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杜萌
今日凌晨,易方達基金披露旗下所有公募產品的去年四季度報告,張坤所管理的易方達藍籌精選等4只基金仍是投資者最關注的話題。
從規模來看,截至去年四季度末,易方達藍籌精選、易方達優質精選、易方達優勢企業三年、易方達亞洲精選股票的規模分別為570.75億元、189.34億元、50.81億元、83.45億元,所有基金規模均較去年三季末有所提升。而巨無霸易方達藍籌精選在去年四季度規模增長38.44億元,仍是為數不多單只規模超500億元的主動權益型基金。

具體到四季度的申購情況來看,易方達藍籌精選凈申購為1.13億份,易方達優質精選凈申購0.77億份,易方達亞洲精選凈申購1.07億份。
在去年四季度震蕩的環境下,張坤仍維持著高倉位運作。數據顯示,他所管理的四只基金去年四季度倉位都在93%以上。具體來看,易方達藍籌精選、易方達優質精選、易方達優質企業三年持有去年底股票市值占基金資產總值比分別達到94.37%、94.14%、94.63%,而易方達亞洲精選的倉位也達到93.86%。這一倉位水平和去年三季度末基本持平。
去年四季度,張坤普遍提升了港股的倉位水平,抓住了這一波反彈行情,基金凈值也實現了快速反彈。
數據顯示,目前港股倉位最高的是易方達亞洲精選,去年底港股投資市值占基金資產凈值比為65.64%,較去年三季度末的62.44%提升了3.2個百分點。而易方達優質精選、易方達藍籌精選、易方達優質企業三年持有的港股倉位也分別達到44.68%、38.95%、39.26%,均較去年三季度末的水平出現了3-4個百分點的提升。
從易方達藍籌精選四季度末持倉上看,前十大重倉股一股未變,雖然減持了110萬股騰訊控股(00700.HK),但隨著該個股股價的觸底反彈,其公允價值已經晉升為第一大重倉股。此外,還加倉了21萬股貴州茅臺(600519.SH)、180萬股藥明生物(2269.HK)。

張坤所管的其他三只基金也在四季度“清一色”將騰訊控股作為頭號重倉股。以易方達優質精選為例,該基金在四季度增持34萬股的騰訊控股,環比增持5.74個百分點,四季度末持有騰訊控股高達18.68億元,這也是該基金連續第四個季度增持騰訊控股,騰訊控股也從三季度末的第五大重倉股晉升為第一大重倉股。易方達亞洲精選四季度也環比增持了騰訊控股8.39個百分點。
在每一次的季報中,張坤都會發自肺腑地和投資者討論自己的個人看法。本次,張坤在易方達藍籌精選中寫道:本基金在四季度股票倉位基本穩定,并對結構進行了調整,增加了醫藥等行業的配置,降低了消費等行業的配置。個股方面,我們仍然持有商業模式出色、行業格局清晰、競爭力強的優質公司。
市場在10月份經歷了一輪快速下跌,緊接著就進行了一輪快速的反彈,在這個過程中,市場先生的“狂躁性”展露無疑。在未來,市場先生再次出現間歇性的情緒不穩定也幾乎是必然的。投資者在面對市場的動蕩起落時,內心難免受到煎熬,也會迷茫不安,對此,我談一點個人看法。
首先,一個投資人用什么樣理論去看市場,就會有什么樣的投資行為模式。對于價值投資者來說,關注的是企業內在價值和價格,評估企業的內在價值,尋找價格低于內在價值的機會,并不在意近期股價的走勢;對于趨勢投資者來說,關注的是趨勢的開始和終結,至于交易對象的內在價值則不在關心之列。面對同樣一個市場,投資者用不同的理論和時間尺度,有完全不同的投資策略,都是合理的。
第二,任何投資體系都有其局限性。任何體系都只能解釋市場在某些時間維度的運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無能為力的。如果結合兩種投資體系是否會更好呢?事實上,這就像一個人左眼帶著近視鏡,右眼帶著遠視鏡看世界一樣,兩只眼睛看到的東西完全不同,甚至可能是沖突的,感覺會更加詭異。因此,在選擇任何一種投資體系時,意味著接受它的優點同時,也只能同時接受它的缺點。
第三,選擇任何一種投資體系,不在于了解它的熟悉程度,而在于對這種理念是否真的相信,是否能夠一如既往的堅持。只有通過不斷經歷逆風期,才能逐步摸索到什么是哪些缺陷是自己心甘情愿承受的。
一個投資者成熟的標志之一就是清晰的了解自己投資方法的局限性,放棄完美,保持淡定的心境,能夠從容的執行自己的投資策略,不因市場的短期波動喜或悲。從概率上說,某一次機會的錯過,或者某一筆投資的虧損,這都是投資體系固有的一部分,不必對此過于煩惱,坦然接受自己所選擇的體系的缺陷。
投資者在市場中注定是孤獨的,需要時刻保持一種克制而理性的心理狀態,不需要大量的行動,而是極大的耐心,堅持投資原則,等到機會時全力出擊,然后就是耐心的等待。我們內心真正相信的投資體系有助于我們平靜的度過市場的動蕩期,從而不至于被情緒接管投資操作。
展望未來,隨著新冠病毒回歸乙類傳染病管理,疫情防控對于經濟的影響程度將大幅降低;地產行業經過了2022年銷售的下滑后,銷量與行業長期可持續銷量的差距得以縮小,并且相關政策也有望避免地產行業過快下滑引發的系統性風險;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直接回應了市場的擔憂,提振了市場的信心。
相比2022年,這三個方面的宏觀風險因素在2023年都得到了相當的改觀,這也為我們自下而上選擇優質公司提供了更加平穩的環境。此外,我們認為不少優質企業的內在價值在2022年有了一定幅度的提升,但股票價格卻有所下跌,這種價值和價格的反向運動為長期投資者提供了更好的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