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瞰巴黎 Thierry Rayna、Valentine Georget
編輯|Meister Xia
一覽:
- 企業始終以商業模式創新為關注焦點,但如今,越來越多的公司在思考經濟表現之余,也在對其環境和社會影響提出質疑。
- 企業能夠精準衡量其經濟表現和財務績效,但環境和社會影響這一概念依舊模糊,其評估工具也有待完善。
- 企業需要將目光投向“可持續商業模式”之外,綜合考慮多方影響。
- 很多時候,企業的商業模式和價值創造核心并沒有為其社會責任所服務,因此帶來了“洗綠”指控。
- 利益相關者(公司、機構、投資人、學術界、社會)在影響的實現上發揮著重要作用。
企業始終以商業模式創新,抵御各類市場擾亂為關注焦點。過去,商業模式創新往往以提升可持續性、發展業務和改善財務績效為目標。然而,面對氣候變化、年輕人對“意義”的追求,以及社會責任的興起等背景,越來越多的公司在思考經濟表現之余,也在對其環境和社會影響提出質疑。
企業能夠精準衡量其經濟表現和財務績效,但環境和社會影響這一概念依舊模糊,其評估工具也有待完善。即便是這方面的領先企業,也仍舊缺乏有效手段來保證業績和社會影響力的雙重發展。
01 超越“可持續商業模式”
面對業績和影響力這兩個看似矛盾的概念,企業正在尋找新鑰匙來解鎖理解和制定決策的方法。為了滿足這一需求,許多人都在嘗試理解“可持續商業模式”這一概念,并試圖繪制出典型的良性商業模式,供想要(主動或被動)產生積極影響的企業所采納。
這些模式固然可以幫助企業或管理層意識到問題的重要性,但在此過程中,“什么是影響”,“為什么要創造影響”,以及“什么樣的商業模式能夠產生影響”這兩大從根本上大相徑庭的問題并沒有被區分對待。企業在進行戰略制定時,應避免將過程與結果混為一談。因此,企業需使用兩組不同的工具,前者用于診斷和詳細了解自身商業模式,后者用于全面評估自身商業模式將產生的廣泛影響。
然而,我們的研究[1]表明,企業在考慮影響時較為片面,只評估了環境和社會影響,即便是領先企業也不例外。這會掣肘企業的戰略制定及商業模式的演變。
這種偏見屬于一種定量偏差,畢竟評估上述領域要更為容易。因此,很多企業,甚至是最具環保意識的企業,也只關注一些可以量化的維度(以二氧化碳排放為首),而忽略一些相對直觀,卻難以衡量的環境和社會維度(如生物多樣性和復原力)。現有的一些影響力衡量工具也較為片面,且法律法規也只關注部分影響,進而加劇了這種偏見。
圖片來源:PI France - 不同維度的影響
我們的研究表明,綜合衡量標準(旨在得出總體影響分數或指數)過度簡化了一個本質上很復雜的現象,并掩蓋了各影響維度之間的必要權衡:某維度(如環境)上的影響往往以犧牲其他維度(社會或經濟)為代價。企業若想明智決策,就必須綜合考慮多方影響(包括環境、社會和經濟等多個維度[2])。
02 企業商業模式要為影響力服務,杜絕“洗綠”行為
研究得出的一大結論,是企業普遍擔心“洗綠”指控。但對領先企業的企業社會責任政策(CSR)進行分析后,我們發現,這些指控并非空穴來風:很多時候,企業的商業模式和價值創造核心并沒有為其社會責任所服務。這樣一來,CSR最終將淪落成一種企宣手段,無法從根本上改變這些影響的性質和范圍。例如,最近很流行的植樹行為并不能夠真正帶來價值創造,除非是園藝公司!
企業的影響力戰略往往只關注其商業模式的某個特定方面,即價值溝通,而將商業模式的其他方面(價值主張、價值創造、價值傳播、價值獲取)拋在一邊。有些時候,上述公司可能會推出一款影響力產品或服務——通常為綠色產品(如生態填充物、固體洗發水)或道德產品,并以較高的價格(和利潤率)出售給較為富裕的消費者。然而,此類行為并不會像企業所宣傳的那樣,產生任何深遠影響。
圖片來源:PI France - 業務模型的不同維度
企業商業模式和影響之間的脫節導致了對“洗綠”行為的指責。企業唯有將影響嵌入商業模式的方方面面,才能為相關行為賦予可信度。在此情況下,企業完全無需宣揚影響的重要性,因為其意圖早已不言自明。
研究還發現,“產生影響”并不在于做“新的事情”,即推出“有影響的”產品或服務,而在于以不同的方式做“同樣的事情”,例如,通過改變企業的商業模式,使其在特定產品或服務的所有維度上真正具備影響。
03 廣邀內外生態系統參與
我們的研究表明,生態系統(價值網絡)能夠左右公司影響的實現能力。企業無論規模大小,孤軍奮戰均無法帶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內外利益相關者(公司、機構、投資人、學術界、社會)在影響的實現上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動員現有利益相關者并吸引新的利益相關者至關重要。
然而,要想實現這一點,企業需對自身生態系統有一個詳盡而全面的了解。即便企業找到了“完美”的商業模式,倘若缺乏利益相關者和關鍵合作伙伴的參與,結果也會適得其反。
圖片來源:PI France - 生態系統的利益相關者
研究得出的最后一項結論,是治理在商業模式創新和生態系統動員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企業在考慮內外利益相關者及資源管理時,有必要重新思考企業治理的模式和形式:它是避免公司業績和影響力脫節的關鍵因素。
避免業績和影響脫節的方法
我們的研究讓企業開始調整戰略制定,以協調業績和影響之間的關系。通過商業模式診斷、生態系統圖、影響評估這三種不同工具的有機結合,公司能夠詳細了解這個復雜問題的方方面面。每個工具都是引發企業反思的關鍵。當然,由于企業背景不同,三者的排序可能會略有差異。有些企業可能會先行評估其中某一方面,然后再思考其他兩項對該目標的影響。
總而言之,企業能否協調商業績效和影響力之間的關系?我們堅信,答案是肯定的。但企業需要拓寬視野,轉變對業績和影響的看法。此外,企業還需借助決策工具的力量,詳細了解其價值創造能力,以及對相關生態系統的影響。
圖片來源:PI France -結合方法協調業務績效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