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辛圓
多年以來,重大項目投資在擴大有效投資、助力穩住經濟大盤中發揮著積極作用。截止到2月13日,至少已有上海、廣東、山東、福建等8個省份公布了2023年重大投資項目清單,總投資額近22萬億元。
分析師認為,在重大項目數量充足且加速開工、專項債發力等因素支撐下,2023年基建投資仍將保持較高水平,其中,一季度基建投資增速有望達到兩位數。2022年,全國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9.4%,對穩增長起到關鍵作用。
經濟學人智庫分析師徐天辰對界面新聞表示,穩投資仍是今年穩增長的重要一環。“雖然疫情防控優化后,國內經濟前景已經出現明顯改觀,但疫情對居民造成的‘傷疤’效應仍將存在一段時間,疊加較弱的外需環境,意味著仍需要穩投資來為經濟保駕護航。”
東方金誠國際信用評估有限公司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地方“大手筆”推動重大項目投資主要有兩個方面考慮。一方面,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23年要加大宏觀調控力度,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這意味著今年為引導經濟增速回升,除了促進居民消費較快修復外,穩增長政策還會保持一定力度,其中以重大項目為抓手,推動基建投資保持較快增長是一個具體體現。另一方面,去年疫情等超預期因素導致經濟增速普遍有所下行之后,今年各地都有抓住疫情影響退去的有利時機,推動經濟社會較快發展,最大程度彌補2022年經濟增長缺口的內在需求。
他進一步表示,今年基建投資將保持高于常態水平的較快增長,特別是一季度增速有望達到兩位數。
“今年專項債提前下達時間前移,去年年底(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要對落實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抓好填平補齊,推動重大項目建設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符合冬季施工條件的不得停工等,均表明今年一季度基建投資會繼續保持較強力度,增速有望保持兩位數水平。”王青說。
中金公司研究團隊也預計,今年基建投資將保持8%-10%的中高增速,且實物工作量將好于去年。考慮到今年一季度基建加快趕工,基建投資增速有望達到10%左右。
2022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通過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有效帶動全社會投資,加快實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強區域間基礎設施聯通。會議還提出,提升傳統產業在全球產業分工中的地位和競爭力,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綠色低碳、量子計算等前沿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
從2023年各省公布的重大項目投資清單來看,除基礎設施、民生與社會事業領域等傳統基建項目外,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也占據著重要位置。
據“科創上海”微信公眾號2月10日發布消息,上海市2023年重大工程安排正式項目191項,總投資約1.7萬億元,全年計劃完成投資額超過2150億元,涵蓋科技產業、社會民生、生態文明、城市基礎設施、城鄉融合與鄉村振興等5個領域。科技產業領域在投資清單內分量較重,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三大先導產業共安排項目77項,年度投資計劃約816億元。
廣東省在1月28日召開的“新春第一會”——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上透露,今年將安排省重點項目1530個,總投資額約8.4萬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萬億元,投向基礎設施工程、產業工程、民生保障工程三大行業。廣東省表示,2023年將進一步做強做優新一代電子信息、綠色石化、智能家電等十大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加快培育半導體與集成電路、高端裝備制造等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提升現代服務業發展水平,加快現代農業發展。
據山東省披露,2023年省重大項目共602個,總投資2.5萬億元。其中,現代產業項目297個,總投資8676億元;基礎設施項目137個,總投資1.3萬億元;支撐平臺項目113個,總投資2349億元;社會民生項目55個,總投資1395億元。在發展方向上突出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集群化,在發展動力上持續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深入實施先進制造業強省行動計劃,加力提速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另據河北省發改委消息,2023年河北省重點建設項目安排507個,總投資1.32萬億元,年度預計總投資2600.1億元。從具體行業來看,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過半,達到256個,總投資3213.2億元,主要包括生物醫藥健康、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節能環保等領域。現代服務業項目89個,總投資1166.7億元,主要包括孵化產業設施、商貿物流、文體旅游等領域。
“關鍵技術創新、產業鏈供應鏈安全近年來在政策中的地位愈發重要,新基建可以優化經濟結構,促進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提高產業高端化水平。重大項目納入戰略性新興產業、新基建的比重預計還會不斷上升。”徐天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