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車事小說 無花果
2月8日,零跑汽車創始人、董事長、首席執行官朱江明在接受新浪科技《大道直行》采訪時,其所表述的系列觀點在車事小說看來,仍然停留在“裝糊涂”階段。換句話來說,作為零跑汽車的掌舵人,朱江明對汽車行業的整體認知理解能力還有待提升。
(圖片來源:車事小說/攝)
新浪科技《大道直行》的采訪報道顯示,選擇從安防領域跨界到汽車行業,朱江明與其他加入造車大軍的圈外人士出發點基本一致,那就是看中了巨大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
據介紹,朱江明早前所在的大華股份在起步時,安防市場幾乎被德國和日韓企業壟斷,15年后,海康威視和大華股份在全球視頻監控市場分列前兩位,國內企業占據了安防市場60-70%份額。
按照朱江明預測和等價換算,15-20年的中國汽車市場也一定會是同樣的局面,由此選擇下場造車,并喊出“3年智能化技術超越特斯拉”雄偉口號。
誠然與燃油車時代相比,現如今造一輛電動車在一定程度上簡化了很多,造車變得更容易了些。但這僅僅只是相對生產制造而言。汽車在國內市場中作為特殊的大件消費品,無論是從屬性或消費人群來看,都與安防產品有著天壤之別。
最直觀的不同地方在于,安防產品應對的主要用戶客群更多是商業主體(to B),而非個人(to C)。汽車則恰恰相反,主要針對的是個人消費市場。從這一維度來說,對于商業主體在采購時更看重的是產品價格和質量,相對而言,“品牌”對購買決策的影響占比并不是那么的重要;而汽車作為大宗消費品,對消費主體的個人來說,“品牌”在其購買決策中扮演著關鍵地位。在消費者購車邏輯中,肯定不會是單純按照“低價”來決策。
這也是朱江明不理解“為什么其他廠商的價格就一定要比零跑貴10萬-20萬”的答案之一。
(圖片來源:車事小說/攝)
事實上,這并非新近才有的新問題。自中國汽車產業起步至今,中國汽車品牌一直以來都在努力向上爬,其背后所要爭取的正是能夠與外資品牌平起平坐的“品牌溢價力”。
按照朱江明的理解,零跑汽車既然目前的零部件自研率達到70%以上,那就意味著至少比其他廠家有7000元的價格優勢(按照外采10%利潤空間計算),所以用戶應該選擇零跑汽車才對。
道理很簡單,倘若按照朱江明這個邏輯,被李想稱為“車界海底撈”的蔚來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因為大家都應該跑去買價格更便宜的零跑汽車了。
此外,在采訪中,朱江明對零跑汽車技術的過度自信更是達到了自負狀態。
諸如,朱江明所言:“智能駕駛我們本來就是走在最前面的,目前3年時間還沒到,我們還是有信心2024年至少在一些環節上超越特斯拉”。
暫不清楚朱江明所指零跑在智能駕駛領域“走在前面”的依據是什么。但從其官網所羅列在售車型的實際表現來看,車事小說很難認同朱江明所說的零跑在智能駕駛方面走在了前面。
以零跑當前旗下重磅車型——C01為例,據官網顯示,該車在智能駕駛輔助配置方面,聲稱搭載了28個高精感知硬件。車事小說細數之下,這28個所謂高精感知硬件分別為:12個超聲波雷達,5個毫米波雷達、盲區攝像頭4個,環視攝像頭4個,雙目攝像頭1個(含2個攝像頭),人臉識別攝像頭1個。
零跑C01搭載的自研凌芯01芯片,其算力僅為8.4TOPS,這與地平線、英偉達等芯片供應商突破30TOPS的算力相比,差距較大。
此外,從具體提供的諸如高速輔助駕駛、自適應巡航、自動緊急制動、碰撞預警等自動駕駛輔助功能上來看,與其他品牌車型相比中規中矩,并沒有特別出彩地方。
至于能夠讓朱江明信心滿滿表示“2024年至少在一些環節上超越特斯拉”的底氣來自哪里,暫不得而知。要知道,零跑汽車今天所取得的銷量中,很大比重是來自于T03這款售價低廉的微型小車。在終端市場中,無論是品牌影響力,或還是產品競爭力均看不出零跑汽車具有哪些領先優勢。
(圖片來源:零跑汽車)
事實上,對于零跑汽車而言,與其他造車新勢力相同,眼下最重要的事情并不是在“超越”、或“領先”方面打嘴仗,而是需要思考如何活下去。
據最新銷量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零跑汽車的銷量僅有1139輛,同環比分別暴跌85.91%和86.59%。
按照其在此前公告中給出的2023銷量指引,零跑汽車2023年要在2022年基礎上實現翻倍,也就是超過20萬輛規模(2022年零跑累計銷量111168輛),平均月銷要達到1.5萬輛+。
隨著新能源購車補貼完全退出,加上特斯拉引發的降價潮流,零跑汽車在終端市場中對消費者產生的吸引力究竟還能存留多少?連續多年的持續虧損,又能否支撐其所聲稱的“全域自研”持續下去?一切都還是未知數。至少,基于現有信息看不到樂觀因素的存在。
(圖片來源:車事小說/攝)
此外,從零跑汽車上市后的股市表現,也看不出資本市場對其認可。
2022年9月29日,零跑汽車正式登陸港交所,股票發行價為48港元/股,開盤價為41港元/股。上市開盤當天跌破發行價,盤中更是一度跌幅高達三成。最終上市首日市值蒸發掉近三分之一。截至今天,其股價較開盤價仍下跌34.15%。
當然,對于零跑汽車的現狀,朱江明還是有著比較清晰的認識。據多家媒體報道,在今年初的一場媒體采訪活動中,朱江明表示,“如果說零跑2023年銷量上不去,那后面希望就沒了”。對于朱江明的這一點自我認識,車事小說非常贊同。
只是對于朱江明或者零跑汽車來說,“怎么做”比“放嘴炮”更重要,也更有效。至少也要先把現有產品的質量打磨好。
據第三方投訴平臺車質網顯示,在過去的一年,針對零跑汽車的各款車型的投訴就多達300+起。其中,除了服務承諾不兌現之外,針對車身附件及電器類的諸如車輛異響、共振、車窗漏水、動力消失等投訴更是占比近半。
據車事小說粗略統計,幾乎平均每天都有車主在車質網平臺針對零跑汽車的質量、服務等問題進行投訴。
在上述采訪中,朱江明聲稱,“零跑汽車的目標是‘要做用戶的代工廠’,致力于為用戶打造平價、舒適的乘用車”。但從車主投訴反饋來看,顯然距離這一目標還存在著較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