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燃次元 陶 淘 張 琳 呂敬之 謝中秀 馬舒葉 唐一丹 馮曉亭
編輯 | 惠鵬權
對一些人來說,如今登錄QQ還需要“找回密碼”,但它“一直就在身邊,從未走遠”,還能帶來一波“回憶殺”。
2月10日,微博話題#QQ崩了##QQ首位用戶找到了#登上熱搜。截至2月11日晚7時,話題的閱讀量分別達9.2億與5.9億人次。
據了解,QQ之所以會崩,是因為其在24周年的當日,推出了“查詢你是第幾位用戶”的功能。許多網友蜂擁QQ賬戶,查到結果后,曬在了微信朋友圈中。還有許多不了解如何查的網友,在熱搜話題下回復道,“幫我查查我是第幾位”。
在微信已經上線了整整12年,并且在大眾社交中占據了支配地位的今天,QQ為何還有著這么大的號召力?一位少年用行動給出了答案。
不日前,一條名為“16歲少年春節孤身前往深圳騰訊總部”的消息,登上了微博熱搜。這位當事人是因為賬號違規被封,尋求客服解封無果后,于2023年大年初二獨自從重慶出發“長途跋涉”去深圳的。他在接受上游新聞采訪時表示,“這個號對我很重要。”
盡管當事人并未給出QQ號重要的詳細原因,不過根據不少網友的猜測就可見一斑。“QQ空間里的相冊、說說,都是青春時代的碎碎念,不能說丟就丟”“我的QQ空間,完全一整個生命軌跡啊”。
00后的趙一就對燃次元說道,“微信是熟人的天下,朋友圈存在著表達的不自由,因此,我會在QQ上發一些自己的困惑和難過。”
除了“樹洞”功能,相較于微信,QQ作為辦公工具、聊天工具等,也有不少優勢。“QQ文件傳輸功能強大”“QQ群能建相冊”“群禁言功能能阻止成員發消息”等功能上的優勢,也使得許多用戶仍然在學習、工作時使用QQ。
此外,也有不少網友更青睞QQ更加包容的圈層文化。在能夠通過名字即可搜索到的QQ群中,用戶更容易發現某個游戲群、某個影視群等各垂類群組。所以在QQ里,用戶尋找同好的門檻比微信低。
本期小酒館,燃次元找到幾位不同年齡段的QQ用戶,聊了聊他們的故事。他們中,有的人因QQ熟人較少,而繼續把QQ當作情緒樹洞;有的人把QQ群當作了維權場所,同時也在QQ上尋找采訪對象;有的人用QQ作為自己的辦公工具,傳文件、查資料;還有的人覺得QQ區游戲玩家高手如云,總是“與QQ好友玩”,歡樂多多。
不難看出,無論是哪一種原因,QQ近幾年都不會被拋棄,甚至還會繼續陪伴著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成長。
01、QQ空間成了我的情緒“垃圾桶”
趙一| 21歲 大三學生
上大學前,QQ一直是我的社交工具。甚至在初中那段“中二”時期,QQ還一度成為了同學們暗暗較勁的“角斗場”。
那時候,如果誰主頁的贊多、空間的訪客多、發動態的點贊和評論多,就會覺得倍有面兒,好像自己是班里的社交紅人。為了增加主頁的點贊量,我甚至和一些朋友約好每天給對方點贊,不曾間斷。
但高考結束后,一切都發生了改變。
我從家鄉考到北京某985,不僅周圍的環境變化巨大,就連常用的社交軟件也被迫“入鄉隨俗”,換成了微信。
在我們學校,幾乎所有老師都建立微信課程群,在群聊里進行課程簽到、發布作業和考試信息。此外,大多數學生的社團活動都使用微信作為聯絡工具。久而久之,我的微信群聊和聯系人越來越多,而QQ,曾經陪伴我10年的小企鵝,逐漸被“打入冷宮”。
微信雖然重要,卻無法滿足我的情感需求。列表里的家人、老師、朋友,不熟的同學、甚至陌生人,都成了我在朋友圈表達自我的阻礙,我開始害怕發表一些具有攻擊性或者過于消極的言論。
這并不是我過于注重形象想要塑造“人設”,而是我知道其他人未必懂我的困惑和難過。我對負能量的大肆宣泄或許還會加重他人的心理負擔。既然如此,那就發到一個沒有多少人的地方吧。
我選擇了曾經被我舍棄的QQ。
在QQ里,我的好友人數不過二百,大都是許久不曾聯系的小學、初中同學,與我關系甚遠。而更吸引我的一點是,其中許多人也舍棄了QQ,這讓我情緒發泄的“土壤”更加純凈。
此后,每當我感到emo或者想要一吐心中不快時,我都會“悄悄”到QQ空間發個動態。有時是期末周壓力大,有時是遇到了不順心的事,有時是對自己的反思和對過去一段時間的總結。
總之,就是用最直白的語言,表達最真實的情感,說我自己想說的話。當然,QQ也一定會在我的生活中繼續且長期存在。
02、為了維權,我再次登錄QQ
慕慕|28歲 記者
QQ陪伴了我整個青蔥歲月,那里面有記錄我無數次“悲傷春秋”的“說說”,有我“殺馬特”時期的糗照……工作后,微信取代QQ成了使用頻率最高的社交軟件,而我的QQ打開頻率越來越低,最后以至于基本不再登錄。
我跟QQ的再度連接發生在2020年。那一年,我所租住的長租公寓“爆雷”,已經提前支付了一年租金的我,卻要面臨房東斷水斷電的威脅。眼看著可能要流落街頭,我急需找到組織,抱團取暖,一起維權。
但長租公寓早已人去樓空,波及的租戶又比較分散,我遲遲找不到組織。突然,我靈光一閃,登錄QQ,搜索“某某公寓維權群”,沒想到竟然顯示出好幾個群,很快我通過了群驗證,找到了一群跟我同病相憐的小伙伴,大家在群里分享各種維權方法和跟房東協商的方式。
我甚至“臥底”進了房東群,他們同樣在群中分享趕走租戶的方式,我也默默記下,提前想好策略。經過幾輪battle,最終,房東從威脅變成了協商,事情暫時得以解決。
后面很長的一段時間,我都會在QQ群里關注公寓“爆雷”事件的進展。經歷了維權事件,我突然發現,實際上QQ可以成為我的工作“伙伴”。我是一名記者,尋找采訪對象是我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QQ里面有很多行業群,只要搜索關鍵詞并通過驗證就能成為群成員,我也通過這種方式找到了一個又一個采訪對象。
如今,長租公寓爆雷事件已經基本平息了,維權群我也只留下一個,但QQ成為了我親密的“戰友”,除了陪我度過了一段煎熬的時光,它還成了我工作上的好幫手。
03、佛系QQ用戶,一用就是20多年
花舞| 32歲 交互設計師
掐指算算,我的QQ已經用了21年了。
2002年,我注冊了QQ,那個時候我正在小學升初中,記得最開始我說想要申請QQ號,我媽還不是很同意。大家那個時候都是剛剛接觸互聯網,我媽總是怕我在QQ上接觸不三不四的人。
結果,那年剛好我老家小升初的考試取消了,變成了劃片,我很幸運地被本市一所很厲害的初中劃進去了。我媽一高興,就允許我注冊QQ了。
我用上QQ之后,發現很多初中同學也已經用上QQ了。于是乎我們互相關注,偶爾聊,偶爾在空間里面發些“傷春悲秋”的拽文。少女嘛,總是有很多莫名其妙的小心思,QQ空間就是這些心思最好的宣泄口。
來源/QQ空間官網截圖
前陣子我還去翻了翻當年空間的文字,簡直酸得不得了,我恨不得全部刪掉,不過后來想著就留下做個紀念吧。
我一直都是QQ的“佛系用戶”,對需要花錢的功能都沒什么執念,除了小時候為了能用一些酷炫的QQ秀,用零花錢沖過綠鉆和黃鉆之外,其他時候基本用的都是免費的功能。
到了微信開始普及的時候,因為大部分社交場景都轉移到了微信,我也就跟著用上微信了。QQ幾乎就是留著偶爾發一些比較大的文件。
后來,因為我比較喜歡買一些影視劇CP的周邊,比如《陳情令》和《山河令》中人物的小道具、演員簽名照等等,我再次被指引到了QQ群中。在小紅書上,我得知一些周邊的拍賣信息都來自QQ群。
從那之后,我就開始充分挖掘QQ群的作用。不止是這種周邊群,還有一些“翻墻群”。我作為一名設計師,會在ins上關注一些歐美和日本的小眾設計師同行,看看他們更新的圖片。后來,當我發現一些QQ群上專門有人會搬運這些圖片,我就開始轉移陣地常上QQ群了,這也省去了我自己“翻墻”的時間和精力了。
到現在,我還是會時不時地上這些QQ群來看看最新的消息,幾乎每周能登上去三四次。有一些群還是非常活躍的,可以“爬樓”看看訊息。而且,比起微信群來說,QQ群的管制功能比較多,比如可以禁言,更容易維護大群秩序,所以我對QQ群的使用感受會比微信群更好。
一轉眼QQ已經27周年了,我也算是比較早使用的老用戶了,希望QQ能持續更新、維護,畢竟我也有很多記憶存在那里。
04、除了聊天,QQ是個無法取代的“工具”
小餅干 | 35歲 白領
盡管相對QQ而言,微信聊天更方便也更多人使用,但我沒離開過QQ。
我是上了大學才注冊的QQ賬戶,那時候微信也還沒面市,互聯網社交工具只有QQ。說來也很有意思,我和我老公就是在QQ聊起來的。先是在網上聊,聊著聊著覺得這人人品不錯,當對象好像也不錯,于是乎,兩個工作有過交集但沒有過深交的人,因為QQ結下了一段姻緣。
大學畢業工作之后,才有的微信,慢慢的身邊用微信越來越多,就連長輩都懂得用微信發語音聊天。微信成了一個熟人社交圈,但我依舊沒放棄使用QQ。這倒不是說QQ有多少我的青春回憶,而是QQ是個非常好的“工具”。
我在房地產行業工作,每天都離不開QQ。日常工作交流、資料收集、發送比較多,QQ群就是我的工作群,同樣是群聊,微信的群聊嘮嗑可能更合適,但QQ群聊明顯更適合辦公,就如QQ群能建相冊、文件夾,資料收集和查詢就很方便。而且日常收集發送資料,通過QQ群既可以離線發送,還可以文件夾發送,不像微信群,發送個文件夾也有著諸多限制。
原本還只是工作時候使用QQ,但自從我女兒上學之后,現在更是每天都會用QQ。班級發通知是用的QQ群,群管理方面,QQ群確實做得比微信群更專業。
例如,最簡單的一個“群禁言”功能,微信群只能通過“告知”的形式,告訴家長“非必要不說話”,但架不住有的家長偶爾手誤轉發進去一些小程序或公眾號文章。而QQ群,群管理員直接能設置一個“全員禁言”,誰也發不出去內容。
當然,QQ是個好用的工具不假,但如果日常聊天,我還是會選擇微信,畢竟好多人在QQ都聯系不上了。
05、傳文件,還得是QQ
阿東丨28歲 攝影師
因為工作的關系,我往往需要接觸很大的文件,比如圖片、視頻、版面設計等,在溝通這些文件時,QQ明顯更好用。
在大眾用戶看來,一張圖片幾M已經十分清晰,足夠用了,但在專業領域,幾G甚至十幾G一張的圖片都很正常。比如拍風景片時,眼前視野廣闊的風景,往往需要分別拍攝十幾張圖片,最后再合成一張超長拉頁,這種時候,一張圖片的大小就可達十幾G。
更別提視頻,以及涵蓋了多張圖的版面設計,文件更大。
而在溝通這些文件時,微信明顯是不夠用的,它對文件大小的限制太多了。而且微信似乎還在自動壓縮文件,有一次,我不小心拉了一個大概2.4G的視頻文件到微信,竟然傳送成功了,后來我定睛一看,才發現它是壓縮了文件大小再傳輸的。
最近聽說微信放寬了傳輸文件的大小限制,但似乎也僅僅容納最大1G,對于我來說,是遠遠不夠用的。
除了傳輸的文件更大,QQ傳文件也更方便。無論是文件,還是文件夾都可以傳輸,而且很長時間都不會過期。
最近大家開玩笑,“年后回來,計劃打開年前的工作文檔,繼續做年前的工作,結果發現文檔已過期”,這種情況用QQ就不會發生,不管過多久,都能找到。
現在我是QQ、微信兼用,因為一些日常的工作、親友溝通,還是在微信進行。不過我還是更喜歡QQ,因為從2009年一直用到現在,一些朋友,尤其是二次元的朋友、社群還是在QQ上聊天,QQ的一些功能,也明顯比微信更好用一些。
06、打王者,首選QQ登錄
程晨|27歲 醫療器械維修
作為王者榮耀的新晉玩家,“越玩越上頭”之后,我發現相比起用微信登錄而言,QQ登錄游戲“真香”。
王者榮耀作為騰訊的看家手游,玩家在登錄時可以選擇用同公司的微信或者QQ登錄,而由于兩個登錄軟件數據不同步,因此QQ區和微信區兩區玩家涇渭分明。
一開始由于使用微信較多,我理所當然選了微信登錄。但偶然一次,一位00后的朋友邀請我在QQ區上線登錄后,我不僅被QQ區玩家打游戲的手速和操作震驚,并且實際體驗了一把被“三個QQ區王者持續帶飛”的快樂。
在王者榮耀玩家里,也早就流傳著“微信區都是坑,QQ區全是小學生大神”的傳說。從那之后,王者榮耀QQ區就成為了我的“夢幻之地”。
那里不僅全都是懂操作的00后小弟弟小妹妹,這些大神可以帶著我飛,我場場“躺平”都能贏,而且我還能在QQ區看到各種“限定Drama”,比如打著游戲還能圍觀一場14歲前男友的深情挽回大戲,或者打開語音前排吃瓜某中學和某小學的榮譽之戰。比起隊友經常被叫走開會而突然“掛機”的微信區,QQ區簡直是歡樂多多。
因此,雖然QQ早已退出了我的日常交友圈,但是為了用QQ登錄王者榮耀,體會到QQ區暢玩的快樂,我仍然在內存有限的手機上為QQ留下了一個寶貴的位置。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是在QQ區打王者時,加到了不少頗有年齡差的“朋友”。
每次看著他們全是圖片和“中二”文字的QQ空間,還有統一暗黑風的QQ頭像,我總會一邊感慨“什么時候都流行青春傷痛文學”,一邊熟練得“抱緊大佬大腿”。畢竟,也許只有和他們在一起,才能讓我體會到無拘無束打游戲的單純快樂吧。
*文中趙一、慕慕、花舞、小餅干、阿東、程晨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