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劉子象
2月6日,土耳其連發多次強震,引發全球關注。地震學家表示,這是近代以來土耳其遭受的最嚴重的地震。截至發稿,地震已在土耳其造成至少3500人死亡。
在慘烈的人道主義災難之外,這次強震還令困局中的土耳其經濟雪上加霜,同時也對該國的政治走向帶來更多不確定性。美國地質調查局預計,強震帶來的經濟損失將達到土耳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
國際投資者正密切關注土耳其局勢。地震消息傳來,土耳其金融市場應聲下跌。2月7日,土耳其主要股指延續前一日的跌勢,兩度觸發熔斷。6日,土耳其貨幣里拉對美元匯率一度創下18.85的歷史新低,10年期國債收益率升至10.2%的兩個月新高。伊斯坦布爾證券交易所暫停了震區幾家公司的股票交易。
過去幾年,由于市場動蕩不斷,再加上埃爾多安政府的另類經濟政策,國際投資者紛紛撤離土耳其。外資在土耳其股市的占比已由幾年前的65%降至30%,而外國投資者持有的土耳其政府債券,也從2017年的20%大幅削減至不到1%。穆迪和惠譽已將土耳其的信用評級從2016年的“投資級”下滑至目前的“垃圾級”,與玻利維亞和喀麥隆相當。
內外交困
在地緣政治緊張加劇和通脹持續高企的壓力下,目前的土耳其可用“內外交困”來形容。
據土耳其統計局2月3日發布的數據,該國1月年度通脹率雖然降至57.68%,但仍遠高于市場預期。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分析師高斯(Tatha Ghose) 在一份報告中寫道,雖然外部通脹壓力可能正在降低,但土耳其的負實際利率完全抵消了這一優勢,由此帶來“令人擔憂的前景”。
多年來土耳其的通脹一直保持在兩位數的高值。2021年9月以來,埃爾多安政府開始實施一系列非常規的降息措施,已將政策利率從19%下調至9%。這導致2021年底的里拉崩盤,去年10月通脹沖上85.51%的24年高位,以及國際資本的撤離。
在外部,一直與西方盟國關系不睦的土耳其近來面臨更多壓力。上周,美國財政部制裁部門負責人警告土耳其,不要向俄羅斯出口可用于烏克蘭戰爭的化學品、微芯片等產品。美國可能對土耳其采取更強硬立場的預期,進一步增加了土耳其市場的壓力。
另外,土耳其單挑西方多國的舉動也令地緣政治局勢更加緊迫。稍早前,美國警告伊斯坦布爾等地或發生針對西方人的恐襲,荷蘭、德國、英國、意大利等9個西方國家紛紛關閉駐伊斯坦布爾的領事館。對此,埃爾多安強硬回應稱西方國家將為此“付出代價”。
盡管不少西方分析師看衰土耳其,認為“埃爾多安經濟學”將為該國帶來災難。但是也有人指出,這些預測尚未成為現實。瑞士私人銀行Vontobel新興市場基金經理貢恰羅夫(Sergey Goncharov)指出,上周,土耳其順利地從國際資本市場借款27.5億美元。路透社也稱,自去年11月以來,土耳其的凈外匯儲備幾乎翻了一番,一些外國投資者已開始對里拉進行短期押注。但是一場強震的突然來襲,將令土耳其經濟和政治的天平倒向哪一端尚未可知。
災難成契機?
5月14日,土耳其將同時舉行國會選舉和總統選舉。在分析人士看來,這場大選可能是該國近百年歷史上最重要的一次選舉。它將決定埃爾多安能否進入執政的第三個十年,以及引起爭議的非正統經濟路線的延續與否。對國際來說,這次選舉還將決定地區軍事力量格局,以及土耳其在俄烏沖突和敘利亞局勢中的角色。
在多項民意調查中,埃爾多安及其正發黨(AKP)與6個反對黨組成的聯盟的支持率基本旗鼓相當,選情將相當激烈。在這場較量中,經濟問題一直是埃爾多安的致命弱點。為了在選前減輕民眾的生活成本壓力,埃爾多安政府近日推出創紀錄的社會援助支出,拿出了年度預算的1.4%的資金,用于能源補貼、提高最低工資以及允許200多萬土耳其人提前退休等福利政策。
但是強震的突然來襲,又增加了一個不確定因素。如何處理這場危機,對埃爾多安的連任有著重要影響。
在這個問題上,埃爾多安政府有著前車之鑒。1999年8月和11月,土耳其西北部發生兩次7級以上的強震,造成約2萬人死亡。當時執政的聯合政府反應遲鈍、應對不力,被認為是埃爾多安所在的正發黨崛起的決定性因素。在接下來的2002年大選中,憤怒的土耳其民眾紛紛投票支持正發黨,借此上臺的埃爾多安得以執政至今。
風險咨詢公司Teneo的聯席總裁Wolfango Piccoli表示,對于地震的有效緊急反應,可能會增強執政黨的力量,并帶來在埃爾多安領導下的民族團結感。
對于此次地震的救援,埃爾多安政府展現了快速的行動力。當6日凌晨4點第一次強震發生后,埃爾多安政府立即出動了包括3500名軍人在內的救援隊伍,以及5000名醫務工作者前往災區救援。另外,一直堅持民族主義作風的埃爾多安,也對西方援助敞開懷抱。土耳其政府向北約及盟國發出正式請求,希望他們協助處理地震善后工作。截至發稿,50多個國家表示愿向土耳其提供人道主義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