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每日科技推送
《流浪地球2》有多火?周邊眾籌僅上線一周就破億元,就連央企也親自下場夸。
1月30日,中國核工業集團在微博發了一張海報,與流浪地球夢幻聯動,并配文“你們盡管想象,我們負責實現”。
海報里面有電影的“行星發動機”、現實存在的中核集團牽頭研發的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可控核聚變裝置)、還有中核集團的中國環流器二號A(HL-2A)。
而海報也得到了網友的認可。
中核集團抖音的評論區也有多個官方賬號在互動。
為什么《流浪地球2》會獲得網友、官方的一致好評?
網友一段回復或許能給我們答案。
①如果中國沒有量子計算機,你看到劉德華研究數字生命時會覺得假,膩歪,尷尬,可是中國量子計算全球領先,這時你感覺電影里這樣演很正常。
②如果中國沒有月球基地建設計劃,月球探索事實,你會覺得月球基地很假,但是現在我感覺很真實。
③如果現實中中國沒有大規模基建能力,你去拍一萬個行星發動機建設、月球發動機建設那就很假。
④如果現實中中國沒有空間站,你去拍中國人領導的人類領航空間站、地月電梯,也會讓人覺得假,但是現在這些都成了順理成章的事了,你看著電影也不會覺得是意淫,反而覺得很正常。
總的來說,影片中的工業是建立在現實工業基礎上的,“太空電梯”、“行星發動機”也不完全是靠想象的,在中國是可以找到實體的。
《流浪地球2》硬科技并不是幻想
影片中的太空電梯、重型運載機、外骨骼機器人等高科技裝備都不是憑空想象的,它們都能在現實生活找到原型。
在影片花絮中,當劉德華在拍攝基地看到大量的中國制造的“科幻電影先進裝備”時也充滿驕傲。
比如影片中擁有四條支腿的多地形智能應急救援平臺——徐工ET120,又稱“鋼鐵螳螂”,在京東售價為268萬元。
它真的有點厲害,在山地、沼澤、隧道等復雜地形中如履平地,搭載不同工作機具,實現滅火、伐木、切割、打樁等多種作業功能。
還適用于雪崩、地震、滑坡、堰塞湖等災后搶險救援,甚至在4500米高海拔、零下40度的極限環境下也能勝任。
徐工集團先后贊助42款61臺主機設備、400多套零部件及車間道具、61套三維模型、319名工作人員,從各方面為《流浪地球2》做好資源配置和保障。
除了挖掘機,徐工集團還為電影定制了一款重型運載車,在設計定稿后,徐工的工程師們經過七天的極限操作,完成結構優化設計、制作、裝配、涂裝等等一系列工作。
最終再和電影拍攝的美術部門一起,在攝制現場一起連夜布景,實現了電影片段中的震撼環境。
為了追求場景真實質感,不惜用叉車把防彈玻璃打爛。
此外,影片中多次出現的“外骨骼機器人”,也開始實現商業化,已經在汽車、航空、電力、礦山、銀行、建筑等場景中落地。
在實際生活外骨骼機器人主要運用在康復理療、助力行走等方面。北京冬殘奧會時,還有殘疾人火炬手分別借助上肢和下肢助力外骨骼進行了火炬傳遞。
此前曾有行業媒體預計,2025年中國外骨骼機器人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105億元,期間年復合增長率為98.5%。
科大訊飛也曾公布具有康復訓練功能的外骨骼機器人“已經研發出原型機”,未來將實現自適應運動功能研發的自適應行走外骨骼機器人,幫助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或殘疾人自主獨立行走。
這么一說真的太有意義了!
流浪地球2周邊眾籌破億,賣瘋了!
除了硬核科技討論熱度高之外,《流浪地球2》的周邊也賣瘋了。有網友調侃道,“流浪地球周邊總眾籌超過《上海堡壘》總票房”。
從《流浪地球2》官方正版授權商賽凡科幻空間發起的眾籌來看,僅上線1分鐘,就達成了10萬元的眾籌金額。
截至1月30日21時,該眾籌項目累計籌得1.13億元,超過目標金額1000余倍,成交數超過49萬。
此外,影片中的笨笨、MOSS、數字生命卡也很受歡迎。其中電子生命卡的呼聲最大,被網友稱為“電子骨灰盒”。
據了解,此次《流浪地球2》官方正版授權商賽凡科幻空間是成都羿星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旗下品牌,目前已先后出品小說《三體》、電影《流浪地球》、中國火星探測工程、中國探月工程、電影《流浪地球2》等系列官方授權周邊衍生品。
星環重工模型工作室在本次項目中將負責“笨笨”及MOSS模型的設計制作。
最后
《流浪地球2》在國內好評如潮,在國外也有不錯的表現
1月31日,據外媒報道,國產科幻電影《流浪地球2》在北美142家影院上映,8天進賬超300萬美元,而且位列周末排行榜第十。
對于中國科幻片來說算是比較高的上座率了。如今在爛番茄影評網站上,《流浪地球2》已獲得79%的新鮮度(媒體評分)和97%的爆米花指數(觀眾評分)。
硬核的科幻片何嘗不也是一種文化輸出,軟實力的建立是要在硬實力的基礎上。
一方面科幻電影反映的是國家的綜合實力。科幻電影不只是天馬行空的想象,不應該脫離世界,而是要有過硬的工業基礎,這樣的影片呈現出來的效果才會更真實。
另一方面,一部好的科幻作品,也能夠把無數懵懂的少年,吸引到科學的殿堂中,進一步推動人類科技的進步。
這不得多多支持,讓更多人看到我們的硬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