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DoNews 張宇
編輯 | 楊博丞
數字貨運平臺滿幫集團突然成為了公眾關注的焦點。
1月25日,滿幫集團發布聲明,就做空機構J Capital Research在1月24日發布的做空報告作出回應。在聲明中,滿幫集團堅決否認了報告中有關其夸大或偽造任何經營或財務數據的指控,并認為該報告包含大量不準確事實、虛假陳述、毫無根據的推測和有缺陷的結論。
此前,J Capital Research在長達54頁的做空報告中提及,滿幫集團夸大交易量,其交易量可能被夸大了6至10倍,同時,做空報告還指出,滿幫集團披露的收入和交易量與納稅、傭金收入或基本邏輯不符,并援引多位據稱是滿幫集團前任高管及前銷售人員的說法,稱滿幫集團成立空殼公司創造“交易”使交易量上升,現金似乎最終會被退回,真正的訂單不多。
二級市場很快作出了反應,截至1月24日美股收盤,滿幫集團的股價最終下跌6.16%至8.68美元/股。
滿幫集團成立于2017年11月,由運滿滿與貨車幫戰略合并組成,是一家互聯網+物流的平臺型企業,致力于打造成為全球最大的智慧物流生態平臺。招股書顯示,截至2020年年底,滿幫集團業務已經覆蓋全國超過300座城市,線路覆蓋超過10萬條,2020年全年GTV(平臺總交易額)達1738億元,約占中國數字貨運平臺GTV總量的64%,訂單量達7170萬單,共計280萬卡車司機在平臺上完成貨運訂單,約占中國中重型卡車司機的20%,目前已發展成為國內最大的數字貨運平臺。
盡管滿幫集團的市場占有率較高,但其仍未能安枕無憂。根據招股書及2021年財報,滿幫集團在2019年至2021年的凈虧損分別為15.24億元、34.70億元和41.73億元,三年時間累計凈虧損高達91.67億元。2022年第三季度,滿幫集團在非美國會計準則下(Non-GAAP)的歸母凈利潤為4.9億元,較2021年同期的470萬元凈虧損實現大幅扭虧,然而經營狀況才有所起色不久,卻突然遭遇做空機構做空,滿幫集團面臨的挑戰或許才剛剛開始。
一、市值蒸發近千億元
作為國內最大的數字貨運平臺,滿幫集團在二級市場上的表現卻一言難盡。
2021年6月22日,滿幫集團在紐交所掛牌交易,正式成為“數字貨運第一股”,發行價為19美元/股,截至上市首日美股收盤,其股價最終較發行價上漲13.16%至21.5美元/股,對應總市值為233.58億美元。此后其股價一路下滑,截至1月27日美股收盤,滿幫集團的股價最終較發行價跌去54.21%至8.70美元,對應總市值僅剩96.43億美元,近千億元的市值煙消云散。
滿幫集團在二級市場上表現不佳,原因大致指向了兩個方面。
首先,在此前的疫情管控之下,貨運行業一度陷入停滯狀態,無論是跨區域還是區域性物流均受到了較大影響,根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統計,2022年第三季度物流活躍度相對較低,結合淡季、氣候、疫情三重因素疊加,中國物流業景氣指數在7月、8月連續下跌,直到9月才再度回升至50.6%。
而滿幫集團也未能避免,根據2022年第三季度財報,其履約訂單數為3350萬,相比2021年同期的3530萬減少了5.4%,第二季度時的履約訂單數為2780萬,相比2021年同期的3600萬減少了22.7%。
其次,滿幫集團的營收結構較為單一,其創收業務主要分為貨運匹配服務和增值服務兩個部分,前者主要是貨運經紀服務收入和交易傭金,而后者主要是向托運人和司機提供包括提供小額貸款、保險等服務。
根據招股書及財報,滿幫集團在2020年和2021年的貨運匹配服務業務收入分別為19.47億元和39.47億元,占總營收的比例分別為75.44%和84.75%,呈現出逐年上升的態勢,同一時期,增值服務業務收入分別為6.34億元和7.10億元,占總營收的比例分別為24.56%和15.25%,營收結構單一的情況進一步加劇。
即便是業績表現不錯的2022年第三季度,滿幫集團的貨運匹配服務收入和增值服務收入分別為15.14億和2.95億元,占總營收的比例分別為83.69%和16.31%,營收結構的多元化仍然不容樂觀。
不過,好在貨運市場的想象空間足夠寬廣,根據灼識咨詢報告,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公路運輸市場,2020年公路運輸市場總規模達6萬億元,其中整車和零擔運輸作為最大的細分市場,規模達到5.3萬億元,預計到2025年將進一步增長至6.5萬億元。
而在萬億級別的市場規模之下,數字貨運平臺的發展還處于早期階段,報告顯示,2020年數字貨運平臺GTV總額僅占整個公路運輸市場的4%,預計2025年將增長至18%,滿幫集團依舊具備較大的發展潛力。
二、殺入萬億同城貨運戰場
滿幫集團也意識到了營收結構較為單一的弊病,在增值服務業務始終難以扛起第二發展曲線的重任之時,滿幫集團不得不將目光瞄向同樣具備萬億級別市場規模的同城貨運賽道。
根據艾瑞咨詢《2019年同城貨運行業研究報告》,移動互聯網時期同城貨運量從2014年的70億噸到2020年超越百億噸,同比增長率超42.9%,市場范圍從2014年的8000億,擴充到2020年萬億以上。另據《2020-2026年中國同城貨運行業全景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預計到2025年,中國同城貨運市場將突破16000億元大關。
2020年以來,滿幫集團不斷圍繞同城貨運賽道進行布局。2020年8月,滿幫集團收購了主營同城貨運業務的省省回頭車,隨后又升級為“運滿滿”,正式切入同城貨運領域;11月,滿幫集團完成了由騰訊投資、軟銀愿景基金、紅杉資本等投資機構參投的17億美元融資,并宣布進一步延展公路干線市場的服務范圍,全面進軍同城貨運領域。
但截至目前,相對于貨拉拉、快狗打車等一眾實力強勁的競爭對手,滿幫集團的同城貨運業務始終不溫不火,對于滿幫集團而言,突圍的任務極為艱巨。
現階段,在同城貨運領域基本形成了貨拉拉、滴滴貨運和快狗打車三足鼎立的競爭格局,根據快狗打車在招股書中披露的信息,同城貨運行業中,根據交易額計算,2021年國內五大平臺占市場份額的64.9%,其中排名第一的貨拉拉以310億元的交易額、52.8%市場份額占比排名第一,市場份額甚至超過了滴滴貨運、快狗打車、藍犀牛、易豐搬家四家平臺總和。相比之下,滿幫集團甚至未上榜,意味著其與競爭對手還有著不小的差距。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同城貨運龍頭貨拉拉,目前貨拉拉基本完成了對一、二、三線城市的全面覆蓋,并逐步向四、五線城市滲透。根據貨拉拉官網披露的數據,截至2021年10月,其業務范圍已覆蓋363座中國內地城市,平均月活司機達66萬,月活用戶達840萬。
“同城貨運市場規模巨大,但行業集中度仍相對較低,這意味著行業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并且極有可能會跑出一兩家巨頭。”一位同城貨運行業人士向DoNews(ID:ilovedonews)表示,“當前同城貨運行業中真正的核心競爭力還是品牌影響力,滿幫集團能否打響自身品牌是其能否突圍的關鍵。”
三、投訴及合規問題難解
“只有時代的企業,沒有企業的時代。”滿幫集團董事長兼CEO張暉在滿幫集團上市時表示,從成立的第一天開始,滿幫集團就是在無人區探索不曾有人探索過的土壤。未來要把創新的基因延續下去,不忘“讓物流更美好”的使命,給行業帶來溫度,對行業群體充滿善意。
然而現實恰好相反,在黑貓投訴平臺上,關于滿幫集團的投訴結果高達1600多條。其中相當一部分為司機惡意漲價、工作人員電話騷擾、售后服務欠缺、貨主糾紛、不退會員費等問題,另有不少司機稱對“平臺參考價”的制定規則十分不滿,導致“拉一趟虧損約2500元”。
除了頻頻遭到用戶投訴外,滿幫集團還面臨著諸多合規問題。
2021年5月,監管部門對滿幫集團、貨拉拉、快狗打車等10家交通運輸新業態平臺進行聯合約談。約談指出,社會各界集中反映互聯網貨運平臺壟斷貨運信息、惡意壓低運價、隨意上漲會員費等問題,涉嫌侵害從業人員合法權益;8月,交通運輸部會同相關部門再次約談了滿幫集團、貨拉拉、滴滴貨運等平臺企業,督促平臺企業不得誘導貨主不合理報價以及貨車司機惡性低價競爭。
2022年1月,監管部門再次對滿幫集團、貨拉拉、滴滴貨運、快狗打車等4家互聯網貨運平臺公司進行約談。約談指出,近期貨車司機集中反映互聯網道路貨運平臺隨意調整計價規則、上漲會員費,誘導惡性低價競爭,超限超載非法運輸等問題,涉嫌侵害從業人員合法權益。
上述同城貨運行業人士向DoNews表示,合規問題就像是一把懸于滿幫集團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想要真正脫穎而出,滿幫集團不僅要在合規前提下提升運力和效率,而且還要完善相應的服務體系,就目前而言,滿幫集團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