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張藝
受益于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高增長,上游正極材料公司德方納米(300769.SZ)去年業績頗豐。
德方納米1月29日晚間發布業績預報,公司預計2022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3.60億元至25.50億元,同比增長194.78%至218.51%。上年同期盈利為8.01億元。
1月30日,德方納米股價大漲,早盤漲幅一度達8.60%。截至當日午盤,該股漲幅達6.85%,成交4.1萬手,成交金額11.07億元,換手率為2.66%。

與去年三季報相比,德方納米第四季度盈利在5.32億元至7.22億元之間。單季度盈利能力連續五個季度保持在5億元之上。
中信建投分析師許琳和馬天一認為,2022年四季度德方納米盈利能力并未如市場預測出現下滑,是實現業績超預期的核心因素。
不過,因2021年第四季度公司業績基數較高,2022年同期利潤增速已大幅放緩。

在業績突飛猛進的近兩年,德方納米股價的表現則大為不同。2021年公司股價大漲近2倍,2022年股價跌幅超15%。原因何在?
首先,行業的價格波動,近年大量企業跨界入局磷酸鐵鋰行業,行業面臨結構性產能過剩的風險。
報告期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和儲能市場保持高增長態勢,帶動了磷酸鹽系正極材料的快速增長,公司主要產品供應偏緊。
公告表示,受益于下游需求增長及公司新增產能的釋放,德方納米產品的產銷量同比大幅提升,盈利能力有所提升,盈利規模同比實現較大增長。
Wind數據顯示,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價格由2021年年初的3.85萬元/噸一路飆升至2022年最高17.70萬元/噸,2022年期間多數時間保持在15萬元/噸之上的高位。
然而,今年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價格已有所回落,最新報價15.15萬元/噸。鋰電池四大原材料之一的電解液價格更是出現了“腰斬”。

就在今年1月期間,德方納米接受了多家機構調研。
“我們認為行業發展在短期內會有一些波動,但從長期來看呈現波動上升趨勢。”德方納米董秘何艷艷表示。另就近期原材料價格下跌,她指出,公司以銷定產,根據生產計劃采購一定周期的安全庫存。長期來看,行業發展到成熟,供需會逐漸平衡,原材料及產品價格波動會趨于穩定。
其次,德方納米產品過于單一。
德方納米主營納米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營收占比超99%。然而,單一產品價格一旦形成回落趨勢,公司業績也會隨之大幅波動。
德方納米也在努力改變單一產品格局。公司正推動磷酸錳鐵鋰、補鋰劑等新產品的產業化和市場化進程,并持續推出新產品。
市場對德方納米新品磷酸錳鐵鋰項目較為關注。何艷艷透露,公司的年產11萬噸磷酸錳鐵鋰項目已經投產,正在進行產能爬坡。“產品的測試指標目前已通過了下游客戶的驗證。”
何艷艷還稱,德方納米也在持續推進與產業鏈上游公司的多種形式的戰略合作,瞄準時機進行布局。“公司的曲靖子公司布局了磷酸鋰產能;德方新能源產業基金在四川布局開拓鋰礦資源;公司的大股東布局了鋰電池回收產業,回收的鋰資源優先供應給公司使用;同時,公司也通過與供應商設立合資公司,布局了硝酸、氣體等原材料。”
中信建投證券研報認為,展望2023年,2022年業績高基數下預計德方納米增速放緩,但考慮公司補鋰劑、磷酸鐵錳鋰等產品未來幾年有望成為業績增長新極,估值將有所提升。
第三,股東大規模減持預期壓頂。
德方納米重要股東及高管股東在去年持續減持公司股份。
就在2022年11月25日,德方納米第一大股東吉學文披露了減持計劃。吉學文持有公司14.23%股份,計劃減持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3%。減持主要是出于自身的資金需求。
吉學文及德方納米原第三大股東趙旭自2022年二季度限售股解禁后,便開始大手筆減持公司股份。其他多位高管也有減持行為。
另一個需要注意的是,一個月前,德方納米剛有一波限售股解禁。后市公司股價或因業績而走高,一旦拉升,股價又將面臨一定的減持壓力。
2022年12月20日,德方納米1254.90萬股定增限售股上市流通,占公司總股本的7.22%,以最新收盤價計算,解禁市值31.80億元。這是解禁日6個月前定增發行的股份。
解禁股東共19位,多為知名機構,包括麥格理銀行、華夏基金、UBS AG(瑞銀)、國泰君安證券、摩根大通證券等。
當時定增發行價為255元/股,定增股東至今盈虧基本持平。
當下仍處于吉學文的大規模減持窗口期,多家機構股東也剛解禁,德方納米股價未來走勢難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