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袁國寶
在近幾年“國潮”風口之上,許多品牌抓住了蛻變的機遇,完成了銷量與營收的逆襲,實現客單價的高端化,比如波司登。
2018年,波司登確立“聚焦主航道、聚焦主品牌”的戰略方向,成為首個登上紐約時裝周的中國品牌。種種營銷及產品的提升,讓波司登成功脫掉了“媽媽們最愛”的刻板印象。
財報顯示,波司登的毛利率已經超越了加拿大鵝,但與Moncler穩定在75%以上的毛利率尚有差距。與此同時,波司登吊牌價均價已經大幅提升。東興證券的研報顯示,從2017年轉型前的約為1000元-1100元,提升至2021年的1800元左右。國信證券的一份研報也印證了波司登的“品牌升級”:2017年波司登品牌1000元以下的產品占比為47.5%,到了2018年這一占比已經下降至僅12.5%。
然而,品牌高端化是一個復雜且長期的過程,一味追求營銷、標高定價并不能從根本上建構品牌內核,反而會使得品牌脫離群眾,失去大眾消費者的支持。
品牌設計煥新、人們的國貨熱情,對品牌價值提升是有限的。波司登意識到了這一點,并已開始靠高端制造、高端材料,為品牌價值提升賦能,然而卻在這一步走錯了路。
農歷新年前,波司登推出了“登峰2.0系列”的超高端產品,售價在1.1萬至1.4萬元,是其有史以來價格最高的品類。
對于這款產品,波司登打出了“首次將航空材料技術應用服裝領域”噱頭 ,聲稱其與中國航空工業文化中心共同打造的3S面料,具有一流的防風、防雨、抗摩擦和抗菌效果;中國航空智能調溫材料(PCM智能調溫)可以達到“高溫吸熱儲能,低溫釋熱供暖”的使用效果,打造31℃-33℃恒溫體驗。
然而,所謂“首次”,是打折扣的,市面上NASA等品牌都宣傳其產品含有宇航局所使用的材料。
而看上去頗有創新力噱頭的材料,卻遭到了外界的“扒皮”。據新浪財經,波司登所說的航空材料技術——PCM早幾年就已經普遍進入紡織行業,但因需求量有限,至今并未有大需求量。PCM早幾年就已經普遍進入紡織行業,價格便宜,并非所謂的高端產品。
波司登打著黑科技旗,卻拿價格便宜、非獨創的材料當產品重要賣點,來支撐自己一款過萬元的羽絨服產品,實在是太不厚道了!
這款產品不厚道的地方不止于此。比如,“登峰2.0”采用了“1000蓬5A級珍稀鵝絨”,但天貓詳情頁顯示為“灰鵝絨”,其單價要遠低于白鵝絨。
別看單價越賣越貴,但時至今日,波司登也沒能有一款對標加拿大鵝,成為“街服”的萬元級羽絨服。登峰系列的前作“登峰1.0”,在珠峰登山隊加持下,也未能取得較好的市場反響,當年度在天貓僅售出10件,不久后黯然下架。
作為一個品牌人,我十分理解波司登沖擊高端迫切心理,這一點,波司登其實做的還不錯,比如風衣羽絨服系列的產品。但波司登的品牌力,還遠不足以支撐其成為加拿大鵝,其成功登峰高端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但高德康治下波司登,走得太過操切,動作變了形,拿宣傳文字游戲替代沖刺高端制造,成了一個“壞榜樣”,比如這次“登峰2.0”不真誠的宣傳。這種變形,可能正在動搖品牌的根基。
從財報來看,波司登的銷售成本同比增長率高于營收同比增長率,邊際效用遞減。18/19財年,分銷開支(廣告和宣傳費用等)同比增長2.3%,營收增加了16.9%,20/21財年分銷開支 61.71億元,同比增長了28.4%,營收總收入同比增長為20%。
營銷投入顯然不足以拉動波司登拉高客單價式的增長,就需要波司登回歸產品,拿出真誠的產品,而不是吹出來的產品。
無論什么樣的產品,都需要向消費者證明,自己值!而真正的高端產品,要給客戶創造超預期的能力。這種能力的習得,需要敬畏、真誠、專業的態度。
希望波司登這個“壞榜樣”,能夠給其他國貨以警示,少些增長浮躁,靜下來做事情,要對得起消費者對咱們國貨的偏心。否則,生意就是洋品牌的了。
參考資料
[1]《御寒的波司登“讓人心寒”:用漲價變洋氣,借科技當幌子》新浪財經
[2]《羽絨行情年報》羽絨金網
[3]波司登歷年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