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將在重點商圈組織開展外擺試點引發廣泛關注。2023年2月1日,“北京發布”微信公眾號發文稱,針對本市商業外擺的經營方向,相關部門昨天進一步明確,商業外擺不是“地攤兒”,主要滿足群眾休閑消費、品質消費的需要。
北京市發改委、市商務局1月30日聯合對外發布《清理隱性壁壘優化消費營商環境實施方案》,提出51項改革任務打通痛點堵點。其中提出,在重點商圈組織開展外擺試點,由區政府統籌組織相關部門劃定外擺位,明確外擺時間、經營品類等細則,由經營者向所在街道進行網上報備,由街道對細則落實情況進行監管。
同時,出臺戶外展示設施設置標準規范及管理細則,明確辦理流程、申請材料、辦理時限等內容并向社會公布。優化促銷“無需許可活動報告”內部管理流程,屬地公安、消防等部門提前開展安全指導。
“北京發布”發文稱,根據1月30日發布的方案,北京市將加快規范商圈廣告、外擺、展示、促銷等事項辦理流程和標準。針對企業反映的外擺經營缺少管理實施細則、戶外展示設施管理規則不明確等問題,相關部門將完善戶外廣告設施管理配套制度,制定實施商圈外擺經營管理規則,及時公開戶外廣告設施、牌匾標識設置方案。
文章稱,針對試點外擺可能會產生地攤現象、影響市容市貌的問題,北京市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推進外擺試點主要是滿足群眾休閑消費、品質消費的需要,不是“地攤兒”。在重點商圈開展特色經營活動2022年已經在望京小街、藍色港灣等區域進行試點,今年將繼續指導入駐重點商圈的企業在自有用地(用地紅線)范圍內,按照“規定時間、規定區域、限定品類”的原則,在符合首都城市功能定位、經濟發展與文化特色,不破壞市容環境衛生,不露天燒烤,不侵占綠地,不占壓盲道,不占用道路停車泊位,不影響居民生活和安全出行的情況下,進行特色經營活動。特色經營活動由各區政府負責統籌組織和進行區域規劃,街道(鄉鎮)政府負責組織實施、建賬管理與日常監管。
另據北京日報客戶端報道,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洪濤表示,通過外擺形式可以有效地展示實物商品、服務商品、體驗商品,同時也可以創新各種場景,從而起到促進銷售的重要作用,“北京核心商圈更應該通過外擺的形式,來豐富商業業態。同時通過外擺形式增加了商圈運營空間,從而提高商業的經濟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