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投資界PEdaily
不久前,由廣東省農業農村廳指導的2023廣東預制菜雙節營銷產銷對接活動暨頒牌儀式在中國國際預制菜(白云)展示體驗中心舉行。值得一提的是,農業基金設立的廣東預制菜產業發展基金體系正式宣布設立。
這是一個“50億元母基金+100億規模子基金群”的預制菜產業基金體系,基金的設立旨在推動并賦能產業鏈上中下游高效協同發展,助力預制菜科技研發,推動產業標準化體系建設,積極引導完善廣東預制菜產業鏈,助力培育國際知名品牌。
回望2022年,廣東在預制菜的布局上最為活躍,而山東、河南、廣西、浙江等省份也紛紛設立了預制菜產業基金,相關政策頻接踵而來,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萬億賽道。
廣東宣布:50億元母基金+100億規模子基金群
據了解,廣東預制菜產業發展基金體系是由農業基金牽頭組建的母子基金,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聯合社會資本及產業資本設立,認繳規模45億元。基金將主要圍繞預制菜生產、倉儲、流通、消費以及裝備生產等產業鏈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進行投資布局。
在母基金層面,農業基金與粵民投共同出資成立廣東省預制菜產業發展基金,總規模不超50.02億元,認繳規模30億元。
在子基金層面,聯合預制菜上市龍頭企業、廣梅產業園、客都文旅等組建總規模10億元的廣梅預制菜產業投資基金;聯合汕頭投資控股、華鍇資本組建總認繳規模5.02億元的汕頭市潮汕菜預制菜產業基金。
其中,廣梅預制菜產業投資基金首期規模2億元,通過金融杠桿賦能客家預制菜產業發展,并將成為全國第一支由園區引導成立并重點為園區配套服務的預制菜股權投資基金。廣梅產業園也將以基金投資的方式,引進預制菜行業龍頭企業、培育本地預制菜領軍企業。
除此之外,佛山、陽江、汕尾、韶關、湛江、中山等地市,與各方資本方對接設立針對預制菜細分領域的預制菜子基金,最終將形成50億元母基金+100億元規模子基金群的省預制菜產業基金體系。
會上,廣東恒健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紅軍提到,公司將推動和支持廣東預制菜企業通過兼并重組、IPO等方式,培育一批具有生態主導力的產業鏈全國性“鏈主”企業,充分發揮鏈主企業對產業鏈上中下游相關企業的引領、帶動作用,推動廣東預制菜產業強鏈補鏈延鏈。
可以說,這是預制菜以基金投資的形式,在全國范圍內的最大布局。而作為預制菜發展最迅速的地區之一,廣東省已初見規模。
從2022年開始,廣東省就開始大力布局預制菜。2022年3月,廣東發布《加快推進廣東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這是全國首個省級預制菜產業政策。政策提出,建設預制菜聯合研發平臺、構建預制菜質量安全監管規范體系、壯大預制菜產業集群、培育預制菜示范企業等10條相關舉措,其中提到將構建廣東預制菜產業發展基金體系。
三個月后,粵港澳大灣區(肇慶高要)預制菜產業園建設啟動,同時,廣東和智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與肇慶市高要區建投集團簽約,共同設立10億元預制菜產業基金,廣東省內首支地方政府發起的預制菜產業基金落地肇慶。
7月,廣東省預制菜產業投資基金成立儀式在廣州舉行,該基金總規模50億元,并將在未來通過子基金擴大到100億元以上。這也是全國首個省級預制菜產業投資基金,投資領域與環節涉及預制菜產業鏈上生產、倉儲、流通、消費以及裝備生產等。
除了政策和基金層面的布局,廣東的預制菜行業也在不斷規范化。
過去一年,廣東省成立了省級預制菜產業聯合研究院,隨即發布了首批7項預制菜團體標準;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也率先制定了《預制菜術語及分類要求》等5項預制菜的地方標準。另外,廣東還啟動了全國首個預制菜全產業鏈標準化試點遴選工作,旨在形成粵菜預制菜產業“灣區標準”。
今年1月,廣東省預制菜裝備產業發展聯合會成立,第一次會員大會審議通過了聯合會《章程》,選舉產生了第一屆理事會、監事會以及顧問團隊。這也標志著廣東省預制菜裝備產業有了自己的“統一戰線”。
廣東省是第一個由省政府發文推動預制菜產業發展的省份,也是第一個把預制菜寫進黨代會報告和政府工作的省份。廣東預制菜產業發展基金體系的建立,再次將這一賽道推向高潮。
罕見一幕:全國各地搶占預制菜產業
2022年,在消費行業相對低迷的環境下,預制菜卻意外上演異常熱鬧的一幕。
時間回到2022年4月,中國預制菜產業聯盟正式成立,同月中國(濰坊)預制菜產業發展大會召開,大會上設立了10億人民幣的預制菜產業基金。
7月,河南南陽宣布籌劃設立規模為100億的“南陽市興宛產業發展投資基金”。這一產業母基金將下設專業子基金,以促進當地預制菜產業發展,幫助當地形成“主導性產業+主導性園區+主導性基金”的預制菜產業發展模式。
山東省也于11月發布《關于推進全省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發揮省新舊動能轉換基金作用,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投資預制菜產業。同一年,淄博市發布了淄博20億預制菜創新產業發展基金、中墾淄博冷鏈物流30億基金。
12月,長三角首支預制菜產業基金在湖州南潯設立,基金總規模10億,基金由麥金地集團、信達證券及省市區政府平臺公司各方聯合成立,針對預制菜全生態產業鏈相關企業,通過以投代招的方式,提供全方位的發展資金支持。
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以來,廣東、南陽、濰坊、淄博、德州、湖州等省份和城市紛紛設立/擬成立預制菜產業基金,吸引VC/PE共同搶占預制菜賽道;廣東、四川、浙江、上海、江蘇等省市同步出臺預制菜相關產業的政策指導文件和相關標準,為行業發展掃清障礙,保駕護航。
那么問題來了:各地為何對預制菜產業如此熱情高漲?
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分管負責人曾在一次采訪中表示,“預制菜以工業化市場化的手段,提升了一條魚、一只雞、一把菜的附加值,讓農業增效,讓農民增收。” 也就是說,在工業化和市場化的加持下,預制菜產業或許是推動各地農業發展的一個最新方向,而各地政府對預制菜的布局,也大多能看到農業相關部門的身影。
上述負責人進一步解釋稱:“參考歐美日韓等國預制菜60%左右滲透率的水平,結合我國居民消費趨勢,預制菜產業市場空間巨大。以1.2億人口的廣東為例,如按歐美日韓消費滲透率計算,消費人口可達0.72億,如每人每天三餐僅消費30元,則每天21.6億元,一年消費超7000億元。食品產業是最高頻產業,預制菜一天三餐,是實實在在的永續產業。”
轉眼來到今年1月,四川省也發布了《支持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出臺10條舉措支持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川菜進一步向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轉型升級,助推鄉村振興。其中還拿出了真金白銀開展扶持,對符合條件的項目給予最高300萬元獎補。
多個報告預測,今年預制菜在各地政府政策的熱度或許還將持續。而在投資端,VC/PE對預制菜的關注也十分高頻。根據《2023年預制菜洞察報告》顯示,2022年,資本對預制菜熱情不減,共發生投融資事件25起,其中,近1/3的投融資事件為強調產業協同的戰略性投融資。
隨著“預制菜行業第一股”味知香在去年登陸上交所主板,首月累計漲幅突破200%,VC/PE的熱情被喚醒,前方基金紛紛設立,彈藥充足;后方退出表現不錯,預制菜被消費投資人普遍關注。
“從供給端看,食品冷凍鎖鮮技術、冷鏈運輸等基礎設施已經搭建完備;需求端,消費者對新品類新品牌的接納、對生活便利及品質的追求也逐漸釋放出來。”北京一位專注于消費賽道的VC表示,預制菜是一個正迎來高速發展的萬億賽道。
春節即將到來,預制菜率先走上了各地政府和VC/PE的飯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