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獵云網 任子勛
ChatGPT將要引爆科創風口?ChatGPT將要顛覆就業?
作為一款由人工智能研究實驗室OpenAI開發的以AI技術驅動的聊天程序,ChatGPT因其智能和響應能力等各方面特點而引爆行業內外。
“普通用戶能快速感受AI創造的魅力,這是產品能夠進行廣泛傳播的原因之一。”多位業內人士對獵云網表示,雖然今天的ChatGPT展現了它突破性的一面,但不宜神化。
部分投資人指出,從產品本身來說,ChatGPT技術還在迭代中,本身也沒有辦法回答深刻問題。因此,這決定了它在未來更多地還是扮演人類輔助者的角色。同樣,其背后技術所需要的巨大且長期的資金投入、技術沉淀,以及數據積累注定了想要在國內復刻它的故事在短期很難實現。神化意味著夸大,也就帶來更多炒作成分。
應該說,ChatGPT最大的意義是讓人們看到了一個更加智能高效時代的輪廓。對個人來說,最需要思考的其實是,如何利用更高效的生產工具來讓自己的產出能力更上一個臺階。
強人工智能的第一步?
很多人都產生了ChatGPT比會下棋的“阿爾法狗”更貼近生活的感覺。
不少人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自己的親身體驗。抖音上一位博主在ChatGPT上嘗試用簡短的一句話描述了某鹵烤雞品牌的特點,并讓其創作一段招商廣告。ChatGPT給出的結果令人驚訝。雖然創意本身談不上絕妙,但貼在街頭或放在網上一定能夠吸引不少人前來咨詢。
這正是ChatGPT所展現出的最大亮點。
過去人們在該類產品上的體驗十分僵硬。像電商平臺或企業官網上的人工智能客服往往只能被特定關鍵詞觸發,難以為用戶解答個性化問題。某種意義上來說,ChatGPT更符合人們期待的AI的樣子。
ChatGP本身也是AI技術迭代到一定階段后的產物。
創新工場執行董事兼前沿科技基金總經理任博冰告訴獵云網,2021年外界對該方向的討論還不是十分熱烈。不過隨著Stable Diffusion和ChatGPT的出現,普通用戶能快速感受到AI創造的魅力,進而進行廣泛傳播。其實現的基礎在于Foundation Model取得了突破。
“在ChatGPT發布前我們正好在硅谷與OpenAI的高管進行過溝通,他們透露正圍繞InstructGPT做更多優化,很快我們就看到了現在這一成果。ChatGPT技術正是基于InstructGPT,從人類反饋中強化學習再用數據重新微調從而更像人。并且對比其他一些基于GPT3或類似LLM模型的對話產品也有更驚艷的表現。”
ChatGPT的想象空間十分廣闊。ChatGPT所屬OpenAI創始人阿爾特曼(Sam Altman)最近在接受海外媒體采訪時曾這樣形容:他已不記得在網絡搜索引擎出現之前是怎么搜索信息的,如果只關注昨天的新聞,就會完全錯過現在的機會。目前,談論較多的衍生方向是AIGC(AI 生成內容)產業。
上海市人工智能行業協會秘書長鐘俊浩向獵云網表示,ChatGPT能完美結合現有的AIGC技術,實現1+1遠大于2的效果。它能與創作工具融合,以文字為基礎,再結合多模態機器學習的方法直接輸出設計圖稿、創作音樂、虛擬人視頻等。
“AIGC與自動化流程技術相結合的前景令人心動。像在AI繪畫中如果靠人力輸入關鍵詞來逐次生成畫作,即便是生成速度很快的繪圖工具也可能需要不少的時間。AIGC實際上不僅僅是改變了傳統的創作方式,還改變了獲取信息的主要方式。”
不少人認為,ChatGPT的意義主要體現在文字、圖像的創作。實際上AI語音生成還能幫助漸凍癥患者與老年癡呆癥患者,以及文物修復等等。
ChatGPT勾起人們對步入強人工智能時代的聯想,即人工智能具有自己的意向性來設定目標。雖然強人工智能本身還存在諸多爭論,但是分析人士普遍認可,人工智能的發展大年與信息時代新階段將至。
安信證券指出,服務器+網絡開啟了人人“上網”的時代,而算力+算法將開啟人人“上算”的時代——AI將以場景、應用、內容來創造用戶的新需求。西部證券則預測,AIGC或在2023年迎來發展大年,來到兩年前自動駕駛的應用突破拐點。
行業格局能否改變?
在ChatGPT概念受到關注之后,各行各業正加速推進相關應用的布局。尤其是搜索行業的戰火已經一觸即發。
在海外,谷歌與微軟展開積極對抗。微軟近日相繼宣布,將ChatGPT的技術整合到最新版本的必應搜索引擎和Edge瀏覽器中。據第三方機構data.ai數據顯示,必應應用程序的全球下載量一夜之間激增了10倍。谷歌也隨后宣布了同類產品Bard,并表示升級之一體現在用戶可以直接用自然語言提問,而不是用關鍵詞搜索。
國內的相關競爭也即將展開。
百度在2月7日正式對外宣布將推出類ChatGPT項目“文心一言”(ERNIE Bot),同時百度CEO李彥宏在今年第一季度OKR關鍵任務為“引領搜索體驗的代際變革”。據媒體報道百度搜索或將全線接入文心一言。
百度在國內搜索領域的最大競爭對手之一360也于近期在互動平臺上表示,計劃盡快推出類ChatGPT技術的demo版產品。
除此之外,其他互聯網巨頭的動向也浮出水面。據上海證券報,阿里巴巴內部人士證實,ChatGPT類產品也已經在研發中,目前處于內測階段。耐人尋味的是,阿里曾在2019年推出一款打著“無廣告”口號的搜索類產品夸克。而除了搜索類產品的方向之外,也有傳言稱,阿里巴巴可能將AI大模型技術與釘釘生產力工具深度結合。
新搜索渠道可能還會為行業帶來更大變數。
騰訊和字節跳動都已有叫板百度的資本——今年1月騰訊方面公布的數據,微信搜一搜月活躍用戶已達8億。更有很多用戶如今直接在抖音上滿足搜索需求。抖音早已將本地生活,電商,問答等關鍵內容都整合在了一起。騰訊方面目前已發布過一款智能創作助手文涌(Effidit)。
不過,ChatGPT類項目是否能讓行業格局突變,還不一定。可以看到,谷歌近日在發布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Bard之后,后者演示表現不佳。答錯問題讓谷歌市值一夜之間蒸發超過7000億。星瀚資本董事總經理張昊也持謹慎態度。
他告訴獵云網,星瀚資本從2015年左右開始關注相關行業并于2018年投資了AIGC企業Rct.AI。該團隊前身為渡鴉科技,后被百度收購。2018年團隊成員從百度離開,隨后創立該公司。
“AICG技術需要大模型,這里面涉及到數據的積累與技術的投入。想要做到像ChatGPT這樣水準,目前國內可能沒有團隊能夠達到。”張昊表示。
鐘俊浩指出,實現ChatGPT最大亮點同時也是最大的難點即大模型的“大”。它需要把大模型盡量變成小模型或者稀疏模型,且大模型的訓練和使用成本都很高。他表示,除了模型之外的另一個難點在于如何實現ChatGPT后半段的人工過程變成自動訓練。“ChatGPT是在大模型的基礎上,加入了很多人類反饋。這需要大量的人工,而這部分工作目前是至關重要的。”
因此,在國內更需要警惕相關概念的炒作問題。有媒體已經發現,微信公眾號平臺上已經出現了不少仿制者,除了收費貴并沒有展現出明顯的價值。
行業生態更是一個短期難以靠一方解決的問題。“國內外存在差距。國外注重使用者生態,模型的功能會越來越好。而國內往往在完成模型的開發之后就止步了。”張昊表示。
阿爾特曼曾在采訪中稱,該領域對一家公司來說太大了,他希望這里出現一個真正的生態系統,并且在某個時候,世界上應該會出現多個AGI(通用人工智能)。
ChatGPT的神話之所以難復制,資金是個不能回避的話題。截至目前,OpenAI已經總計獲得超過110億美元的融資,微軟、谷歌風投、馬斯克等均曾出手投資。而且其目前并未盈利。如此巨額的投入恐怕今天的互聯網巨頭也只能望而卻步。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也給了創業型團隊機會。通過不斷深入挖掘某項技術,瞄準特定的細分賽道能夠切到一塊蛋糕。
Rct.AI瞄準的是游戲與數字虛擬人兩個賽道。創新工場也曾先后投資潞晨科技,和孵化瀾舟科技。這兩家企業的發展策略與前述類似。前者專注為AIGC大模型基礎設施公司,后者則主要圍繞SaaS功能引擎和垂直場景應用。
“未來可能有很多項目會從這個方向來切概念。但從價值的角度來說是否值得投資?我們認為這個賽道不是一蹴而就的。”張昊表示,在數據積累層面,創業公司難以和頭部互聯網企業抗衡。
AI行業本身也期待著新的故事。曾經的“AI四小龍”在過去幾年普遍處在低迷的狀態——云從科技與商湯難離虧損泥潭,曠視與依圖上市路也頗為不順。AI技術的進一步突破將創造更多商業場景。
總有工作會面臨淘汰
“作為一個用戶,在體驗ChatGPT時我認為還是有體驗上的不足。”張昊向獵云網指出,他向ChatGPT提出了一個發生在歐洲中世紀,與歷史有關的開放性問題,但是ChatGPT的回答通俗點來說就像“車轱轆”一樣——重復,沒有太大新意。
由此反映出一個問題:在更嚴謹更深度的問題上,ChatGPT還是沒有辦法給到令人滿意的答案。“有人說能靠ChatGPT寫論文和代碼,我還是存疑的。它給出的答案你沒有辦法完全相信,也不一定真的能夠解決你的問題。”
小米CEO李笛最近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ChatGPT對非知識類問題不可能給出結論,只能給它收集到或者咀嚼過的一些事實。實際上最后還是需要人來判斷。
從這個層面來說,當下討論就業沖擊有點多慮。但在投資人們看來毫無疑問其中仍然具有啟發點。
人類文明的發展一直伴隨著技術的進步。把時間維度拉的足夠長,技術迭代在不斷發生,總會淘汰掉一部分工作類型。因此,沒有哪類工作一定永遠會存在的。
“前幾年當人們聊人工智能沒法替代什么的時候,認為能高度凝結人類獨特思考能力的行業和方向是無法被替代的,是人類的獨特優勢。但通過這些年的發展,AI創作等領域顛覆了人們的認知,連這些領域AI也都能取代。”
張昊表示,這種認知顛覆應該讓人們意識到一種提升自身的重要性——至少首先要把AI工具視作一種重要的輔助手段來提升效率。未來能夠掌握這項工具并使用的人,其效率一定比不使用的人要高。毫無疑問,后者的市場肯定會逐漸縮小。AI的參與能夠解決批量化、工業化的內容生產,在部分時裝、奢侈品領域比較常見。這意味著對諸如創意類的崗位提出更高的要求。
任博冰同樣指出,這次的技術突破不能被過度神話。AIGC能完成的只是任務的一部分,AI生成的內容很難直接當做專業內容進行發布,其生成的圖還需要精修、生成的段落還需要潤色等等。所以總的來說不會對就業產生較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