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投資界PEdaily
投資界-解碼LP獲悉,近日,湖南省株洲市先進產業集群發展母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成立,執行事務合伙人為株洲市國投創新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注冊資本50億人民幣。
其實早在去年10月,千金藥業就曾發布公告稱,為響應、支持株洲市政府關于發展先進產業集群的戰略部署,公司首期出資3億元,參設由株洲市人民政府牽頭,湖南省財信金控集團、株洲市屬國有企業作為主發起人設立的株洲市先進產業集群發展母基金,基金總規模200億,首期規模50億元。
如今,這一母基金終于塵埃落地。信息顯示,該公司由株洲市資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株洲市國投創新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株洲千金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株洲天橋起重機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同持股。隨著首期資金的逐步到位,這只母基金開始面向全國VC/PE伸出橄欖枝。
總規模200億,首期50億,株洲母基金正式落地
這只母基金有何來頭?。
據悉,株洲市先進產業集群發展母基金是湖南母基金版圖的一支新生力量。去年10月初,株洲市委、市政府審議通過了株洲市先進產業集群發展母基金設立方案及相關管理辦法,有序推動首期落地。
該母基金遵循“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放大資本、防范風險”的基本原則,由株洲市人民政府牽頭,湖南財信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株洲市屬國有企業作為主發起人,共同發起設立的市場化母基金。目標規模200億元,首期50億元,投資期限為5+5+2,即5年投資期,5年退出期,經普通合伙人同意可延長2年。
資料顯示,該母基金的基金管理人湖南省財信產業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簡稱“財信產業基金”),是湖南省屬金融控股平臺湖南財信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財信金控”)全資子公司。截至2022年6月底,公司自主管理基金27支,管理和參股的基金總規模超過1400億元。財信產業基金以受托管理“湖南省新興產業投資引導基金”為契機,遴選優秀頭部機構和產業龍頭企業,已與中金資本、IDG、華潤、普洛斯等組建了一批優質子基金。
另外,該母基金采用雙GP模式,基金管理人為湖南省財信產業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執行事務合伙人為株洲市國投創新創業投資有限公司,通過母、子基金的模式,撬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株洲市先進產業集群的建設,共享發展收益,將主要投資于軌道交通、航空動力、先進硬質材料、電子信息、新能源等13條標志性產業鏈,加快構建“3+3+2”(軌道交通、航空動力、先進硬質材料,電子信息、新能源裝備、汽車與零部件,一批傳統產業、一批未來產業)現代產業體系。
我們再來看該母基金出資人情況:
作為出資人之一,千金藥業成立于1993年,主營中成藥、化學藥和女性衛生用品的研制、生產和銷售。在婦科炎癥領域,千金藥業在20世紀70年代開始研制婦科千金片 ,在治療婦科疾病的中成藥領域一直享有盛譽,與在原方基礎上研制的婦科千金膠囊均被載入2020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
出資17.5億元的湖南省新興產業引導金,成立于2018年12月,首期規模100億元,目前,已經設立8支子基金,基金規模達到350億元;除設立子基金外,新興產業基金還圍繞省委省政府戰略部署,聚焦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產業項目開展直接投資,目前已完成湖南航空、彩虹邵陽、省醫藥集團等項目的投資。
還有出資13億的株洲國投集團,成立于1998年5月,是株洲市委市政府批準設立的國有資產投資運營企業。目前,國投集團管理6支產業引導類基金,基金總規模超40億元。近年來,國投集團堅持市場化運作導向,圍繞株洲“3+3+2”現代產業體系,先后投資菲斯羅克、明日硬質合金等一批優質本地企業,投資規模近3億元。
VC/PE到株洲投什么?
眾所周知,2022年看新能源、新材料的投資人都在往湖南跑。
地處云貴高原向江漢平原過渡的地帶以及亞熱帶季風氣候,獨特的地理和氣候,造就了湖南的有色金屬之鄉。而新能源產業所需的鎳、鈷、錳、鋰、鈉均得到湖南有色產業鏈的覆蓋,因此產生了產能地理集中及產業鏈協同效應。
而株洲位于湖南東部、湘江下游,東接江西省,南連衡陽和郴州,西接湘潭,北與長沙毗鄰,京廣、滬昆鐵路在這里交匯,是中國重要的鐵路樞紐城市。此外,株洲還是長株潭城市群核心城市,全國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新中國確定的“八個新建重點工業城市之一”。
在新能源領域,株洲也有不俗的表現。位于株洲市的順華鋰業,是一家廢舊鋰離子電池回收企業,磷酸鐵鋰電池綜合回收率達92%以上,填補了國內磷酸鐵鋰電池的高效率回收利用領域空白。
2022年10月,順華鋰業完成A+輪超億元融資,江蘇省投資管理公司、五礦-鞍鋼雙創基金領投,蜂巢能源直投,深圳中小擔、科源棕櫚創新基金、國華投資、湖南壹同等機構跟投,深圳高新投、國科開研等原股東增持。這距離其上一輪融資僅過去4個月時間,彼時株洲國投創投、深圳高新投、開研投資、華特爾集團、深圳小禾投資參與了順華鋰業的A輪融資。
值得一提的是,株洲還是湖南唯一掌握新能源汽車電機、電池、電控三大核心關鍵技術點的城市,集聚了一大批汽車產業企業,形成了涵蓋設計研發、零部件生產、整車制造、產品銷售和售后服務的完整產業鏈。目前株洲已擁有北汽株洲分公司、中車電動、株齒公司、漢德車橋等新能源汽車及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220多家,產能50多萬輛,正朝著年產百萬臺的目標邁進。
在制造業戰場上,株洲毫無疑問是一員猛將。此前,工信部下屬研究機構賽迪顧問智能裝備產業研究中心發布《2022先進制造業百強市》榜單,株洲位列第36位,首次邁進前40強。
去年,根據株洲市統計局公開信息顯示,1-10月,株洲市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8.6%。從重點行業看,汽車制造業增長15.6%,金屬制品業增長16.7%,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增長9.3%。其中,中車系、中航發、北汽、宏達電子等企業支撐力度大。中小企業活力迸發,21家“小巨人”企業地方稅收增幅達到兩位數,力行動力科技、歐科億、宏大高分子、天橋嘉成等企業實現連年遞增。
談及株洲的制造業優勢,湖南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楊浩東曾形象地說:“在株洲,喝一盞茶的工夫,可以把制造一臺機車的上萬個零件,在方圓5公里范圍內集齊。”
此外,株洲在軌道交通領域也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據株洲市工信局介紹,株洲建成了全球最大的軌道交通裝備研制基地、全國最大的軌道交通裝備產業研發生產和出口基地,產業集群規模超1400億元,集聚上下游企業近400家,本地綜合配套率超過80%,產品出口到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電力機車全球市場占有率27%,位居全球第一。
正如株洲市“3+3+2”規劃中所涉及的,其正在形成軌道交通、航空動力、先進硬質材料,電子信息、新能源裝備、汽車與零部件和一批傳統產業以及一批未來產業的現代產業體系。
而剛剛落地的株洲市先進產業集群發展母基金,正翹首以待全國VC/PE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