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胡穎君
11月債市罕見巨震引發的“贖回潮”沖擊下,資管新規后一路高歌猛進的銀行理財正歷經規??s水的陣痛。
1月17日,普益標準發布的報告稱,根據統計,在多重因素影響下,四季度銀行理財市場存續規模大幅下降,從三季度的28.96萬億下降至四季度的26.65萬億,環比降幅達7.96%,降幅規模超2萬億。
“存續規模下降主要源于兩方面原因:一是市場波動導致的贖回增加,11月以來市場利率上行,債券價格下跌,導致部分銀行理財產品出現凈值回撤乃至發生“破凈”現象,個人投資者恐慌情緒加劇,并大幅贖回開放式理財產品;二是12月封閉式產品到期規模增加,對銀行理財存續規模也產生了一定的沖擊?!逼找鏄藴史Q。
從結構方面觀察,2022年四季度各類型產品占比與一季度基本保持一致,未發生明顯變化。全國性理財公司(含全國性銀行及其理財子)理財存續規模占比依然相對較高,合計占比約75%,城商行與農村金融機構(含理財子)理財存續規模占比合計約25%;在客戶類型方面,個人理財存續規模占比近90%;此外,現金管理類產品和固收類產品存續規模占比分別為30%和60%。
去年四季度,全國性理財公司(含全國性銀行及其理財子)理財存續規模環比下降超1.8萬億,是導致銀行理財存續規模下降的最重要因素;與此同時,城商行與農村金融機構(含理財子)理財存續規模下降約5000億,下降幅度相對有限。
具體來看,全國性理財公司(含全國性銀行及其理財子)理財存續規模下降明顯,環比跌幅在8%左右,其中股份行理財公司的存續規模跌幅靠前,環比下降8.45%至10.93萬億;國有行理財公司的存續規模環比下滑8.25%至9.05萬億;城商行和農村金融機構(含理財子)理財存續規模下降約5000億,其中城商行環比下降7.67%至5.24萬億,農村金融機構環比下降3.16%至1.43萬億。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四季度,銀行理財存續規模下降主要來自于個人理財存續規模的大幅下跌。總體來看,四季度個人理財存續規模環比下降約1.9萬億,而機構與同業理財存續規模下降約0.4萬億,后者不足前者的四分之一,這也側面反映出理財市場的短期波動對個人投資者影響更大。
統計發現,固收類理財規模環比下滑較多。2022年四季度,固定收益類理財存續規模約11.1萬億,相比三季度的13.4萬億下降近2.3萬億;與此同時,具有避險屬性的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存續規模逆勢上升14.38%至5.99萬億,相比三季度增加7500億。
“由于固定收益類理財底層資產主要配置債券等固收資產,受4季度債市波動影響,該類型理財大部分出現凈值下跌現象,導致投資者大量贖回,并以此轉向流動性和安全性更高的現金管理類理財或銀行存款,這可能也是導致四季度居民存款大幅增加的原因之一。”普益標準稱。
此次債市劇烈波動引發的負反饋危機將理財非理性繁榮背后的諸多問題暴露在日光之下,也引發了業界的集體反思。
在近日舉辦的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上,華夏理財總裁苑志宏便坦言,未來一段時期,銀行理財規??焖僭鲩L的局面很難再現,甚至有可能出現階段性下降。
與公募基金比較來看,苑志宏指出,從增長趨勢觀察,近年來公募基金規模保持快速增長勢頭,從資管新規出臺前的2017年末-2022年6月末,公募基金規模增長超過1.3倍,期間年均復合增速超過20%,而銀行理財規模卻略有下滑。照此趨勢推測,公募基金將在未來1-2年內超越銀行理財,成為全市場規模最大的資管產品。
而根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1月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1月底,我國公募基金資產凈值合計26.38萬億元,與銀行理財總規模相差無幾。