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黃昱
萬科內部2023年年會正在進行的過程中,又一位老臣將離職的消息傳出,這一次是曾經的萬科董秘,從2018年開始帶領萬科養豬的萬科食品事業部(BU)首席合伙人譚華杰。
據界面新聞了解,2月8日,萬科內部發文稱,譚華杰不再擔任萬科食品事業部(BU)首席合伙人,該職位由萬科集團食品事業部首席運營官、環山集團總經理陳舜英接任。
此外,多位內部人士對界面新聞表示,譚華杰應該是要從萬科離職了,同一日,萬科發布的今年核心管理團隊的名單中并沒有譚華杰的名字。
譚華杰的離職似乎早有信號,一位萬科內部人士對界面新聞表示,去年基本都是陳舜英代表萬科食品事業部在外拜訪,萬科最近的年會也未見有譚華杰。
對此,萬科方面暫未回應。
1973年出生的譚華杰現年50歲,已到了知天命的年紀。他的前半生的職業生涯基本都貢獻給了萬科,1993年畢業于華中理工大學機械專業,獲學士學位, 2001年加入萬科,從萬科客戶關系中心經理起步,2009-2016年間任萬科董事會秘書,一度成為A股市場上身價最高的董秘。
在萬科22年的漫長職業生涯中,譚華杰7年的董秘工作給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
大多數人認識譚華杰,正是從他任職萬科董秘期間所撰寫的萬科年度財務報告的《致股東信》開始。從2013年的白銀時代研判,到2014年的轉型新業務,譚華杰及其團隊每年都在深入剖析時代背景、行業趨勢,將萬科的思考和對未來的應對策略細細道來。
因為譚華杰作為智囊團的屬性,萬科內部都稱呼其為“譚大師”。
2016年3月卸任董秘一職后,譚華杰專職擔任萬科的高級副總裁,負責前瞻性新業務、新模式的研究、落地,這時也正是萬科探索新業務的關鍵時期。
據界面新聞了解,萬科早在2017年初即開始探索食品業務,希望從源頭解決食品安全和農業廢棄物污染問題,于是由譚華杰牽頭組建團隊,從全新的商業思維角度探索和思考國內農業的產業化和現代化發展。
2020年3月萬科食品事業部“橫空出世”,譚華杰也順理成章地成為了食品事業部的首席合伙人,在業務開展初期主要布局生豬養殖、蔬菜種植、企業餐飲三大領域。
萬科成立食品事業部在當時是讓外界感到意外的,畢竟自2018年下半年提出“收斂聚焦”后,萬科就確立了重點發展的6大BU,包括商業、物流、長租公寓、冰雪、海外和梅沙教育。
萬科當時給出的解釋是,2018年集團戰略升級為“城鄉建設與生活服務商”,民以食為天,食品是生活服務最基本的內容之一,是美好生活最基本的場景之一。而2019年豬肉價格的大幅上漲,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給萬科客戶購置食品更是不便。
在此背景下,萬科看到了商機,其計劃以服務萬科現有客戶為起點,在“從農場到餐桌”的整個產業鏈條上,與優秀同行展開合作,并提出“以普通家庭可支付的價格,為大眾提供安全健康的日常餐食”的目標。
2021年,在譚華杰的帶領下,萬科完成了對環山集團的全資收購,這也成為了萬科開展食品事業的核心平臺。
環山集團總部位于山東青島,成立于1986年,靠賣飼料起家,目前主營業務為投資并經營食品、養豬、蛋禽和飼料行業。該公司曾在2016年10月啟動IPO輔導工作,在經過海通證券近兩年的輔導后,鑒于資本市場形勢發生變化而最終決定終止上市輔導。
環山集團決定終止上市輔導的時間是2019年10月28日,頗為巧合的是,近一個月后,萬科就開始進入環山集團的股東列表。
完成對環山集團的收購后,譚華杰出任環山集團董事長兼法定代表人,萬科財務負責人韓慧華任董事。
生豬養殖是萬科食品事業部的基本盤。據萬科年報信息,萬科生豬養殖業務落地較快,2021年度出欄生豬113萬頭。
2022年是環山集團發展的關鍵一年。據環山集團官微信息,在2022年初的食品事業部年度述職大會上,陳舜英強調了2022年必須順利完成環山集團的融合工作,打造戰略目標明確、價值觀統一、流程制度完善、團隊穩定的新組織,實現萬科的事業合伙人模式試點落地。
譚華杰在那場會議上也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我們在2022年一定要打勝仗,打個翻身仗。在這個過程當中,有機會我們就要翻桌子。當有些業務找不到突破點的時候,不要按既有的游戲規則來玩,要找到一些具有顛覆性的創新出來;最后,通過創新與奮斗來實現我們幾個翻番,翻一番,翻兩番,翻三番……”
很顯然,當時的譚華杰還是干勁十足的。
不過,內部的變化已經在悄聲發生。天眼查信息顯示,2022年4月,環山集團法定代表人從譚華杰變更為陳舜英。與此同時,陳舜英還是萬科食品事業部投資主體“深圳六園企業發展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盡管是萬科給予BU名份的新業務,但是在萬科近些年的收斂聚焦中,食品和冰雪、教育等業務都被邊緣化了。2022年,萬科明確指出,在經過十年探索后將長租公寓與物業服務、物流倉儲、商業一同確定為經營服務業務的主要方向。
在利潤下滑的行業大趨勢下,肩負“企穩回升”壓力的萬科能夠給其它新業務的試錯時間顯然不是那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