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財聯社
1月31日晚間,深圳市優必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優必選”)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擬主板上市,國泰君安國際擔任獨家保薦人。此番IPO不出意外,優必選或將成為中國市場“人形機器人第一股”。
騰訊、啟明創投、比亞迪夏佐全加持
成立于2012年的優必選科技,是人形機器人領域的頭部企業。創業十年,從第一個伺服驅動器到全球第一臺可商業化的大型人形機器人,優必選科技在人形機器人領域實現了創新蝶變,但其IPO之路卻走得相當坎坷。
《科創板日報》記者在深證證監局網站看到,2019年4月,優必選科技向該局進行了輔導備案,輔導公司為中金公司。
2019年7月-2020年11月,中金公司先后6次向深圳證監局遞交了有關優必選上市輔導工作進展報告。2020年11月11日,優必選科技增聘民生證券作為聯合輔導機構參與上市輔導工作。
2021年1月27日,因優必選科技發展戰略調整,其在A股的上市輔導工作終止。
隨后的2021年2月4日,優必選再次向深圳監管局進行輔導備案重啟A股IPO,民生證券為輔導機構。目前的最新進度為2021年7月的第二期輔導工作進展報告。
在優必選股東名單中,浮現了不少熟悉身影,包括騰訊、啟明創投、比亞迪聯合創始人夏佐全等。
比亞迪聯合創始人、正軒投資董事長夏佐全以天使投資人的身份投資優必選科技,目前持股5.78%,是優必選創始人周劍(持股28.77%)以外的第一大個人股東。
騰訊則是通過Image Frame和深圳騰訊合計持股優必選6.48%,啟明創投通過QM25持有優必選5.08%股權,二者分別為第一和第二大機構股東。此外,鼎暉投資、居然投資也位列優必選股東名單之中。目前,夏佐全和啟明創投合伙人周志峰均擔任優必選的非執行董事。
亟需打開商業化空間
因2022年小米和特斯拉先后發布人型機器人產品,去年,業界再次掀起對這個行業的廣泛討論。盡管預期拉滿,但是對于人形機器人當前的落地應用和商業化成效,依舊是市場最為關注的話題。
招股書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9月30日,優必選已服務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近1000家企業客戶,共售出50萬臺機器人。其中,企業級機器人產品及解決方案為優必選貢獻了約90%營收,主要來自智能教育、智能物流和其他行業。
但從營收、凈利指標來看,優必選目前尚未實現盈利。2020年、2021年以及2022年前三季度,優必選營收分別為7.4億元、8.17億元、5.29億元,凈利分別為-7.07億元、-9.18億元、-7.78億元??梢钥吹剑潛p幅度是在增大的。
一名機械行業研究員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優必選的技術實力毋庸置疑,現在的問題是要打開商業化應用空間。一方面人形機器人的研發,在技術上需要大量投入成本,但下游的應用上,因為人行機器人仍處在早期階段,商業化程度也不高,“虧損是全行業的問題”。
招股書中,優必選的研發開支平均占年收入的60%,全棧技術能力已積累超1500項專利,其中超300項海外專利,已獲得兩個國家級獎項、四項省級科學技術獎以及一項國際級獎項。
優必選科技CTO熊友軍此前在接受《科創板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人形機器人產業還處在相對早期的發展階段”,他認為,橫亙在人形機器人大規模商業化之路上的,有成本、技術、資金和人才著四座“大山”。
“從成本端,過去人形機器人動輒就要百萬美元的售價,因為要在人類生活的非結構性環境中實現自如運動并完成復雜任務,對人形機器人的靈活性要求更高,這需要更復雜的結構等來實現,”熊友軍告訴記者,例如伺服驅動器就會占據一半以上的整機成本,盡管在相關機器人企業的共同努力下,人形機器人的核心零部件成本一直在穩步下降,但要讓“智能機器人走進千家萬戶”,仍然任重道遠。
目前,優必選正在持續拓展不同行業及應用場景中的機器人產品及解決方案,除教育、物流之外,該公司正朝養老行業進軍。優必選方面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2022年下半年,公司首次推出智能康養機器人及解決方案,至今已收到超過30個潛在客戶的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