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億邦動力網 繆悅
編輯|何洋
“捂緊錢袋子”、“保衛現金流”,這是2022年最整齊劃一的聲音,包括過去兩年來被熱捧的出海行業——不僅體現在企業經營策略上,也體現在VC的收縮上。
“投資人看出海項目,已過了蒙眼狂奔的階段了。”一位業內人士說道。
跨境電商在“動蕩”和不確定性中度過了2022年。一些前兩年融資勢如破竹的品牌出海初創企業幾乎全遇到盈利壓力,資本看待出海品牌也變得更冷靜和審慎。但從另一個角度,這個時候能獲得投資的企業,即便不是百里挑一,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資本對未來的押注。
熱錢依然在涌向那些有著巨大潛力的新興領域和具備硬核實力、堅固壁壘的全球化品牌企業。相比過去野蠻生長的方式,這一批種子選手似乎更懂得先修煉內功——回歸到產品創新、技術積累、人才培養、經營效率等。從追逐倍率增長到更在意安全感和確定性,這些企業讓資本依舊抱有再次扣動扳機的勇氣。
可以看到的是,2022年,在便攜式儲能、環保出行、智能家居、戶外裝備等新興品類,以及在個別在服裝、3C電子等傳統領域開拓出新天地的出海品牌,更為資本所青睞。
據億邦動力不完全統計,這一年,不少于36家具有代表性的出海品牌共計吸引了大約20多億元的投資。他們既是追風者,也在醞釀著下一個風口的來臨。
(注:本文數據通過公開資料整理,為不完全統計)
01、新能源的to C應用,下個千億級市場
在國內雙碳和新能源政策的助推下,便攜式儲能賽道異軍突起,成為繼新能源車、光伏后的又一匹黑馬,被寄予“下一個可能爆發的千億級市場”的厚望。圍繞儲能這塊大蛋糕,除了寧德時代、比亞迪等頭部電池廠商,一批應用級的儲能創業公司,同樣讓資本趨之若鶩。
尤其是一批布局了家庭儲能和戶外便攜儲能的出海企業,在2022年的投資圈頗為火爆。
究其原因,以歐美為代表的“戶外文化”存在久矣,家庭居住分散,分布式電網又多,應急備電和戶外備電需求高漲,再加之俄烏沖突、歐洲天然氣供應受限等多重刺激,市場上對相關儲能產品的需求一路飆升。另一方面,國內“精致露營”潮的興起,也催化了相關產業鏈的成熟。
據億邦動力觀察,“眾籌”是這批應用級儲能企業在早期多數會采用的資金籌措、產品試水方式。譬如,早在2016年,華寶新能源旗下品牌Jackery(電小二),就用34天的時間在美國眾籌平臺Kickstarter上籌得94825美元;Ecoflow正浩于2019年初登Kickstarter即籌得了280萬美元,2021年更是籌得創紀錄的1200萬美元;Bluetti同樣于2020年在2個月內籌集到了670萬美元,正式開啟了品牌的原始積累。
另外,相較以往的賣貨型跨境電商賣家,這批儲能出海企業往往擁有自主技術,可以自建生產線,一些企業的母公司有著多年的移動電源代工經驗,而后再轉型成為獨立品牌,創始團隊也多有科研背景。
這一品類的溢價空間也不錯。根據中信建投證券的相關數據,截至2021年,便攜式儲能設備均價已突破2000元,預計2026年設備單價將逼近3000元。
盡管如此,目前的家庭儲能和便攜式儲能均沒有發展到洗牌和一家獨大的局面,因此,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那些堅持發展技術、苦練內功的出海企業有機會在日后成為細分領域的領頭羊。
02、新興硬件設備成中國“智造”出海先遣部隊
長期關注出海項目的元璟資本曾提出過一個觀點:中國出海企業如今面對的最大紅利,是從“數碼出海”到“智造出海”。在元璟資本合伙人王琦看來,從冰箱、洗衣機到掃地機器人,未來各種新興的硬件設備,都會帶上芯片、傳感器,甚至AI的功能,中國企業也將走在智能化浪潮的前端。
他認為,中國在智造出海方面具有三大優勢:第一,中國互聯網培養了一批成熟且具有極高素養的軟硬件工程師,相比美國的2000萬人數,中國有7000萬受過良好教育的科技工作者,全球每年新增的工程師畢業生1/3來自中國;第二,供應鏈紅利,表現為響應快、迭代快的供應鏈速度,依托中國敏捷的標品、非標品供應鏈基礎;第三,包括物流運輸、金融科技、流量渠道在內的基礎設施成熟的優勢。
億邦動力在盤點中發現,2022年獲得融資的數家出海企業分別在智能清潔、智能家居、智能健身、智能寵物用品等領域探索,這也恰好是近幾年智能/AI領域較為熱門的幾大方向。
比如,元鼎智能是室外智能清潔賽道的領跑者,專注于研發泳池清潔機器人、割草機器人、掃雪機器人等室外智能清潔產品。相關研究報告顯示,全球有2.5億個私家花園,在庭院和戶外這一場景下,每年可以創造出超千億美元的產品價值體量。并且,過去的海外庭院清潔產品迭代速度慢、笨重且不環保,這就給讓一批智能化的庭院產品有機會在未來取而代之。
智能家居也讓資本爭相入局。值得一提的是,海外的智能家居市場與國內頗為不同,首先是概念更普及、售后服務體系更完善;另外,歐美國家地廣人稀,獨立式別墅常見,所以對安防系統的需求也更強烈。
像是由前聯想集團全球副總裁、智能互聯設備事業部總經理姚立創立的全球化企業Cozyla,成立于2022年,品牌于11月初上線了一款智能云相框,同時還有智能云屏、安防郵箱等更貼合海外市場情況的產品。
此外,出海智能硬件也可以在一些海外產品更新迭代速度較慢的領域上發力。譬如智能貓砂盆品類,海外市場仍居于4000元以上的高位,中國出海企業就可以借助國內珠三角的產業集群優勢,再加之中國工程師團隊在loT領域的創新能力,對智能貓廁所進行技術優化,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
03、服裝和消費電子的“紅海”中也走出新秀
服裝和3C電子無疑是跨境電商出海的兩大主賽道。而對這批出海企業而言,行業競爭者的持續涌入、嚴重同質化的產品、業績增速放緩、利潤空間收縮,都使他們的生存更加的艱難。只有那些不再單純比拼鋪貨、運營能力,在定位、設計、產品創新,甚至材料等方面玩出新花樣的出海品牌,才可能殺出重圍。
譬如定位快時尚DTC的BOUNDLESS(無疆跨境),旗下三個品牌各自都有鮮明的差異,Jouer是專為追求時尚的年輕女性打造的品牌,404是主要面向追求“非主流文化”的先鋒人群,而R!CH則是專門服務于黑人或喜愛黑人文化的消費者。
由唯品會戰略投資的熱醒Rexing也找到了自身的獨特性。其定位是戶外功能性服裝品牌,圍繞自駕游+露營+戶外運動的場景,推出面向戶外瑜伽、戶外騎行、漿板、戶外飛盤和越野跑5大類的戶外服裝。
功能性服裝可以被類比為“服裝行業里科技公司”,無論國內外,更多的熱錢向它們涌去。
在3C消費電子領域的創新則可以與“新潮的設計”相結合。像是重力星球GravaStar,即賦予了3C消費電子產品“潮玩”的外殼和內涵。其品牌創始人黃勇希望產品另辟蹊徑,以“設計驅動”來撫育品牌的靈魂、以“內容杠桿”來拉近用戶的關系,最終成為一個具有手辦收藏價值的消費電子跨界品牌。
04、小家電在新興市場挖到富礦
家居和小家電同樣是一個擁有著萬億級規模化市場的出海大類。Euromonitor數據顯示,全球家居用品的消費需求預計仍將保持穩健增長,2025年將達到8519.84 億美元。此外,據沙利文數據預測,2023年全球小家電市場也將達到1446億美元,而全球小家電的供應鏈主要在中國。
這意味著,家居或小家電出海依舊是一個具有吸金力的大賽道。
根據圖表中所盤點的2022年融資項目,億邦動力也總結出了這類企業的兩大特點:
一類是做好家居或小家電產品的“細分創新”。隨著中國家居和小家電供應鏈從1.0的“中國制造”向2.0的“中國智造”升級,這類產品除了主打性價比,也開始在外觀設計和功能上做更多的升級。
譬如已完成億元A輪融資的斗禾科技,走智能化、個性化、高端化的路線,將1.0時代的除濕機升級為智能除濕器、普通炸鍋升級為空氣炸鍋,同時也在研發客單價更高、滿足細分需求的牛排機、制冰機等。
另外,和服裝產業一樣,未來的家居和小家電品類出海也會進一步的比拼全產業鏈條的協同能力,加快提高研發、生產、銷售等多個環節的效率優勢,以在全球化的競爭中,構建更強的品牌壁壘。
另一大類的家居和小家電類出海企業則發現了新興市場的富礦。
非洲家電企業MOOVED計劃將融資后籌集的資金用于產品研發、中國與非洲市場的人才團隊擴充,以及品牌投入和線下渠道的拓展。不同于目標市場是歐美地區的出海企業,MOOVED的產品不需要很高的技術含量或強大的研發能力,他們更想為非洲消費者帶去一個高性價比、品類非常齊全的本地化品牌。
因此,MOOVED的產品矩陣除了電視、音響等影音類家電,還結合非洲當地消費需求推出了冰箱、冷柜、空調、風扇、榨汁機、水壺、熨斗等生活類家電,可以說是一應俱全。
定位東南亞生活方式品牌的HomingDay(知明科技)也是一樣的運作邏輯。公司目前已經進入了泰國、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市場,瞄準的是這些國家地區的“新中產階級”。
由于東南亞地區的中產階級還在成長,但可供選擇的不是日韓等價格非常高的國際大牌,就是一些價格和品質超低的次品和雜牌,所以中間地帶是中國出海產品們可以拿下的部分。根據研究機構東西方中心的報告估算,每人每日購買力在10-100美元之間的東南亞中產階級,預計到2030年將增長到3.34億人,占到了東南亞總人口的51%。這批將中國供應鏈帶去東南亞的出海企業也從中看到了希望。
05、戶外生活方式全球大蔓延,醞釀新的超級品牌
戶外運動無國界,誕生一家有中國血液的世界級戶外運動品牌,也是投資圈篤信的。
定位戶外大類的出海品牌通常將目光投向把戶外生活方式作為日常生活標配的歐美市場。在美國、德國、英國、法國等地區,戶外運動參與率均超過了50%,從發展歷史、消費文化到運動習慣也趨于穩定,且更容易接納細分品類的創新和升級。
因此,一批走向歐美市場的、頗具潛力的戶外消費品牌應運而生,包括戶外滑雪裝備、戶外露營裝備、E-bike(電助力單車)、電動滑板等多個大熱的品類。
這批品牌企業既可以出海,瞄準歐美成熟的消費人群,與此同時,國內的戶外生活方式的滲透率也有明顯提升,大有在未來某個階段集體爆發的勢頭。看到了這個機會的品牌們,“進可攻,退可守”。
成立于2021年的Snowyowl Tech(雪鸮科技)以高端滑雪板切入市場,圍繞“運動科技”打造出一個全品類的戶外生活方式品牌,同時也在發力滑雪服、單板鞋、頭盔眼鏡等配套產品。
定位“全球化一站式露營裝備品牌”的挪客Naturehike則圍繞“lightweight(超輕)”、“reliable(可靠)”、“performance(性能)”、“adventure(探險)”、“innovation(創新)”的理念,打造包括帳篷、氣墊、睡袋、桌椅、燈具、戶外餐具、登山杖、背包、戶外服飾等產品在內的九大系列,并通過速賣通、亞馬遜、Shopify等渠道走向海外。
“電動滑板”也是海外流行的一款發燒友產品。而中國是全球電動滑板車的主要生產國。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生產的電動滑板車中,有364萬輛來自中國,占比85%。出海企業可以依托中國高效的供應鏈,在海外市場擁有更大的價格優勢。比如,Exway即是2022年被資本看好的電動滑板出海企業。
另外還有賦予了“低碳環保”、“短途出行”、“消費科技”、“智能硬件”等標簽的新型E-bike(電助力單車)品類。醞釀著“出行革命”的騎行發燒友們,更偏愛這種比自行車更舒適、比傳統電動車更新潮、比電動滑板車更安全的品類。
一名該賽道的創業者表示,過去一年想在歐美市場做E-bike的中國新品牌大概有30-40家。當中,Aventon、URTOPIA、Tenways等出海品牌等接住了資本拋出的橄欖枝。另據研究機構Allied Market Research的預測,到2030年,全球電助力單車市場的規模將達到1186億美元,而在歐美很少有新興的小眾品類能夠達到千億規模。怎么看,這都是一個不容小覷的出海大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