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買車家
1月30日,日產汽車宣布將與雷諾集團達成重組協議,這也是自建立合作二十多年以來雙方關系的再次“重塑”。要知道從2019年起,外界關于日產雷諾關系破裂的傳聞,就從來沒有停止過。
甚至在當年,著名汽車業分析師馬克斯·沃伯頓還曾給雷諾董事長寄去了一封公開信建議,稱雷諾應該果斷與日產決裂,轉而投向菲亞特克萊斯勒的懷抱,以求得更好的出路。不過事情最終,雷諾和日產不僅沒有分手反而即將開始一段新的“戀情”,而這一切究竟是為何呢?
事實上,1998年日產曾因經營不善而債臺高筑一度陷入了被“福特”、“戴姆勒”等公司吞并的危險,走投無路的他們只能向法國雷諾尋求幫助,而為了更好的開拓亞洲市場以及增強實力以對抗歐洲的競爭對手,雷諾也果斷選擇與日產合作,成立雷諾-日產聯盟。
1999年5月,雷諾以每股400日元的價格合計48.6億美元收購了日產汽車36.8%股權,加上日產其他子公司的股份,雷諾一共花了52億美元完成了交易,而雷諾副總裁卡洛斯·戈恩也出任了日產的首席執行官,此外雷諾還有16人也進入了日產高層。
在“法國人”的帶領下,日產迅速復活并在2000財年,實現了27億美元的贏利,而一年之后,他們的綜合營業利潤,更是達到了39.2億美元,而此前擺爛的生產線也基本恢復,工廠運轉率由51%提高到75%。
不過,由于日產和雷諾的股權劃分比較復雜且不太平衡,例如,雷諾持有日產44.4%的股權及附帶投票權,而日產則只持有雷諾15%的股權,也就是說雷諾對于日產的經營是有話語權的,而日產則沒有。這種不平衡也為日后雙方的矛盾埋下伏筆。
2003年,東風與日產成立了“東風日產”進入中國市場,其經營狀況也越來越好,但與此同時,雷諾對日產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他們給日產制定了“108計劃”,即日產需要達到100萬的年銷量以及全球汽車制造商最高水平的8%經營利潤率。
不過“忍辱負重”的日本人還是在2005年,完成了雷諾給他們定下的目標,并且在隨后幾年實現了銷量的持續增長,成為了日系三大汽車制造商與本田、豐田齊驅并駕,前景越來越明朗,為了擺脫“法國人”的統治,日產曾在2016年試圖回購雷諾手上的股份,但并未取得成功。
2018年卡洛斯·戈恩因涉嫌違反日本《金融商品交易法》中的虛偽記載有價證券報告書的罪名,而被日本東京地方檢察廳逮捕。2019年4月8日,日產汽車公司在東京召開臨時股東大會解除了戈恩的董事職務,這也標志著日產內部的法國勢力開始瓦解。
此外,雷諾近些年在亞太地區的經營不善也是他們逐漸喪失話語權的重要原因。2020年,雷諾的全球銷量僅為295萬輛,同比下降21.3%,虧損高達80.5億歐元,而在中國乘用車市場,他們也與東風、華晨等車企相繼結束了合作,前景并不樂觀。
在此情況下,雷諾只能主動放棄了日產的部分股權將比例下調至15%,擺出一番求和的姿態,而日產則面臨著電動化進度遲緩等問題,需要更多合作伙伴的支持,因此雙方才愿意繼續合作,這才有了文章開頭的一幕。
不過,雷諾方面似乎也不打算完全押寶日產,去年2月,他們宣布打算將原來的電動汽車和內燃機業務分拆成Horse和 Ampere兩個部分,并有意將燃油車業務賣給中國品牌吉利,而雙方還有望在新能源領域展開更多合作。
2022年11月,吉利控股、吉利汽車和Renaults.a.s.簽署一份擬定的框架協議,他們打算和吉利共同出資,各持股50%成立一家新的合資公司,而該公司將致力低碳、低排放的新技術開發。
盡管雷諾方面一再表示,此舉只是為了更好開發新技術以造福聯盟旗下的成員,但明白人都能看出,雷諾是想借吉利之手重回中國市場,而這也引起了日產的不滿,畢竟他們當前在中國市場所面對的最大敵人,正是這些不斷崛起的中國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