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劉澤然
通過去年年底開始的一系列降價,特斯拉催生出亮眼的中國市場銷售成績。數據表明,2023年1月份,特斯拉交付量環比增長了18%。外界認為,得益于豐厚的利潤率,使得特斯拉有資本與中國及其他市場的競爭對手展開價格戰。
然而多名分析師和特斯拉支持者擔心,盡管特斯拉通過降價手段能暫時在價格戰中占得先手,但缺乏其他必要條件或將使其無法成為最終贏家。長遠來看,這家汽車公司仍需加強核心產品競爭力。
在推出新車型、內飾升級及對導航等車內信息系統的升級速度方面,特斯拉落后于中國競爭對手,后者對用戶上述需求洞察更為透徹。
特斯拉目前在中國主推兩款車型,分別是Model 3轎車和Model Y。在車型配置方面,兩車只在輔助駕駛級別、輪圈尺寸、動力及顏色上可供消費者搭配。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接受路透社采訪時表示,特斯拉對中國消費者偏好的反饋速度顯得遲鈍,降價可能是為數不多保持競爭力的手段。“很被動,特斯拉產品組合相當有限的問題比較嚴重。”
此外,來自中國的競爭對手的表現也讓一貫以強硬態度示人的特斯拉CEO馬斯克不得不承認,中國可能是特斯拉競爭最激烈的戰場。
比亞迪在去年市值曾一度超過萬億,同時銷量超過特斯拉,旗下提供超過60種不同版本的純電及插電混動汽車。規模稍小的蔚來、理想和小鵬在售車型不超過10款,但每個車型都提供超過3款以上不同配置,從而實現對不同價格段的覆蓋。
曾經被視作競爭優勢的導航和駕駛輔助系統是消費者另一個集火焦點。有Model 3車主表示,特斯拉的導航系統曾不止一次建議他違反交通規則。
“Model 3自帶的導航系統要求我在長安街天安門附近的路段調頭行駛,這是違反交規的,”這位車主補充說:“在這方面,蔚來、小鵬及理想明顯要更出色些,這些車的導航輔助準確度非常高。”

對本地市場的適應程度不足,實際上已經傷害到了特斯拉。以降價為例,特斯拉持續不斷的價格調整,引發了汽車業內難得一見的消費者憤怒情緒,同時也放大了對特斯拉簡潔內飾風格是否能勝任豪華品牌的猜忌。
盡管有可觀數量的消費者仍然是Less is More理念的擁躉,但“蔚小理”和極氪等品牌提供的Nappa真皮、座椅按摩及專業音響等豪華配置同樣不缺少支持者。
據乘聯會公布的1月高端SUV銷量數據顯示,理想L8、L9雙車均進入榜單前10,雙車銷量疊加后已逼近Model Y。該品牌在今年2月還上市了一款與L8尺寸相差無幾的五座車型理想L7,起價略高于Model Y。
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已經意識到本地化方面的不足,負責全球銷售和生產的朱曉彤在得到提拔之前,曾試圖拉近銷售團隊與工程師的溝通距離,從而更快地響應本土用戶需求。
消息人士稱,特斯拉一直在考慮轉變其在中國的營銷方式,這意味著精力更多投放于能源效率和實用功能上,尖端功能的重要性被降低。此外,學習本地競爭對手在展廳所做的事情,也被營銷團隊納入學習規劃中。
以比亞迪為例,出于中國市場在冬天普遍有飲用熱飲的習慣,該品牌在冬季展廳內提供溫熱的瓶裝飲用水。諸如此類的細節,已經整合進中國電動車公司的本地競爭優勢之中。
在比亞迪展廳內,一位在試駕比亞迪海豹的受訪者表示,購買電動車時會優先考慮中國品牌。“我一直傾向于支持民族工業,購買電動車時會優先考慮自主品牌。”他本人也是比亞迪海豚的車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