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廣東江蘇,打響開年第一槍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廣東江蘇,打響開年第一槍

從南到北,從沿海到內陸,浩浩蕩蕩。

圖片來源:界面新聞 匡達

文|投資界PEdaily

這是近幾年極為罕見一幕——

新春伊始,全國多個省市召開新春第一會,吹響拼經濟號角——引發轟動的是廣東,開工首日召開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立誓“再造一個新廣東”;隨后,上海正式發布《上海市提信心擴需求穩增長促發展行動方案》,對于創業營商環境、招商投資力度之大令人印象深刻。

更早之前,江蘇正式發布2023年一號文件,打響經濟動員令“第一槍”。據不完全統計,春節開工以來,浙江、山東、四川、甘肅、重慶、陜西等地紛紛召開會議,鼓士氣、劃重點,圍繞擴大內需、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推進創新深化等經濟發展工作作出部署安排。

一年之計在于春。“開工這一周,都在忙著收集和研究主要省市的產業政策。”在華南某人民幣基金負責募資的李彤感嘆,今年拼經濟的氛圍濃厚。放眼望去,全國各地爭搶新興產業的決心溢于言表。“2022年會是未來五年最差的一年嗎?希望如此。”

沸騰一幕:各地開年第一會,拼經濟

從南到北,從沿海到內陸,浩浩蕩蕩。

先是江蘇,趕在春節前正式發布2023年一號文件——《省政府印發關于推動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若干政策措施》,當中涉及財稅、實體經濟、就業、企業減負、消費、投資、外貿、房地產、醫療保障等十二大方面,這個中國經濟最發達的省份之一率先掀起全力拼經濟的序幕。

而經濟第一大省廣東也來了。開工首日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刷屏,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在會上坦言,現在量的增長到了平臺期,質的突破還處在醞釀期,廣東同發達經濟體的差距主要在質上。不可能繼續拼土地、拼價格、拼勞動力,唯有通過高質量發展向上突圍,才能奔向發展的新藍海。激烈競爭面前,躺平不可取、躺贏不可能、奮斗正當時。“再造一個新廣東”,目標令人沸騰。

再來看看上海,在“新春第一會”上一舉推出了十項行動32條政策措施。為大力提振市場預期和信心,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開好局起好步,上海政府制定了《上海市提信心擴需求穩增長促發展行動方案》。從方案中來看,2023年提振消費、助企紓困、優化營商環境是重中之重。

不僅是上海,長三角地區對于經濟發展的重視程度有目共睹。開工第一天,浙江省召開了全省深入實施“八八戰略”強力推進創新深化、改革攻堅、開放提升大會。會上,浙江提出三個“強力推進”,并部署今年以更大力度實施數字經濟創新提質“一號發展工程”、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一號改革工程”、地瓜經濟提升能級“一號開放工程”。

我們再向北看——山東提出要發力實體經濟,繼續發揮制造業強省優勢。山東經濟歷來以實體經濟占優,從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上看,山東制造業產業門類齊全,總體實力在全國排名靠前。山東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提出,應聚焦培育壯大“十強產業”,持續深化新舊動能轉換,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制造業強省,挺起山東“產業脊梁”。其中,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在開年大會上表態:誰跟企業過不去,縣委、縣政府就和誰過不去。

河北省也在新春第一天召開全省優化營商環境企業家座談會,把發言權給企業負責人,一起討論如何加快把河北建設成為投資創業首選地,讓企業家更有歸屬感、獲得感、成就感。河北省委書記倪岳峰強調,河北正處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要采取更加有力的舉措,堅決破除一切體制機制障礙,激發各類企業投資發展積極性,形成百舸爭流、競相發展的生動局面。

繼續北上,東北吉林省召開了全省優化營商環境政策解讀會,將動員全省上下收心歸位,迅速掀起優化營商環境、狠抓項目建設熱潮。《吉林省高效便利政務環境、公平公正法治環境、利企惠企市場環境、保障有力要素環境4個建設工程實施方案》也隨之落地。

當然也少不了川渝地區。1月28日,重慶召開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工作推進大會,明確提出把雙城經濟圈建設放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大場景中來謀劃推進,把雙城經濟圈建設作為新重慶建設的總抓手總牽引。

成都則開啟了成都營商環境5.0改革,突出“以激發市場主體信心和活力為主線”。成都宣布:《成都市持續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十大舉措》于1月30日正式實施。《十大舉措》結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公園城市示范區、成都都市圈及智慧蓉城建設等工作部署,為的是“激發市場主體信心和活力”。

除此之外,廣西、云南、黑龍江、安徽、陜西、遼寧等省份都在春節假期后兩天內召開全省大會,盛況驚人。盡管主題各異,各省份的目標都是一致的——搶開局,拼經濟。

開年第一件事,招商

不難發現,從各地政府的新春第一會和政策來看,都把優化營商環境和招商引資作為重中之重,也反映出地方對招商引資和經濟增長的強烈渴求。因此,招商引資成為了開門第一件事。

新年伊始,寧波市政府印發《關于進一步強化招商引資工作的若干措施》,出臺25條“招商新政”。其中在招商引資財政獎勵方面,明確單個產業類外資項目最高獎勵5000萬元,單個金融類外資項目最高獎勵500萬元。

與此同時,各地紛紛出臺含金量十足的招商獎勵計劃。

比如,上海繼續在助企紓困上深化,包括開展延期還本付息和續貸服務;實施中小微企業貸款貼息貼費,鼓勵區級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擔保費率繼續減半收取。援企穩崗擴崗行動方面,降低企業用工成本,包括緩繳社會保險費的用人單位可在今年底前采取分期或逐月等方式補繳,階段性降低失業、工傷等社會保險費率等。

上海還制定了2023年投資目標。2023年,上海將全年固定資產投資目標設定為增長5%左右,總規模邁上1萬億元新臺階。其中,重大項目進一步發揮牽引作用,全年安排正式項目191項、預備項目48項,計劃總投資2150億元。

廣東在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明確了一個個招商引資的目標,確保實現廣東省2023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以上,爭取社會融資規模增長10%以上;確保省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萬億元;全省工業投資增長10%以上……具體來看,2023年廣東省將著力推進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建設,提質壯大現有8個萬億元級集群,發力培育新增3個萬億元級、4個以上的五千億元級集群。

還有蘇州,新年推出“55條新政”真金白銀的扶持,2023年蘇州市級科技創新專項資金、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等專項資金安排24億元,支持創新型企業培育、產業核心技術攻關、工業企業擴大有效投入、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等;對產業創新集群工業企業當年度設備投入2000萬元以上的項目,按項目設備投資額給予6%至15%的獎勵;對引進重大創新團隊、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分別給予最高5000萬元、1000萬元的資助。

沒有最拼,只有更拼。一些地方甚至在春節假期就開始行動了。

比如,江西省春節招商持續“不打烊”,甚至加大洽談推進力度,推動集中簽約一批產業項目。春節期間,江西全省新簽約合作項目504個,簽約金額3501.6億元,浙江華友101億元鋰電新能源正極材料生產項目、嘉興博維電子科技50億元SMT電子制造設備生產項目等一批大項目成功落戶。

1月22日,農歷大年初一晚上9點,山東一支20余人的招商團在山東省商務廳的帶隊下,來到上海虹橋機場。他們于23日凌晨從虹橋機場飛往歐洲多個國家,拜訪企業,洽談合作。

進入后疫情時代,各地方高舉招商大旗,投資機構對此并不陌生。隨著投資機構與地方產業粘度越來越高,不少VC/PE機構都開始扛起招商任務。

1月31日,本土創投“領頭羊”深創投集團召開2023年高質量發展研討會,會上表態:要加大助力深圳招商引資力度,深挖已投企業資源,推動更多已投企業落戶深圳。這一幕相信在越來越多投資機構內部上演。

2023,投資人出差和投資指南

開年如此熱鬧一幕,投資人看在眼里,十分感慨。

“開工至今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梳理各地尤其是我們基金落戶城市的最新產業政策。”任職于一家本土創投機構中后臺崗位的陸瑤如是說。2023年新一期人民幣基金募資即將開始,她正在配合著募資部同事了解國內核心城市的產業動向。

因此,各地開年第一會某種程度上成為了VC/PE的投資指南。“無論多頭部的投資機構,現在只要想募人民幣基金都繞不開政府引導基金,各地的產業規劃和扶持政策,無論是對投資機構還是被投企業都十分重要。”用陸瑤的話來說,投資機構現在跟政府部門一樣緊張招商的情況,“去哪里?投什么?”成為投資機構的現實問題。

2023年,廣東將樹立制造業當家的鮮明導向。這里重點發展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包括新一代電子信息、綠色石化、智能家電、汽車產業、先進材料,現代輕工紡織軟件與信息服務等10個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以及半導體與集成電路,高端裝備制造、智能機器人、區塊鏈與量子信息、前沿新材料、新能源等1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上海在《行動方案》中,提到了要加快培育壯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重點發展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產業,制訂新一輪三大產業上海方案。實施數字經濟、綠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終端等新賽道和未來健康、未來智能、未來能源、未來空間、未來材料等五大未來產業集群行動方案,支持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發展和示范應用。

而江蘇,最新出臺了若干政策促進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充分利用省政府投資基金及各級各類產業投資基金支持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編制省集成電路產業重點企業重大項目清單,引導鼓勵社會資本投向清單內企業和項目;加強與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對接,爭取國家基金資源支持我省集成電路產業發展;鼓勵行業龍頭骨干企業按照市場化原則發起成立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整合產業鏈上下游資源。

浙江在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浙江省將大力培育“415X”先進制造業集群,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現代消費與健康、綠色石化與新材料等4個萬億級先進產業群,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智能光伏、智能電氣等15個千億級特色產業群,第三代半導體、基因工程、前沿新材料等一批具有技術領先性和國際競爭力的百億級新星產業群,前瞻謀劃布局引領發展的未來產業,基本建成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

江西最近印發《江西省未來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3-2035年)》,力爭到2025年,突破一批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支出占營業收入比重達1.2%,未來產業創新生態初步搭建;探索設立一批未來產業先導試驗區,部分領域實現從小到大、從無到有轉變,特別在未來信息通信、未來新材料、未來新能源、未來健康和未來生產制造等領域,形成一批500億級、千億級未來產業集群或產業集聚區。

還有陜西西安,發布《2023年八個方面重點工作任務分工推進方案》,提出將建立總規模不低于1000億元的重點產業鏈基金集群,帶動先進制造業項目投資規模超過3000億元。重點支持增材制造、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產業迅速壯大,并前瞻布局生命健康、腦科學、氫能與儲能等一批未來產業,形成新興產業“5+X”體系,激發新動能,制勝新賽道等。

另外,多個省市的產業規劃也浮出水面:河南省出臺《2023年河南省數字經濟發展工作方案》,加快數字產業建設;青島出臺政策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對新能源整車企業提供獎勵和補貼;重慶實施“滿天星”行動計劃,推動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持續發展政策;福建省推出一系列政策,推動鋰電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不勝枚舉。

“這些的產業動向,大概就是投資人2023年的出差計劃。”陸瑤開玩笑道。進入2月,各家投資機構漸漸復工上班,新一年開始。

“有破就會有立,有淡出舞臺的企業家,也會有準備出發的創業者。”正如啟明創投創始主管合伙人鄺子平所言,民營企業從破土到壯大在中國的成長之路依然寬廣,這里有足夠我們VC/PE行業耕耘的天地。

(李彤、陸瑤為化名)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廣東江蘇,打響開年第一槍

從南到北,從沿海到內陸,浩浩蕩蕩。

圖片來源:界面新聞 匡達

文|投資界PEdaily

這是近幾年極為罕見一幕——

新春伊始,全國多個省市召開新春第一會,吹響拼經濟號角——引發轟動的是廣東,開工首日召開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立誓“再造一個新廣東”;隨后,上海正式發布《上海市提信心擴需求穩增長促發展行動方案》,對于創業營商環境、招商投資力度之大令人印象深刻。

更早之前,江蘇正式發布2023年一號文件,打響經濟動員令“第一槍”。據不完全統計,春節開工以來,浙江、山東、四川、甘肅、重慶、陜西等地紛紛召開會議,鼓士氣、劃重點,圍繞擴大內需、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推進創新深化等經濟發展工作作出部署安排。

一年之計在于春。“開工這一周,都在忙著收集和研究主要省市的產業政策。”在華南某人民幣基金負責募資的李彤感嘆,今年拼經濟的氛圍濃厚。放眼望去,全國各地爭搶新興產業的決心溢于言表。“2022年會是未來五年最差的一年嗎?希望如此。”

沸騰一幕:各地開年第一會,拼經濟

從南到北,從沿海到內陸,浩浩蕩蕩。

先是江蘇,趕在春節前正式發布2023年一號文件——《省政府印發關于推動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若干政策措施》,當中涉及財稅、實體經濟、就業、企業減負、消費、投資、外貿、房地產、醫療保障等十二大方面,這個中國經濟最發達的省份之一率先掀起全力拼經濟的序幕。

而經濟第一大省廣東也來了。開工首日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刷屏,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在會上坦言,現在量的增長到了平臺期,質的突破還處在醞釀期,廣東同發達經濟體的差距主要在質上。不可能繼續拼土地、拼價格、拼勞動力,唯有通過高質量發展向上突圍,才能奔向發展的新藍海。激烈競爭面前,躺平不可取、躺贏不可能、奮斗正當時。“再造一個新廣東”,目標令人沸騰。

再來看看上海,在“新春第一會”上一舉推出了十項行動32條政策措施。為大力提振市場預期和信心,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開好局起好步,上海政府制定了《上海市提信心擴需求穩增長促發展行動方案》。從方案中來看,2023年提振消費、助企紓困、優化營商環境是重中之重。

不僅是上海,長三角地區對于經濟發展的重視程度有目共睹。開工第一天,浙江省召開了全省深入實施“八八戰略”強力推進創新深化、改革攻堅、開放提升大會。會上,浙江提出三個“強力推進”,并部署今年以更大力度實施數字經濟創新提質“一號發展工程”、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一號改革工程”、地瓜經濟提升能級“一號開放工程”。

我們再向北看——山東提出要發力實體經濟,繼續發揮制造業強省優勢。山東經濟歷來以實體經濟占優,從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上看,山東制造業產業門類齊全,總體實力在全國排名靠前。山東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提出,應聚焦培育壯大“十強產業”,持續深化新舊動能轉換,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制造業強省,挺起山東“產業脊梁”。其中,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在開年大會上表態:誰跟企業過不去,縣委、縣政府就和誰過不去。

河北省也在新春第一天召開全省優化營商環境企業家座談會,把發言權給企業負責人,一起討論如何加快把河北建設成為投資創業首選地,讓企業家更有歸屬感、獲得感、成就感。河北省委書記倪岳峰強調,河北正處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要采取更加有力的舉措,堅決破除一切體制機制障礙,激發各類企業投資發展積極性,形成百舸爭流、競相發展的生動局面。

繼續北上,東北吉林省召開了全省優化營商環境政策解讀會,將動員全省上下收心歸位,迅速掀起優化營商環境、狠抓項目建設熱潮。《吉林省高效便利政務環境、公平公正法治環境、利企惠企市場環境、保障有力要素環境4個建設工程實施方案》也隨之落地。

當然也少不了川渝地區。1月28日,重慶召開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工作推進大會,明確提出把雙城經濟圈建設放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大場景中來謀劃推進,把雙城經濟圈建設作為新重慶建設的總抓手總牽引。

成都則開啟了成都營商環境5.0改革,突出“以激發市場主體信心和活力為主線”。成都宣布:《成都市持續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十大舉措》于1月30日正式實施。《十大舉措》結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公園城市示范區、成都都市圈及智慧蓉城建設等工作部署,為的是“激發市場主體信心和活力”。

除此之外,廣西、云南、黑龍江、安徽、陜西、遼寧等省份都在春節假期后兩天內召開全省大會,盛況驚人。盡管主題各異,各省份的目標都是一致的——搶開局,拼經濟。

開年第一件事,招商

不難發現,從各地政府的新春第一會和政策來看,都把優化營商環境和招商引資作為重中之重,也反映出地方對招商引資和經濟增長的強烈渴求。因此,招商引資成為了開門第一件事。

新年伊始,寧波市政府印發《關于進一步強化招商引資工作的若干措施》,出臺25條“招商新政”。其中在招商引資財政獎勵方面,明確單個產業類外資項目最高獎勵5000萬元,單個金融類外資項目最高獎勵500萬元。

與此同時,各地紛紛出臺含金量十足的招商獎勵計劃。

比如,上海繼續在助企紓困上深化,包括開展延期還本付息和續貸服務;實施中小微企業貸款貼息貼費,鼓勵區級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擔保費率繼續減半收取。援企穩崗擴崗行動方面,降低企業用工成本,包括緩繳社會保險費的用人單位可在今年底前采取分期或逐月等方式補繳,階段性降低失業、工傷等社會保險費率等。

上海還制定了2023年投資目標。2023年,上海將全年固定資產投資目標設定為增長5%左右,總規模邁上1萬億元新臺階。其中,重大項目進一步發揮牽引作用,全年安排正式項目191項、預備項目48項,計劃總投資2150億元。

廣東在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明確了一個個招商引資的目標,確保實現廣東省2023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以上,爭取社會融資規模增長10%以上;確保省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萬億元;全省工業投資增長10%以上……具體來看,2023年廣東省將著力推進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建設,提質壯大現有8個萬億元級集群,發力培育新增3個萬億元級、4個以上的五千億元級集群。

還有蘇州,新年推出“55條新政”真金白銀的扶持,2023年蘇州市級科技創新專項資金、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等專項資金安排24億元,支持創新型企業培育、產業核心技術攻關、工業企業擴大有效投入、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等;對產業創新集群工業企業當年度設備投入2000萬元以上的項目,按項目設備投資額給予6%至15%的獎勵;對引進重大創新團隊、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分別給予最高5000萬元、1000萬元的資助。

沒有最拼,只有更拼。一些地方甚至在春節假期就開始行動了。

比如,江西省春節招商持續“不打烊”,甚至加大洽談推進力度,推動集中簽約一批產業項目。春節期間,江西全省新簽約合作項目504個,簽約金額3501.6億元,浙江華友101億元鋰電新能源正極材料生產項目、嘉興博維電子科技50億元SMT電子制造設備生產項目等一批大項目成功落戶。

1月22日,農歷大年初一晚上9點,山東一支20余人的招商團在山東省商務廳的帶隊下,來到上海虹橋機場。他們于23日凌晨從虹橋機場飛往歐洲多個國家,拜訪企業,洽談合作。

進入后疫情時代,各地方高舉招商大旗,投資機構對此并不陌生。隨著投資機構與地方產業粘度越來越高,不少VC/PE機構都開始扛起招商任務。

1月31日,本土創投“領頭羊”深創投集團召開2023年高質量發展研討會,會上表態:要加大助力深圳招商引資力度,深挖已投企業資源,推動更多已投企業落戶深圳。這一幕相信在越來越多投資機構內部上演。

2023,投資人出差和投資指南

開年如此熱鬧一幕,投資人看在眼里,十分感慨。

“開工至今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梳理各地尤其是我們基金落戶城市的最新產業政策。”任職于一家本土創投機構中后臺崗位的陸瑤如是說。2023年新一期人民幣基金募資即將開始,她正在配合著募資部同事了解國內核心城市的產業動向。

因此,各地開年第一會某種程度上成為了VC/PE的投資指南。“無論多頭部的投資機構,現在只要想募人民幣基金都繞不開政府引導基金,各地的產業規劃和扶持政策,無論是對投資機構還是被投企業都十分重要。”用陸瑤的話來說,投資機構現在跟政府部門一樣緊張招商的情況,“去哪里?投什么?”成為投資機構的現實問題。

2023年,廣東將樹立制造業當家的鮮明導向。這里重點發展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包括新一代電子信息、綠色石化、智能家電、汽車產業、先進材料,現代輕工紡織軟件與信息服務等10個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以及半導體與集成電路,高端裝備制造、智能機器人、區塊鏈與量子信息、前沿新材料、新能源等1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上海在《行動方案》中,提到了要加快培育壯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重點發展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產業,制訂新一輪三大產業上海方案。實施數字經濟、綠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終端等新賽道和未來健康、未來智能、未來能源、未來空間、未來材料等五大未來產業集群行動方案,支持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發展和示范應用。

而江蘇,最新出臺了若干政策促進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充分利用省政府投資基金及各級各類產業投資基金支持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編制省集成電路產業重點企業重大項目清單,引導鼓勵社會資本投向清單內企業和項目;加強與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對接,爭取國家基金資源支持我省集成電路產業發展;鼓勵行業龍頭骨干企業按照市場化原則發起成立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整合產業鏈上下游資源。

浙江在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浙江省將大力培育“415X”先進制造業集群,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現代消費與健康、綠色石化與新材料等4個萬億級先進產業群,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智能光伏、智能電氣等15個千億級特色產業群,第三代半導體、基因工程、前沿新材料等一批具有技術領先性和國際競爭力的百億級新星產業群,前瞻謀劃布局引領發展的未來產業,基本建成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

江西最近印發《江西省未來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3-2035年)》,力爭到2025年,突破一批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支出占營業收入比重達1.2%,未來產業創新生態初步搭建;探索設立一批未來產業先導試驗區,部分領域實現從小到大、從無到有轉變,特別在未來信息通信、未來新材料、未來新能源、未來健康和未來生產制造等領域,形成一批500億級、千億級未來產業集群或產業集聚區。

還有陜西西安,發布《2023年八個方面重點工作任務分工推進方案》,提出將建立總規模不低于1000億元的重點產業鏈基金集群,帶動先進制造業項目投資規模超過3000億元。重點支持增材制造、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產業迅速壯大,并前瞻布局生命健康、腦科學、氫能與儲能等一批未來產業,形成新興產業“5+X”體系,激發新動能,制勝新賽道等。

另外,多個省市的產業規劃也浮出水面:河南省出臺《2023年河南省數字經濟發展工作方案》,加快數字產業建設;青島出臺政策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對新能源整車企業提供獎勵和補貼;重慶實施“滿天星”行動計劃,推動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持續發展政策;福建省推出一系列政策,推動鋰電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不勝枚舉。

“這些的產業動向,大概就是投資人2023年的出差計劃。”陸瑤開玩笑道。進入2月,各家投資機構漸漸復工上班,新一年開始。

“有破就會有立,有淡出舞臺的企業家,也會有準備出發的創業者。”正如啟明創投創始主管合伙人鄺子平所言,民營企業從破土到壯大在中國的成長之路依然寬廣,這里有足夠我們VC/PE行業耕耘的天地。

(李彤、陸瑤為化名)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密山市| 铁岭市| 郑州市| 赣榆县| 莱芜市| 大英县| 贵阳市| 宣武区| 盘锦市| 永泰县| 高密市| 石泉县| 平谷区| 大邑县| 开远市| 五家渠市| 盐城市| 房山区| 榕江县| 黄平县| 长垣县| 龙南县| 阜南县| 昆山市| 卓资县| 鄂托克旗| 阿合奇县| 玛沁县| 石渠县| 阿坝县| 珠海市| 新津县| 永和县| 长丰县| 任丘市| 工布江达县| 黎平县| 辛集市| 崇州市| 固始县| 鹿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