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小靈通改變了《狂飆》劇情走向,也改變了中國手機行業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小靈通改變了《狂飆》劇情走向,也改變了中國手機行業

小靈通的核心傳播賣點只有一個——便宜。

文|雷科技 一位天明

截至2月8日,“狂飆”的微博超級話題已經累積超過7300萬的閱讀量。不過和其他電視劇超話圍繞劇情討論不同,《狂飆》的超話題更多的居然是關于劇中背景設定與道具的討論,比如“高啟強同款等離子大彩電”“大嫂同款大衣”,以及掀起不少人共同回憶的“年輕人的第一臺手機”——小靈通。

在《狂飆》中,主角高啟強的弟弟高啟盛為了減輕家庭負擔,在大學最后半年放棄一線城市的實習機會,選擇“踩在時代的風口上”,辦理離校回家賣“小靈通”,也因為需要啟動資金而直接促使哥哥高啟強需要“掙快錢”,從而和徐江、唐氏兄弟展開劇情。雖然說劇中人物為了這家小靈通專賣店走了不少彎路,但從現在的眼光來看,在那個時代開小靈通專賣店顯然是一個既大膽又聰明的決定。

原因也很簡單:雖然當時國內已經有手機業務,但由于手機無論是硬件成本還是通訊資費都高得嚇人。如果用現在的眼光來看,當年的手機仿佛就是現在網上不時會看到的“俄羅斯土豪定制純金鑲鉆iPhone”,不是有頭有臉的人根本就沒誕生過“買一臺手機”這種想法。

而基于PHS技術,依附于傳統有線電話套餐的“小靈通”,才是大多數人保持聯系的首選。雖然說“小靈通”這個名字叫起來朗朗上口,但“小靈通”只不過是國內運營商起的商品名稱,小靈通本名PHS(Personal Handy-phone System,個人手持電話系統),和GSM網絡一樣同屬于第二代通訊系統(2G),是一種數字移動通訊系統。

小靈通原來也是“洋和尚”

這項技術最初誕生于日本的NTT實驗室,本意是想和GSM一起爭奪2G網絡的主流制式。但由于PHS技術最初是為了日本當地使用習慣設計,主要針對的是人口密度大、流動性低的市場,而這樣的網絡技術顯然不適合在全球范圍內大規模推廣,因此2G網絡制式主導權最終落到了GSM制式身上,PHS制式雖然也同屬于2G網絡,但僅作為特定市場的補充制式。

在中國內地,PHS業務由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兩家運營商提供服務,其中網通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等省市獨家經營PHS業務,而中國電信則獨家運營其余省市的業務。為什么這里我一直用PHS而不用更通俗易懂的“小靈通”呢?

這其實和小雷自己小時候的經歷有關:在國內絕大多數省市,PHS都被稱作小靈通;但在某些城市,PHS還有著別的名字,比如“泉靈通”“市話通”。而由于小時候的惡趣味,小雷小時候一直把“市話通”稱之為“X挖通”,可以說非常幼稚了。

但無論如何,在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的推廣下,真正在國內傳播開始還是“小靈通”這個取自科幻小說《小靈通漫游未來》的名字,小靈通也自2000年伴隨著國內數千萬用戶一起走向充滿未知的21世紀。

在電視劇中,高啟盛在高啟強的“資源傾斜”下完成了個人資本積累,更把小靈通做成了自己的“壟斷生意”。而事實上,2000到2006年這段時間也確實是小靈通的高速發展期。和電視劇中一樣,小靈通的核心傳播賣點只有一個——便宜。

真正的“價格屠夫”

由于PHS技術以GSM技術補充的身份進入2G制式,因此PHS在一開始瞄準的就是GSM服務無法覆蓋的市場。這里的覆蓋指的自然不是信號層面的覆蓋,而是市場、用戶群體層面的覆蓋。

受技術和專利限制,當年的GSM手機通常只有海外品牌的進口或走私型號,而海外型號自然不會考慮中國市場的經濟發展和消費水平,因此無論哪種來源的手機價格都不便宜。此外因各地運營商系統獨立,GSM手機的通訊資費也較為昂貴。手機只會在必要時使用,座機依舊是大家打電話的第一選擇。

在這種情況下,小靈通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剛剛說過,PHS技術在一開始面向的就是高人口密度、低流動性的市場,這和當時國內城市發展的節奏不謀而合。PHS技術的工作頻段是1880-1930MHz,而亞洲國家普遍使用的GSM頻段為900MHz。此外PHS基站的發射功率也比GSM、CDMA等制式的基站要小一個數量級,通常只有10mW,所以PHS單個基站的信號覆蓋范圍也比GSM要小,因此建設和運營成本也更低。

那么PHS信號范圍小的特點又該怎么解決呢?多建基站不就好了——這也是小靈通等PHS系統適合“高密度、低流動”市場的原因,高密度意味著單一基站可以覆蓋更多用戶群體,而低流動性意味著運營商可以減少基站建設的數量,從而降低整體的運營成本。而這樣的網絡運營商是恰好契合了當時國內城市化的發展進程,再加上運營成本有所降低,因此運營商也更樂意推廣小靈通。

更重要的是,當時內地的小靈通嚴格限制使用區域,因此作為補充的小靈通并不影響GSM手機“高端用戶”的用戶數,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精準發力下沉市場,同時不削弱一線競爭力”,可以說是雙贏(運營商贏兩次)的典范。

此外,小靈通還有一個非常符合當時時代背景的賣點:當時中國內地剛剛開始和海外科技公司接觸,對新鮮技術既好奇也恐懼。當大家抱著這樣的心態看待手機時,輻射就成了無法繞過的話題。

但小靈通就不一樣了。剛剛說過,PHS技術的基站發射功率比常見的GSM基站要低,從技術的層面講,輻射確實也更低了。于是運營商紛紛為小靈通打上了低輻射的標簽,再輔以妖魔化輻射的宣傳和推廣,小靈通資費低、輻射低的特點迅速抓住了用戶的核心痛點,小靈通也成功在GSM的統治地位下找到屬于自己的生存空間。

當然了,這樣的宣傳也有自己的缺點,比如2003年為《專家認為“小靈通”輻射量遠低于普通手機》這種宣傳稿件拍板的領導絕對想不到,自己的危言聳聽會在20年后為5G基站建設帶來這么大的阻力。當然這些都已經是后話了,在危言聳聽和連哄帶騙的宣傳下,小靈通在短時間內累積了大量用戶,2006年用戶數甚至接近一億人。

為什么小靈通不靈也不通?

剛剛說過,小靈通的特點是資費低、輻射低、運營成本低。但這樣的特點也成為了小靈通的短板。在今天上午決定寫小靈通這個選題時,小雷的同事在群里說了一句當年形容小靈通的順口溜:手持小靈通,站在風雨中,左手打右手,就是打不通。

而信號差這個短板也確實伴隨著小靈通的一生。

首先,小靈通本質上是PHS網絡設備,而和GSM信號相比,PHS頻率高的特點也導致PHS像現在5G信號極容易被障礙物遮擋。而作為GSM的“競爭對手”,PHS手機絕對不可能支持更加穩定的GSM網絡,這導致小靈通設備信號非常“隨緣”。

另一方面,PHS基站功率低、覆蓋范圍小的特點也讓PHS運營商需要加大投入,建設更密集的PHS基站網絡。但很顯然當時的運營商沒有這么高的覺悟,PHS稀疏的信號覆蓋顯然無法滿足廣大小靈通用戶的通信需求。

不過看在小靈通便宜的份上,再加上大家打電話的需求也不是那么高,國內的PHS網絡也就這么糊弄下去了。這種得過且過的運營態度一直延續到了2010年,直到3G網絡的到來。

在《狂飆》小說中,高啟盛明確提到自己“幾十萬臺小靈通砸到手里”是因為“3G一下子沖進市場,小靈通的蜂窩基站都被取消了……白送都沒人要!”而事實上內地小靈通的消失也確實和3G有關,但和大家想得不太一樣:小靈通的消失倒不是因為3G比小靈通更好用,而是代表著PHS網絡的小靈通,無論愿不愿意都要給3G讓路。

如果大家經歷過3G時代,應該清楚3G是我國電信行業的重要轉折點。在2G時代,由于GSM、PHS和CDMA三大制式的有關專利都不在自己手里,因此我國的電信市場只能任由海外巨頭搶占。為了改變這一局面,我們在3G時代提出了TD-SCDMA(以下簡稱TD制式)這一網絡制式。

有關部門對TD-SCDMA制式寄予厚望,希望這一制式可以和W-CDMA抗衡,因此向TD制式寄予了大量的扶持資源,甚至直接點名將TD制式分配給了當時擁有最多手機客戶的中國移動,希望中國移動能帶領TD走向世界。其余的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分別掌握CDMA2000和W-CDMA網絡。

然而由于3G時代我國智能手機行業才剛剛起步,市面上海外品牌的手機大部分都以W-CDMA為3G制式,中國移動甚至和手機品牌合作,推出了大量所謂(移動版)手機,并以價格補貼的形式推廣TD制式的手機。但此時問題就出現了,內地所使用PHS制式網絡頻段有可能會對TD制式造成干擾,因此工信部直接要求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2008年中國網通并入中國聯通)最晚要在2011年底前結束PHS網絡服務,為TD制式讓路。

此時,依托PHS網絡的小靈通一夜間也從低輻射、低資費、推動電信網絡普及的小幫手變成了阻礙電信網絡發展的歷史包袱。只不過由于小靈通用戶數實在太大,2011年前停止PHS服務并不現實,因此PHS的大限也一拖再拖,直到2014年各地才開始陸續關閉PHS網絡,小靈通也正式在內地離線。

不過這顯然不是為了填坑而犯罪的高起盛需要考慮的問題了,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的道理大家都懂,這里也不在強調了。

不過令人驚訝的是,小靈通雖然在內地慘淡離場,但在“老家”日本,PHS網絡卻有著不一樣的發展。由于醫療原因,日本醫院內的網絡鋪設受到嚴格限制,但醫生護士在醫院內卻有著通訊需求,因此“低輻射”的PHS便派上了用場。在早年的醫療主題日劇中,我們常常看到醫生護士脖子上會掛著一個系著紅色掛繩,印著PHS字樣的手機。不用懷疑,這確實是國內小靈通們“異父異母”的親兄弟。

誰會是下一個小靈通?

小靈通的故事我們暫且講到這里。雖然小靈通已經離開我們很長一段時間了,但身處5G時代的我們,卻常常能看到身邊的“小靈通”。

以5G網絡為例,從某種角度上看,5G確實和小靈通有些類似:兩者的信號都容易受到遮擋,單一基站覆蓋范圍也不大,甚至大多數人都不愿意使用。但從另一個角度看,我們大力發展5G網絡,最終的目的還是要在世界范圍內確保我們的話語權。

2000年,大家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好奇,但受制于經濟和技術,我們無法像發達國家那樣在國際發聲,更不用說擁有話語權。這也導致我們必須用國外的“備用技術”當主力,用為小區域設計的PHS網絡建設完善國內的電信基建。同時國內銷售的手機設備也必須向海外支付高額的專利費用。

但在5G時代,擁有了主導權的我們已經可以向海外市場輸出5G基礎建設,像當年我們引進PHS網絡一樣為外國提供5G技術。換句話說,我們已經從最早的用戶變成了標準的制定者。而身份轉變帶來的最直接的感受自然是通信設備資費的下降。

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的某天,5G一定會被6G、7G技術取代。但到那時,我們將不再需要看這海外壟斷巨頭的臉色,能用自己的技術與力量造福世界,“挑別人不要的替補當我們的主力”這種現象也將不復存在。

永別吧,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小靈通”們。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小靈通改變了《狂飆》劇情走向,也改變了中國手機行業

小靈通的核心傳播賣點只有一個——便宜。

文|雷科技 一位天明

截至2月8日,“狂飆”的微博超級話題已經累積超過7300萬的閱讀量。不過和其他電視劇超話圍繞劇情討論不同,《狂飆》的超話題更多的居然是關于劇中背景設定與道具的討論,比如“高啟強同款等離子大彩電”“大嫂同款大衣”,以及掀起不少人共同回憶的“年輕人的第一臺手機”——小靈通。

在《狂飆》中,主角高啟強的弟弟高啟盛為了減輕家庭負擔,在大學最后半年放棄一線城市的實習機會,選擇“踩在時代的風口上”,辦理離校回家賣“小靈通”,也因為需要啟動資金而直接促使哥哥高啟強需要“掙快錢”,從而和徐江、唐氏兄弟展開劇情。雖然說劇中人物為了這家小靈通專賣店走了不少彎路,但從現在的眼光來看,在那個時代開小靈通專賣店顯然是一個既大膽又聰明的決定。

原因也很簡單:雖然當時國內已經有手機業務,但由于手機無論是硬件成本還是通訊資費都高得嚇人。如果用現在的眼光來看,當年的手機仿佛就是現在網上不時會看到的“俄羅斯土豪定制純金鑲鉆iPhone”,不是有頭有臉的人根本就沒誕生過“買一臺手機”這種想法。

而基于PHS技術,依附于傳統有線電話套餐的“小靈通”,才是大多數人保持聯系的首選。雖然說“小靈通”這個名字叫起來朗朗上口,但“小靈通”只不過是國內運營商起的商品名稱,小靈通本名PHS(Personal Handy-phone System,個人手持電話系統),和GSM網絡一樣同屬于第二代通訊系統(2G),是一種數字移動通訊系統。

小靈通原來也是“洋和尚”

這項技術最初誕生于日本的NTT實驗室,本意是想和GSM一起爭奪2G網絡的主流制式。但由于PHS技術最初是為了日本當地使用習慣設計,主要針對的是人口密度大、流動性低的市場,而這樣的網絡技術顯然不適合在全球范圍內大規模推廣,因此2G網絡制式主導權最終落到了GSM制式身上,PHS制式雖然也同屬于2G網絡,但僅作為特定市場的補充制式。

在中國內地,PHS業務由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兩家運營商提供服務,其中網通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等省市獨家經營PHS業務,而中國電信則獨家運營其余省市的業務。為什么這里我一直用PHS而不用更通俗易懂的“小靈通”呢?

這其實和小雷自己小時候的經歷有關:在國內絕大多數省市,PHS都被稱作小靈通;但在某些城市,PHS還有著別的名字,比如“泉靈通”“市話通”。而由于小時候的惡趣味,小雷小時候一直把“市話通”稱之為“X挖通”,可以說非常幼稚了。

但無論如何,在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的推廣下,真正在國內傳播開始還是“小靈通”這個取自科幻小說《小靈通漫游未來》的名字,小靈通也自2000年伴隨著國內數千萬用戶一起走向充滿未知的21世紀。

在電視劇中,高啟盛在高啟強的“資源傾斜”下完成了個人資本積累,更把小靈通做成了自己的“壟斷生意”。而事實上,2000到2006年這段時間也確實是小靈通的高速發展期。和電視劇中一樣,小靈通的核心傳播賣點只有一個——便宜。

真正的“價格屠夫”

由于PHS技術以GSM技術補充的身份進入2G制式,因此PHS在一開始瞄準的就是GSM服務無法覆蓋的市場。這里的覆蓋指的自然不是信號層面的覆蓋,而是市場、用戶群體層面的覆蓋。

受技術和專利限制,當年的GSM手機通常只有海外品牌的進口或走私型號,而海外型號自然不會考慮中國市場的經濟發展和消費水平,因此無論哪種來源的手機價格都不便宜。此外因各地運營商系統獨立,GSM手機的通訊資費也較為昂貴。手機只會在必要時使用,座機依舊是大家打電話的第一選擇。

在這種情況下,小靈通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剛剛說過,PHS技術在一開始面向的就是高人口密度、低流動性的市場,這和當時國內城市發展的節奏不謀而合。PHS技術的工作頻段是1880-1930MHz,而亞洲國家普遍使用的GSM頻段為900MHz。此外PHS基站的發射功率也比GSM、CDMA等制式的基站要小一個數量級,通常只有10mW,所以PHS單個基站的信號覆蓋范圍也比GSM要小,因此建設和運營成本也更低。

那么PHS信號范圍小的特點又該怎么解決呢?多建基站不就好了——這也是小靈通等PHS系統適合“高密度、低流動”市場的原因,高密度意味著單一基站可以覆蓋更多用戶群體,而低流動性意味著運營商可以減少基站建設的數量,從而降低整體的運營成本。而這樣的網絡運營商是恰好契合了當時國內城市化的發展進程,再加上運營成本有所降低,因此運營商也更樂意推廣小靈通。

更重要的是,當時內地的小靈通嚴格限制使用區域,因此作為補充的小靈通并不影響GSM手機“高端用戶”的用戶數,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精準發力下沉市場,同時不削弱一線競爭力”,可以說是雙贏(運營商贏兩次)的典范。

此外,小靈通還有一個非常符合當時時代背景的賣點:當時中國內地剛剛開始和海外科技公司接觸,對新鮮技術既好奇也恐懼。當大家抱著這樣的心態看待手機時,輻射就成了無法繞過的話題。

但小靈通就不一樣了。剛剛說過,PHS技術的基站發射功率比常見的GSM基站要低,從技術的層面講,輻射確實也更低了。于是運營商紛紛為小靈通打上了低輻射的標簽,再輔以妖魔化輻射的宣傳和推廣,小靈通資費低、輻射低的特點迅速抓住了用戶的核心痛點,小靈通也成功在GSM的統治地位下找到屬于自己的生存空間。

當然了,這樣的宣傳也有自己的缺點,比如2003年為《專家認為“小靈通”輻射量遠低于普通手機》這種宣傳稿件拍板的領導絕對想不到,自己的危言聳聽會在20年后為5G基站建設帶來這么大的阻力。當然這些都已經是后話了,在危言聳聽和連哄帶騙的宣傳下,小靈通在短時間內累積了大量用戶,2006年用戶數甚至接近一億人。

為什么小靈通不靈也不通?

剛剛說過,小靈通的特點是資費低、輻射低、運營成本低。但這樣的特點也成為了小靈通的短板。在今天上午決定寫小靈通這個選題時,小雷的同事在群里說了一句當年形容小靈通的順口溜:手持小靈通,站在風雨中,左手打右手,就是打不通。

而信號差這個短板也確實伴隨著小靈通的一生。

首先,小靈通本質上是PHS網絡設備,而和GSM信號相比,PHS頻率高的特點也導致PHS像現在5G信號極容易被障礙物遮擋。而作為GSM的“競爭對手”,PHS手機絕對不可能支持更加穩定的GSM網絡,這導致小靈通設備信號非常“隨緣”。

另一方面,PHS基站功率低、覆蓋范圍小的特點也讓PHS運營商需要加大投入,建設更密集的PHS基站網絡。但很顯然當時的運營商沒有這么高的覺悟,PHS稀疏的信號覆蓋顯然無法滿足廣大小靈通用戶的通信需求。

不過看在小靈通便宜的份上,再加上大家打電話的需求也不是那么高,國內的PHS網絡也就這么糊弄下去了。這種得過且過的運營態度一直延續到了2010年,直到3G網絡的到來。

在《狂飆》小說中,高啟盛明確提到自己“幾十萬臺小靈通砸到手里”是因為“3G一下子沖進市場,小靈通的蜂窩基站都被取消了……白送都沒人要!”而事實上內地小靈通的消失也確實和3G有關,但和大家想得不太一樣:小靈通的消失倒不是因為3G比小靈通更好用,而是代表著PHS網絡的小靈通,無論愿不愿意都要給3G讓路。

如果大家經歷過3G時代,應該清楚3G是我國電信行業的重要轉折點。在2G時代,由于GSM、PHS和CDMA三大制式的有關專利都不在自己手里,因此我國的電信市場只能任由海外巨頭搶占。為了改變這一局面,我們在3G時代提出了TD-SCDMA(以下簡稱TD制式)這一網絡制式。

有關部門對TD-SCDMA制式寄予厚望,希望這一制式可以和W-CDMA抗衡,因此向TD制式寄予了大量的扶持資源,甚至直接點名將TD制式分配給了當時擁有最多手機客戶的中國移動,希望中國移動能帶領TD走向世界。其余的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分別掌握CDMA2000和W-CDMA網絡。

然而由于3G時代我國智能手機行業才剛剛起步,市面上海外品牌的手機大部分都以W-CDMA為3G制式,中國移動甚至和手機品牌合作,推出了大量所謂(移動版)手機,并以價格補貼的形式推廣TD制式的手機。但此時問題就出現了,內地所使用PHS制式網絡頻段有可能會對TD制式造成干擾,因此工信部直接要求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2008年中國網通并入中國聯通)最晚要在2011年底前結束PHS網絡服務,為TD制式讓路。

此時,依托PHS網絡的小靈通一夜間也從低輻射、低資費、推動電信網絡普及的小幫手變成了阻礙電信網絡發展的歷史包袱。只不過由于小靈通用戶數實在太大,2011年前停止PHS服務并不現實,因此PHS的大限也一拖再拖,直到2014年各地才開始陸續關閉PHS網絡,小靈通也正式在內地離線。

不過這顯然不是為了填坑而犯罪的高起盛需要考慮的問題了,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的道理大家都懂,這里也不在強調了。

不過令人驚訝的是,小靈通雖然在內地慘淡離場,但在“老家”日本,PHS網絡卻有著不一樣的發展。由于醫療原因,日本醫院內的網絡鋪設受到嚴格限制,但醫生護士在醫院內卻有著通訊需求,因此“低輻射”的PHS便派上了用場。在早年的醫療主題日劇中,我們常常看到醫生護士脖子上會掛著一個系著紅色掛繩,印著PHS字樣的手機。不用懷疑,這確實是國內小靈通們“異父異母”的親兄弟。

誰會是下一個小靈通?

小靈通的故事我們暫且講到這里。雖然小靈通已經離開我們很長一段時間了,但身處5G時代的我們,卻常常能看到身邊的“小靈通”。

以5G網絡為例,從某種角度上看,5G確實和小靈通有些類似:兩者的信號都容易受到遮擋,單一基站覆蓋范圍也不大,甚至大多數人都不愿意使用。但從另一個角度看,我們大力發展5G網絡,最終的目的還是要在世界范圍內確保我們的話語權。

2000年,大家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好奇,但受制于經濟和技術,我們無法像發達國家那樣在國際發聲,更不用說擁有話語權。這也導致我們必須用國外的“備用技術”當主力,用為小區域設計的PHS網絡建設完善國內的電信基建。同時國內銷售的手機設備也必須向海外支付高額的專利費用。

但在5G時代,擁有了主導權的我們已經可以向海外市場輸出5G基礎建設,像當年我們引進PHS網絡一樣為外國提供5G技術。換句話說,我們已經從最早的用戶變成了標準的制定者。而身份轉變帶來的最直接的感受自然是通信設備資費的下降。

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的某天,5G一定會被6G、7G技術取代。但到那時,我們將不再需要看這海外壟斷巨頭的臉色,能用自己的技術與力量造福世界,“挑別人不要的替補當我們的主力”這種現象也將不復存在。

永別吧,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小靈通”們。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浪卡子县| 项城市| 永修县| 博湖县| 榕江县| 涞源县| 同仁县| 阿荣旗| 汉源县| 滕州市| 康定县| 宜兰县| 兴和县| 白沙| 锡林郭勒盟| 富宁县| 集安市| 东海县| 新密市| 苍山县| 县级市| 房产| 门源| 霍城县| 昭苏县| 夹江县| 云阳县| 宜章县| 遂溪县| 寻乌县| 开化县| 左权县| 江城| 昌江| 遂平县| 平阳县| 临西县| 简阳市| 大洼县| 青铜峡市| 蓝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