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時代周報 韓利明
編輯|韓迅
籌劃9個月,通策醫療(600763.SH)、和仁科技(300550.SZ)在情人節“和平分手”。
2月14日晚,通策醫療發布公告稱,原擬以7.69億元現金收購和仁科技7879.53萬股股份,約占該公司總股本的29.75%,經各方綜合評估,一致同意終止股份轉讓協議,各方無需對協議終止承擔任何違約責任。
消息一經發出,有投資者在和仁科技的股吧中直呼存在內幕交易。2月15日,時代周報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和仁科技,一位工作人員表示,“我們也是昨天下午才收到(終止股份轉讓)的通知,我們(發布的)所有內容都是基于當時的一個事實。”
這已是和仁科技第二次尋求收購未果。早在2021年12月14日,和仁科技控股股東磐源投資和實控人楊一兵、楊波曾與科學城(廣州)信息科技(下稱“科學城信科”)簽署《股份轉讓協議》。該協議于2022年5月15日終止后,和仁科技隨即轉投通策醫療。
此次通策醫療與和仁科技的收購案再次終止,據浙江新聞,通策醫療方面人士表示關于終止收購的具體原因,公司會開一次說明會。此外,上述和仁科技相關負責人表示,如公告里所說的,公司控股股東和實控人也會繼續籌劃引入戰略股東。
2月15日收盤,和仁科技以下跌2.12%報收13.84元,公司市值約為36.36億元;通策醫療以下跌1.19%報收155.67元,公司市值約為499.14億元。
二次“聯姻”皆告失敗
2021年12月14日,磐源投資擬將其持有的和仁科技7940萬股轉讓給科學城信科,約占和仁科技總股本比例29.96%,轉讓總價10.78億元。交易完成后,科學城信科將成為和仁科技控股股東,實控人為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
引入國資失敗后,和仁科技隨即“攀上”通策醫療。2022年5月15日,和仁科技公告終止與科學城信科的收購方案,同時表示磐源投資擬將其持有的7879.53萬股股份,轉讓給通策醫療,轉讓總價為7.69億元。
對比兩次股權轉讓,通策醫療每股9.76元的受讓價格,相較于科學城信科每股13.58元的受讓價格,縮水近28.13%。而交易各方約定的業績承諾并未做出變更,即和仁科技2022年度至2024年度實現的凈利潤將分別不低于3500萬元、4000萬元、4500萬元,三年合計不低于12000萬元。
這筆收購對價擬將耗光通策醫療賬上貨幣資金,尚還差3000多萬元。據通策醫療2022年一季報數據,公司賬面貨幣資金為7.34億元。為此,深交所于當年5月16日緊急下發關注函,要求和仁科技說明通策醫療股權收購具體資金來源,明確自有資金比例等。
彼時,通策醫療在投資者調研活動中表示,公司現有業務無現金需求,所有醫院都在貢獻現金流,只有蒲公英醫院需要投入資金,但需求量非常少;此外,公司有息負債不到一個億,本次收購也是用公司現金流解決,如果有需要后續也不排除增加一些間接融資。
通策醫療曾看好和仁科技。通策醫療表示,和仁科技是國內較早進入臨床醫療信息化的產品服務商之一,通策醫療作為一家以醫療服務為主的大型醫院集團,向醫療服務專科領域高精尖發展,離不開醫療數字化的布局。無論是正在建設的紫金港醫院還是濱江的“未來醫院”,均離不開智能化的診療空間。
通策醫療認為,成為和仁科技第一大股東,有利于提升在專科醫院領域的技術、科研及醫療信息數字化能力,增強公司的盈利能力及競爭優勢,符合公司的戰略規劃和發展需要。
此次終止收購和仁科技,圍繞通策醫療后續發展規劃,時代周報記者多次致電通策醫療,截至發稿均未得到回復。
信息泄露?和仁科技增長乏力
值得關注的是,2月9日和10日,即通策醫療終止收購案披露前夕,和仁科技股價連續兩日暴跌8%以上,成交量分別為15.55萬手和21.23萬手,換手率從不足1%猛增至5.8%和8.06%。資金流向方面,主力凈流出分別為9499.76萬和8134.9萬,其中超大單凈流出分別為2827.19萬和2786.59萬。
對于股價異動,和仁科技于2月10日在互動平臺回復投資者稱,“信息披露層面不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項;公司控股股東與通策醫療股權轉讓事項仍在正常推進中。”
同日,有投資者追問“公司是有什么消息沒有披露或是本周末有什么重要決定要公布嗎?”2月13日,和仁科技回復稱,“截至回復日,公司無重大事項公告,您提問的周末也未發布公告。”
對此,有投資者在股吧中猜測,終止收購事項在2月9日和2月10日就已經確定并提前泄露給相關機構,導致兩個交易日股價大跌。2月15日,有投資者呼吁遭受損失的投資者集體向證監會舉報和仁科技信披違規和內幕交易。
和仁科技成立于2010年,2016年登陸資本市場,是為醫院、政府提供智慧醫療整體解決方案的企業。業務覆蓋醫院臨床信息化、醫院臨床數據場景化、城市智慧醫療云平臺、醫共體等。
財報數據顯示,近年來和仁科技增長乏力。2021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64億元,同比僅微增2.08%;而歸母凈利潤0.35億元,同比下滑19.32%。
實際上,上市后的和仁科技或已陷入發展瓶頸。2016年至今,和仁科技的歸母凈利潤均未突破0.6億元。截至2022年9月30日,報告期內該公司營收3.03億元,歸母凈利潤為0.25億元,同比下滑0.98%和29.29%。
和仁科技上市以來的歸母凈利潤 數據來源:Wind
發展困頓、增長乏力,和仁科技大股東多次尋找“接盤方”。2023年2月14日晚,和仁科技公告顯示,為提升公司效益和價值,加強上市公司綜合治理和持續發展能力,公司控股股東及實控人將繼續籌劃在合適的時機引入戰略股東,帶領公司發展,為全體股東創造更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