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每日財報 程意
回歸A股市場三年,郵儲銀行(60165.SH)再度啟動了新一輪的融資“補血”方案。
2022年10月,該行擬定增募資不超過450億元,所募資金在扣除相關發行費用后將全部用于補充本行的核心一級資本。該方案于2022年12月獲銀保監會核準,春節前證監會又對其再融資申請提出了反饋意見,要求郵儲銀行補充說明11項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反饋意見除了要求郵儲銀行補充說明相關融資的必要性及融資規模的合理性外,還對郵儲銀行與控股股東郵政集團間的關聯交易、人員交叉任職、理財及同業等業務風險、監管指標等質疑。
據《每日財報》梳理,自2019年12月于上交所IPO至今,郵儲銀行已于A股市場募資627.1億元。如若此次定增能順利落地,郵儲銀行三年間就募資超千億。不過與以往不同的是,此次增資不僅僅是補充資本金這么簡單,因為此次募資郵政集團不參與認購,公司或引入更多市場化投資者,實現股權結構多元化。
反饋意見涉及股東郵政集團
1月13日,證監會官網披露了發行監管部對12家公司再融資申請的反饋意見。
其中,要求郵儲銀行補充說明11項問題。從反饋意見來看,除了針對郵儲銀行的理財業務、同業業務、表外業務等進行提問外,還有3項涉及郵儲銀行控股股東郵政集團。
問題主要針對郵銀儲行與郵政集團間存在經營相似或同類業務、關聯交易金額較大、董事或高管交叉任職等情況,且反饋意見中特別提到郵儲銀行獨立董事鐘瑞明同時兼任7家境內外上市公司獨立董事職務,是否符合監管要求。
據《每日財報》了解,郵儲銀行雖為六大行中最晚完成改制和上市的一家,但其依托控股股東郵政集團亦實現了飛速發展。截至2022年6月末,郵儲銀行共有營業網點39579個,其中自營網點7821個,代理網點31758個,是六大國有行中營業網點數最多的。
不可避免的,雙方在業務、資源等方面也存在緊密協作,像郵儲銀行與郵政速遞物流板塊協同和郵政集團電商板塊聯合運營等。在2022年,郵儲銀行推出的新市民專屬借記卡——“U+卡”,在郵政營業網點交寄國內普通包裹可享受郵費8折優惠。
根據上交所相關規定,郵儲銀行與郵政集團及其關聯人的授信類日常關聯交易上限為140億元,非授信類關聯交易上限為97億元。截至2022年6月末,該行與郵政集團及其關聯人的授信余額為0.04億元,非授信類關聯交易額為27.77億元。
此外,郵儲銀行的許多高管和董事也是出自郵政集團。像在2022年4月辭任的郵儲銀行原董事長張金良,此前就是郵政集團董事、總經理;現在代為履行董事長職責的郵儲銀行行長劉建軍,也系郵政集團副總經理。
1月16日,郵儲銀行針對證監會的相關問題在“上證e互動”回復稱,截至目前,該行已經取得銀保監會對此次非公開發行方案的批準,并已向證監會報送申請材料。待證監會批準后,將正式啟動詢價發行工作。將積極推動此次非公開發行相關事宜,力爭早日完成發行,關鍵進展將根據審核情況及時向市場公告。
增資既充實資本,亦優化股權?
近年來,在疫情影響下,商業銀行不斷加大信貸投放力度,為小微企業、實體經濟等提供更多信貸支持,這確實對銀行自身的資本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導致很多銀行資本匱乏問題凸顯,“補血”需求更加旺盛。
郵儲銀行作為國有行之一,與其余5家國有行相比,似乎更為“缺錢”。據《每日財報》了解,在2019年12月郵儲銀行于上交所上市之時,其最終募資總額達327.1億元。但在回歸A股不到1年的時間,該行再度提出300億元定增方案,后于2021年3月1日獲批。
現在,郵儲銀行又再度提出450億的定增方案,如若后期該方案順利落地,就意味著該行在不到3年的時間里就募資近1077.1億元。
那么,郵儲銀行頻繁募資究竟為何?
據悉,此次的450億元定增,郵儲銀行的主要目的為夯實資本實力,所募集資金扣除相關發行費用后將全部用于補充核心一級資本。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9月末,郵儲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和資本充足率分別為9.55%、11.53%、14.1%,分別較上年末下降0.37、0.86和0.68個百分點。
此外,也或與郵儲銀行業績有所關聯。在2022年前三季度,六大行營收合計約2.84萬億元,歸母凈利潤合計約1.03萬億元。郵儲銀行雖然業績實現雙增,但仍處于末位。其中,營收達2569.31億元,同比增長7.79%;歸母凈利潤為738.49億元,同比增長14.48%。
《每日財報》也注意到,在郵儲銀行發布這450億定增方案前,其股價大幅下跌。在2022年9月29日,李嘉誠基金會減持郵儲銀行5萬股H股,成交價4.71港元,套現23.55萬港元。盡管金額比較小,但因其首次減持,市場波動比較大。
次日,郵儲銀行原董事長李國華被開除黨籍。緊接著,郵儲銀行股價繼續下跌。好在,定增方案發布后,股價又有所回暖。截至2023年1月19日收盤,郵儲銀行報收于4.9元/股,總市值4527億元。
需要提及的是,此次定增其控股股東郵政集團不參與認購,目的或在引入更多市場化投資者,實現股權結構多元化。
總體來說,對于郵儲銀行而言,其飛速發展確實依托于控股股東郵政集團的資源、渠道優勢。但長此以往,終會有“坐吃山空”的一天,且不利于公司的多元化發展。所以,通過此次定增引入新股東,也或為該行業務的發展帶來新的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