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買車家
1月26日,執掌豐田13年的 豐田章男 正式卸任了豐田社長一職,并以“會長職位”退居二線,接替他走馬上任的則是此前豐田汽車首席品牌官“佐藤恒治”,這也標志著豐田全新時代的開始。
不過對于佐藤恒治來說,目前豐田的局面可沒有想象中那么樂觀。
去年,豐田汽車在華銷售新車共計194.06萬輛,同比下滑0.2%,這也是近十年來他們首次在中國市場出現銷量下跌的情況,而豐田旗下的豪華品牌雷克薩斯銷量更是下滑了18.6%,具體為18.39萬輛。
盡管豐田方面反復暗示,之所以會出現銷量下滑,是因為在去年供應鏈危機之下他們主動選擇了“減產”來保證已有訂單的產能。但不可否認的是,自主品牌的崛起已經給豐田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甚至雙方的戰火還一度燒到了東南亞市場。
雖然在傳統燃油車領域,日系依然占據著主導地位,但隨著全球汽車電動化浪潮襲來,勝利的天秤似乎正在向中國車企傾斜,而正在大力推動電動化汽車發展的泰國也成為了中日車企在東南亞競爭最為激烈的國家。
去年9月,比亞迪與泰國工業地產開發商WHA簽訂協議,買下了位于泰國灣東岸羅勇府周圍的一大片工業區以用于新能源汽車的生產,據悉該工業區地處于泰國東部重要的經濟走廊。
比亞迪方面表示,他們打算在此建設一座擁有先進生產線且年產能為15萬輛的電動車工廠,屆時該工廠生產的電動車將會出口到東南亞及歐洲等地區。而這筆金額巨大的交易,也使得中國車企成為了去年泰國汽車市場最大的投資者,有望推翻日本車企在當地長達近30年的統治。
對此,WHA工業發展部門的首席執行官大衛·納爾多內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中國企業一直是最積極的投資者,中國市場的電動汽車數量是全世界最多的。” 而這也是泰國政府所希望看到的局面。
早在2020年,泰國就宣布要推行新能源政策,其目標是在2030年前后將國內的電動車產量比例提高至30%,并打造一個成熟的供應鏈體系,而這迅速吸引了比亞迪、長城、上汽、富士康等來自中國的投資者。
對于中國企業的大軍壓境,豐田方面也倍感壓力并給予了自己的回應。
2022年12月在泰國國家會議中心,豐田舉行了盛大的“進駐泰國60周年”紀念會,并展示了多款在泰國生產的經典車型,包括1970年款卡羅拉、Hilux卡車等,試圖用情懷喚起泰國消費者對于豐田的記憶。
而時任社長的“豐田章男”也在致辭時信心滿滿地表示,“豐田和泰國的未來非常光明,而且只會越來越光明。”甚至,他還說自己很喜歡泰國,稱其為第二故鄉,如果不是出于工作需要住在日本的話,他會選擇去泰國居住。
有趣的是,僅僅幾個月之后他就卸任了豐田社長一職,不知工作漸漸閑下來的他,是否會兌現去泰國生活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