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劉子象
日前,一列載有危險化學品的火車在美國俄亥俄州東部地區出軌并起火。為避免災難性后果,運營公司對5節裝載有壓縮氯乙烯的車廂“受控釋放”,將其排入坑道內引爆,導致兩個州的附近居民被緊急疏散。
隨著事件發酵,附近居民反映身體不適的聲音越來越多。有疏散區域外圍的農場主表示,部分動物出現咳嗽、流淚等中毒癥狀。另外,還有附近溪流出現死魚的報道。
美國有關部門此前多次強調當地空氣質量安全,且供水沒有受到污染。美國環境保護署 (EPA)表示,已經對涉事地區的空氣質量進行了多次采樣,發現污染水平低于“令人擔憂的水平”。該署在2月12日的一份聲明中再次強調,自火災被撲滅以來,空氣監測“沒有檢測到任何可以歸因于目前事件的可令社區擔憂”的風險。
正值事件發酵之際,美國環保署于次日宣布撥款20億美元至各州和地區,用于解決飲用水中的新興污染物問題。該署署長雷根(Michael S. Regan)表示,這是拜登政府投資美國、加強水基礎設施建設的一部分,將有助于保護社區免受持久性危險化學品的影響。
關于此次脫軌事故的原因尚在調查中。據CNN稱,目前,調查人員已經確定了脫軌點,并發現一個軌道車軸上有“初步的機械問題跡象”。另外,關于電子信號、組織以及操作人員的反應等方面是否存在問題也在調查中。
在美國,鐵路是?;愤\輸的主要方式。據美國交通部聯邦鐵路管理局(FRA)官方網站的說法,鐵路是美國長距離危險材料運輸的最安全方式。在1994年至2005年的12年間,鐵路事故中釋放的有害物質共造成14人死亡,大大低于同期公路事故釋放有害物質帶來的116人死亡的數字。該局在2021年底的一份稿件中表示,在交通量增加的同時,脫軌、溢出、泄漏和人員傷亡事件減少,鐵路行業的整體安全績效正在改善。
不過,最新的事故報告數量不支持這個說法。據美媒在本月初的報道,在過去的四個月里,僅在俄亥俄州就發生了3起貨運列車出軌事故。去年10月在桑達斯基,一列載有液體石蠟的火車20節車廂脫軌,落在了15米外的繁忙公路上,導致石蠟泄漏,流至道路和下水道中并硬化,至今沒有完全修復;一個月后,一列火車的15節車廂在斯托本維爾和多倫多之間脫軌,垃圾散落到岸邊和河里。第三起事件就是本次引起國際關注的脫軌事件。
美國行業官方機構也認為,鐵路運輸安全是目前急需解決的一個問題。在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TSB)去年底發布的一份2021年-2023年的“最需要改進清單”(MWL)上,改善交通運輸安全位列其中。該清單是一份安全建議,監管等機構可以據此建議實施措施。同時,該委員會還將清單期限再延長了一年,以保證目標有足夠時間順利完成。
鐵路運輸安全事故只是美國基建急需投資升級的一個縮影。美國的鐵路等公共基礎設施在可靠性、速度和覆蓋范圍方面落后全球不少地區。實際上,近年來,美國的基礎設施的投資缺口越來越大。
據美國土木工程師協會(ASCE)對2021年美國的基礎設施投資進行的評估,該行業的總投資缺口已經從十年前的2.1萬億美元上升到2.59萬億美元。缺口指的是能夠保證基礎設施運行狀態良好(獲得B級評估)所需的資金,該評估每四年進行一次。而在10個基建大類中,地面交通的缺口最大,達到11250億美元。
看到了這個巨大缺口,拜登政府自上任之處就將基建列為重點關注領域之一。2021年底,上任十個月的拜登就促成了跨黨派的《基礎設施投資和就業法案》(IIJA)。該法案內容龐大,涉及修復重建道路橋梁、加強水基礎設施、互聯網、電動汽車等方面,總投資額達到1.2萬億美元,其中660億美元用于客運和貨運鐵路。
不過,拜登倡導的是美國基建由美國制造,基建行業也在制造業回流范圍之內。2月7日,他在國情咨文演講中強調,聯邦基礎設施項目中使用的建筑材料必須在美國制造。一天后,白宮管理和預算辦公室(OMB)發布一份擬議的指南,制定了塑料和基于聚合物的產品、玻璃、木材、干墻和光纖電纜等建材的標準,以確保其制造過程在美國進行。另外,該辦公室正在就是否涵蓋油漆和染色劑、磚和工程木制品等更多的建筑材料征求意見。
不過,有分析人士指出,這可能引發國際糾紛。曾擔任美國駐世界貿易組織代表團法律顧問的許思義(Stephen Kho)透露“以前從未見過這樣的條款”。他表示,要求聯邦基礎設施項目只使用美國原產建筑材料的新規則,可能與“外國承包商和美國公司有相同機會競標項目的國際義務”相沖突,尤其是在美國的州一級政府層面上,該規則實施起來“有些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