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趕碳號
近兩年,跨界光伏的企業越來越多,無論是做玩具的,搞水牛奶的,還是賣珠寶的,八仙過海,各路神仙都有。有的公司的確借道光伏實現扭虧,但也有的,比如有一家養豬的,光伏愿景還停留在PPT上,就連主業也搞砸了。
但是不管怎樣,像寶利國際這樣來去匆匆的,估計在5000多家上市公司中,再也找不出第二家了。寶利國際的控股權轉讓始末,仿佛就是為炒作股票而精心設計的一出戲。這一茬韭菜,從醞釀、播種到收割,前后也不過短短的11天。
跨界光伏的企業不管是否真心想做光伏,但是為了表明自己的決心,除了發布光伏投資公告外,往往還會簽署一系列投資協議、采購合同。
門可羅雀的創業板小公司寶利國際僅發布了一則控股權轉讓的公告,在未提到任光伏相關信息的情況下,股票就被當成HJT概念股,被熱炒了一通。然而僅僅過了11天,控股權轉讓計劃就宣告泡湯了。
寶利國際的控股權轉讓始末計劃,仿佛是為炒作股票而導出來的一出戲。
01、門可羅雀小公司想要賣身
2023年1月19日,農歷臘月二十八,也是春節前倒數第二個交易日,寶利國際發布停牌公告,原因是籌劃控制權變更。
一是濃烈的過節氣氛,二是寶利國際本身的市場關注度一直不高,因此這則公告幾乎沒有什么關注度。
寶利國際是一家小市值公司,去年三季報顯示公司凈資產不足12億。公司經營業績也不好:2021年,公司出現了逾7000萬元的虧損。另外,公司業績預告顯示,2022年凈利潤虧損1.4億元-1.7億元,扣非凈利潤虧損6600萬元-9600萬元。
下圖是趕碳號在WIND提取的數據。單看投資回報率曲線,公司不被資本市場關注也實屬正常。
02、光伏概念,一個復雜的民間故事
2023年2月1日晚,寶利國際發布公告,擬把控股權轉讓給江蘇東祁。
具體來看:
控股股東周德洪及其一致行動人周秀鳳擬將持有的公司12.39%股份以協議轉讓方式轉讓給江蘇東祁,股份轉讓價格為2.99元/股,轉讓款合計約3.41億元。
與此同時,周德洪同意放棄其持有的剩余未轉讓的公司22.99%股份所對應的表決權利。
周德洪與周秀鳳為夫妻關系,交易完成前,周德洪及周秀鳳合計持有寶利國際35.38%的股份,系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江蘇東祁是2023年1月11日新設立的主體。這也就是說,接盤方公司剛剛注冊成立了8天,就開始與寶利國際談控股權轉讓了。
這些自然難逃監管員法眼。
當天晚上即2月1日晚間,深交所向寶利國際下發關注函,要求結合江蘇東祁資信狀況、對外投資情況、融資能力,核實說明其是否具備相應的履約能力,收購資金的具體來源及履約保障措施;進一步說明其是否具有經營管理上市公司的能力,本次交易是否存在其他的利益安排等。
交易所關注函很專業,直擊痛點。公司當天回復就承認,江蘇東祁用于收購的部分資金存在借貸情形。
監管部門看到的是風險,市場上彌漫的是餡餅(陷阱):寶利國際迎來新股東無錫新能、轉型成為HJT電池廠商的小道消息,讓中小投資者們興奮不已。
實際上,寶利國際和光伏之間的關系很遙遠。
第一層,江蘇東祁的兩個股東分別是東臺市鑫科新興產業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持股60%)以及上海紅瑞企業管理有限公司(持股40%)。江蘇東祁實際控制人是自然人鄧杰。
這個東臺鑫科不簡單,層層穿透之后,居然是江蘇東臺地方國資——東臺市預算外資金結算中心。趕碳號以前關注過江蘇東臺的光伏,現在看的確很厲害。
第二層,鄧杰通過直接和間接的方式控股了無錫新能。
第三層,無錫新能身上有“故事”,從事光伏業務。無錫新能2021年正式成立,其官網上提到公司以“高效HJT電池片、新能源光伏發電組件、新能源發電站”為主要業務板塊。
第四層,無錫新能光伏實力強。一則陳舊的信息被過度解讀:2022年9月7日,鄧杰曾以無錫新能董事長身份與安徽銅陵經開區簽署高效太陽能項目合作。據當時消息,該項目分二期建設:一期總投資20億元人民幣,其中,固定資產投資18億元人民幣,建設2GW高效組件生產線及2GW太陽能電池片生產線,項目達產后形成年產太陽能電池及組件各2GW,年產值66億元;二期總投資55億元,項目全部建成后,可實現年產10GW高效太陽能電池、5GW高效組件生產規模,形成年產值135億元,年綜合稅收7億元。
這一系列信息堆在一起,故事的框架就出來了:
寶利國際的新實控人股東擁有HJT光伏資產,將來有望置入上市公司。該類信息鋪天蓋地,甚至掩蓋了交易所的關注函。
次日即2月2日,寶利國際股票大漲,公司登上龍虎榜,而上一次公司登上龍虎榜,還是早在2020年9月。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當日前五大賣出席位兩個是機構專用戶。一則“利好”的消息,為什么機構專用戶選擇了拋了股票?
03、碰瓷異質結,11天股價終打回原形
2月7日,寶利國際還在回復交易所關注函。
2月11日,寶利國際就控股權轉讓事宜與江蘇東祁及保證人等簽署了《解除協議》。
2月12日晚上,公司即公告終止控股權變更事項。這與2月1日晚上,公司公告股權轉讓,僅僅過去了11天。
寶利國際未闡述原協議解除的根本原因。但是提到原協議解除后,不影響原協議約定的違約責任、爭議解決條款的法律效力,甲方(寶利國際)應當按照原協議的約定向乙方承擔未按原協議約定支付相應款項的違約責任。
寶利國際HJT概念股,從誕生到消亡,僅僅用了11天。難道,這一出鬧劇的目標,就是為了對方違約后的維權嗎?難道不應該給投資者一個解釋嗎?
光伏韭菜,想割就割。趕碳號在此還原寶利國際的光伏概念股之旅,發現借光伏概念炒作成本實在太低了。在此,也希望能給投資者一個提醒:不要輕信故事,多關注監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