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壹覽商業 薛向
春節檔爆了。
據燈塔專業版實時數據,截至1月25日0時10分,2023年春節檔(1月21日至1月27日)總票房(含預售)突破40億元。《滿江紅》《流浪地球2》《熊出沒·伴我“熊芯”》分列春節檔票房前三位,且前兩部影片均突破13億元。
春節檔的爆火,帶動了全年票房記錄的刷新,據貓眼專業版數據,截至1月24日20時26分,2023年度大盤票房(含預售)破50億,創下中國電影市場年票房最快破50億元的新紀錄。
與創紀錄相比更重要的是,觀眾都回來了。
過去三年,在疫情的影響下,中國影院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燈塔數據顯示,2020-2022年全國票房分別為203.14億元、470.36億元和299.48億元。
特別是2022年,中國電影市場歷了10年來最慘淡的一年,全年票房不及2019年的一半。
從年初開始,平常最為火熱的春節檔觀影人數開始創歷史新低。數據顯示,2021年春節檔觀影人數為1.6億,而今年同期卻只有1.14億,下降了4600萬人次,是近4年以來的最低數據。
隨后,自3月份以來,上海、北京、深圳等多個城市疫情反彈,在疫情防控政策下,電影市場進入半停擺狀態。在疫情長時間的影響下,定檔新片集體撤檔,清明節、五一節、端午節三個小檔期接連被廢,整個市場萎靡不振。
市場的萎靡不振導致影院生存困難。據壹覽商業不完全統計2022上半年,至少有22家影院宣布閉店停業,涵蓋大地影院、百老匯、中瑞大地、萬象影城等13個影院品牌。為了生存下去,影城們開始嘗試各種自救措施,比如去年11月,成都萊納星影城就推出了一項“午休服務”,而萬達影城則開始嘗試劇本殺業務。
另據企查查數據顯示,2019年至今,國內影院相關企業共注銷吊銷3500余家,其中今年上半年便有426家。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疫情政策調整后的首個春節檔,春節檔的表現對于2023年的電影市場以及經歷了低谷的電影產業至關重要。
數據顯示,中國電影票房總榜排名前十的影片中,有六部都來自春節檔。另貓眼研究院發布的《2022年中國電影市場數據洞察》指出,2017年至2019年假日檔期占全年票房比例維持在20%左右,但這一數據在2021年和2022年分別為36%和32%。
可以這么說,做好春節檔,全國電影市場就有了全年的底氣。從目前看,春節檔七部影片,均表現不俗,后勁仍在,突破2021年和2022年春節檔總票房的78.43億元和60.40億元,也有希望。
那么,這可以表明2023年電影市場回迎來巔峰時刻么?
壹覽商業認為,春節檔火爆并不能認為影院行業全年一定火爆。由于過去兩年的影響,今年想直接進入到巔峰狀態不太可能,但恢復是明顯的,至于恢復到什么程度,還得看內容輸出和一定的變量。但從目前看,已經有三點值得電影產業人期待2023。
首先,從監管看,去年12月27日毛羽辭去中影副董事長,隨后執掌電影局。春節檔七部影片加速定檔,五一檔影片陸續定檔。一舉改變了發行時間窗口短、內容端供給不足等問題,為影院復蘇奠定基石。
在聯商網高級顧問王國平看來,電影行業受困幾年,要想改變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有對行業有較深理解、知道在什么節點做什么事、怎么鋪墊、如何對癥下藥的人來操盤,方能解救這個行業于危機之下。毛羽短時間快速出手,幾把火都燒在關鍵處,對于行業復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其次,從內容看,2023年上半年,已經有大量新片定檔。一部分是國產片。定檔在2月份的影片,已經有郭富城、梁朝偉主演的《風再起時》,黃子華、謝君豪主演的《毒舌律師》,定檔在4月份的影片有《宇宙探索編輯部》等。在五一檔,麥兆輝執導的《檢察風云》等,也已經定檔。一部分是進口片。《黑豹2》已經定檔在2月7日,《蟻人與黃蜂女:量子狂潮》定檔在2月17日。
今年春節檔的電影質量也在說明,中國電影人正在走出低估,試圖用更好的作品來挽回過去三年的損失。另外,票價的下降,也在帶動觀影人次的上升,觀影人次將替代票價成為今年全年影院票房的核心驅動因素
再次,從疫情影響看,隨著疫情恐慌逐步褪去,消費者開始重新回歸公眾場合,影城的恢復是必然的。值得注意的是,影城要想做好,還是得在硬件設備上下功夫,觀影效果、放映效果是其核心追求。畢竟優質觀影效果及現場體驗是線上無法替代的,社交需求重新回歸,影院重生的空間也就回來了。
但我們仍要注意疫情的潛在風險。從世界各國看,調整防疫政策后,均經歷了多次感染高峰,我們不可掉以輕心。
近期,國外檢出“德爾塔克戎”XAY.2毒株,據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管理處研究員常昭瑞介紹,該毒株是奧密克戎變異株BA.4、BA.5和德爾塔變異株AY.45的重組體,目前在全球9個國家或地區發現,2022年12月以來在極少數國家呈升高趨勢。目前還沒有關于XAY.2毒株傳播力、致病力和免疫逃逸能力等方面的足夠數據。該毒株輸入中國,是否會帶來新的一波感染高峰,尚不清楚。
顯然,2023年的電影行業復蘇是可期的,但回歸巔峰恐仍需時間和環境助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