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市值觀察 泰羅
編輯|小市妹
溫氏股份又站了起來。
1月31日晚,溫氏股份發布了業績預告,預計2022年凈利達到48億元-53億元。
2022年,公司銷售肉豬(含毛豬和鮮品)1790.86萬頭,同比增長35.49%,銷售肉雞10.81億只(含毛雞、鮮品和熟食),同比下降1.83%。
要知道在2021年,公司虧損超過130億。
另一邊,豬價經歷了一輪小高潮后,再次陷入了低迷。據Wind數據,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豬價大跌超45%。
剛剛脫離ICU的一眾豬企,又一次遭遇重創。新一輪的豬企淘汰賽要開始了?
在上一輪周期高點時,溫氏和牧原的擴張相對謹慎,這樣讓其避免了下行周期的“爆倉”。
2022年4月,豬肉價格結束一年多的冰凍期開始反彈,到10月份最高漲幅已經超過140%,豬企業績也普遍回暖。
回血最快的,當數上一輪最強豬周期的最大贏家——牧原股份。公司預計2022年歸母凈利120億-140億元,同比增73.82%-102.79%。僅第三季度凈利潤就達到了81.96億,同比增長超10倍。
不只這次,2021年當同行深陷虧損泥潭時,牧原當年凈利潤超過69億,擺脫了周期的束縛。
從資本市場角度看,溫氏的表現要強于牧原,自2021年8月到2022年7月,按收盤價計算,牧原漲了41.7%,而溫氏漲幅高達85.87%。
作為行業老二,溫氏股份也基本從上輪調整周期中走了出來。
值得一提的是溫氏在肉雞養殖上大力的拓展,形成了左手豬右手雞的雙業務發展模式,進一步加強了抵御豬周期波動的能力。(肉雞出籠一般僅需40余天,周期影響遠小于豬肉)。
2022年第2季度,溫氏股份率先從幾大頭部豬企中走出虧損,第3季度凈利潤更是大幅回暖達到僅次于牧原的42.09億。同時溫氏的毛利率也是這些豬企中最高的,第3季度11.29%的毛利率,高于牧原的8.46%和新希望的3.89%。三季報后溫氏更是引來了超過200家機構的調研。
溫氏率先復蘇的關鍵在于成本。據天風證券研究,2022年2季度溫氏的綜合成本17元/公斤左右,11月底又降到16.1元/公斤,進一步縮小與牧原的差距。而這一數字在2021年底還在20元/公斤的高位。
成本改善如此之快,養殖模式的改革立了大功。
相較于原來的“公司+農戶”模式,溫氏當下主推“公司+現代養殖小區+農戶”模式,公司統一拿地和規劃建設,解決了農戶缺地、缺資金以及環保問題,對農戶的集中管理也能更好地控制成本。
溫氏此前表示,新模式將使養雞業務節省0.5元/只,養豬業務約節省75元/頭。到2024年兩種模式將各占50%左右,成本還有優化空間。
回看2022年4月以來的豬價上漲,時間剛剛過去8個月。而近期豬價的回調將會進一步推動行業去產能,為2023年的豬肉價格提供支撐。20元/公斤以下的價格,并不會停留太久。
對于整個豬養殖行業,市占率向頭部企業集中已經勢不可擋。據東亞前海證券研報數據顯示,2018年行業CR10只有6.82%,到2021年已經提升到了14.07%。但相較于美國前十大豬企45%的市占率,還有2倍以上提升空間。
目前豬肉板塊2022年業績預告基本披露完畢,正邦科技成為唯一一家虧損超百億的上市豬企。
考慮到行業的高負債現狀,若行情低迷時間過長,不排除有規模企業出局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