18.5%。預計每年基本每股收益增長率按固定貨幣計算將在6%至10%之間。
在長期戰略方面,施奈德今天提到,雀巢在2022年確認了其長期營養戰略,這一戰略的核心是“為了你、為了地球”。“為了你”,指的是雀巢公司的產品和營養價值,過去十年中,其產品在減鹽、糖和飽和脂肪方面已取得了顯著的進展;“為了地球”,則涵蓋了在可持續方面進行的努力,據悉目前雀巢公司溫室氣體排放量已經低于2018年的水平。
今天,雀巢還發布了董事會成員變動的消息。
小食代留意到,該公司宣布提名全球科技企業丹納赫公司(Danaher Corporation)總裁兼首席執行官Rainer Blair,以及瑞士經濟事務國務秘書處(SECO)前國務秘書兼主任Marie-Gabrielle Ineichen-Fleisch新加入其董事會;在董事會服務10年后,鄭李錦芬(Eva Cheng,曾任安利大中華及東南亞地區前首席執行官)因個人原因決定不再連任。雀巢董事長薄凱(Paul Bulcke)感謝鄭李錦芬,特別是在發展雀巢在華業務方面的貢獻。
在加上擬提名的人選,雀巢董事會將由15名成員組成,其中13名是獨立董事,包括來自糧食系統、食品和飲料、數字化、營銷和可持續發展等領域的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