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劉子象
繼西班牙之后,英國也出現禽流感“外溢”到哺乳動物的病例,引起科學界警惕。
2月3日,英國衛生安全局(UKHSA)更新報告稱,在對56種哺乳動物進行檢測后,發現了9例H5N1禽流感陽性病例。其中包括4只水獺和5只狐貍,均已死亡。報道稱,它們是食用了禽流感致死的鳥類尸體后感染的。
UKHSA表示,目前沒有跡象表明禽流感對人類健康的風險在增加。在官方指導中,該局強調英國境內居民感染H5N1禽流感的風險“非常低”,只有在接觸了禽流感確診患者后,才需要進行7天的醫學觀察,同時緊急調查任何新的發熱或呼吸道疾病癥狀。
禽流感對人類健康的風險級別在英國目前被列為3級,最高為5級。3級意味著“有證據表明病毒基因組變化為哺乳動物感染提供了便利條件”,但沒有持續傳播。UKHSA仍然建議禽流感主要是鳥類疾病,但全球專家正在評估它蔓延到其他物種的風險。
禽流感正在歐洲和北美的鳥類中暴發,全球已有超過2億只鳥類死亡。英國和美國都正在經歷該國歷史上最大的禽流感暴發期。去年底,英國政府已經宣布,英格蘭地區所有家禽和圈養鳥類必須在室內活動、居家隔離以防止禽流感疫情繼續蔓延。
此波禽流感疫情主要由H5N1的2.3.4.4b毒株推動,它對鳥類具有高傳染性和致命性。為了更好跟蹤病毒變化,英國當局正在擴大對哺乳動物的禽流感檢測和調查。
禽流感傳染哺乳動物以前也偶有發生。比如在2008年-2009年,H1N1禽流感病毒從鳥類跳到哺乳動物豬身上。雷丁大學病毒學家Ian Jones說,考慮到禽流感目前正在集中暴發,一些哺乳動物從鳥類身上感染“并不太令人驚訝”。
但是部分科學家擔心的是,禽流感病毒在哺乳動物體內可能發生的基因突變,或在人類社會引爆下一場全球大流行。實際上,這波流行的H5N1禽流感已經不斷地在哺乳動物身上被發現,并伴有基因突變,帶來了“公共衛生影響”。
與英國此次的9例陽性病例相比,稍早前西班牙水貂農場的大規模感染更值得關注。在該農場里,成千上萬只動物被關在密集的圍欄里,導致了禽流感病毒的變異,并在水貂之間傳播。
去年10月份開始,西班牙西北部的加利西亞一個水貂農場出現大量水貂死亡現象。幾周內,該農場4%的水貂就因H5N1引發的出血性肺炎而死亡,剩下的5萬只水貂被緊急撲殺。農場工人也被隔離并服用抗病毒藥物。至今,沒有一個農場工人感染。
兩周前發表在歐洲疾控中心出版物《歐洲監測》上的一篇論文稱,在西班牙農場死亡水貂身上發現的禽流感病毒攜帶PB2基因突變,與十多年前禽流感傳播到豬身上時發現的病毒相似。該論文提出擔憂,稱這樣的農場可能會成為病毒的孵化器。
英國皮爾布賴特研究所禽流感小組負責人Munir Iqbal告訴《每日電訊報》,PB2突變有助于病毒在哺乳動物體內更好地復制,但這并不意味著這種病毒也有能力傳播到新的宿主并形成傳播鏈。只是,在受感染的宿主中,它可能有助于更好地復制。
目前,大多數科學家認為,禽流感變異到足以在人類中有效傳播的可能性不大。然而,從中期來看,這有點像一個概率游戲。鹿特丹伊拉斯謨醫學中心病毒學部門負責人Marion Koopmans說,這一次沒有發生人類大流行,也可能不會發生,但是我們在玩火。
尤其是考慮到全球已有數億只鳥感染了禽流感,還有數十萬個密集的動物養殖場可能被感染,并進一步使病毒變異。利物浦大學獸醫流行病學專家Matthew Baylis說,禽流感大范圍爆發和水貂養殖場沒有生物安全隔離措施,這兩種情況結合在一起,構成了明顯的危險。
部分科學家甚至認為,西班牙水貂養殖場這樣的事件,正是那種可能導致下一次人類大流行的“溢出事件”。
世衛組織候任首席科學家杰里米·法拉爾(Jeremy Farrar)認為,下一次大流行的最大風險或來自中間動物物種。在回應有關西班牙水貂養殖場的報道時,他在推特上寫道:“個人觀點,毀滅性流感大流行的最大風險是感染中間哺乳動物的禽流感/動物流感。”
UKHSA援引數據稱,從2003年到2022年11月25日,21個國家向世衛組織報告了868例確認的人類禽流感病例和457例死亡病例。
不過,目前已有針對禽流感的人用疫苗,另外,部分治療其他流感的藥物也對H5型流感有效。目前,這場禽流感大暴發對人類社會最直接的影響在于食物供應。由于禽流感的肆虐,全球農場已經撲殺了大量家禽,導致部分國家的雞蛋價格走高和供應短缺,在美國甚至出現雞蛋通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