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遭遇土耳其地震的中國人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遭遇土耳其地震的中國人

災難,是死亡一個人這件事,發生了幾萬次。

圖片來源:Pexels-UMUT DA?LI

文|每日人物社

土耳其地震已經過去一周時間。這是該國自1939年以來最大地震。短短10個小時內,2次7.8級強震,截至2月13日,土耳其和敘利亞兩國已有超過3.5萬人喪生。

光看空洞的數字,很容易使人失去實感。就像導演北野武曾說過的:“災難并不是死了兩萬人或八萬人這樣一件事,而是死了一個人這件事,發生了兩萬次。”

目前,死亡、廢墟和流離失所,籠罩了土耳其。在土耳其生活9年的中國人艾菲說,這是她經歷過最冷的一個冬天。暴風雪又侵襲土耳其,給救援帶來極大難度。長排的救護車、帶有各國國旗的救援車輛被迫堵在公路上,人們看到,高速公路被撕裂,露出一個可怖的傷口。

許多人在這個冬天離去。一個名叫唐小強的土耳其年輕人在地震中不幸離世。他曾經在中國留學,上過中國電視節目,在中國擁有一批粉絲,并將長期生活的廈門視為“第二故鄉”。北塞浦路斯排球隊16名成員,倒在了土耳其阿德亞曼酒店的廢墟中,其中大部分是未成年女孩,災難掐滅了她們尚未開始的人生。在地震重災區卡赫拉曼馬拉什,漢塞爾蜷縮在石塊里——那是他曾經的家。他15歲的女兒剛剛被地震奪走了生命,整個身子都被壓在了沉重的鋼筋磚塊下,只露出一只蒼白的手。漢塞爾遲遲不愿離去,他緊抓著女兒的手,仿佛她還存在。

土耳其這片土地也被嚴重破壞,在災區,有人說城市像一座墳墓,高樓直直墜落,有著千年歷史的加濟安泰普古堡遭遇強震后碎石滿地,人們望著曾經的家園,痛苦、迷茫與悲憫。中國人阿爾法也參與了土耳其救援,在一個村子里,他遇見了一位女老師,她工作的學校已經被夷為平地,女人疲憊地看著阿爾法,說出了自己的悲傷:“我還能怎么辦,我究竟能去哪里?”

這是所有人關心的問題。只是在這短短的一周,土耳其和這里的人們所遭遇的巨大變故,暫時讓他們無力思考未來。我們也找到了5名在土耳其謀生的人,其中四名是中國人或是華人,還有一名則是長年與中國游客打交道的土耳其旅游業從業者。他們講述了自己在災難中的經歷、行動,和土耳其的共同記憶,以及對將來的擔憂。

以下是他們的自述——

文 | 鐘藝璇 饒桐語 徐晴 黎佳佳

編輯 | 易方興

運營 | 月彌

艾菲,鋼鐵廠員工,來土耳其9年

目前居住在哈塔伊

“消防員的13個親人埋在了地底下”

2月6日,凌晨4點19分,我是被晃醒的,我的床就像個嬰兒床一樣,左右搖動。

睜開眼睛,一片昏暗,我只聽到衣柜門重重地開合,化妝桌上都是瓶瓶罐罐的撞擊聲,床頭板還塌下來了,到處都是轟隆隆的聲音,就像世界末日。我害怕極了,幾乎是掉下床的,雙腿發軟站不起來,更不敢站起來。

房子在劇烈晃動,本能讓我趴在地上,我當時把棉被卷過來了,裹在身上。我也不知道為什么要裹條棉被,可能覺得要是天花板塌了,至少還有條被子頂著。地震持續了1分40秒,你可能想象不到有多絕望,我感受不到時間的流逝,在被子里發抖,什么也做不了,只能在嘴里默念著《古蘭經》。

我住在土耳其哈塔伊省的一個小鎮里,地震發生當天,我和媽媽、妹妹住在一起。晃動停止后,我第一時間沖開門,看到了她們。我媽平時膽子小,已經嚇哭了。當時我們決定迅速下樓去車里,三個人穿上了外套,什么都沒帶,太緊張了,地震隨時會再來,我媽甚至手抖得已經穿不了鞋。

鎮里的房子不高,只有6層,我們住在4層,我幾乎是連跑帶跳地下樓,眼前什么也看不見了,身體反應要比大腦快一步。到了樓下,才發現外面下著大雨,抱著孩子的鄰居、沒有車的鄰居躊躇在單元門前,不知道該怎么辦。

我和家人開車到了附近一家醫院的在建停車場,我們就在車里,緊握著彼此的手,等待黎明到來。到了上午9點后,鎮子的情況基本穩定,我們才敢回家取了手機、物資和一些財物。

后來我才知道,這場地震有7.8級,而且在12小時內發生了兩次,這也是我人生里經歷過最大的一次地震。2014年,我跟隨家人來到土耳其,一開始在伊斯坦布爾定居,三年前搬到了哈塔伊,目前在哈塔伊一家鋼鐵工廠做翻譯。

其實總體來看,我們鎮子的情況還算好,幾乎沒有建筑倒塌,只是我家的墻壁出現了一些裂隙,我們不敢再住,目前暫居在外婆家。水電也基本正常,偶爾會沒有信號。

真正糟糕的,是土耳其的一些村子。確保家人安全后,2月8日,我跟隨朋友阿爾法和他的哥哥,三人到了哈伊克的村落里。到了以后,我不知道該如何形容才好,這里已經沒有一棟完好的房子,因為資源有限,一些專業的救援隊還沒有抵達這里,當地只有一位消防員和一些軍人自發救援。

消防員親口告訴我,他的13個親人已經埋在了地底下,其中6個親人在那個早上剛剛辦了土葬儀式,他因為要參與救援,甚至沒辦法趕過去。

這里的絕望和無助太多了。我還記得,當時我們的車子剛好停在一座坍塌的建筑物前——那已經稱不上是建筑了,就像一堆建筑垃圾。一群人站在那兒,很無奈,有人告訴我,這里原先是一棟7層建筑,有二十多個人被壓在了底下,因為專業救援隊還沒趕來,大家沒有專業知識,不敢輕易救援,只能眼睜睜看著時間流逝,接近兩天時間,里頭傳來的呼救聲越來越小,直到徹底消失。

當時一個挖機工人說,連空氣里,都是遺體的味道。

這是我搬到哈塔伊三年以來,遇到最冷的冬天。村子里的人們大多都沒了家園,他們擠在紅十字會發的帳篷里,一頂帳篷里,最多擠了二十多個人,人們彼此依偎取暖。沒有帳篷的,就在室外燒火取暖,身上蓋個薄毛毯,有人干脆在凳子上睡著了。

當時我們的車里帶了面包、水果汁、棉被、衣服、鞋子等等,這些東西都是朋友阿爾法自費購買的,一會就分完了,村里的物資太緊缺了,我們的東西遠遠不夠。當天阿爾法和他的哥哥只能匆匆趕回伊斯坦布爾,補充物資。現在,我準備跟著中國救援隊,去哈塔伊的震區發放物資,我長期在這里生活,可以替他們做翻譯、當向導。

回到我居住的鎮子,因為我們的小區較大,目前還算安全,周邊鎮子的居民都來這避難,就地把帳篷扎在小區里。大家都在彼此照顧,因為我們家沒有男性,一對電工夫婦很關心我們,他們每天給我打五六次電話,問我缺不缺吃食,需不需要電暖。

只是地震的陰影暫時成了人們揮不去的噩夢。夜晚變得格外難熬,我們一家人不敢睡覺,輪流守夜,看著彼此。畢竟現在余震隨時都會來臨,有個晚上,我們經歷了三次余震,凌晨一點半、三點多、六點多,我們幾乎無法擁有完整的睡眠。

更難過的是,我的一些在鋼鐵廠的同事不幸遇難了,明明我們上個星期還在一起工作、吃飯,這些年輕人突然就沒有了未來,有人徹底消失在了這個冬夜。

▲ 帳篷不夠,災區的人們在寒冷戶外生火取暖。圖 / 受訪者提供

陳柳 從事簽證工作,在土耳其3年

大震對我創傷最重的是精神

現在,我和我的鄰居們在一起,大家就拼命地說,拼命地說。我們需要傾訴,說的時候,對我們也是一種釋放。

我現在回想起來,大震對我創傷最重的是精神。我所在的地方是加濟安泰普市,震中心,這場地震不但震(感)極強,而且它持續的時間非常長,長達45秒,在那45秒,我無比驚恐,至今無法平靜。我現在的身體會一直發抖,我想控制,但根本無法控制住,包括我說話、打字的時候,手都是抖的。

我也想參與救援,但已經無能為力。我有一個同事,在這次地震之中失去了二十多個親人,一直在救援隊里面,他跟我說,他一邊在救人,一邊在遭受心理上的折磨,近乎精神錯亂的狀況——建筑沒了,人也沒了,我們畢竟是人,是有良心的,看不了那種場景。地震第二天,距離土耳其比較近的阿塞拜疆、以色列、俄羅斯等國家的救援隊都到了,一天之內建好了醫院,受傷的人太多了。

但能夠救出來的人很少,真正坍塌遇難的人數,比救出來的要多得多。

我今年45歲了,經歷這場災難之后,我覺得這后半輩子,我會找一個地方隱居,世界上的一切沒有什么意義,人類如此渺小,說沒就沒了。逃難的這些天,我再也沒有物質需求。一個包里,裝一瓶水,放點干糧,穿上棉襖,就完全夠了。我以前天天會換不同的衣服去上班,現在看到這么多的房子倒塌、車也被毀,我感覺我們追求的物質,在一瞬間之內,因為一場災害或者一場戰爭,就什么都沒了。

土耳其政府目前可以滿足我們的基本需求。成人的食物還是有的,我們可以定點去排隊領物資,你覺得餓了,隨時過去問他們要茶、要湯、要面包,這些都有。但很多母嬰產品、女性用品,比如嬰兒食品,這邊很短缺。在救助群里,很多土耳其媽媽在問:“你們有沒有奶粉,誰有奶粉給我們一些?”

女性用品如衛生巾,可能也比較難供應上。大震的那一天,正好是來月經的第二天,那一天簡直對我來說太難了,連能換衛生巾的地方都沒有,褲子上全是血。

我是做簽證工作的,到土耳其三年了,一直在伊斯坦布爾生活。2月5日,我來加濟安泰普市出差,那天下了好大的雪,我看到都很震驚,一般來說,這個南部城市不會下這么大的雪,白茫茫的一片。2月6日凌晨,就發生地震了。現在,所有的天然氣都停了,余震不斷,震感很強。很多人擠在避難所里——遠郊外的一個廢棄體育場,地是水泥地,上面鋪了一層薄薄的地毯,睡在上面很冷很冷。居民區里,晚上基本上是沒有燈的,沒有人在家住。白天,我回到自己的住所,把棉被裹著工作,晚上,再去外面暖和的咖啡廳睡一晚,地震之后,咖啡廳全部免費開放了供暖,能喝上一口熱茶。

▲ 震后的土耳其天氣寒冷。圖 / 受訪者提供

我更感激和土耳其人的互相幫助。我5號到這里出差,冰箱里幾乎沒有任何食物,本來是準備6號早上起床去買的,但凌晨就地震了,我幾乎一天一夜沒有吃飯。是我的土耳其鄰居敲門,拿了一些面包給我。我的土耳其語說得不好,平時簡單交流可以,但很難深度交流,也全靠他們開車帶著我去找避難所、用英文反饋給我,不然這些信息我完全不知道。

由于工作原因,我經常要到安泰普出差,我在這里的客戶很多——土耳其正面臨著經濟嚴重下行的社會狀況,很多人想往外走,我會幫他們去杜拜那邊找工作、辦簽證,也有很多土耳其人想要去德國謀生。曾經,土耳其的里拉是很值錢的,2015年的時候,3塊錢的人民幣只能換1塊錢的里拉,土耳其人到中國會覺得物價非常低。但現在,狀況完全不同了,2021年的一個晚上,我眼睜睜看著里拉從1塊美金換8塊3毛里拉,貶到1比12,后來到1比14,現在貶到1比18.4。

俄烏戰爭對于這里的沖擊力也非常大,很多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又想到土耳其來。再加上這里毗鄰歐洲和阿拉伯國家,距離敘利亞只有45公里左右車程,各種因素都導致這里的地緣政治非常復雜。

復雜的地緣政治、經濟下行,再遇上地震,將再一次給土耳其造成非常大的創傷。我的土耳其鄰居們聊天時告訴我,他們都擔心會爆發內戰。我的工作也會受到相應影響,現在,這邊的業務幾乎就停了。

我很喜歡安泰普,在這里買了房,出差的時候就住在這里。在我眼里,安泰普是一個古老的城市,這里的人也很善良。這個城市有3600年的歷史,留下了各種宗教遺跡,它也是絲綢之路上面的一個點,很多老城里有著和中國一樣的古風木門、木窗。在這次大災的過程中,一個古羅馬時期就存在的古堡也毀了,政府說會去建,但是建了之后,就不會有原來的那種味道了。這些地方我都經常去,我覺得很遺憾。

很多人會問我,你后面的計劃是什么,我說沒有,我不知道,我現在的思維太混亂了。早上一回到家,我必須要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去禱告冥想,才能平靜一點。原本我想回伊斯坦布爾,但這幾天到處都在地震,意大利、羅馬、格魯吉亞……好像沒有什么地方是安全的,所以我對未來沒有了任何想法,就在安泰普待著,然后熬吧。

小笛,建筑工程公司員工

在伊斯坦布爾生活、工作4年

“很多中國公司都帶救援物資去了災區”

2月6號的那天凌晨4點多,我還在睡覺,突然感覺到床在震動,我下樓待了一會兒,看新聞知道是有地震。那天下午,地震又發生了,我當時在辦公室上班,跟同事一起跑了出去,后來才知道,震中在加濟安泰普省附近,是土耳其的南部,離邊境很近。除非是過去做生意的人,像我一樣的華人一般都在伊斯坦布爾或者首都安卡拉活動,這兩個地方跟震中有一定的距離,受到的影響不大。

我在一家中國建筑工程公司工作,我跟同事大多是被外派過來,長期生活在伊斯坦布爾,一年有一個月可以回國休假。地震之后,我的領導派了三個同事帶著救援的物資去了災區,他們帶著很多面包、水、嬰兒奶粉、尿不濕等等,10號早上8點出發,開車25個小時,晚上12點才抵達。同事說,一路上都在堵車,全都是從土耳其各地過來幫忙救援或者捐助物資的大卡車。

同事到了當地,已經是地震之后的第四天了,當地政府的救援不是特別及時有效,有一半的建筑沒有人去救援,官方的救援人員走在一個樓前面,喊一句,還有人嗎?如果沒有回應,就放棄,去下一個建筑救人。

非常多的人被埋在廢墟里,同事發回來視頻,說整個城市都彌漫著腐爛的味道,水電都斷了,天黑之后,像一座墳墓,四下里都非常安靜,但可以聽到似有若無的呼救聲。為數不多救出來的人里,有許多不滿周歲的嬰兒,陸陸續續都被送到首都的醫院,他們的父母找不到了,可能之后要等著人來認領,或者送到孤兒院。

因為缺少政府的統一調配,除了救人不及時,大家送過來的物資沒辦法分發給所有需要的人,就擺在路的兩側,像批發市場一樣,大家自己過來拿,拿完直接走。可能因為批評的聲音特別多,從11號開始,政府找到了當地大型的國企,開著卡車和挖掘機去救災,黃金72小時已經過去了,不知道會起到多少作用。

土耳其有上千家中國企業,大公司有基建類的中建三局、中石油,還有華為、OPPO、小米這種互聯網企業,還有做大理石貿易的私企等等,我在的公司也是做建筑工程的。很多公司都帶救援物資去了災區,我的同事在去的路上遇到不少。

這次去災區,看到這樣的災難,我的同事心情一直都很壓抑。我在伊斯坦布爾看到同事發回來的視頻,很揪心,雖然我們不是同一個國家的人,但我跟他們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這么多年,對這個地方還有這里的人都很有感情。

最近幾天,我睡得不太踏實,不知道那些嬰兒要如何長大,我也擔心地震會不會再發生,擔心伊斯坦布爾會不會也發生地震。

丁夢瑤,一家中國高新科技公司土耳其市場負責人

在伊斯坦布爾生活、工作5年

我有時候需要大口呼吸,才感覺好受一點

2月6號的上午,我一醒過來,就收到了幾十條信息,所有人都在問我,你怎么樣,你還好嗎?

打開新聞,我才知道發生了很可怕的地震。伊斯坦布爾是個有點像深圳或者北京的大城市,從周邊城市過來的人很多,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在震中地區有認識的親戚,或者是老家在那邊,我認識的所有人都忙著聯系親友,看看大家是否安全。

兩周前,我恰好去加濟安泰普省旅游,那里的歷史氣息很濃郁,有許多古羅馬和奧斯曼帝國的文化遺跡,當地人又非常好客。我的一位朋友讓我去他家住了三天,他爸爸是一個汽車經銷商,他一直在接待我,每天都喊我吃各種各樣好吃的食物。知道地震之后,我第一時間聯系了朋友,他轉發爸爸的視頻給我,說古堡都震塌了,還好家里人都安全。

地震的第4天,我在新聞上看到唐小強遇難的消息。我很意外,也很難過。我大學學土耳其語,因為一次課程作業采訪了他,跟他成為了好朋友。大學畢業之后,我到一家中國通信設備公司工作,被外派到土耳其,偶爾他回土耳其的時候,會跟他吃一頓飯,聊聊大家的近況。幾個月前我換工作,去了一家科技公司,他還給我發了信息,說你現在看起來好忙,要好好注意身體。

只是沒想到,那是我們最后一次聊天了。

面對這次災難,雖然我是一個外國人,但心情是很復雜的。從第一次上大學專業課開始,我就在跟這個國家打交道。土耳其有8000多萬人口,不算是小國,它處于東西方的交界,還有歷史文化的積淀,所以旅游業很發達。除此之外,這里人口很年輕,平均年齡才三十多歲,所以消費力會比較旺盛,有還不錯的營商環境,有很多中國公司來這里發展,做短視頻、游戲、終端電子產品等等。

但這個國家的經濟又很脆弱,它的國債負債率特別高,嚴重依賴進口,貿易逆差很大,去年階段性通脹80%以上,我去年7月回了一次國,3個月后再回來,所有的東西都漲了一倍的價格。這幾年物價一直在飛漲,幾年前100萬土拉(大約36萬人民幣)的房子,現在可以漲到400、500萬土拉,普通人的生活是很難的。

我被外派到土耳其之后,面對的就是這樣的營商環境,它會要求人很快速地成長起來,我在這個國家獲得了很多,除了個人的發展,還有很多很好的土耳其朋友。

土耳其人都很熱情,很愿意幫助別人,比如這次地震,我認識的朋友沒有不在救災的。一位代理商從地震第一天開始就聯系他的合伙人,買充電寶、食物,聯系各種車輛送到災區;一個開小店的朋友在募捐衣服;我之前在通信設備公司服務的客戶,一個土耳其的公司,他們有電商網站,把庫存全部清出來,把充電寶、充電線、取暖器、帳篷都捐出來;一個代理公司的基層員工,他和他妻子聯系動物保護組織,去救助災區的小動物;包括我住的小區,大家收集尿不濕、女性用品、衣服等等,想辦法送出去。每一個人都在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國公司也在幫忙,我的前公司派了很多人去緊急修復當地的通信網絡,我現在的公司也計劃用我們的產品去配合政府一起救人。這些天,所有人都在討論地震,打開電視新聞全都是地震,我有時候需要大口呼吸,才感覺好受一點。

我無法靜靜地待在家里什么都不做,這幾天,我跟朋友也一起組織了網上的募捐,募捐的頁面里,我寫了一句話:“愛心是純粹的個人對個人的關懷”,募捐的金額不多,大約5、6萬人民幣,只是杯水車薪,我跟朋友把人民幣換成土拉,匯到官方發布的募捐賬戶里,希望能起到一點點作用。

李陽,土耳其貝果之旅社長,土耳其人

“只要我們還活著,活著就還有機會”

那天我睡得比較晚,大概是半夜,知道卡赫拉曼馬拉什省發生了地震。

我一個非常好的朋友就在那邊生活,當時我非常擔心。那邊幾乎沒有信號,我有兩天的時間一直聯系不上他,后來我給他所有的家人都發了信息,才知道他暫時安全。

唐小強也是我的朋友,他人很好,我知道他在中國上電視挺有名的。我們在留學的圈子里認識,后來又都參加了導游的培訓班,就熟了起來。

導游拿證需要參加培訓班,需要走過土耳其的很多地方。他這次去的那個城市,在酒店里,和他一起的五十多個人都沒了,逃出來的幾個也因為大出血去世。其實那個城市他之前都沒有去過,之后可能也不會去,只是因為培訓。

前幾天我去參加了他在清真寺里的葬禮,本來4點開始的,但我們在那等了一個多小時。原因很殘忍,因為和唐小強在一起的三個人,他們彼此的身體已經無法區分,最后抽了他父親的血液做DNA檢測,才知道哪個是唐小強。

▲ 唐小強的葬禮,很多人趕來為他送行。圖 / 受訪者提供

我從2009年就開始做旅行社了,提供12人以內的精品小團隊旅游,接待的主要也是中國的游客。在地震發生以后,我和每個中國朋友都聊了天,幾乎所有人都捐款了,一半的人捐給了官方組織,另一半人將捐款委托給我,統計下來我們差不多收到了50萬人民幣的捐款。

每個人,每一筆錢我都在Ins上或者WhatsApp上記錄了,我也會發給其他的土耳其朋友,告訴他們,這是我們收到的中國朋友的幫助。而我的好哥們,也在給中國救援隊做翻譯。

其實這一個星期,我都很難睡好,大概每天只睡一兩個小時。我的同胞遭受了這樣的災難,我卻能躺在床上休息,根本睡不著,也不好意思睡。我自己在伊斯坦布爾有5套民宿,現在我把民宿的冰箱塞滿了,全部開放給了需要它們的人。

只要我們還活著,活著就還有機會。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遭遇土耳其地震的中國人

災難,是死亡一個人這件事,發生了幾萬次。

圖片來源:Pexels-UMUT DA?LI

文|每日人物社

土耳其地震已經過去一周時間。這是該國自1939年以來最大地震。短短10個小時內,2次7.8級強震,截至2月13日,土耳其和敘利亞兩國已有超過3.5萬人喪生。

光看空洞的數字,很容易使人失去實感。就像導演北野武曾說過的:“災難并不是死了兩萬人或八萬人這樣一件事,而是死了一個人這件事,發生了兩萬次。”

目前,死亡、廢墟和流離失所,籠罩了土耳其。在土耳其生活9年的中國人艾菲說,這是她經歷過最冷的一個冬天。暴風雪又侵襲土耳其,給救援帶來極大難度。長排的救護車、帶有各國國旗的救援車輛被迫堵在公路上,人們看到,高速公路被撕裂,露出一個可怖的傷口。

許多人在這個冬天離去。一個名叫唐小強的土耳其年輕人在地震中不幸離世。他曾經在中國留學,上過中國電視節目,在中國擁有一批粉絲,并將長期生活的廈門視為“第二故鄉”。北塞浦路斯排球隊16名成員,倒在了土耳其阿德亞曼酒店的廢墟中,其中大部分是未成年女孩,災難掐滅了她們尚未開始的人生。在地震重災區卡赫拉曼馬拉什,漢塞爾蜷縮在石塊里——那是他曾經的家。他15歲的女兒剛剛被地震奪走了生命,整個身子都被壓在了沉重的鋼筋磚塊下,只露出一只蒼白的手。漢塞爾遲遲不愿離去,他緊抓著女兒的手,仿佛她還存在。

土耳其這片土地也被嚴重破壞,在災區,有人說城市像一座墳墓,高樓直直墜落,有著千年歷史的加濟安泰普古堡遭遇強震后碎石滿地,人們望著曾經的家園,痛苦、迷茫與悲憫。中國人阿爾法也參與了土耳其救援,在一個村子里,他遇見了一位女老師,她工作的學校已經被夷為平地,女人疲憊地看著阿爾法,說出了自己的悲傷:“我還能怎么辦,我究竟能去哪里?”

這是所有人關心的問題。只是在這短短的一周,土耳其和這里的人們所遭遇的巨大變故,暫時讓他們無力思考未來。我們也找到了5名在土耳其謀生的人,其中四名是中國人或是華人,還有一名則是長年與中國游客打交道的土耳其旅游業從業者。他們講述了自己在災難中的經歷、行動,和土耳其的共同記憶,以及對將來的擔憂。

以下是他們的自述——

文 | 鐘藝璇 饒桐語 徐晴 黎佳佳

編輯 | 易方興

運營 | 月彌

艾菲,鋼鐵廠員工,來土耳其9年

目前居住在哈塔伊

“消防員的13個親人埋在了地底下”

2月6日,凌晨4點19分,我是被晃醒的,我的床就像個嬰兒床一樣,左右搖動。

睜開眼睛,一片昏暗,我只聽到衣柜門重重地開合,化妝桌上都是瓶瓶罐罐的撞擊聲,床頭板還塌下來了,到處都是轟隆隆的聲音,就像世界末日。我害怕極了,幾乎是掉下床的,雙腿發軟站不起來,更不敢站起來。

房子在劇烈晃動,本能讓我趴在地上,我當時把棉被卷過來了,裹在身上。我也不知道為什么要裹條棉被,可能覺得要是天花板塌了,至少還有條被子頂著。地震持續了1分40秒,你可能想象不到有多絕望,我感受不到時間的流逝,在被子里發抖,什么也做不了,只能在嘴里默念著《古蘭經》。

我住在土耳其哈塔伊省的一個小鎮里,地震發生當天,我和媽媽、妹妹住在一起。晃動停止后,我第一時間沖開門,看到了她們。我媽平時膽子小,已經嚇哭了。當時我們決定迅速下樓去車里,三個人穿上了外套,什么都沒帶,太緊張了,地震隨時會再來,我媽甚至手抖得已經穿不了鞋。

鎮里的房子不高,只有6層,我們住在4層,我幾乎是連跑帶跳地下樓,眼前什么也看不見了,身體反應要比大腦快一步。到了樓下,才發現外面下著大雨,抱著孩子的鄰居、沒有車的鄰居躊躇在單元門前,不知道該怎么辦。

我和家人開車到了附近一家醫院的在建停車場,我們就在車里,緊握著彼此的手,等待黎明到來。到了上午9點后,鎮子的情況基本穩定,我們才敢回家取了手機、物資和一些財物。

后來我才知道,這場地震有7.8級,而且在12小時內發生了兩次,這也是我人生里經歷過最大的一次地震。2014年,我跟隨家人來到土耳其,一開始在伊斯坦布爾定居,三年前搬到了哈塔伊,目前在哈塔伊一家鋼鐵工廠做翻譯。

其實總體來看,我們鎮子的情況還算好,幾乎沒有建筑倒塌,只是我家的墻壁出現了一些裂隙,我們不敢再住,目前暫居在外婆家。水電也基本正常,偶爾會沒有信號。

真正糟糕的,是土耳其的一些村子。確保家人安全后,2月8日,我跟隨朋友阿爾法和他的哥哥,三人到了哈伊克的村落里。到了以后,我不知道該如何形容才好,這里已經沒有一棟完好的房子,因為資源有限,一些專業的救援隊還沒有抵達這里,當地只有一位消防員和一些軍人自發救援。

消防員親口告訴我,他的13個親人已經埋在了地底下,其中6個親人在那個早上剛剛辦了土葬儀式,他因為要參與救援,甚至沒辦法趕過去。

這里的絕望和無助太多了。我還記得,當時我們的車子剛好停在一座坍塌的建筑物前——那已經稱不上是建筑了,就像一堆建筑垃圾。一群人站在那兒,很無奈,有人告訴我,這里原先是一棟7層建筑,有二十多個人被壓在了底下,因為專業救援隊還沒趕來,大家沒有專業知識,不敢輕易救援,只能眼睜睜看著時間流逝,接近兩天時間,里頭傳來的呼救聲越來越小,直到徹底消失。

當時一個挖機工人說,連空氣里,都是遺體的味道。

這是我搬到哈塔伊三年以來,遇到最冷的冬天。村子里的人們大多都沒了家園,他們擠在紅十字會發的帳篷里,一頂帳篷里,最多擠了二十多個人,人們彼此依偎取暖。沒有帳篷的,就在室外燒火取暖,身上蓋個薄毛毯,有人干脆在凳子上睡著了。

當時我們的車里帶了面包、水果汁、棉被、衣服、鞋子等等,這些東西都是朋友阿爾法自費購買的,一會就分完了,村里的物資太緊缺了,我們的東西遠遠不夠。當天阿爾法和他的哥哥只能匆匆趕回伊斯坦布爾,補充物資。現在,我準備跟著中國救援隊,去哈塔伊的震區發放物資,我長期在這里生活,可以替他們做翻譯、當向導。

回到我居住的鎮子,因為我們的小區較大,目前還算安全,周邊鎮子的居民都來這避難,就地把帳篷扎在小區里。大家都在彼此照顧,因為我們家沒有男性,一對電工夫婦很關心我們,他們每天給我打五六次電話,問我缺不缺吃食,需不需要電暖。

只是地震的陰影暫時成了人們揮不去的噩夢。夜晚變得格外難熬,我們一家人不敢睡覺,輪流守夜,看著彼此。畢竟現在余震隨時都會來臨,有個晚上,我們經歷了三次余震,凌晨一點半、三點多、六點多,我們幾乎無法擁有完整的睡眠。

更難過的是,我的一些在鋼鐵廠的同事不幸遇難了,明明我們上個星期還在一起工作、吃飯,這些年輕人突然就沒有了未來,有人徹底消失在了這個冬夜。

▲ 帳篷不夠,災區的人們在寒冷戶外生火取暖。圖 / 受訪者提供

陳柳 從事簽證工作,在土耳其3年

大震對我創傷最重的是精神

現在,我和我的鄰居們在一起,大家就拼命地說,拼命地說。我們需要傾訴,說的時候,對我們也是一種釋放。

我現在回想起來,大震對我創傷最重的是精神。我所在的地方是加濟安泰普市,震中心,這場地震不但震(感)極強,而且它持續的時間非常長,長達45秒,在那45秒,我無比驚恐,至今無法平靜。我現在的身體會一直發抖,我想控制,但根本無法控制住,包括我說話、打字的時候,手都是抖的。

我也想參與救援,但已經無能為力。我有一個同事,在這次地震之中失去了二十多個親人,一直在救援隊里面,他跟我說,他一邊在救人,一邊在遭受心理上的折磨,近乎精神錯亂的狀況——建筑沒了,人也沒了,我們畢竟是人,是有良心的,看不了那種場景。地震第二天,距離土耳其比較近的阿塞拜疆、以色列、俄羅斯等國家的救援隊都到了,一天之內建好了醫院,受傷的人太多了。

但能夠救出來的人很少,真正坍塌遇難的人數,比救出來的要多得多。

我今年45歲了,經歷這場災難之后,我覺得這后半輩子,我會找一個地方隱居,世界上的一切沒有什么意義,人類如此渺小,說沒就沒了。逃難的這些天,我再也沒有物質需求。一個包里,裝一瓶水,放點干糧,穿上棉襖,就完全夠了。我以前天天會換不同的衣服去上班,現在看到這么多的房子倒塌、車也被毀,我感覺我們追求的物質,在一瞬間之內,因為一場災害或者一場戰爭,就什么都沒了。

土耳其政府目前可以滿足我們的基本需求。成人的食物還是有的,我們可以定點去排隊領物資,你覺得餓了,隨時過去問他們要茶、要湯、要面包,這些都有。但很多母嬰產品、女性用品,比如嬰兒食品,這邊很短缺。在救助群里,很多土耳其媽媽在問:“你們有沒有奶粉,誰有奶粉給我們一些?”

女性用品如衛生巾,可能也比較難供應上。大震的那一天,正好是來月經的第二天,那一天簡直對我來說太難了,連能換衛生巾的地方都沒有,褲子上全是血。

我是做簽證工作的,到土耳其三年了,一直在伊斯坦布爾生活。2月5日,我來加濟安泰普市出差,那天下了好大的雪,我看到都很震驚,一般來說,這個南部城市不會下這么大的雪,白茫茫的一片。2月6日凌晨,就發生地震了。現在,所有的天然氣都停了,余震不斷,震感很強。很多人擠在避難所里——遠郊外的一個廢棄體育場,地是水泥地,上面鋪了一層薄薄的地毯,睡在上面很冷很冷。居民區里,晚上基本上是沒有燈的,沒有人在家住。白天,我回到自己的住所,把棉被裹著工作,晚上,再去外面暖和的咖啡廳睡一晚,地震之后,咖啡廳全部免費開放了供暖,能喝上一口熱茶。

▲ 震后的土耳其天氣寒冷。圖 / 受訪者提供

我更感激和土耳其人的互相幫助。我5號到這里出差,冰箱里幾乎沒有任何食物,本來是準備6號早上起床去買的,但凌晨就地震了,我幾乎一天一夜沒有吃飯。是我的土耳其鄰居敲門,拿了一些面包給我。我的土耳其語說得不好,平時簡單交流可以,但很難深度交流,也全靠他們開車帶著我去找避難所、用英文反饋給我,不然這些信息我完全不知道。

由于工作原因,我經常要到安泰普出差,我在這里的客戶很多——土耳其正面臨著經濟嚴重下行的社會狀況,很多人想往外走,我會幫他們去杜拜那邊找工作、辦簽證,也有很多土耳其人想要去德國謀生。曾經,土耳其的里拉是很值錢的,2015年的時候,3塊錢的人民幣只能換1塊錢的里拉,土耳其人到中國會覺得物價非常低。但現在,狀況完全不同了,2021年的一個晚上,我眼睜睜看著里拉從1塊美金換8塊3毛里拉,貶到1比12,后來到1比14,現在貶到1比18.4。

俄烏戰爭對于這里的沖擊力也非常大,很多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又想到土耳其來。再加上這里毗鄰歐洲和阿拉伯國家,距離敘利亞只有45公里左右車程,各種因素都導致這里的地緣政治非常復雜。

復雜的地緣政治、經濟下行,再遇上地震,將再一次給土耳其造成非常大的創傷。我的土耳其鄰居們聊天時告訴我,他們都擔心會爆發內戰。我的工作也會受到相應影響,現在,這邊的業務幾乎就停了。

我很喜歡安泰普,在這里買了房,出差的時候就住在這里。在我眼里,安泰普是一個古老的城市,這里的人也很善良。這個城市有3600年的歷史,留下了各種宗教遺跡,它也是絲綢之路上面的一個點,很多老城里有著和中國一樣的古風木門、木窗。在這次大災的過程中,一個古羅馬時期就存在的古堡也毀了,政府說會去建,但是建了之后,就不會有原來的那種味道了。這些地方我都經常去,我覺得很遺憾。

很多人會問我,你后面的計劃是什么,我說沒有,我不知道,我現在的思維太混亂了。早上一回到家,我必須要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去禱告冥想,才能平靜一點。原本我想回伊斯坦布爾,但這幾天到處都在地震,意大利、羅馬、格魯吉亞……好像沒有什么地方是安全的,所以我對未來沒有了任何想法,就在安泰普待著,然后熬吧。

小笛,建筑工程公司員工

在伊斯坦布爾生活、工作4年

“很多中國公司都帶救援物資去了災區”

2月6號的那天凌晨4點多,我還在睡覺,突然感覺到床在震動,我下樓待了一會兒,看新聞知道是有地震。那天下午,地震又發生了,我當時在辦公室上班,跟同事一起跑了出去,后來才知道,震中在加濟安泰普省附近,是土耳其的南部,離邊境很近。除非是過去做生意的人,像我一樣的華人一般都在伊斯坦布爾或者首都安卡拉活動,這兩個地方跟震中有一定的距離,受到的影響不大。

我在一家中國建筑工程公司工作,我跟同事大多是被外派過來,長期生活在伊斯坦布爾,一年有一個月可以回國休假。地震之后,我的領導派了三個同事帶著救援的物資去了災區,他們帶著很多面包、水、嬰兒奶粉、尿不濕等等,10號早上8點出發,開車25個小時,晚上12點才抵達。同事說,一路上都在堵車,全都是從土耳其各地過來幫忙救援或者捐助物資的大卡車。

同事到了當地,已經是地震之后的第四天了,當地政府的救援不是特別及時有效,有一半的建筑沒有人去救援,官方的救援人員走在一個樓前面,喊一句,還有人嗎?如果沒有回應,就放棄,去下一個建筑救人。

非常多的人被埋在廢墟里,同事發回來視頻,說整個城市都彌漫著腐爛的味道,水電都斷了,天黑之后,像一座墳墓,四下里都非常安靜,但可以聽到似有若無的呼救聲。為數不多救出來的人里,有許多不滿周歲的嬰兒,陸陸續續都被送到首都的醫院,他們的父母找不到了,可能之后要等著人來認領,或者送到孤兒院。

因為缺少政府的統一調配,除了救人不及時,大家送過來的物資沒辦法分發給所有需要的人,就擺在路的兩側,像批發市場一樣,大家自己過來拿,拿完直接走。可能因為批評的聲音特別多,從11號開始,政府找到了當地大型的國企,開著卡車和挖掘機去救災,黃金72小時已經過去了,不知道會起到多少作用。

土耳其有上千家中國企業,大公司有基建類的中建三局、中石油,還有華為、OPPO、小米這種互聯網企業,還有做大理石貿易的私企等等,我在的公司也是做建筑工程的。很多公司都帶救援物資去了災區,我的同事在去的路上遇到不少。

這次去災區,看到這樣的災難,我的同事心情一直都很壓抑。我在伊斯坦布爾看到同事發回來的視頻,很揪心,雖然我們不是同一個國家的人,但我跟他們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這么多年,對這個地方還有這里的人都很有感情。

最近幾天,我睡得不太踏實,不知道那些嬰兒要如何長大,我也擔心地震會不會再發生,擔心伊斯坦布爾會不會也發生地震。

丁夢瑤,一家中國高新科技公司土耳其市場負責人

在伊斯坦布爾生活、工作5年

我有時候需要大口呼吸,才感覺好受一點

2月6號的上午,我一醒過來,就收到了幾十條信息,所有人都在問我,你怎么樣,你還好嗎?

打開新聞,我才知道發生了很可怕的地震。伊斯坦布爾是個有點像深圳或者北京的大城市,從周邊城市過來的人很多,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在震中地區有認識的親戚,或者是老家在那邊,我認識的所有人都忙著聯系親友,看看大家是否安全。

兩周前,我恰好去加濟安泰普省旅游,那里的歷史氣息很濃郁,有許多古羅馬和奧斯曼帝國的文化遺跡,當地人又非常好客。我的一位朋友讓我去他家住了三天,他爸爸是一個汽車經銷商,他一直在接待我,每天都喊我吃各種各樣好吃的食物。知道地震之后,我第一時間聯系了朋友,他轉發爸爸的視頻給我,說古堡都震塌了,還好家里人都安全。

地震的第4天,我在新聞上看到唐小強遇難的消息。我很意外,也很難過。我大學學土耳其語,因為一次課程作業采訪了他,跟他成為了好朋友。大學畢業之后,我到一家中國通信設備公司工作,被外派到土耳其,偶爾他回土耳其的時候,會跟他吃一頓飯,聊聊大家的近況。幾個月前我換工作,去了一家科技公司,他還給我發了信息,說你現在看起來好忙,要好好注意身體。

只是沒想到,那是我們最后一次聊天了。

面對這次災難,雖然我是一個外國人,但心情是很復雜的。從第一次上大學專業課開始,我就在跟這個國家打交道。土耳其有8000多萬人口,不算是小國,它處于東西方的交界,還有歷史文化的積淀,所以旅游業很發達。除此之外,這里人口很年輕,平均年齡才三十多歲,所以消費力會比較旺盛,有還不錯的營商環境,有很多中國公司來這里發展,做短視頻、游戲、終端電子產品等等。

但這個國家的經濟又很脆弱,它的國債負債率特別高,嚴重依賴進口,貿易逆差很大,去年階段性通脹80%以上,我去年7月回了一次國,3個月后再回來,所有的東西都漲了一倍的價格。這幾年物價一直在飛漲,幾年前100萬土拉(大約36萬人民幣)的房子,現在可以漲到400、500萬土拉,普通人的生活是很難的。

我被外派到土耳其之后,面對的就是這樣的營商環境,它會要求人很快速地成長起來,我在這個國家獲得了很多,除了個人的發展,還有很多很好的土耳其朋友。

土耳其人都很熱情,很愿意幫助別人,比如這次地震,我認識的朋友沒有不在救災的。一位代理商從地震第一天開始就聯系他的合伙人,買充電寶、食物,聯系各種車輛送到災區;一個開小店的朋友在募捐衣服;我之前在通信設備公司服務的客戶,一個土耳其的公司,他們有電商網站,把庫存全部清出來,把充電寶、充電線、取暖器、帳篷都捐出來;一個代理公司的基層員工,他和他妻子聯系動物保護組織,去救助災區的小動物;包括我住的小區,大家收集尿不濕、女性用品、衣服等等,想辦法送出去。每一個人都在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國公司也在幫忙,我的前公司派了很多人去緊急修復當地的通信網絡,我現在的公司也計劃用我們的產品去配合政府一起救人。這些天,所有人都在討論地震,打開電視新聞全都是地震,我有時候需要大口呼吸,才感覺好受一點。

我無法靜靜地待在家里什么都不做,這幾天,我跟朋友也一起組織了網上的募捐,募捐的頁面里,我寫了一句話:“愛心是純粹的個人對個人的關懷”,募捐的金額不多,大約5、6萬人民幣,只是杯水車薪,我跟朋友把人民幣換成土拉,匯到官方發布的募捐賬戶里,希望能起到一點點作用。

李陽,土耳其貝果之旅社長,土耳其人

“只要我們還活著,活著就還有機會”

那天我睡得比較晚,大概是半夜,知道卡赫拉曼馬拉什省發生了地震。

我一個非常好的朋友就在那邊生活,當時我非常擔心。那邊幾乎沒有信號,我有兩天的時間一直聯系不上他,后來我給他所有的家人都發了信息,才知道他暫時安全。

唐小強也是我的朋友,他人很好,我知道他在中國上電視挺有名的。我們在留學的圈子里認識,后來又都參加了導游的培訓班,就熟了起來。

導游拿證需要參加培訓班,需要走過土耳其的很多地方。他這次去的那個城市,在酒店里,和他一起的五十多個人都沒了,逃出來的幾個也因為大出血去世。其實那個城市他之前都沒有去過,之后可能也不會去,只是因為培訓。

前幾天我去參加了他在清真寺里的葬禮,本來4點開始的,但我們在那等了一個多小時。原因很殘忍,因為和唐小強在一起的三個人,他們彼此的身體已經無法區分,最后抽了他父親的血液做DNA檢測,才知道哪個是唐小強。

▲ 唐小強的葬禮,很多人趕來為他送行。圖 / 受訪者提供

我從2009年就開始做旅行社了,提供12人以內的精品小團隊旅游,接待的主要也是中國的游客。在地震發生以后,我和每個中國朋友都聊了天,幾乎所有人都捐款了,一半的人捐給了官方組織,另一半人將捐款委托給我,統計下來我們差不多收到了50萬人民幣的捐款。

每個人,每一筆錢我都在Ins上或者WhatsApp上記錄了,我也會發給其他的土耳其朋友,告訴他們,這是我們收到的中國朋友的幫助。而我的好哥們,也在給中國救援隊做翻譯。

其實這一個星期,我都很難睡好,大概每天只睡一兩個小時。我的同胞遭受了這樣的災難,我卻能躺在床上休息,根本睡不著,也不好意思睡。我自己在伊斯坦布爾有5套民宿,現在我把民宿的冰箱塞滿了,全部開放給了需要它們的人。

只要我們還活著,活著就還有機會。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泸西县| 徐水县| 军事| 孟州市| 武宁县| 历史| 嘉兴市| 齐河县| 沈丘县| 荥阳市| 洱源县| 红河县| 十堰市| 南昌县| 如皋市| 鹤岗市| 乾安县| 秦皇岛市| 泽普县| 苗栗市| 蒙自县| 武功县| 梅州市| 鄱阳县| 盖州市| 泽库县| 东兴市| 绩溪县| 太保市| 成武县| 哈密市| 西林县| 南皮县| 绍兴县| 维西| 武鸣县| 门源| 定安县| 黑山县| 江达县| 浦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