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巨潮 小盧魚
編輯 | 楊旭然
2月11日,杉杉控股突然發布訃告,稱公司創始人、知名寧波商人鄭永剛先生病逝,享年65歲。
而僅在一個月前,鄭永剛還在主持杉杉集團2023年度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在鋰電新能源材料、光學顯示材料等領域繼續開拓,這意味著杉杉找到了第三個重要的前進方向。
回顧鄭永剛先生三十多年的創業史,從1985年赴任寧波甬港服裝總廠廠長,到1996年讓自創品牌杉杉西服成為中國服裝業第一家上市公司,再到2014年抓住智能手機帶來的鋰電風口,推動服裝企業轉型新材料、新能源企業,其精準的投資布局和抓住市場機遇的能力,讓杉杉脫離了服裝企業走向沒落的宿命。
作為“新寧波幫”的代表性人物,鄭永剛的創業史、投資史,同時也與中國改革開放壯闊歷程的清晰體現。
杉杉股份從缺乏技術含量的服裝行業起家,逐步成長為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新能源企業,背后映射的正是新中國第一代創業企業不屈的奮斗精神和旺盛的生命力。
三十多年后,杉杉集團的第三大事業版圖——光學顯示才剛剛開始,創業未半,掌舵人就永遠地離開了這艘遠航的輪船。但作為一家企業,杉杉的生命歷程還在繼續。就像鄭永剛曾經說過的:
“如果我的生命結束了,杉杉還在,就是成功。”
01 西裝第一股
鄭永剛成長于村干部家庭,從部隊轉業后就去了寧波當地集體經營的紡織廠里當貨車司機。因為勤勉盡責、為人處世等方面也很突出,1985年,27歲的鄭永剛就成為了寧波甬港服裝總廠的廠長。
那個時候,主營男士西裝和襯衣的寧波甬港服裝廠,其經營情況并不算好,雖然設備、技術方面都不差,但產品就是賣不出去,一度陷入資不抵債的困境。
但鄭永剛敏銳地意識到,在那個經濟快速發展但物質又相對短缺的年代,國人對西裝的需求將迎來爆發,不論是用于商務還是結婚等重要場合。自家的產品想要大賣,欠缺的其實是品牌和知名度,所以鄭永剛當即決定打造西服品牌“杉杉”。
鄭永剛在廠子門前放了兩臺洗衣機,現場展示杉杉西服被機洗脫水后也依舊挺括,打消了經銷商和消費者的一些顧慮。“杉杉西服,不要太瀟灑”的廣告詞也伴隨著從寧波發出的一件件西服,迅速紅遍大江南北。
1992年,鄭永剛正式成立了杉杉股份,4年后就成功推動杉杉股份在上交所上市。作為“中國服裝第一股”,杉杉股份的股價在上市的頭三年就翻了三倍。到1999年底,杉杉品牌的西服市場占有率和銷量均居中國第二名,鄭永剛成了名副其實的富豪。
那個時期的中國正處在世紀之交,輕工業和外貿發展迅速,人民對物質的需求也愈加豐富,不再僅限于吃飽穿暖,而是追求時髦洋氣、與世界接軌。
那個時期的中國企業家們,也開始接觸資本化和股份制改革等經營理念,A股還爆發了第一波服裝企業上市潮。除了杉杉股份,美爾雅、雅戈爾、海瀾之家、紅豆等全產業鏈模式的老牌服裝企業們紛紛上市,整個行業一片紅火。
到了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WTO,全世界的市場都在向中國企業開放,許多中國企業家都認為自己迎來了巨大的發展機會。
鄭永剛卻覺得,這也意味著中國的市場在向全世界開放,在國外品牌帶來的競爭壓力下,中國的服裝品牌很可能滑落到市場競爭中的第二梯隊。即便是當時在行業里甚位靠前的杉杉西服,成為中國人“國服”的可能性也不大。
鄭永剛判斷服裝不是能一直做下去的生意,并認真規劃起杉杉集團的轉型之路。
通常,企業發展到一定的規模之后,都會考慮布局多元化,或沿著產業鏈上下游進行整合,或利用資金優勢大搞金融和房地產。
比如世界服裝業巨頭LVMH,就開發或收購了各類服飾品牌和美妝品牌。同屬浙系服裝企業的雅戈爾,則成功開拓出了利潤增速遠超主營業務的房地產業務,這些對于當時的服裝企業來說,都是可供選擇的出路。
而鄭永剛卻選擇了一條與眾不同的轉型之路。
02 從未脫離的實業
如果是在新能源板塊大火的前兩年,一家服裝企業宣布自己要全面轉型鋰電池業務,很多人大概會對此嗤之以鼻。但現實是,從服裝企業轉型新能源企業這條路,杉杉股份已經走了20多年。
在1999年這個特殊的年份里,寧德時代的創始人曾毓群南下香港,辭職創辦了自己的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鄭永剛則北上鞍山,斥資8000萬元建廠孵化國家863課題“中間相炭微球”項目,專攻鋰離子負極材料。
杉杉股份第一次實施多元化戰略,就選擇了與主業完全無關,且需要巨額資金投入、技術和應用場景都非常不成熟的新能源行業。這種操作難度下,鄭永剛稍有不慎,就得變成經典失敗案例寫進商學院的教材里。
與此相比,雅戈爾大步挺進房地產顯得更加“理性”,那時候中國的城鎮化進程浩浩蕩蕩,土地上既充滿了掘金的機會,又充滿了掘金的便利。
已經是大佬級別的企業家,鄭永剛自然不會缺乏開發土地的路子,但他卻以“性格不合”為由拒絕了。不過最根本的原因還是,鄭永剛與智囊團經過多輪頭腦風暴后,還是認為新能源和大健康才是未來的戰略方向。
雖然此時挺進新能源行業明顯為時過早,但正如鄭永剛所堅信的,“企業家是熬出來的”。
經過一系列的前期投入后,杉杉股份終于在2004年的年報中提起新能源業務:
“報告期內公司共實現鋰電子電池材料收入24021萬元,比上年大幅增長184%,控股子公司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實現凈利潤2873萬元,比上年同期大幅增長108%”。當時的兩個“大幅增長”,直接奠定了杉杉作為一個企業的第二曲線。
隨著鋰電子電池負極材料二期工程800噸項目正式投產,當時的杉杉股份已經成為了中國最大的鋰電子電池負極材料供應商。從那之后,杉杉股份便穩居龍頭位置,如今仍是全球最大的鋰離子電池正極、負極、電解液的綜合材料供應商之一。
早在新能源汽車崛起引爆鋰電池相關企業的行情之前,杉杉股份就已經抓住了智能手機帶來的鋰電池需求激增。2013年,其新能源業務收入第一次超過了服裝業收入,并逐漸穩固了作為主營業務的地位。
也是在2013年,國家高層多次強調“實干”,因為“我國已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拒絕空談,實干興邦,顯得比任何一個時期都更為重要。黨和人民的事業說到底是干出來的??茖W發展只有在實干中才能轉化成實踐。”
2013-2017年間,中國城鎮化率逐漸提升到58.52%,房地產行業發展的空間逐漸縮小,而高科技企業則成了投資人最為關注的對象。那個時期,已經轉型成功的杉杉股價不斷上漲,區間漲幅高達641%。
在其他服裝企業面臨著外遷和外需的雙重沖擊時,杉杉股份早已靠著新能源業務徹底完成了轉型。
03 企業生命仍將繼續
鄭永剛無疑是一位成功的“連續創業者”,這離不開他對時局大勢的正確判斷和對投資脈絡的精準把握。從服裝到新能源,鄭永剛很好地適應了中國社會發展新舊動能的交替,并帶領企業早早駛入藍海,占據了先發優勢。
鄭永剛一方面扎根實業,一方面又用金融投資工具,將杉杉系的版圖擴張到金融、醫療、文娛、貿易物流等多個領域。
例如,作為LP的鄭永剛,結識了鼎暉、磐石等私募股權投資界的大佬,參與了步長制藥、寧波空港、聯影醫療等項目,進一步鞏固了自己的投資布局。
與另一大浙商代表“阿里系”不同,鄭永剛的收購行為既不是為了買斷競爭對手的未來,也不會粗暴地干涉被收購企業的發展戰略。其在投資界的表現,的確如他所希望的那樣,更像一個“金融家”。
這些金融性質的投資起起伏伏、漲漲跌跌,卻不會影響到杉杉股份的主營業務發展。
鄭永剛和杉杉控股的產業、投資版圖
“創投”也成為鄭永剛培養繼承人鄭駒的重要手段。2015年左右,這位91年出生的富二代從英國學成歸來,出資45%設立青山股權,入股創魅科技、韜樸文化等企業,并在多家企業任職。
鄭永剛在引領繼承人走向臺前的同時,也開啟了自己人生中第三次重要創業。就像他習慣的那樣,在繁榮時期就為企業發展的下一個生命周期做準備。
2021年2月,在鄭永剛的主導下,杉杉股份成功并購LG化學偏光片業務,正式進軍LCD 偏光片市場,以期實現偏光片本土化的超越發展,讓面板產業整體早日擺脫被國外卡脖子的局面。
鄭永剛用“不得已”來解釋這一次的跨界,因為偏光片在液晶面板的成本占比約15%,也是我國液晶面板技術國產化最困難的領域之一。
鄭永剛選擇站在國家產業發展的格局上思考投資方向,自然容易站上發展的風口。2021年杉杉股份的股價一路上升至43.97元的歷史高點。
但第三次創業未竟,鄭永剛自己的生命就走向了終點。鄭永剛似乎對此早有心理準備。此前他曾在采訪中表示過,企業家最痛心的是白發人送黑發人,“如果我鄭永剛的生命周期結束了,但杉杉企業還在,就是成功?!?/p>
就像早已離開集團核心地位的杉杉西服。它不僅活在老一輩人的記憶里,也活在線上線下的商店里,至今依舊挺括帥氣。也讓我們祝福鄭永剛的創業精神,能夠超越一時、一地、一企業的局限,永遠在中國商界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