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書樂
抖音、微信賣外賣,不會是一場補貼大戰,只會很貴。
近日,有網友發現微信“發現-小程序”頁面中新增一項名為“門店快送”的新項目,開放類目包括美食、茶飲、生鮮和百貨等。
“門店快送”入口,是否意味著“微信下場做外賣”?2月15日,騰訊官方回應稱,“門店快送”服務旨在幫助消費者發現附近提供快送服務的優質小程序,具體服務和配送履約均由商家小程序來承接完成。廣深地區用戶可在“發現-小程序”內進行體驗。
有媒體從騰訊內部人士了解到,騰訊并非直接下場進行外賣業務,只是提供接口讓已具備外送服務能力的商家接入,幫助用戶更好地發現附近的小程序外送服務。
這個套路,其實抖音在此前也有動作,而且更加激烈。
外賣,被抖音、微信盯上了
幾天前,一則關于“抖音將于3月1日上線全國外賣服務”的消息登上熱搜,引起熱議。有網友問到“以后是可以在線觀看商家做我點的外賣嗎”,還有網友期盼著“免費的午餐”,“這下平臺應該會給補貼和優惠吧”。
不過,抖音官方對媒體否認了這一說法,而是稱“團購配送”項目目前仍在北京、上海、成都試點當中,近期已開放該三城的商家自助入駐。后續將視試點情況,考慮逐步拓展試點城市,目前無具體時間表。
此前,抖音也一直在探索進軍本地生活服務的姿勢。
2020年抖音模仿美團,開始通過地推大力拓展商家,吸引本地商家入駐并售賣相關產品,然而依舊沒有預期中的進展順利。
2021年抖音同城頁面逐步出現“吃喝玩樂”等入口,這給了本地生活業務更大的流量。探店、團購等內容和商業形態在抖音上開始頻繁出現,據公開報道顯示,該業務已經拓展到全國數十個城市。
12月,抖音官宣在試點城市開放“團購配送”服務,同一時間,與順豐同城、閃送、達達快送、UU跑腿等三方聚合配送平臺達成,進一步健全履約體系。
這一次試水外賣,抖音、微信有機會嗎?
它的正確姿勢又會在哪?
對此,《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孟倩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貧道以為:
抖音、微信,想吃下午茶了,這將是個增量市場。
只是,微信動作還不明顯,抖音則戰略意圖已經暴露。
從戰略角度上看,坐擁流量的抖音確實可以和美團硬鋼,但那樣之后是補貼大戰、一地雞毛。
如何避免和美團正面碰撞?
據國家信息中心數據,2021年中國在線外賣市場規模已達1萬億元,主要由美團和餓了么“雙寡頭”瓜分,合計市占率超90%。二者首當其沖。
抖音最合適的途徑,就是避免和美團正面競爭,試圖形成差異化。
而且探店也好、直播帶貨也罷,抖音外賣都不可能做成貨架電商的長尾,只能走爆款路線。
其結果,必然是貴。
這種貴,或許一時能用補貼來搶用戶,但長期補貼不現實。
這種貴,只有一個方向能消化,即本來就貴、沒被開發出來的餐飲時段。
由此,通過主打下午茶、夜宵這些新型場景的“精品外賣”,滲透抖音的年輕用戶,見縫插針搶奪在外賣市場份額占比較大的中晚餐之外的生意,成為了一種必選。
實際上,抖音和美團來到了業務“接壤”處,都希望用超級平臺和流量帶動起來這部分‘團購配送’業務。
2022年12月,美團就推出“美團圈圈探店”微信小程序,吸納抖音、快手、小紅書、微博等各大媒體平臺的探店達人們,為美團商戶進行視頻種草,提高知名度,帶動商品銷售。
在某種意義上,和抖音的探店帶貨,并無二致。
只是美團可以用此推爆款,用自己的貨架做長尾,難點在于美團用戶會看嗎?
下午茶,會是門好生意嗎?
和美團通過點評和口碑做“貨架生意”的邏輯不同的是,抖音缺少這種進退自如。
其外賣更多的是品牌營銷,這就導致用戶消費頻率不高,規模做不太大,并且很難形成長尾效應。
由此,真正想進軍,就必須考慮Z世代的個性化需求,尤其是中晚餐和夜宵之外,獨特的餐飲需求。
下午茶乃至早茶,也就有了其獨特的價值。
此外,抖音此舉為越來越難找到盈利場景的本地內容創作者,創造新的收益可能。
畢竟,抖音本質上還是通過多元化方式驅動內容賽道的增長和變化,激活創作者,激活內容創作。
由此,才可能促進整體商業發展,因勢利導發展本地生活服務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