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曾令俊
比亞迪全資收購易安財險已是“板上釘釘”。
近日,天眼查官網信息顯示,比亞迪對易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易安財險”)的36億元擬收購款已于1月31日到位。不過2月7日,比亞迪相關人士向界面新聞記者否認了這一消息,“不屬實,一切以官方發布為準”。但從雙方此前釋放信息可知,收購正在進行之中。
比亞迪拿下這張互聯網保險牌照意欲何為?還有哪些車企旗下擁有保險公司?車企與險企之間將碰撞產生哪些“火花”?
擬100%全資收購,比亞迪入主后經營車險還存障礙
易安保險于2016年2月份開業,是國內四家專業互聯網保險公司之一。2020年7月份,易安保險因償付能力不足等原因被銀保監會接管。
2022年7月份,銀保監會原則上同意易安保險進入破產重整程序,與此同時公開招募戰略投資者。彼時,共有3家意向投資者報名參與易安財險的重整,其中2家在盡調過程中退出,剩下的則是比亞迪。
據易安保險官網顯示,其股權結構為:深圳光匯石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銀之杰持股比例均為15%;包括西藏晟新創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富邦恒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北京恒屹鑫源科技有限公司在內的5家股東持股比例均為14%。
根據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審計報告,截至2022年3月末,易安財險資產總計3.35億元,負債合計4.62億元,股東(或所有者)權益合計為-1.27億元,賬面資產小于負債。
事實上,在成立之初,易安財險有過盈利。年報數據顯示,2016、2017年分別盈利157萬元、711萬元后,業績一落千丈,2018-2019年的凈利潤分別為-1.99億元、-1.66億元。自公司被接管后便再無年報披露。
由于此次收購是參與保險公司風險處置,比亞迪出資比例將超過保險公司單一股東持股比例上限為33.33%的限制,實現100%持股。
1月31日,比亞迪對外回應表示,對易安財險的收購正在進行中,具體信息待后續官方發布。這意味著,比亞迪即將正式拿下這張頗具價值的互聯網保險牌照。
“易安保險此前是一家互聯網保險公司,根據相關規定,互聯網保險公司只能開展互聯網保險業務,不得線下銷售保險產品,也不得通過其他保險機構線下銷售保險產品。所以,比亞迪入主易安保險后,要開展車險業務,還有一些障礙?!北本┞摵洗髮W管理學院金融系教師楊澤云對界面新聞記者分析稱。
消息顯示,比亞迪正式接手易安財險后,將會向銀保監會申請車險方面經營資質,主要圍繞新能源汽車開展保險業務。界面新聞對此向比亞迪相關人士求證,但未得到回復。
在此之前,比亞迪已開始籌備進軍保險行業,并成立了比亞迪保險經紀有限公司。2022年3月,比亞迪保險經紀有限公司獲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批準成立。
多家車企拿下保險牌照,收購后發展并不順暢
事實上,汽車廠家布局保險行業的案例并不少見。
在車企布局保險公司方面,廣汽集團控股眾誠保險,一汽集團控股鑫安保險,中國重汽參與發起設立的泰山保險。2021年,吉利控股集團入股合眾財險,持股比例33.33%,達到單一股東的持股上限。
在車企布局保險中介方面,小鵬汽車保險代理成立于2018年;特斯拉保險經紀成立于2020年;2022年1月份和3月份,蔚來保險經紀、比亞迪保險經紀先后成立;2022年6月,理想全資收購銀建保險經紀有限公司,獲得保險經紀牌照。
但是,車企入主保險業的步伐并不順利。例如,吉利入主后的合眾財險,其管理層變動頻繁,業績也不理想。
2022年全年,合眾財險實現保險業務收入3.10億元,同比增長74.06%;實現凈虧損0.92億元,虧損情況與2021年基本持平。自2015年成立至今,合眾財險尚未進入盈利期,成立以來累虧已達4.47億元。即使吉利入股,這兩年在盈利方面也未見明顯突破。
今年1月初,合眾財險還迎來了高管變動。吳逖因個人原因辭去總經理一職,接替吳逖出任合眾財險臨時負責人的周瑋是亞太財險原總精算師、總裁助理。
即使從誕生之初就背靠廣汽集團的眾誠保險,也是在多年后經營才稍微有些起色。眾誠保險成立于2011年,實現“七連虧”,總虧損超過5億元,直到2018年才實現首次盈利。
并且,眾誠保險的第一大險種車險已連續十年承保虧損,從2011年車險承保虧損0.38億元,到2021年車險承保虧損1.98億元,虧損金額呈擴大態勢。
車企自營保險動作頻頻,瞄準新能源車險廣闊空間
這些車企積極布局保險領域,主要看中了什么?
某車企系保險公司副總裁對界面新聞記者說,現在各個車企都看到,保險對于車企的銷售發展影響越來越大,包括特斯拉也在股東會上講了,保費以后要占到營收的1/3。保險作為銷售的方案之一,所以車企積極收購保險牌照。
“雙方會形成協同的的效益,促進銷售,增加跟客戶的粘性,把客戶留在這個生態圈里面,作為車企整個用戶運營的一個部分?!彼硎?。
更為重要的或許是背后的新能源車險市場。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和《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專屬條款》的發布,新能源車險有望成為車險行業的重要增長點。
“比亞迪是大型車企,業務與保險的關聯度較高,可能主要還是看中新能源車險,這方面的市場空間很大,目前競爭格局還沒有定下來?!坝胸旊U公司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分析稱。
數據顯示,2013年~2020年,新能源汽車承保數量由14萬輛持續增至492萬輛,年復合增長率達56%;新能源車險保費規模由11.6億元增至246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46.5%,新能源車險待開發的市場需求巨大,使得新能源車企在保險領域動作頻頻。
申萬宏源證券預計,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保費規模將達1543億元。占車險總保費比例約15.7%。這一占比在2030年將達31.3%,對應的保費規模為12790億元。
據平安證券研報分析,新能源車險是車企生態鏈的重要一環,有助于發揮車企在數據和技術方面的優勢。新能源汽車主要采用直銷模式,通過直營商場店業態或線上銷售,車企與用戶聯系緊密,同時拓展汽車保養、理賠維修、汽車金融等汽車后市場業務。
相對于傳統保險公司而言,車企獲取數據的成本和效率更高,更容易實現數據收集分析到輸出定價模型,可以實現精準定價、同時發揮成本優勢,提供更低價的保費。同時利用汽車產生的數據處理保險,也將極大提高索賠處理速度,縮短索賠處理周期。在價格和體驗上的雙重優勢,有助于吸引更多的消費者投保。
楊澤云分析說,新能源汽車保險當前還面臨著“油費”低但保險費高的尷尬處境,甚至影響不少消費者購買和使用新能源汽車的信息。如果新能源汽車廠商自己經營保險,能借助其信息優勢,降低自家車險的保費,必能增強競爭力。特別是新能源汽車集成度高,傳統汽車的小損失可能只需要更換小零件,但是新能源汽車可能就要更換整個集成部件,大大提高了保險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