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劉子象
全球貿易“晴雨表”的貿易逆差創下歷史紀錄。
周三,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發布的《1月進出口動向》顯示,最新出口降幅遠超預期,該國1月貿易逆差創下月度新高。當月同比下降16.6%至463億美元,降幅超過預期的11.3%;而進口下降590億美元,降幅為2.6%,低于預期的3.6%。這導致該國在1月出現了127億美元的貿易赤字,幾乎是一個月前的三倍。
與此同時,韓國去年全年的逆差也創下60多年來的紀錄。韓國海關機構的數據稱,2022年該國貿易逆差達到475億美元,這是該機構自1956年有記錄以來的最高值,遠超過1996年(206億美元)的紀錄。
同一天 ,韓國財政部長秋京浩在與官員的會談中表示,1月貿易逆差擴大是由于季節性因素而導致的情況惡化,例如冬季能源進口成本飆升,以及芯片價格突然下跌等。他同時表示,隨著中國經濟活動增強帶來的強勁需求,未來幾個月韓國的貿易平衡有望改善。
韓國大部分能源供應依賴進口,上個月在購買天然氣和煤炭等燃料上花費了近160億美元。韓國貿易投資部副部長Moon Dong-min表示,這大大高于該國過去10年同期的平均進口水平(100億美元)。
作為亞洲第四大經濟體,韓國生產一系列跨越供應鏈的芯片、顯示器和精煉油等關鍵產品。同時,它也是全球最大的汽車、船舶制造國之一,其企業廣泛參與全球經濟活動。韓國的出口由此被視為世界貿易健康狀況的晴雨表之一。
由于俄烏沖突的持續和多國的通脹高企等綜合壓力,去年至今,衰退一直是全球經濟的關鍵詞。這個高度依賴出口的東亞國家尤其感受到了海外需求放緩的寒意。實際上,自去年11月以來,出口低迷一直是韓國外貿的顯著特征。
全球芯片行業正處在供大于求的局面,這令韓國的出口引擎芯片行業動力不足。根據產業通商資源部的數據,由于需求放緩和芯片價格下跌,1月韓國計算機芯片的出口量比去年同期暴跌了44.5%,汽車、石油產品和船舶銷量的小幅增長未能抵消半導體出貨量的大幅下跌。
韓國芯片巨頭的利潤紛紛暴跌。周三,SK海力士報告稱,在去年10月至12月期間,公司虧損14億美元,這是該公司十年來的首次季度赤字。前一天,另一家芯片巨頭三星電子也表示半導體和消費電子產品的商業環境“顯著”惡化,導致其上一季度的利潤暴跌近70%,為八年來最差的季度利潤。
沒有了強勁出口支撐的韓國財政已連續11個月出現赤字,這是該國自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赤字周期。
韓國市場分析公司HI Investment & Securities的經濟學家Park Sang-hyun表示,該國再次出現經濟收縮的可能性越來越大。花旗集團也預測韓國今年冬天或將出現溫和衰退。
而隨著全球消費放緩,韓國的出口低迷可能會持續數月。Fitch Solutions在一份報告中表示,今年全球需求可能會繼續保持低迷,而家庭債務、財政緊縮和高借貸成本限制了韓國的國內復蘇。制造商對前景持謹慎態度,出口海外的韓國公司信心疲弱。
貿易韌性此前一直是韓國央行的定心丸。18個月前,韓國央行開始加息,并持續對經濟能夠經受住政策緊縮給予信心。而隨著出口表現持續不佳,外貿已經成為央行的擔憂來源。周三,韓國央行行長李昌鏞表示,出口下降是他今年的三大擔憂之一,另外兩個是油價走強和房地產市場暴跌。
市場預計,韓國央行將更加關注增長,該國一年多的加息周期可能被迫接近尾聲。韓國目前的基準利率為3.5%,仍是自2008年以來的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