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半導體產業縱橫
近日英特爾公布2022年財報,2022年全年英特爾營收631億美元,同比降低20%;全年凈利潤80億美元,同比下降60%。有人將這樣的數據歸因于半導體市場的寒冬;也有人認為這是英特爾轉型中不得不面對的代價;似乎,英特爾愈發舉步維艱。
英特爾正站在選擇的分岔路,是結束輝煌還是開啟下一個時代?要回答這些問題,不妨先看看英特爾過去經營中的一些重大選擇。
01、英特爾放棄的業務
20世紀80年代,英特爾停掉傳統的內存業務。
1969年英特爾推出了全球第一塊雙極型半導體存儲芯片;1971年,英特爾的發布了世界上第一個微處理器4004。彼時英特爾對CPU業務并不看重,認為存儲芯片是公司收入的主要來源。
當時間來到1980年,存儲芯片市場發生了巨變。日本廠商瘋狂搶占原屬于美國半導體公司的存儲芯片市場。1985年,英特爾瀕臨破產,為了生存,英特爾選擇放棄無法在成本上取得優勢的存儲芯片,專攻CPU市場。
時間給了英特爾答案,這一選擇讓英特爾在未來的三十余年成為全球半導體市場的領軍角色。
2016年,英特爾放棄移動芯片產品。
因為產品架構、市場定位等問題,盡管英特爾也同聯想、華碩等廠商合作了幾款智能手機產品,但是在這一領域英特爾一直沒能成為主流。2016年,英特爾表示,將全面取消Broxton和SoFIA兩款凌動處理器產品線的開發,這兩款都是面向移動終端開發的芯片,前者面向高端移動產品,后者面向低端移動產品。放棄這兩個產品線,也意味著英特爾終于還是決定放棄一直沒能取得大起色的移動端芯片業務。
2017年,英特爾放棄無線充電業務。
在放棄移動芯片產品不久后,2017年英特爾無線充電業務傳出大幅裁員。在當時無線充電標準三強爭霸的時代,英特爾放棄了自己牽頭建立起來的A4WP聯盟。A4WP聯盟背后的廠商包括博通、吉爾電子、IDT、英特爾、高通、三星、Gill Industries和WiTricity。隨著英特爾選擇放棄無線充電業務,這一聯盟后來也被整合進AirFuel。
2019 年,英特爾放棄4G/5G基帶業務 。
2019年,英特爾宣布計劃退出5G智能手機調制解調器業務,此次英特爾退出5G調制解調器業務,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第一,在5G基帶芯片方面,英特爾的進展不是很順利。英特爾4G基帶芯片的表現就和高通存在差距。第二,5G時代的芯片和研發成本高,而高通的5G專利位列全球各企業前茅,在這種情況下進行5G基帶芯片研發,對英特爾而言或許是一場繞不開的專利戰。第三,在市場方面,蘋果會利用多供應商進行價格博弈,但反過來說蘋果是英特爾的唯一客戶。這讓英特爾喪失了議價權,對英特爾而言很難帶來利潤。
2021年,英特爾放棄RealSense視覺業務。
2021年,英特爾宣布將逐步關停RealSense計算機視覺業務部門,在該部門供職的計算機視覺技術專家將被調崗到其他業務部門,以支持英特爾其他核心業務發展,滿足該公司“IDM 2.0戰略”。英特爾RealSense從未成為真正的流行產品,IT分銷商ASI營銷副總裁Kent Tibbils指出,很少有客戶大量購買RealSense攝像頭產品。Kent Tibbils表示:“RealSense計算機視覺業務部門并不是一個真正的賺錢部門,即使他們的工作幫助了英特爾的其他團隊。”
RealSense計算機視覺業務團隊專為機器人、數字看板、3D掃描和其他前瞻性用例而設計的高科技攝像頭和傳感器組合,若該部門被關停,則標志著該產品線將迎來終結。英特爾RealSense計算機視覺技術最被人所知的應用便是此前推出的電腦攝像頭模組,這款電腦攝像頭模組能夠支持微軟Windows Hello人臉識別登陸,同時能夠對人體動作進行追蹤。這項技術還可以應用于VR頭戴顯示器、無人機等,對空間進行3D成像,此外一些工業機器人也應用了該技術進行避障。
2022年,英特爾停止傲騰業務。
英特爾于2015年正式推出該項高速儲存技術。傲騰產品線是基于與美光共同研發的3D XPoint打造。2021年初,美光宣布將停止對3D XPoint的開發,并將其在猶他州Lehi的3D Xpoint晶圓廠賣給了德州儀器,這讓英特爾沒有辦法繼續生產傲騰所需的3D Xpoint芯片。
2022年,英特爾宣布停止傲騰內存業務并停止未來產品的開發,但會在過渡期繼續支持傲騰的存量客戶。英特爾認為關閉傲騰是優化產品組合支撐 IDM 2.0 戰略的一環,英特爾關閉傲騰之后造成了價值 5.59 億美元的損失,這里面應該包括傲騰庫存減值和未能履約的賠償。
英特爾表示將把未來的重點放在了基于CXL規范的產品上。
2023年,英特爾砍向RISC-V項目。
2023年伊始,英特爾宣布停止Intel Pathfinder for RISC-V項目,英特爾還補充道,未來該計劃也不會有新的發布和bug修補,建議已經參與的開發者立刻轉移到第三方RISC-V軟件工具來滿足開發需求。
2022年8月底,英特爾正式開啟了Intel Pathfinder for RISC-V這一項目,為開發者提供統一集成的開放環境,加速基于RISC-V內核的處理器與SoC開發。英特爾找來了許多合作伙伴來提供IP和工具,包括SiFive、晶心科技、Codasip、MIPS、Cadence、Imperas和意法半導體等。
如今,隨著這份中止郵件的發送,英特爾加大RISC-V投入的一步僅持續了不到半年就畫上了句號。
壯士斷腕,未為晚矣,回顧英特爾放棄的這些業務,是英特爾在多個領域的嘗試的結果。英特爾放棄一部分業務,聚焦數據中心和網絡這些強項,也做到了“術業有專攻”。格魯夫認為在產業和貿易的很多部門中存在著指向橫向結構的趨向。當一種產業中競爭愈加激烈時,各家公司被迫退至其最強的方面并開始專業化,這樣無論最終它們占據何種陣地都可成為世界專業結構的領先者。
02、不斷嘗試的英特爾
在英特爾不斷砍掉業務的同時,這家公司也一直在通過收購來增加公司業務的多樣性。英特爾收購的公司不僅僅為半導體公司,也有許多軟件公司。
2009年,英特爾收購了物聯網設備的軟件供應商風河系統。
英特爾這次舉動,被業界認為是“打破嵌入式游戲規則”。英特爾把本應是開放的嵌入式領域,帶向封閉。從芯片廠商,變為通吃芯片和操作系統。2018年,英特爾宣布將專注于為嵌入式系統開發軟件的子公司風河系統出售給TPG(德太投資),英特爾稱“此舉旨在讓我們更關注與英特爾以數據中心的戰略相一致的增長機會。”
2011年,英特爾收購絡安全公司McAfee。
此次收購被視為英特爾在穩定的信息安全產業的一筆投資。原本英特爾的計劃將是使McAfee的運營更流暢,盈利能力更強。但是,兩家公司沒有任何協同效應,不會在渠道方面使英特爾受益。2016年,英特爾宣布剝離此前名為McAfee的網絡安全部門,并以31億美元現金(含債務)的價格將多數股權出售給投資公司TPG。
2014年,英特爾收購安華高網絡芯片部門。
2014年的英特爾在服務器處理器市場的市場占有率達97%,由于幾乎已沒有成長空間,因此英特爾積極向資料儲存與網絡領域發展。彼時英特爾希望通過收購安華高旗下的網絡芯片部門Axxia Networking 之后,英特爾在移動通訊芯片的實力將大為提升。而隨著英特爾放棄移動芯片,收購Axxia的性價比不言而喻。
2015年,英特爾收購Altera 。
英特爾斥資167億美元收購FPGA廠商Altera ,是當時英特爾有史以來最大的收購。此次收購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英特爾正在對數據中心計算的未來進行布局,通過這次收購英特爾可以看到超大規模和云構建者如何從其至強 CPU 內核以下位置卸載大量網絡、存儲和安全功能到 FPGA 等設備。從時間上來看,英特爾收購Altera比AMD收購賽靈思提早了7年,相對于AMD,英特爾在FPGA領域實現搶跑。
2017年,英特爾收購Mobileye。
英特爾以150億美元的現金收購Mobileye,以入局自動駕駛業務。Mobileye為攝像頭和輔助駕駛功能生產芯片。在汽車行業競相轉向全自動駕駛汽車之際,Mobileye 被英特爾視為一項寶貴資產。Mobileye的自動駕駛技術已經獲得了寶馬、奧迪、大眾、日產、本田、通用等汽車業客戶。2022年,Mobileye上市。上市前英特爾表示Mobileye估值約為500億美元,然而隨后更新招股書后,估值降至144-160億美元。上市當日,市值最高達230億美元。似乎,Mobileye也不像英特爾預想的那樣“招財”。
通過不斷的“買”,英特爾在積累各領域的經驗,無論結果好壞,這家馳騁多年的半導體巨頭依然擁有試錯的資本。但降溫的市場,不佳的財報和激烈的競爭,英特爾需要下一個轉折點。
03、舊世界已不復存在,IDM2.0能否讓英特爾破壁?
當下,外界對英特爾的晶圓代工業務對于英特爾是否會讓英特爾重回巔峰眾說紛紜。在IDM2.0重啟之后,2022年英特爾以54億美元收購晶圓制造公司Tower半導體,這是英特爾押注代工業務的關鍵一步。
作為最大的IDM,代工是英特爾毛利率降低的關鍵原因;但英特爾卻擺出了不愿放棄代工業務的決心。或許英特爾的業務未來成也代工,敗也代工。改變是一個漸變的過程。各因素的力量悄然積聚,并使企業的特性發生改變。只有開端和結尾兩種狀態是明確可辨的,中間的轉變過程則潛移默化,撲朔迷離。對于英特爾來說,改變并不是問題,因為英特爾明白最后一個屈服于變化的人,會比絕大多數人輸得更為慘烈。
站在改變邊緣,沒有人能夠提前收到警告,但英特爾動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