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藍麗琦
家居賣場的景氣指數和整體銷售額在去年底開始回升。
近日中國建筑材料流通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12月,全國建材家居景氣指數BHI為88.93,環比上漲2.41點,同比下跌34.30點。
具體到銷售數據,12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建材家居賣場銷售額為718.25億元,環比上漲18%,同比下跌39.91%;從全年的表現來看,2022年累計銷售額為11610.76億元,同比下跌1.39%。
從去年8月以來,家居賣場銷售額就持續呈下跌趨勢。8月的同比下滑率為10.65%,9月為15.30%,直至10月下滑率超出40%。
不過,12月的銷售額同比去年下滑雖接近40%,但相比11月上漲了18%。12月的BHI指數也相比11月上漲2.41點。
中國建材流通協會行業研究部解讀,下半年受疫情反復、房地產下行及購買力下降等多重因素影響,BHI下行趨勢明顯,“金九銀十”旺季也未現波瀾,直至12月BHI翹尾收官。
中國家居/設計產業互聯網戰略專家王建國表示,年尾上翹跟疫情的放開有一定的關聯。
但從去年整體來看,也僅是下半年跌勢明顯,上半年仍處于相對穩健的狀態。1月BHI高位開局,2月受春節假期影響,BHI小幅下跌,3月消費旺季開始逐步走高,5月成為全年高點,6月高溫多雨季節出現回落。
中國建材流通協會行業研究部表示,2022上半年BHI走勢與往年基本保持一致。
近期,家居賣場龍頭紅星美凱龍(601828.SH)股權被建發股份(600153.SH)收購一事受全行業關注,家居賣場的未來成為熱議話題。同時,隨著品牌的社區店、商場店日益增多,家居賣場和品牌店之間形成一種微妙的競爭關系。
中國建材流通協會行業研究部BHEI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規模以上建材家居市場面積約為2309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率為-1.07%,賣場總量呈現下降趨勢,且2022年賣場出租率也呈下降態勢。
王建國表示,傳統的家具賣場本身就是處于全面過剩的狀態,賣場數量、單體的面積、進駐地品牌數量等,說明這個商業形態里面的效率出現了問題,過于低效,同時中間成本也過高,“但一下子摒棄掉是不現實的,只是基數會慢慢地減少。”
“‘包租婆’型大型家居賣場一定要轉型。社區店、商場店方便解決最后一公里體驗和交付,中小型賣場是未來發展趨勢,渠道不再是重心,服務才是根本。”紅樹林創始人、家裝屆專家許瑞告訴界面新聞。
許瑞表示,越來越多傳統賣場經銷商,會轉型社區店、獨立店、集成店,這種店面既解決產品展示,更重要的是做好服務和交付。單品牌、單品類的店面很難存活,需要更多主業產品之外相關產品集成,“打包在一個店面里。”
而對于2023全新一年的到來,許瑞的態度稍顯平淡。他表示,家居建材是大宗耐用品,不是旅游和飯店,大環境好轉對其影響需要時間。“結合老百姓的經濟收入變化,2023年僅是正常上升,不會報復性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