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IT時報記者 錢立富
編輯|錢立富 挨踢妹
近日,工信部公布了《2022年通信業統計公報》,整體來看,2022年中國通信行業增長態勢向好,網絡基礎能力持續增強,連接用戶規模持續擴大。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電信業務收入整體呈現較快增長的同時,其中移動數據流量業務板塊的表現卻難令人滿意,收入增長創下歷年來新低,在整體收入中的占比進一步降低,對行業收入增長的拉動作用進一步減弱。
而從另一項指標——移動用戶的月戶均流量(DOU)來看,在2022年雖然保持增長態勢,但增幅在快速降低。在電信行業獨立分析師付亮看來,“5G用戶增長并未明顯拉動戶均流量增長”。
中國5G已經規模商用了三年多時間,如今出現流量業務收入增長創新低、戶均流量增速大幅下滑的態勢,顯示出中國5G發展進入新的關鍵期。要闖過這新的關口,應用突破是關鍵,從而拉動5G以及整個流量消費水平,更加充分釋放5G紅利。
“三駕馬車”內部失衡
出口、投資、消費,被稱為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對于電信行業來說,內部也有“三駕馬車”: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業務、移動數據流量業務和新興業務。
只是,“三駕馬車”的表現在加劇分化,以數據中心、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為代表的新興業務近年來增長非常強勁,對電信業務收入增長的貢獻度大幅提升。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移動數據流量業務收入增幅在不斷降低,對電信業務收入增長的拉動作用日益減弱。而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業務板塊則表現相對平穩。
2022年,我國電信業務收入累計完成1.58萬億元,比上年增長8%。推動收入增長的最大“功臣”就是新興業務板塊,拉動電信業務收入增長5.1個百分點。2022年,我國共完成新興業務收入3072億元,比上年增長32.4%,在電信業務收入中占比由上年的16.1%提升至19.4%。回望五年之前,也就是2017年,新興業務收入在電信業務收入中的占比只有2.4%。
相比新興業務收入的快速增長,曾經的拉動收入增長“主力軍”移動數據流量業務已經陷入了收入低速增長狀態。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完成移動數據流量業務收入6397億元,增幅僅為0.3%,拉動電信業務收入增長僅0.1個百分點。同樣是和2017年對比,當年收入增幅達到26.7%,對電信業收入增長貢獻率達152.1%。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4G商用初期階段,移動數據流量業務收入保持快速增長態勢,2016年增速達到38.3%,2017年為27.6%,但是隨著行業競爭加劇,導致4G流量紅利快速釋放,2018年、2019年時移動數據流量業務收入增幅出現斷崖式下降,2019年時的增幅只有1.9%,2020年進一步降低至1.8%,堪稱“冰點”。
5G拉升作用“未達預期”
2021年,在5G流量消費以及新冠疫情下非接觸服務普及率大幅提升的帶動下,我國的移動數據流量業務收入增幅出現反彈。
2021年,很多地方的5G分流比都跨過了30%臨界點,也就是說5G流量在全網總流量的占比突破30%,意味著5G開始真正挑起大梁。在5G帶動下,2021年我國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和月戶均接入流量(DOU)等指標都呈現快速增長態勢,前者同比增長了33.9%,后者同比增長了29.1%。在這些因素的帶動下,2021年我國移動數據及互聯網業務實現“V型反轉”,收入增幅從上一年的1.8%提升至3.3%。
但,這只是“曇花一現”,移動數據及互聯網業務增幅在2022年沒有繼續提升,而是快速掉頭向下,創下了歷史新低,比上年增長0.3%,幾乎陷于停滯。
在收入增幅降低歷史低點的時候,付亮則觀察到另一項變化,那就是移動用戶的戶均流量增速在快速下降。
2022年,全年移動互聯網月戶均流量(DOU)達15.2GB/戶·月,比上年增長13.8%。而在2021年,增幅為29.1%,2020年則為32.4%。“5G用戶增長并未明顯拉動戶均流量增長。從2022年的月份數據來看,甚至有些月份的DOU值出現了負增長”,付亮認為。
另一項關鍵指標5G ARPU也在回落。根據2022年上半年財報,中國移動5G ARPU從2021年上半年88.9元下降至2022年上半年的85元,另兩家運營商也幾乎如此。
在5G ARPU下降的影響下,運營商的移動用戶ARPU也出現了環比下降的情況。以中國移動為例,2022年第三季度,中國移動的移動用戶ARPU為50.7元,相比2022年第二季度減少了1.6元。
一方面是戶均流量增速明顯降低,一方面是用戶ARPU在降低,在兩方面作用下,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收入增長進一步放緩無可避免。
“用起來”成突破口
月戶均流量(DOU)增速降低、用戶ARPU下降、收入增長創新低,我國的移動數據流量業務發展面臨著嚴峻壓力。5G被視為解決難題的關鍵,“應用”則是破題的方法。
“現在進入了關鍵時期,不管是在to C還是to B領域,都要讓大家更好享受5G帶來的應用。對于普通用戶來說,我有了5G手機,怎么樣可以從5G手機上享受到與4G不一樣的應用和體驗。這個其實是運營商都在關心和更加關注的問題。”愛立信東北亞區副總裁吳立東不久前在接受《IT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運營商一定不會讓5G網絡利用率維持在低水平上”,付亮認為,未來5G應該會拉動流量水平大幅增長。而且對于2023年來說,一項有利條件在于,隨著疫情防控轉向“乙類乙管”,人員流動性增加,也會刺激流量消費水平的提升。不過,最重要的還是在“應用”二字上,要通過應用來刺激流量的增加。
吳立東認為,在to B領域,中國5G應用創新已經走在全世界前列,“沒有其他任何一個國家做到”。但是在to C領域,有些國家的運營商做得比中國運營商要好,“比如韓國SKT,已經搭建了虛擬世界,可以在上面發布新產品,可以玩游戲,甚至有一些數字貨幣也可以應用”。
5G網絡的供給能力是強大的,業界人士認為,應該更加充分挖掘5G能力,比如針對個人用戶提供網絡切片的能力,在用戶進行大視頻傳輸、網絡游戲時提供更好的5G網絡質量保障。“手機上可以有一個按鍵,打開它,用戶就可以調用更好的網絡服務等級,或者臨時加速,不需要的時候可以隨時關掉”,愛立信中國技術部副總經理張永濤說道。對于運營商來說,這也帶來了新的商業模式,而不是僅僅提供沒有差異化的5G套餐。
運營商需要更加重視5G消費者市場,要讓用戶充分感受5G應用的魅力,保持對5G的熱情。“我認為像這種新的功能、新的服務應該積極推廣出來,這樣會帶動更多人使用5G。”吳立東說道。
付亮則認為,近年來運營商在5G資費政策方面沒有進行過大的調整,應該進一步降低用戶使用門檻,“比如讓用戶多花10%的錢,可以多用50%、100%的流量,刺激用戶多用。”中國5G已經規模商用了三年多時間,成效非常顯著,網絡規模和用戶規模都位居全球第一,接下來,需要讓5G更多用起來,從而充分釋放5G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