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經濟e線
新經濟e線獲悉,2022年A股市場大幅震蕩。截至去年四季度末,權益、轉債、固收+產品整體收益全線告負。受此影響,市場風險偏好也隨之下降,以貨幣市場型基金為代表的低風險產品大行其道。
Wind統計表明,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全市場基金產品數量突破萬只關口,達10491只,對應基金資產凈值約257531.82億元,較2021年全年的254533.88億元,同比凈增近3000億元,約2997.94億元,全年規模增速為3.17%。
來源:Wind
作為全年規模增長的絕對主力,貨幣市場型基金規模突破十萬億元大關,達104548.95億元,全年激增超過萬億元,達10052.16億元,同比增速超過一成,為10.64%。2021年全年,這一數字僅為94496.79億元。2022年,貨幣市場型基金市場占比也從大幅提升至40.6%,較2021年的37.13%,同比增長3.47%。
相比之下,非貨幣型公募產品規模全年縮水嚴重。包括新發基金在內,非貨幣產品規模卻從2021年的160030.69億元縮水至2022年的152964.62億元,累計基金資產凈值大幅減少7066.07億元,同比下降4.42%。
不過,非貨幣型公募產品內部也呈分化態勢。如低風險的債券型基金從2021年的2683只增加至2022年的3124只,對應基金資產凈值也從68837.8億元增加至76603.69億元,全年新增7765.89億元,同比增長11.285%。其中,中長期純債基金規模也從2021年的46650.03億元增長至2022年的48372.09億元,年內增加了1722.06億元,同比增長約3.7%。
前十大集中度下降
新經濟e線調查發現,就基金公司競爭格局來看,龍頭聚集效應有所減弱。2022年非貨幣型公募產品前十大龍頭集中度出現下降,從2021年年末的39.9%下滑至2022年的38.6%,前十大集中度同比下滑1.3個百分點。
Wind統計顯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若按全年非貨幣型公募產品累計管理規模排序的話,前十大管理人分別為易方達基金、華夏基金、廣發基金、富國基金、招商基金、南方基金、匯添富基金、博時基金、嘉實基金、鵬華基金,對應各家基金資產凈值合計分別達9760.42億元、7068.13億元、6740.90億元、5840.68億元、5626.98億元、5177.01億元、5152.13億元、5103.30億元、4721.16億元、4180.37億元。
以上前十大基金公司共計管理規模從2021年的63844.51億元縮水至2022年的59371.08億元,全年減少4216.16億元,同比減少6.6%??梢?,相較全部非貨幣產品規模全年縮水的7066.07億元,前十大累計縮水份額占據了絕大多數,占比高達59.68%。
新經濟e線注意到,從單家管理人非貨幣型公募產品規模變動情況來看,公募“一哥”易方達基金不論是基金資產凈值縮水絕對值還是縮水比例均是最多的。相較2021年的11899.76億元,易方達基金2022年全年非貨幣型公募產品管理規模大幅減少逾2100億元,高達2139.34億元,同比縮水近兩成,達17.98%。
據易方達基金披露的2022年基金四季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旗下當季凈贖回份額超過十億份之巨的產品就多達25只(不同份額分列),產品類型分別包括被動指數型基金、被動指數型債券基金、短期純債型基金、國際(QDII)股票型基金、混合債券型二級基金、偏債混合型基金、中長期純債型基金等。
2023年1月20日,易方達穩健收益債券B發布的2022年四季度報告表明,該基金于去年四季度遭凈贖回73.12億份,當季份額下降至263.05億份,基金資產凈值約353.99億元。該基金為混合債券型二級基金。去年四季度末,該基金規模最高時曾高達507.88億元。一年時間下來,易方達穩健收益債券B規模驟降153.89億元。
同樣,易方達信用債A、易方達投資級信用債A、易方達裕豐回報A、易方達安源中短債A等債基產品在去年四季度末的凈贖回份額也分別高達68.3億份、47.7億份、41.3億份、30.4億份。特別是易方達信用債A,較2021年四季末份額相比,基金累計凈贖回份額高達近百億份,為96.8億份。截至2022年四季度末,基金資產凈值已下降至110.55億元。較2021年的155.95億元,縮水45.4億元。
據新經濟e線了解,以上債基遭遇巨額贖回或與去年四季度債市的急跌風波有關。從季度表現看,剔除異常樣本后,全體債基四季度的波動率達到1.57%,遠遠高出其他時段。同時四季度的回撤均值達到1.09%,對于主打低風險的純債基金而言,這徹底打破了投資者的固有印象,也引發了一系列的踩踏式贖回。可見,公募“一哥”也未能幸免。2022年,其非貨幣型公募產品市場占有率也從2021年的7.44%大幅下滑至2022年的6.38%。
相比之下,在前十大管理人中,特別是招商基金同比規模增速更是超過兩成,位居榜首。截至2022年四季度末,招商基金非貨幣型公募產品規模合計增長至5626.98億元,較2021年四季度末的5502.01億元,凈增124.97億元,增幅達22.71%。其市場占比也從3.44%提高至3.68%。
同樣,2022年華夏基金、廣發基金等非貨幣型公募產品均逆勢錄得正增長,對應管理規模分別增加至7068.13億元和6740.9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53%和0.68%,對應市占率也分別提高至4.62%和4.41%。此外,博時基金、嘉實基金、鵬華基金等三家管理人市占率同比也有所提升。
冰火兩重天的是,2022年非貨幣型公募產品管理規模最小的明亞基金僅錄得不足4000萬元,而合煦智遠基金、華宸未來基金、瑞達基金等也僅億元出頭。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全部185家非貨幣型公募產品管理人的中位數為231.38億元,較2021年的252.34億元,減少20.96億元。
指數基金亮點紛呈
新經濟e線注意到,在公募權益型產品中,指數基金成為了全年不可多得的一抹亮色,亮點紛呈。截止到2022年四季度末,全市場1479只指數基金資產規模共計24212.19 億元(不計ETF聯接基金),較上季度末增加了2631.51 億元,環比增加12.19%。
具體來看,ETF和普通指數基金四季度末規模分別增加至13585.94 億元和7964.47 億元,分別較較上季度末增加1861.85 億元和750.08 億元,環比增速分別達15.88%和10.40%。其中,ETF去年四季度末市占率提高至56.11%,相比上季度末增加1.84 個百分點。而普通指數基金略有下滑至32.89%,相比上季度末減少0.57 個百分點。同期,指數型LOF 資產規模也增加至2661.78 億元,較上季度末增加19.58 億元,環比增長0.74%,但其市占率也稍有下降至10.99%,相比上季度末減少1.27 個百分點。
從標的指數類型看,QDII 指數基金規模增速位居榜首,環比增速高達24.89%。截至去年四季度末,其規模增加至472.89 億元;緊隨其后的為寬基指數基金,2022年年末規模增加至7667.44 億元,單季新增1429.78 億元,增幅為22.92%;策略指數基金規模也增長至182.44億元,相比三季度末增加18.33 億元,環比增加11.17%。
與此同時,債券指數基金、主題指數基金、行業指數基金均有個位數的正增長,期末規模分別增加至6020.88億元、4844.87 億元、2818.67 億元,環比分別增加483.58 億元、229.25 億元、31.15 億元。去年年末僅風格指數基金和商品指數基金規模出現縮水,分別下降至84.60億元和220.56,環比降幅分別達21.61%和11.87%。
2022年各標的指數基金資產規模和數量
Wind統計表明,截至2022年12月31日,指數基金數量前三的標的指數依次為滬深300指數、中證500指數、同業存單AAA指數,跟蹤指數基金數量分別多達93只、85只和45只;指數基金規模前三的標的指數依次為滬深300指數、同業存單AAA指數、中證500指數,規模分別為2360.8億元、1575.1 億元、1308.7億元,占比分別為9.75%、6.51%、5.41%。包括以上三大標的指數在內,指數基金規模最大的前十大標的指數合計占據41.22%的指數基金規模。
從產品形式看,2022年前十大指數基金有9只ETF 和1只LOF。全年華泰柏瑞滬深300ETF超越招商中證白酒LOF成為國內最大的指數基金,高達775.03億元,后者為683.95億元。南方中證500ETF以603.45億元的規模位居第三席。華夏上證50ETF和華夏上證科創板50ETF規模也分別高達583.03億元和508.27億元,上榜前五大指數基金。
在規模前十的指數基金的標的指數中,滬深300指數基金2只、上證50指數基金1只、中證500指數基金1只、科創50指數基金1只、中證全指證券公司基金2只、中證白酒基金1只、中證海外互聯1只、恒生互聯網科技1只。
按2022年管理規模排序的話,已發行產品的109 家指數基金管理人中,前三甲分別為華夏基金、易方達基金和南方基金,管理指數基金規模分別為3126.8 億元、2225.1 億元和1488.0 億元,合計達6839.9億元,占比近三成,約28.25%。
全年上榜指數基金規模前十大的管理人還包括華泰柏瑞基金、廣發基金、國泰基金、招商基金、富國基金、博時基金、匯添富基金,分別達1297.9億元、1264.3億元、1240.5億元、1171.9億元、1018.9億元、1015.3億元、1012.0億元,前十大管理人旗下指數基金規模合計占比超過六成,高達61.38%。2022 年四季度,指數基金規模增加最多的前三家基金公司分別為華夏基金、華泰柏瑞基金、南方基金,環比分別增加417.6 億元、296.9 億元、277.7 億元。
另據新經濟e線不完全統計,從產品申報來看,基金公司除了仍在主題ETF產品上發力以外,也開始拓寬增強ETF的布局范圍。僅2022年四季度就有73只指數基金申請材料被接收,包括8只增強ETF在內。截至目前,鵬華、博時、富國、招商、天弘、上投摩根、工銀瑞信、浦銀安盛等基金公司紛紛入局增強ETF。
業內認為,在主題ETF布局較為完整的情況下,增強ETF這一賽道已成為基金公司爭奪的新高地。與此同時,作為收益性較高的一類產品,該產品也有望獲得投資者的關注和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