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野馬財經 繆凌云
編輯丨高巖
從東方網力董事長,到接連拿下興民智通、和科達,趙豐用不到一年時間,即完成了“豐啟系”的打造。
然而,隨著2022年11月趙豐的確認失聯,兩家易主不久的上市公司接連陷入困境。
和科達2022年營收預計同比接近腰斬,扣非凈利潤虧損額擴大一倍,趙豐及旗下平臺所持公司股份被盡數凍結;興民智通則預計繼續虧損,同時撤回了正在推進中的定增事項,轉型發展之路遇阻。
如此局面下,誕生不久的“豐啟系”,還能支撐下去嗎?
興民智通定增撤回,轉型發展再受挫
2023年2月11日,興民智通發布公告,稱“綜合考慮公司實際情況及目前資本市場環境變化”,主動撤回了定增。公告同時表示,將對《2022年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作出適當調整后適時重新申報。
該次定增可以追溯到2022年1月11日,根據原先的《預案》,興民智通擬募集不超過9.74億元資金,全部用以補充流動資金,進而支撐公司轉型,開拓新業務。
成立于1999年的興民智通,主要業務為鋼制車輪的研發、生產和銷售,2010年登陸深交所,成為國內首家鋼制車輪上市企業。
21世紀以來,得益于我國汽車行業的蓬勃發展,興民智通的業績同樣步步走高,2018年,其營業收入達到18.9億元的歷史峰值。
不過,近年來,鋼制車輪行業壓力逐步增加。
一方面,產品出現迭代,傳統鋼制車輪需求放緩。
在政策引導、環保需求、成本差異等因素的作用下,新能源汽車發展十分迅速,對傳統油車替代度日益增加。而與前者相比,為了減輕車身重量,增強續航能力,以及提高駕駛舒適度,新能源車企對于輕質鋼制車輪、鍛造鋁合金輪轂等產品更加青睞,傳統鋼制車輪需求受到擠壓。
另一方面,國際局勢動蕩,原材料、人力、原材料等成本不斷攀升,壓低了公司的盈利能力。2017年至2022年上半年,興民智通“鋼制車輪”業務毛利率分別為16.01%、10.45%、11.09%、6.78%、-2.7%、-11.21%,下降趨勢明顯。
基于此背景,公司營業收入從2018年的18.9億元,下滑至2021年的14.18億元;扣非凈利潤2018年已經出現2.74億元虧損,2020年、2021年分別再虧3.49億元、5.62億元,2022年預計虧損3.98億元至5.48億元。
自2018年以來,興民智通已經三次易主。
興民智通上市之初,創始人王嘉民直接持有公司43.5%股權。不幸的是,2011年,時年51歲的王嘉民猝然離世,其子王志成繼承股權,成為新的實控人。2019年1月3日,四川盛邦創恒企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四川盛邦”)實控人周治斥資14億元,拿下興民智通的控制權。
周治的另一重身份是民創集團實控人之一,2020年11月,武漢市公安局江岸區分局發布通報,揭露了民創集團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和集資詐騙罪等犯罪事項,并宣布已經抓獲包括周治在內的多位主犯。
就在周治被抓獲前不久,2020年5月,其通過表決權委托的方式,將四川盛邦對興民智通的控股權轉讓給了魏翔旗下平臺。
2021年6月,在上市公司業績未有起色的情況下,魏翔又找來趙豐接盤,2022年1月7日,趙豐正式成為新的實控人。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同時表示,該次定增另一個目的即在于提高實際控制人持股比例,保障公司控股權穩定。認購方為趙豐旗下豐啟投資,將全部采用現金方式認購。
而在2022年11月,在對深交所相關《問詢函》的回復中,興民智通確認了實際控制人趙豐處于“失聯”狀態。
入主和科達連收四份《關注函》
興民智通近年發展之路可謂多舛,趙豐入主和科達(002816.SZ)的過程,同樣充滿了波折。
和科達是一家從事清洗設備(如液晶電子玻璃、工業超聲波)研發、制造、銷售的公司,成立于1994年,2016年在深交所上市。
上市之后,公司的業績很快變臉,營業收入從2016年的3.49億元,下降至2021年的2億元;同期扣非凈利潤從0.27億元下降至-0.35億元。
業績預告顯示,2022年,和科達營業收入預計為1.21億元至1.46億元;扣非凈利潤預計虧損0.62億元至0.88億元,財務狀況進一步惡化。
實際上,解禁期過后,覃有倘、龍小明、鄒明三位和科達原實控人變開始了大幅減持,并很快將公司轉手給了機電行業履歷豐富的金文明。在金文明的主導下,和科達曾做出過收購5G通信設備生產商弗蘭德、重組寶盛自動化、東田光電等嘗試,但最終都沒有結果。
2022年8月18日,和科達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瑞和成控股擬將所持上市公司16%至20%股份轉讓給深圳市豐啟智遠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豐啟智遠”),轉讓完成后,趙豐將成為新的實際控制人。豐啟智遠還將向瑞和成控股提供1.6億元借款,供后者解決股權質押及凍結問題。
一個月后,該筆交易完成,豐啟智遠持股比例為16%,對應價格4億元。
自8月18日至今,針對和科達實控權變更問題,深交所共計下發了四份《關注函》,關注點集中于趙豐任職資格、豐啟智遠資金來源、瑞和成所持上市公司股份被凍結的詳細情況。
具體而言,豐啟智遠用以收購股份的4億元資金,有2億元來自借款,期限12個月,年化利率為9.6%、逾期期間年利率將達14.8%。和科達在相關回復公告中強調,如無法及時償還,豐啟智遠將與出借方協商展期或按約定支付逾期利息,暫時不會影響我司的治理結構和控制權穩定。
瑞和成股權凍結情況則相對復雜。
截至2022年7月30日,瑞和成合計持有和科達29.99%股份。其中所持公司24.96%股份存在質押,20.13%存在司法凍結,且有部分股份及與原控股股東覃有倘、龍小明、鄒明明股權轉讓款糾紛而存在被司法強制執行處置的風險。
為了解決這一系列狀況,豐啟智遠除了前文提及的向瑞和成提供1.6億元借款外,還以所持8%上市公司股份,為金文明(及瑞和成實控人)對益陽高新投的債務進行了擔保。
從這些操作可以看出,作為原實控人的金文明早已陷入債務泥潭,而新的接盤方豐啟智遠資金實力亦相對有限,這就給后來的進一步暴雷埋下了伏筆。
至于趙豐的任職資格,和其失聯一樣,都要追溯到東方網力時期。
曾任東方網力董事長已失聯約半年
趙豐算得上“科班”出身,有著豐富的資本市場履歷。
2008年7月起,趙豐任職招商證券投資銀行總部高級經理,2014年7月申請注冊為招商證券保薦代表人,曾參與依頓電子(603328.SH)和金一文化(002721.SZ)的項目保薦。2016年10月,趙豐開始擔任中天金融(000540.SZ)旗下中天國富證券總裁助理一職。
事有湊巧,2019年4月,四川省國資背景的四川省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川投集團”)旗下四川省川投信息產業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川投信產”),收購了安防企業東方網力(300367.SZ,現已退市),接手之后,卻發現該公司已經是一個爛攤子。當年12月,東方網力即曝出14.5億元違規擔保與2.5億元資金占用,年度出現32億元巨虧。
對資本市場不甚熟稔的川投信產選擇求助外部力量,伸出援手的是同為四川企業的中天金融。2020年1月16日,趙豐被緊急任命為東方網力董事長,同為“中天系”背景的劉朗天、羅雄偉亦分別出任公司董事會秘書、監事職位。
臨危受命的趙豐并沒能力挽狂瀾,2020年,東方網力再度虧損10.44億元,2021年6月,趙豐辭職,一年后,東方網力退市。
2022年4月26日,東方網力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8月,趙豐因對東方網力重大會計差錯負有責任,被深交所公開譴責并計入誠信檔案。
更為嚴重的是,據川投能源(600674.SH)2022年11月17日公告,公司董事長劉體斌被四川省監察委員會立案調查及實施留置措施。劉體斌另一個身份正是川投集團董事長。
據2022年11月7日“財聯社”報道,世紀證券董事長、總經理余維佳于11月1日被有關部門帶走配合調查,因相關事項被帶走調查的,還有一位深市退市公司董事長趙某,該公司于今年6月退市。“趙某”身份與趙豐高度吻合,且在對深交所相關《問詢函》的回復中,和科達確認了趙豐失聯的消息。
從任職證券公司,到東方網力董事長,再到拿下興民智通、和科達兩家上市公司,光速組建“豐啟系”,趙豐的歷程看似光鮮,但背后卻有著諸多債務、股權上的糾纏。其一朝失聯,本就發展不順的兩家上市公司,前景更添坎坷。
你是否了解趙豐其人,又如何看到他的一系列運作,以及興民智通、和科達兩家上市公司?歡迎在文末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