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變速音樂”卷土重來,樂壇掀起復古浪潮?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變速音樂”卷土重來,樂壇掀起復古浪潮?

不變速,不成活。

文 | 音樂先聲 丁茜雯         

編輯 | 范志輝

變速音樂,似乎成了全球樂壇的復古浪潮。 

根據《2022酷狗音樂生活白皮書》顯示,變速聽歌已然成為2022年潮流,這一年僅在酷狗音樂平臺上,便有9首變速歌曲播放量超過1000萬,越來越多的用戶在體驗變速音樂帶來的驚喜。而在歐美,這股新世紀的變速之風也是如此,更是借助TikTok、YouTube等平臺助推,在近兩年呈現勢不可擋之姿。

不管是調至加速2倍還是拖慢至0.8x,總有一批為數不少的受眾著迷于改變聽歌節奏,將其貼近適合自己耳蝸的頻率。盡管在另外一部分聽眾看來,這甚至是對原曲的“褻瀆”,但不得不承認,“變速”玩法正在改變著如今的音樂形態。 

“變速音樂”掀起全球復古浪潮

2022年,若說是變速玩法在帶動老歌重新搶占全球樂壇主流地位的一年也毫不為過。 

《2022酷狗音樂生活白皮書》中提到,這些獲得高播放的變速歌曲大多圍繞在調至慢速模式,且深受聽眾喜愛。以《Empty Love》為例,其原本是Lulleaux、Kid Princess在2020年4月發行的一首舞曲,起初不過是樂壇滄海中的一粟,在經由慢速0.8x改編版本后,2022年才得以突破千萬播放,至今仍在各大音樂平臺維持著日均萬人以上收聽。 

某種程度上來看,這也與海外目前盛行的變速音樂也相對有所不同。在海外,雖然變速同樣在帶動老歌翻紅,但加速歌曲的受歡迎程度卻更為明顯。

像在TikTok上,“Speedsongs”這一標簽已經突破230億播放量。最為典型的翻紅案例,則是Maize在2021年發行的《Dumb Dumb》。這首歌曲直至2022年7月都未曾在Spotify流媒收聽破萬,但在去年9月,隨著其加速版本爆紅超過10萬流媒,原版也在短短兩個月內獲得了29萬流媒播放。這也助Maize不到兩個月內,在Spotify從160萬總收聽暴漲至4000多萬。

不過,“變速音樂”這一看上去極為新鮮的新內容,實際上并不是一個新種類,甚至可以說,至今仍在諸多音樂人的專輯中作為彩蛋或收錄曲、合作曲的形式出現,是有著一定“戶口”的官方用法。而在多數情況下,這類作品大多來自非官方的再創作,也更傾向于是看作為原曲附加價值的助燃劑。 

在變速音樂面世的這幾十年來,在被受眾廣泛應用到他們所喜愛的歌曲中時,以主觀性不斷改造著原有的面貌成為合適的口味,但不自覺中規避著YouTube、Twitter等平臺的“版權許可”,僥幸生存。但這些經由民間受眾自助發散“改造”的變速版本,大多卻還能夠輕而易舉地跨界流行,一定程度上也推動了原曲乃至歌手的熱度。 

如今,在社交平臺上流行的加速版本的歌曲,大多為網友、DJ甚至一些匿名創作者制作并上傳,他們也將“Nightcore”的概念重新帶入主流平臺。 

所謂Nightcore,本是指在2000年代初期活躍的一組挪威DJ組合名,其以制作加速25%至一分鐘為160拍或180拍的歌曲而出名,音樂風格也大多圍繞在舞曲、電音等。

歌曲加速也同樣會令人聲變調,產生類似于花栗鼠聲音的特征,但也因此助推了人聲被當作樂器使用的潮流。2004年,Kanye West基于此誕生的《Graduation》便將這一特點作為“Chipmunk Soul(花栗鼠靈魂)”發展為一種亞流派,同時也成為了Nightcore的重要標志,在00年代初期深受Hip-hop歌手青睞并加以運用。甚至,還出現了Wu-Tang Clan樂隊主唱 RZA這樣,被認作是人聲變調的參考。 

而這一流行趨勢,后來也擴展到其他流派的采樣之中,像是雷鬼音樂、阿拉伯音樂等,也在此后同樣成為新一代Hip-hop歌手的靈感源泉。

在此之下,“Nightcore”一度引發YouTube、Spotify等在線平臺用戶的模仿熱潮,便最終成為了加速歌曲的官方統稱。 

至于慢速歌曲,確切來講是慢速混音(Slowed & Reverb Remixes),則算是一個存在許久卻常被忽略的“新寵”。這一概念也可看作是Nightcore的慢版,是把一首歌節奏降至原曲速度的60%或70%,并以部分暫停播放、跳拍、錄音刮擦等手法處理,營造一種隨時會出現卡帶或是搓碟的音效。

目前在TikTok上,“Slowedandreverb”這一標簽播放量超10億。雖不如加速歌曲的紅火,但慢速混音在穩步獲得大眾關注中,同樣為一些歌曲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例如,加拿大歌手Ruth B在2017年發行的《Dandelions》起初并未收獲多少關注,自2021年8月慢速版本流傳后,這首改編版本因比原曲更為舒緩,所帶來的浪漫氛圍被大量用作戀愛、婚禮等相關視頻,至今于TikTok收獲近80萬播放使用,原曲也在慢速版本的帶動下于TikTok獲得近30萬播放,這也是她在Spotify上播放量最高的歌曲。

本質上來講,變速音樂的卷土重來,起到了翻紅老歌助推新曲流行的作用,但這種略顯“傻瓜相機”感的再創作復興,不過是將二十多年前創造的公式在當下再度套用、發散,仍舊是千禧復古浪潮的余韻。

畢竟,對于經常將R&B歌曲進行采樣變速的Hip-hop領域音樂人而言,變速早已是為常態化。 

“變速音樂”為何能卷土重來?

站在多角度來看,變速音樂能夠重歸,且比原版更為流行,實則是大勢所趨的。 

現下,隨著音樂創作門檻逐漸走低,變速這一幾乎人人都可以操作的入門級音樂“改造”,便承載了不少樂迷對歌曲的自主理解和聽感適應。這也造就大量歌曲被通過變速二創的形式,上傳到網絡平臺,形成新“作品”進行傳播。在無形之中,也將跨越語言、風格等標簽的音樂推向了更主流的平臺。 

“任何人都可以創作Nightcore,這就是他的樂趣所在。” 《紐約時報》曾在一篇報道中提到。同理,慢速音樂也是如此。 

“變速音樂”這一近乎零門檻的創作方式,也是追逐互聯網流行的年輕一代的偏好。根據Comscore和Wallaroo Media2022年統計數據,僅在美國TikTok用戶中,就有近75%的用戶為1993年至2012年之間出生。換言之,這也是有建立固定音樂偏好和早已形成音樂記憶的一撥人。

不難發現,近幾年的千禧復古熱潮,在帶領全球回溯著過往的內容時,未曾將音樂除外。在千禧時期成長起來的Z世代音樂人,也將這一懷舊情緒帶入現在的作品創作之中,在新舊碰撞中創新,將00年代乃至10年代的歌曲帶回如今的視野。 

這些二創曲目,對于Z世代而言夾雜在懷舊與新奇的曖昧中,有著極高的共鳴。本質上來看,變速音樂所帶來的與常規歌曲不同的夸張音色、人聲,對大眾而言充滿了獵奇感主導的感官刺激,也是在這一亞文化中找尋著認同感。 

比如,在TikTok上,擁有500萬粉絲的“Spxedupsongs”這一賬號“皮下”便是一名15歲的西班牙男孩Esteve。在他的制作中,Lady Gaga、黑眼豆豆、艾薇兒等人作品皆被加速二創,并均在TikTok達到幾十萬至百萬播放不等,相關加速版本也同時在Spotify上被官方整理為歌單。 

但說到底,這些變速音樂能夠在短視頻平臺如此受歡迎,最主要的原因也是基于舞蹈、變裝、卡點等內容創作的BGM需求。 這也就導致從民間到官方在搜羅適配音樂時,不免選擇以變速的方式,創造匹配自身內容的音樂。像是女團Red Velvet在2016年發行的《Russian Roulette》,其加速版本作為“嗶嗶嗶吧甜甜舞”手勢舞的BGM于2022年火爆抖音,原版也在抖音收獲了1.7億瀏覽量。 

另一方面,則是短視頻出于視覺效果需求,為呼應劇情片段、混剪、影集等畫面傳遞出的內容,將配樂進行變速使用,更多為畫面服務。比如Netflix網劇《Wednesday》第一季中女主角Wednesday在舞會中起舞的片段,便被TikTok用戶搭配上Lady Gaga 2011年發行的《Bloody Mary》1.2倍速版本,畫面的舞蹈動作更是被調侃完美適配加速版“喘不過氣”的感覺。這也帶動《Bloody Mary》在十年后重回Billboard榜單和TikTok熱歌榜。 

可以說,短視頻平臺發揮的病毒式傳播作用,對于變速音樂的營銷推廣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也令原曲得以“見天日”。

同時,隨著受眾和市場的需求擴大,變速音樂帶來愈加多樣的成功翻紅案例,也刺激了唱片公司的營銷宣發策略,將其采納為新型音樂營銷手段。音樂人們試圖借助變速的流行,來給未能在首發時成功的歌曲重新注入新的生命,幫助自己拓寬受眾圈層,也將這股熱潮逐漸滲入全球音樂市場。 

比如,SZA在2022年12月初發行的《Kill Bill》在TikTok用戶“SpedUpSongsNLyrics”的加速制作下,于TikTok上獲得了超過2000萬播放。這也影響到SZA在今年通過官方渠道先后發布了《Kill Bill》TikTok加速版、加速版兩個官方變速版本,原曲也在不斷的熱度助推下,在今年1月登上YouTube、英國UK榜等榜單前三,穩居前列。

正如環球音樂A&R戰略全球主管Nima Nasseri對《衛報》所言,“聽眾正在從加速或慢速版本中發現原曲,這對音樂人來說,不用去花5萬美元買大牌DJ的混音,可以花相對較低的預算做出加速版本,而且這對聽眾是沒有什么理解門檻的,因此能夠得到的回報更多。” 

樂觀來看,變速音樂的歸來,是因其獵奇感帶來的新鮮、好玩的樂趣,令大眾所樂于接受并傳播,側面來看也是在此基礎上“拯救”了一批批被蒙塵或是遺忘的歌曲,在懷舊的變速中重獲新生。 

結語

看起來,變速音樂卷土重來的苗頭正在穩步發酵中,或許也為音樂市場帶來了一種再創新的活力,成為下一步助力音樂人宣傳作品與自身的重要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變速音樂看上去仍是一個十分模糊的音樂業務,它或許會出現人為介入流媒體的干預,進而影響受眾收聽選擇。比如在Spotify上,便出現了一個收集加速歌曲的歌單,但列表內卻只有華納音樂旗下的歌曲,其每月有著超過1200萬聽眾收聽,日均則超過200萬收聽。

另外,這一玩法背后的侵權風險也仍是曖昧不清的,在原曲上進行的再創作、發布,所產生的播放收益如何界定、分配,需要更加明確。畢竟,一首歌曲的組成是由多個段落搭建而成的,每一個段落或許并非一人所作,那么變速也可能會侵犯多首歌曲的版權。 

但不管或快或慢的變奏,如同花栗鼠亦或是變換性別的人聲,變速音樂都適應了Z世代的速食文化,憑借著制作快速、懷舊與獵奇并存的特點,成為新熱潮的同時,也在無形中影響著主流音樂的創作方式和營銷玩法。 

來源:音樂先聲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變速音樂”卷土重來,樂壇掀起復古浪潮?

不變速,不成活。

文 | 音樂先聲 丁茜雯         

編輯 | 范志輝

變速音樂,似乎成了全球樂壇的復古浪潮。 

根據《2022酷狗音樂生活白皮書》顯示,變速聽歌已然成為2022年潮流,這一年僅在酷狗音樂平臺上,便有9首變速歌曲播放量超過1000萬,越來越多的用戶在體驗變速音樂帶來的驚喜。而在歐美,這股新世紀的變速之風也是如此,更是借助TikTok、YouTube等平臺助推,在近兩年呈現勢不可擋之姿。

不管是調至加速2倍還是拖慢至0.8x,總有一批為數不少的受眾著迷于改變聽歌節奏,將其貼近適合自己耳蝸的頻率。盡管在另外一部分聽眾看來,這甚至是對原曲的“褻瀆”,但不得不承認,“變速”玩法正在改變著如今的音樂形態。 

“變速音樂”掀起全球復古浪潮

2022年,若說是變速玩法在帶動老歌重新搶占全球樂壇主流地位的一年也毫不為過。 

《2022酷狗音樂生活白皮書》中提到,這些獲得高播放的變速歌曲大多圍繞在調至慢速模式,且深受聽眾喜愛。以《Empty Love》為例,其原本是Lulleaux、Kid Princess在2020年4月發行的一首舞曲,起初不過是樂壇滄海中的一粟,在經由慢速0.8x改編版本后,2022年才得以突破千萬播放,至今仍在各大音樂平臺維持著日均萬人以上收聽。 

某種程度上來看,這也與海外目前盛行的變速音樂也相對有所不同。在海外,雖然變速同樣在帶動老歌翻紅,但加速歌曲的受歡迎程度卻更為明顯。

像在TikTok上,“Speedsongs”這一標簽已經突破230億播放量。最為典型的翻紅案例,則是Maize在2021年發行的《Dumb Dumb》。這首歌曲直至2022年7月都未曾在Spotify流媒收聽破萬,但在去年9月,隨著其加速版本爆紅超過10萬流媒,原版也在短短兩個月內獲得了29萬流媒播放。這也助Maize不到兩個月內,在Spotify從160萬總收聽暴漲至4000多萬。

不過,“變速音樂”這一看上去極為新鮮的新內容,實際上并不是一個新種類,甚至可以說,至今仍在諸多音樂人的專輯中作為彩蛋或收錄曲、合作曲的形式出現,是有著一定“戶口”的官方用法。而在多數情況下,這類作品大多來自非官方的再創作,也更傾向于是看作為原曲附加價值的助燃劑。 

在變速音樂面世的這幾十年來,在被受眾廣泛應用到他們所喜愛的歌曲中時,以主觀性不斷改造著原有的面貌成為合適的口味,但不自覺中規避著YouTube、Twitter等平臺的“版權許可”,僥幸生存。但這些經由民間受眾自助發散“改造”的變速版本,大多卻還能夠輕而易舉地跨界流行,一定程度上也推動了原曲乃至歌手的熱度。 

如今,在社交平臺上流行的加速版本的歌曲,大多為網友、DJ甚至一些匿名創作者制作并上傳,他們也將“Nightcore”的概念重新帶入主流平臺。 

所謂Nightcore,本是指在2000年代初期活躍的一組挪威DJ組合名,其以制作加速25%至一分鐘為160拍或180拍的歌曲而出名,音樂風格也大多圍繞在舞曲、電音等。

歌曲加速也同樣會令人聲變調,產生類似于花栗鼠聲音的特征,但也因此助推了人聲被當作樂器使用的潮流。2004年,Kanye West基于此誕生的《Graduation》便將這一特點作為“Chipmunk Soul(花栗鼠靈魂)”發展為一種亞流派,同時也成為了Nightcore的重要標志,在00年代初期深受Hip-hop歌手青睞并加以運用。甚至,還出現了Wu-Tang Clan樂隊主唱 RZA這樣,被認作是人聲變調的參考。 

而這一流行趨勢,后來也擴展到其他流派的采樣之中,像是雷鬼音樂、阿拉伯音樂等,也在此后同樣成為新一代Hip-hop歌手的靈感源泉。

在此之下,“Nightcore”一度引發YouTube、Spotify等在線平臺用戶的模仿熱潮,便最終成為了加速歌曲的官方統稱。 

至于慢速歌曲,確切來講是慢速混音(Slowed & Reverb Remixes),則算是一個存在許久卻常被忽略的“新寵”。這一概念也可看作是Nightcore的慢版,是把一首歌節奏降至原曲速度的60%或70%,并以部分暫停播放、跳拍、錄音刮擦等手法處理,營造一種隨時會出現卡帶或是搓碟的音效。

目前在TikTok上,“Slowedandreverb”這一標簽播放量超10億。雖不如加速歌曲的紅火,但慢速混音在穩步獲得大眾關注中,同樣為一些歌曲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例如,加拿大歌手Ruth B在2017年發行的《Dandelions》起初并未收獲多少關注,自2021年8月慢速版本流傳后,這首改編版本因比原曲更為舒緩,所帶來的浪漫氛圍被大量用作戀愛、婚禮等相關視頻,至今于TikTok收獲近80萬播放使用,原曲也在慢速版本的帶動下于TikTok獲得近30萬播放,這也是她在Spotify上播放量最高的歌曲。

本質上來講,變速音樂的卷土重來,起到了翻紅老歌助推新曲流行的作用,但這種略顯“傻瓜相機”感的再創作復興,不過是將二十多年前創造的公式在當下再度套用、發散,仍舊是千禧復古浪潮的余韻。

畢竟,對于經常將R&B歌曲進行采樣變速的Hip-hop領域音樂人而言,變速早已是為常態化。 

“變速音樂”為何能卷土重來?

站在多角度來看,變速音樂能夠重歸,且比原版更為流行,實則是大勢所趨的。 

現下,隨著音樂創作門檻逐漸走低,變速這一幾乎人人都可以操作的入門級音樂“改造”,便承載了不少樂迷對歌曲的自主理解和聽感適應。這也造就大量歌曲被通過變速二創的形式,上傳到網絡平臺,形成新“作品”進行傳播。在無形之中,也將跨越語言、風格等標簽的音樂推向了更主流的平臺。 

“任何人都可以創作Nightcore,這就是他的樂趣所在。” 《紐約時報》曾在一篇報道中提到。同理,慢速音樂也是如此。 

“變速音樂”這一近乎零門檻的創作方式,也是追逐互聯網流行的年輕一代的偏好。根據Comscore和Wallaroo Media2022年統計數據,僅在美國TikTok用戶中,就有近75%的用戶為1993年至2012年之間出生。換言之,這也是有建立固定音樂偏好和早已形成音樂記憶的一撥人。

不難發現,近幾年的千禧復古熱潮,在帶領全球回溯著過往的內容時,未曾將音樂除外。在千禧時期成長起來的Z世代音樂人,也將這一懷舊情緒帶入現在的作品創作之中,在新舊碰撞中創新,將00年代乃至10年代的歌曲帶回如今的視野。 

這些二創曲目,對于Z世代而言夾雜在懷舊與新奇的曖昧中,有著極高的共鳴。本質上來看,變速音樂所帶來的與常規歌曲不同的夸張音色、人聲,對大眾而言充滿了獵奇感主導的感官刺激,也是在這一亞文化中找尋著認同感。 

比如,在TikTok上,擁有500萬粉絲的“Spxedupsongs”這一賬號“皮下”便是一名15歲的西班牙男孩Esteve。在他的制作中,Lady Gaga、黑眼豆豆、艾薇兒等人作品皆被加速二創,并均在TikTok達到幾十萬至百萬播放不等,相關加速版本也同時在Spotify上被官方整理為歌單。 

但說到底,這些變速音樂能夠在短視頻平臺如此受歡迎,最主要的原因也是基于舞蹈、變裝、卡點等內容創作的BGM需求。 這也就導致從民間到官方在搜羅適配音樂時,不免選擇以變速的方式,創造匹配自身內容的音樂。像是女團Red Velvet在2016年發行的《Russian Roulette》,其加速版本作為“嗶嗶嗶吧甜甜舞”手勢舞的BGM于2022年火爆抖音,原版也在抖音收獲了1.7億瀏覽量。 

另一方面,則是短視頻出于視覺效果需求,為呼應劇情片段、混剪、影集等畫面傳遞出的內容,將配樂進行變速使用,更多為畫面服務。比如Netflix網劇《Wednesday》第一季中女主角Wednesday在舞會中起舞的片段,便被TikTok用戶搭配上Lady Gaga 2011年發行的《Bloody Mary》1.2倍速版本,畫面的舞蹈動作更是被調侃完美適配加速版“喘不過氣”的感覺。這也帶動《Bloody Mary》在十年后重回Billboard榜單和TikTok熱歌榜。 

可以說,短視頻平臺發揮的病毒式傳播作用,對于變速音樂的營銷推廣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也令原曲得以“見天日”。

同時,隨著受眾和市場的需求擴大,變速音樂帶來愈加多樣的成功翻紅案例,也刺激了唱片公司的營銷宣發策略,將其采納為新型音樂營銷手段。音樂人們試圖借助變速的流行,來給未能在首發時成功的歌曲重新注入新的生命,幫助自己拓寬受眾圈層,也將這股熱潮逐漸滲入全球音樂市場。 

比如,SZA在2022年12月初發行的《Kill Bill》在TikTok用戶“SpedUpSongsNLyrics”的加速制作下,于TikTok上獲得了超過2000萬播放。這也影響到SZA在今年通過官方渠道先后發布了《Kill Bill》TikTok加速版、加速版兩個官方變速版本,原曲也在不斷的熱度助推下,在今年1月登上YouTube、英國UK榜等榜單前三,穩居前列。

正如環球音樂A&R戰略全球主管Nima Nasseri對《衛報》所言,“聽眾正在從加速或慢速版本中發現原曲,這對音樂人來說,不用去花5萬美元買大牌DJ的混音,可以花相對較低的預算做出加速版本,而且這對聽眾是沒有什么理解門檻的,因此能夠得到的回報更多。” 

樂觀來看,變速音樂的歸來,是因其獵奇感帶來的新鮮、好玩的樂趣,令大眾所樂于接受并傳播,側面來看也是在此基礎上“拯救”了一批批被蒙塵或是遺忘的歌曲,在懷舊的變速中重獲新生。 

結語

看起來,變速音樂卷土重來的苗頭正在穩步發酵中,或許也為音樂市場帶來了一種再創新的活力,成為下一步助力音樂人宣傳作品與自身的重要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變速音樂看上去仍是一個十分模糊的音樂業務,它或許會出現人為介入流媒體的干預,進而影響受眾收聽選擇。比如在Spotify上,便出現了一個收集加速歌曲的歌單,但列表內卻只有華納音樂旗下的歌曲,其每月有著超過1200萬聽眾收聽,日均則超過200萬收聽。

另外,這一玩法背后的侵權風險也仍是曖昧不清的,在原曲上進行的再創作、發布,所產生的播放收益如何界定、分配,需要更加明確。畢竟,一首歌曲的組成是由多個段落搭建而成的,每一個段落或許并非一人所作,那么變速也可能會侵犯多首歌曲的版權。 

但不管或快或慢的變奏,如同花栗鼠亦或是變換性別的人聲,變速音樂都適應了Z世代的速食文化,憑借著制作快速、懷舊與獵奇并存的特點,成為新熱潮的同時,也在無形中影響著主流音樂的創作方式和營銷玩法。 

來源:音樂先聲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多伦县| 渝北区| 柏乡县| 涪陵区| 大洼县| 嘉义市| 通州区| 巴青县| 安顺市| 盐池县| 平度市| 乳源| 玉田县| 沙田区| 金堂县| 基隆市| 菏泽市| 新疆| 湖口县| 恩施市| 镇雄县| 桦南县| 石渠县| 贺兰县| 朝阳区| 库伦旗| 江城| 昌黎县| 新乡市| 上杭县| 公安县| 靖江市| 普宁市| 桐乡市| 稻城县| 樟树市| 惠来县| 灵璧县| 黔西| 高邑县| 陇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