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智能相對論 沈浪
「云」的賽道正在細化,是顯而易見的趨勢,諸如汽車云、營銷云、視頻云、零售云等等,大致可以理解為通過云計算等技術推動特定行業場景實現數字化轉型的解決方案。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存在多個層面的原因,其中市場供求兩端的驅動是最容易理解的。
一方面,在需求端,特定行業場景比如汽車領域、零售行業、視頻應用、營銷場景等等的數字化需求集中爆發,呈現出專業性強、應用廣泛、大客戶多等特征,刺激著云服務市場專門面向這些場景打造了專精解決方案。
另一方面,在供求端,云服務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新老玩家互相角力,又很難在短時間內拉開彼此之間的差距,便開始尋求自己擅長且獨具優勢的細分場景,打造專精解決方案,從而突出長板,先做好一方面的云服務,再尋求全場景服務能力的拓展。
從這兩個角度來說,就近期內字節跳動旗下火山引擎推出「內容云」的動作,就非常符合當前云服務市場的細化趨勢——內容運營的數字化趨勢以及火山引擎急需在一個細分場景打出品牌優勢的訴求結合在一起,雙雙成就了一個全新的云端數字化解決方案。
01 火山引擎的變與不變
字節跳動做云較晚,火山引擎有著自己的一套后發打法,即自上而下構建云架構,優先關注SaaS層面的需求,再根據具體場景的需求逐步搭建PaaS層和IaaS層。
對應的,在今年9月,火山引擎重點發布了新一代企業級數據產品——數智平臺VeDI,主要解決的就是PaaS層的數據建設問題與SaaS層的數據應用問題。
從云服務市場的角度來看,這套產品的重點是全面提升火山引擎的通用服務能力,即全方位覆蓋企業數據服務的各個環節,比如在SaaS層推出的一系列應用就涵蓋了增長營銷平臺GMP、客戶數據平臺VeCDP、智能數據洞察DataWind、A/B測試DataTester等等。
但是,在市場上,這樣的產品并不具備太強的品牌辨識度,像阿里云、華為云等云廠商都會推出類似的產品服務。
換句話來說,光做通用能力,在市場上很難與同行拉開差距。特別是火山引擎這樣的后來者,更需要在市場上打出品牌知名度,其中最好的一個途徑就是掌握細分場景的話語權,確立小賽道的領導地位。
那么,內容云的推出,或許就可以理解為火山引擎在完善通用能力后的一次專精突破。根據官方介紹,火山引擎內容云專注于全生命周期的內容建設,提供從內容獲取、內容加工、內容分發、內容消費到運營分析的全鏈路解決方案,通過“內容生態+數智工具+運營服務”幫助企業用戶完成體驗提升和業務轉化,最終助力企業實現用戶的價值增長。
「內容」相比「數據」更聚焦、具象,也更具備場景化的特征。圍繞著企業客戶的平臺如何產出內容、輸送內容以及運營管理,很容易就能拉出一條相對完善的產業鏈條。
在這里,火山引擎玩了一個混搭概念,也為自己開辟了一條小眾且清晰的云服務細分賽道。
02 還是在吃字節跳動的老本
當然,盡管內容云或許很新穎,但是內容產業并不新奇,已經發展成為一個相對成熟的業態。同時,字節跳動旗下坐擁抖音和今日頭條,本身就是一個內容產業巨頭。
背靠字節跳動,火山引擎做內容云,水到渠成。
拆解火山引擎的內容云解決方案,「智能相對論」認為其有兩個重要的價值點:
一是“開源”,即在內容產出上,提供優質內容資源。通過打通與抖音或是今日頭條的內容資源池,火山引擎內容云可以為各行各業的企業平臺輸送大量的優質專業內容,彌補企業本身在內容產出上不足的短板。
二是“賦能”,即在內容運營上,提供穩定的技術支持和先進的推薦算法。這是火山引擎作為云廠商最應該提供的技術能力,即通過自家的技術幫助各行各業的企業客戶把內容搬運到新平臺,并精準、穩定的分發給新平臺的用戶群體。
對比兩大價值點,不難發現,火山引擎的內容云實際上是一次“啃老”,吃的就是字節跳動過去多年在內容生態上沉淀和積累的老本。簡單來說,通過云計算等新技術的應用,火山引擎把字節跳動的內容生態二次開發了。
劉潤曾提到,火山引擎是字節跳動的“能力外溢”。如今來看,內容云無疑是最突出的一個舉證。
在「智能相對論」看來,火山引擎內容云的獨特性在「內容」不在「云」。比起云計算等技術應用,字節跳動的內容生態才是火山引擎內容云的基礎和核心優勢。
因此,更準確地來說,火山引擎更是字節跳動的“生態外溢”。
事實上,很多大廠云的發展軌跡基本都離不開“生態外溢”四個字。京東云的背后就具備非常濃厚的生態色彩,目前其主打的“數智供應鏈”本質上來說是在過去消費供應鏈的基礎上升級而來的產業供應鏈的數字化呈現。簡單來說,京東云的數智供應鏈成長于京東集團的消費供應鏈之上,反復驗證形成了一套基于供應鏈思維的數智化服務。
正是京東的消費供應鏈建設,成就了京東云的數智供應鏈。這是“生態外溢”的表現,也就是說,“啃老”對于大廠云的成長而言,是不可避免的,甚至做得好的話還能奠定云品牌的優勢能力。
對于很多大廠云來說,早期的第一個客戶大多都是自家的集團業務,第一套成熟的方案往往也是聚焦在集團業務所在的賽道。不管是商業層面還是技術層面,“啃老”都是常態。
就內容云而言,火山引擎能“啃老”說明了他還有個不錯的老爹(也就是字節跳動),而接下來就看他能否為企業客戶創造更大的價值或是以此拓展更多的B端市場,實現真正的“生態外溢”,就是考驗他能否當個好兒子的時刻了。
03 留給大廠云的時間不多了
除了內容云之外,火山引擎旗下還有汽車云、視頻云等熱門賽道的解決方案。不管是回頭吃老本,還是跟隨行業趨勢做熱門云服務,都透露出火山引擎背后的一絲焦慮。
在相關的報道中,火山引擎曾坦言,要做國內繼阿里云、騰訊云、華為云之后的第四朵云。但是,現如今,國內的云服務市場(IaaS市場以及IaaS+PaaS市場)的集中趨勢雖然有所下降,但整體的市場格局并沒有出現太大的改變。
根據IDC最新發布的《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2022上半年)跟蹤》報告,在2022上半年,排名前五的云廠商一直占據70%以上的市場份額。而從評估的標準來看,目前對云廠商的能力考量主要還是集中在IaaS層和PaaS層。
但,這恰恰也是火山引擎暫緩進場的領域。如果在SaaS層遲遲做不出更加突出的成績,那么火山引擎很快或許就會淹滅在大廠云激烈的競爭浪潮中,更別說要做中國的第四朵云了。
目前,大廠云們對中國第四朵云的競爭更是激烈。百度智能云以云智一體為戰略導向,持續強調AI與產業的融合,在技術上打響品牌優勢;京東云緊扣數智供應鏈,助力行業龍頭和大型國企構建產業云。就連亞馬遜云科技,也在加速中國市場的本土化進程,在引航中國企業出海業務的同時,不斷加碼中國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
那么,在這個過程中,火山引擎真有競爭中國第四朵云的野心,就必然要以更緊迫的行動去要求自己。換句話來說,在回歸字節跳動的內容生態上,火山引擎或許是真的急了。
接下來,火山引擎若想成長得更快,就應該要在字節跳動的身上上要得更多,而不僅僅只是內容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