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時代周報 齊鑫
編輯|韓迅
盡管已經復產,但眾泰汽車(000980.SZ)依然無可避免地發生了虧損。
近日,眾泰汽車發布2022年度業績預告,預計2022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虧損約7.1億元~10億元,比上年同期虧損增加0.63%-41.74%;營業收入8億元~9億元,上年同期為8.25億元。
對于虧損原因,眾泰汽車在業績預告中給出了解釋:“2022年,公司汽車整車復工復產后,整車業務仍處于恢復階段,再加上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報告期內汽車整車產銷量不大,銷售收入總額較低。同時,公司擬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和壞賬準備等合計約2億元至3億元,因此公司2022年度整體業績虧損。”
上述業績數據一經公布迅速引發了投資者們的關注。“這個虧損早就想到了,利空釋放完了。”“這破產重整整得也不行啊!還是一副半死不活像,估計撐不了3年就得玩完!”有投資者對上述業績情況表示不滿。
這不是眾泰汽車第一次發生虧損。2021年,眾泰汽車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虧損為7.06億元,2020年這一數據為108億元,2019年為111.9億元。
這意味著眾泰汽車已連虧四年。雖然已經重生復產,但在競爭日益激烈的汽車市場,眾泰汽車前路依舊充滿困難。
復產難擋虧損
眾泰汽車今年依然虧損其實并不意外。
產銷量是衡量一家汽車整車制造企業經營情況的重要指標,而眾泰汽車表示去年的汽車整車產銷量并不大。1月31日,知情人士王凡(化名)告訴時代周報記者,造成這一情況的主要原因為復產時間不長,在人員招聘、訂單銷售等方面對生產造成了一定影響。
2022年10月20日,眾泰T300海外版在公司永康生產基地量產下線,標志著公司正式復產。從時間上看,截至去年底,公司整車業務復產不足三個月。
值得一提的是,復產后,眾泰汽車的產銷情況并不明晰。時代周報記者查詢Wind金融終端,未能發現眾泰汽車在復產后公布過相關產銷數據,同時記者注意到有部分投資者也產生了相同的疑問。
“您好,眾泰汽車是以汽車整車研發、制造及銷售為核心業務的汽車整車制造企業,公司目前尚未每月披露產銷報告,感謝您對公司的關注!”1月15日,眾泰汽車回復投資者問答時表示。
“我們目前在產車型的生產線應該是已經正常流轉了。”王凡表示,但他并不清楚具體產銷數據。
曾經的眾泰汽車也曾有過高光時刻。2016年眾泰汽車累計銷量達到33.31萬輛,2017年銷量為31.7萬輛,連續兩年突破30萬輛。
但在2018年,眾泰汽車的銷量下滑到15.48萬輛;2019年眾泰汽車不包括君馬在內的銷量僅為11.66萬輛。
2018年也是眾泰汽車近年來最后一次實現盈利,年報顯示2018年公司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8億元。
2019年、2020年眾泰汽車虧損均超過百億元,企業經營面臨巨大壓力。2020年9月,資不抵債的眾泰汽車宣布破產重整。禍不單行,當年12月,眾泰汽車彼時的控股股東鐵牛集團也被裁定終止重整程序宣告破產。
“眾泰之前主要是靠模仿,或者叫抄襲合資品牌或國際車企的暢銷車來提高銷量。它的外觀跟國際車企的差不多,但是價格卻很便宜,這種打法在一定時期之內比較奏效,但長期起不了作用,因為消費者認為這種車沒有原創性,沒有個性化,沒有自己的特性。”1月31日,江西新能源科技職業學院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究院院長張翔向時代周報機者表示。
在張翔看來,眾泰汽車不愿在動力系統、汽車的操縱性等方面做研發,只是一味模仿,這是其走向破產重整的主要原因。
隨著江蘇深商攜20億元重整投資入主公司,2021年年底,眾泰汽車完成重整;2022年10月,眾泰汽車實現復產。隨后,眾泰汽車從2022年11月3日開市起撤銷其他風險警示,從“st眾泰”變回“眾泰汽車”。
前路或將更難行
盡管已經實現復產且完成了“摘帽”,但重生后的眾泰汽車仍面臨不小的挑戰。
在出海方面,眾泰汽車遭到業界質疑。去年12月18日,眾泰汽車發布公告,稱下屬子公司浙江眾泰汽車制造有限公司(下稱“眾泰制造”)與律賽國際貿易(永康)有限公司(下稱“律賽國際”)簽署了《獨家經銷和服務協議》。
律賽國際將作為眾泰制造在中東特定國家和地區市場的獨家出口商、代理商分銷T300相關車型,雙方計劃2022年-2023年的銷售目標為1萬臺,總金額約6.92億元。
對此,汽車分析師、中歐協會智能網聯汽車秘書長林示曾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并不看好該協議,認為1萬臺訂單的實際執行情況充滿變化。
“T300在中國市場一敗涂地的根本原因在于質量問題。”林示認為眾泰T300在中東市場銷售會遇到困難,尤其是該車型的首批消費者對質量不滿,不僅會影響到眾泰T300今后的銷量,也會給其他中國汽車品牌帶來負面影響,進而會影響其他中國汽車品牌的銷量。
王凡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目前眾泰汽車在產的T300車型分為兩款,分別針對海外和國內市場,公司會兼顧國內國外市場的發展。
除了在發展國內市場的同時拓展海外業務,新能源也是眾泰汽車瞄準的賽道。“我們未來的發展肯定是新能源汽車,這是毫無疑問的。”王凡說道。
去年6月10日,眾泰汽車發布公告稱,擬向不超過35名特定投資者募資不超過60億元。其中8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4.68億元用于渠道建設項目,47.32億元用于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開發及研發能力提升項目。
去年8月,眾泰汽車及公司的全資下屬企業湖南江南汽車制造有限公司(下稱“江南汽車”)與重慶市璧山區人民政府簽署了《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研發及生產基地項目合作協議》,在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項目開發建設領域構建深度合作關系。眾泰汽車將租用原重慶眾泰汽車工業有限公司生產線并對其進行技術改造,建成年產10萬輛新能源整車生產基地。
去年9月,江南汽車申報一款小型純電動車出現在工信部新車申報名錄中。有媒體報道稱江南汽車此次申報的新車為一款小型純電動車,共有兩個電動機版本,最大功率分別為55kW和80kW,將搭載磷酸鐵鋰電池。在新車的尾標上還有“U2”字樣,因此業內猜測其未來可能被命名為江南U2。
“目前公司有一款在工信部已經報備過的車型,叫做江南U2,不過這款車還沒有進行量產,但是我估計今年肯定會(量產)。”王凡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但在業內人士看來,在新能源市場上,眾泰汽車缺乏明顯競爭優勢。“眾泰的新能源起步早,享受到政策的紅利,但是后面沒有投入研發,喪失了發展機遇。現在眾泰的新能源也沒有什么新的產品發布。”張翔說道。
談及眾泰汽車的前景,張翔表示自己并不看好其未來發展,他認為該企業負面較多,缺乏創新產品,也沒有知名人士領導企業發展。
“現在中國汽車業正在優勢劣汰,行業正在洗牌,國家也要提高行業集中度。所以眾泰汽車雖然經歷重生,但前景仍然充滿挑戰。”張翔表示。
來源:時代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