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娛樂硬糖 劉小土
編輯|李春暉
如今的年輕人是越來越難懂了。除夕這樣的年度關鍵時刻,爸媽在家嚴陣以待追春晚,年輕人卻追了一場又一場拜年紀,都不帶重樣的。
大眾所熟知的拜年紀,是嗶哩嗶哩(以下簡稱B站)所主導的那個。2010年,這一由UP主們共創完成的新興事物初現雛形,而后經過13年的孵化和沉淀,拜年紀成為年輕人的線上“廟會”。
時至今日,除夕夜看拜年紀是一代人的新年俗。與那些志同道合者一同刷“干杯”,亦是其辭舊迎新的必備儀式。今年的拜年紀,數據和口碑依舊能打,直播在線峰值高達1.6億。 但這還不是拜年紀的全貌。硬糖君注意到,B站站內近年涌現出大批民間的新春會、拜年紀,有些甚至已經辦了好幾季。盡管這些作品更多是吸引特定圈層,但絲毫不糊弄,質感和創意都非常給力,其中“戰雙·帕米爾新春會”“原神新春會”“迦勒底新春會”尤得追捧。
而比起眼前的熱鬧,更值得關注的是:作為民間新春會、野生拜年紀的重要集散地,B站這種創作生態將給整個晚會領域帶來什么。
從當年郭德綱的“我要上春晚”,到如今B站群雄的“我要辦春晚”,這些作品有機會如B站拜年紀那般,在長久運營下醞釀出更大價值嗎?
拜年紀的破與立
B站拜年紀的片頭堪稱招牌特色,是整臺節目制作水平、畫風的縮影,制作組每年都別出心裁。
初代拜年紀經費有限,好的腦洞無法落實,大場面屈指可數,但反而制造了諸多“哭窮”名場面。最經典的是2016年的片頭,官方哭訴“15年的一場汽車爆破,花光了16年的錢”,最終用簡筆畫“忽悠”開場。
后來,拜年紀走上破圈之路,受眾變多,片頭也變得眾口難調。2018年的拜年紀,片頭不再輕松玩梗,轉而呈現整臺晚會的背景和任務線,結果被不少網友說低齡、出戲。
于是,制作組在2019年調侃說不搞片頭,其實以內容策劃討論會的形式,做了傳統、現代、迎合、炫酷四種畫風的開場,暗合數年來拜年紀片頭的流變。也是這一年,拜年紀在片頭直接探討了到底該兼容大眾口味,還是滿足圈層喜好。
這道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從今年拜年紀來看,制作組將天平傾向于核心用戶,提供了二次元濃度極高的內容。尤其是片頭《潛航追擊》,有著無比熟悉的懷舊況味。
劇情是拜年紀開始前,B站系統突然遭遇神秘生物入侵,制作組對此束手無策,不得不將33娘跟系統鏈接,打進內部、解決麻煩。無厘頭的反轉將喜劇效果拉滿,以往年的拜年紀混剪當作亂斗背景則讓人淚目。最巧妙的處理是,33娘通過后頸部的接口進入系統,這讓無數觀眾瞬間回憶起《EVA》,情緒立刻點燃。
整體來說,動畫、鬼畜、原創音樂仍是今年拜年紀的重點,大多數節目符合核心粉絲的審美。洛天依原創曲《閉眼,我觸碰幻想的邊界》、動態漫《八分半必達》、逐格動畫《開天》等等,博得老二次元們歡心。
不過,對IP進行多元開發是文娛產品走向成熟的必然,B站拜年紀也不例外。隨著平臺快速發展、UP主職業化,拜年紀的規模、陣容也逐年升級,主流化早已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而一種圈層文化的主流化,勢必會伴隨其形式本身的修正和圓融,這就注定了如今的拜年紀會在題材內容和價值上更貼近主流,盡可能制造讓更多人滿意的合家歡內容。
做到這一點并不簡單。我們不難感受B站的謹慎和走心,它仍將節目內容和社區文化的深度結合擺在首要位置,在兼顧新老用戶審美趣味的同時,也給大眾提供理解、欣賞這臺晚會的契機。
比如今年的《風物有時節》,將傳統節氣和新年元素交匯融合,打造出唯美大氣的原創動畫。事實上,在近年的拜年紀里,青年新文化和傳統內容的交匯融合很常見,2020年的《諸神的奧運》,2021年的《我的祖國》,2022年的《快樂手賬》,皆有異曲同工之妙。
其實,一代人成為社會中堅力量,他們喜歡的東西總會成為主流文化,只是時間早晚問題。所以,拜年紀的主流化既是不斷出圈的結果,也是順勢成長的必然。好在制作組懂得平衡圈層價值和社會價值,用恰當的呈現方式給晚會注入許多新鮮內容,穩住了各路觀眾。
還有多少“拜年紀”
如果僅論播放量、話題度,剛涌現的民間新春會和野生拜年紀,肯定遠不如B站拜年紀。但這并不影響它們被一批批目標受眾所消費、所欣賞,在相應圈層里刷足存在感。
硬糖君簡單梳理了下,目前B站UP主自發組織的拜年紀,主要分成動畫和游戲兩大類,制作組通常以某個IP或某種內容類型作為主題,圍繞核心粉絲的審美偏好和消費文化展開創作,可視之為圈層共創、集體互娛的行為藝術。
Galgame(美少女游戲)拜年紀就是類型主題的代表作。2021年,小眾社區“月幕”的站長蒼麟在B站正式發起首屆Galgame視覺小說拜年紀,引來眾多圈內大佬參與制作。眼下,2023年Galgame拜年紀也在籌備階段,據說請來了日本知名劇本家片岡智,關注度一路飆升。
今年數據明顯增長
截至目前,在B站搭建的“2023年游戲新春會”“2023年動畫新春會”主頁,已有60多檔民間晚會,涵蓋《守望先鋒》《英雄聯盟》《迦勒底》《名偵探柯南》《三體》《刀劍神域》等知名IP,上線時間覆蓋整個春節假期。
這些新春會雖是UP主原創自制,但題材、敘事、玩法不盡相同,節目呈現包括動畫、音樂、手書、小品等形式。截至發稿,播放量破百萬的,已經有《2023年碧藍航線新春會》《2023年迦勒底新春會》《2023原神新春會》……
其中,《2023年原神新春會》長達2個多小時,制作組至少有近30位UP主,正片節目相當驚艷。最終,這臺晚會以980多萬的播放量,一度登上B站全站排行榜第五,也給民間拜年紀打了個成功樣本。
坦誠說,風頭正盛的游戲廠商辦新春會,倒也不是新鮮事。但問題是,它們始終沒有找到最合適的平臺,盡可能將更多目標觀眾調動起來,更別說嘗試品牌化、商業化。
此時就很能體現B站的平臺價值。在這里,游戲和動畫本就是用戶高頻消費品類,《原神》《英雄聯盟》《名偵探柯南》等經典IP的二創內容更是恒河沙數。以《原神》為例,相關視頻作品多達700萬條,播放量動輒千萬、百萬。
在如此強勁的內容消費生態里,民間的新春會、拜年紀更能精準觸達用戶,迅速積累聲量。這意味著任何相關內容接入B站,無論是爆款IP《和平精英》《原神》,還是小眾IP《彈丸論破》《賽馬娘》,亦或是老牌IP《紅色警戒》《軒轅劍》,都能找到“組織”、得到滋養。
說到底,IP的本質不是單純的故事和設定,而是一群人的情感共識。追了一場又一場民間拜年紀的年輕人,醉心的通常是尋找同好、隔空團建的感覺。
拜年紀成長啟示錄
從長遠角度看,優質的民間新春會、拜年紀是能穿越周期,一直作用于核心粉絲和潛在用戶,最終在社區里沉淀為內容資產甚至品牌資產的。
因為B站拜年紀就是這樣慢慢長成的。2010年,B站首屆《春節·大拜年》上線,2011年就正式發展成B站拜年紀,并很快以“二次元春晚”的身份揚名江湖。
2011年拜年紀的粗糙質感
初代拜年紀只是UP主們作品的簡單拼湊,制作可以說相當粗糙。相形之下,新一批拜年紀和新春會的質感實在好太多,又有更多年輕用戶加持,起點明顯更高。
最重要的是,常規的晚會幾乎都是自上而下的引領、輸出,民間新春會、野生拜年紀則始終由UP主和品牌合力完成。今年的《紅色警戒》《賽馬娘》《英雄聯盟》等甚至沒任何官方資源加持。
而這種“草臺班子”民辦晚會的吸引力卻并不小。
首先,UP主兼具用戶和創作者的雙重身份,消費并生產著年輕人喜愛的文娛內容。有了這條重要紐帶,拜年紀才能投用戶所好,以核心觀眾感興趣的方式極致呈現。也即是說,拜年紀一定程度上剝離了功利性,故而更能野生野長,不必受制于主流審美、大眾需求,可以盡情將天馬行空的創意付諸實踐。
其次,B站如今有著更龐雜成熟的社區生態,創作和消費早已達成良性循環,比十年前更利于用戶自創內容的傳播和創新。就說辦了幾屆的“迦勒底新春會”,內容質量逐年提升,用戶反響愈加熱烈,假以時日想必會有更多突破。
B站用戶是能自生產娛樂性的一群人,喜歡且擅長為感興趣的內容發聲。圍觀拜年紀時,這些觀眾會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行更多創意解讀,延伸出更多新的梗和文化,再反作用于原生內容。
所有類型的新春會、拜年紀都能共享這條成長路徑。仔細想來,B站拜年紀每年必出一首高燃神曲,也是這樣潛移默化成為共識的。
當然,這些民間創意只有得到足夠的“保護”,UP主們才能長期堅持這種純粹表達。在這樣的創作背景下,B站去年就已在嘗試給部分節目幫助,試圖通過自上而下地規劃,將這一品類從量變引向質變。
到今年,B站更是進一步搭建新春會主頁,以2233娘查房的方式對相應直播進行流量打賞,并給予沒有任何贊助的項目一定現金扶持,鼓勵更多UP主享受創作、為愛發聲。
再過十三載,這些自娛自樂的民間新春會、野生拜年紀,或許也會成為青年文化、甚至是主流文化。它們的形式日益變化并豐富,但不變的是UP主們為愛創作的初心。這大概也是這個時代雖然常以巨變制造焦慮,卻依舊如此迷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